蔡鹏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蔡鹏,男,1980年10月出生,江苏泰兴人,土壤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土壤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土壤生物膜与环境健康,土壤界面过程与污染修复,合成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

人物经历
1980年10月生,江苏泰兴人。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入选中英“牛顿高级学者”。
2009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各1项。
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13年获国际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组委会Wolf Vishniac奖,迄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Water Research》、《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环境科学和土壤学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篇,被SCI他引1900余次,h因子28。担任J Soil Sediment、Soil Ecol Lett、Front Microbiol、《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期刊编委。
工作经历
2013/08-至今,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2018/06-2018/12,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2011/07-2012/07,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
2009/12-2013/08,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7/07-2009/1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
教育背景
2002/09-2007/07,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博士
1998/09-2002/07,华中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系,本科
研究方向
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
1.土壤生物膜与环境健康
2.土壤界面过程与污染修复
3.合成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
学术兼职
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土壤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际腐殖质协会会员
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Biomacromolecu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审稿人
主要贡献
主持科研项目
2009.01-2011.12 细菌胞外聚合物与土壤胶体和矿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01-2011.12 土壤细菌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的热动力学研究 教育部新教师基金,
2010.01-2012.12 土壤环境动物源传染性病原菌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9AA06Z302)子课题,
2010.01-2014.12 病原微生物与土壤颗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迁移规律研究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
2011.01-2012.12 武汉市养殖场土壤动物源病原菌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武汉市晨光计划,
2012.01-2014.12 重金属在细菌-土壤活性颗粒微界面互作的分子机制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
2012.01-2014.12 细菌-土壤活性颗粒复合体与重金属互作的分子机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01-2015.12 病原菌与土壤颗粒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01-2017.12 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互作界面重金属的化学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参与,
2013.01-2015.12 土壤中病原菌迁移、界面过程、存活与毒性分子机制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4.01-2016.12 土壤生物污染 华中农业大学杰青后备人选支持计划,
2016.01-2018.12 土壤生物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2016.01-2020.12 农田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存活与传播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800206) 子课题,
2019.01-2022.12 胞外聚合物与土壤活性颗粒互作驱动微团聚体形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03-2022.02 胞外聚合物在土壤铁氧化物表面结合与稳定性机制 组织间合作研究—NSFC-RS(中英人才基金)
出席国际会议
1. 2019.8.18-23 Goldschmidt, Barcelona, Spain (Invited talk)
2. 2019.6.22-28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Interactions of Soil Minerals with Organic Components and Microorganisms, Seville, Spain. (Oral presentation)
3. 2018.8.19-23 The 256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Boston, MA, USA. (Oral presentation)
4. 2018.8.12-17 Goldschmidt 2018, Boston, MA, USA. (poster)
5. 2018.5.24-25 Soil Journals Editors Workshop, Changsha, China. (Invited talk)
6. 2017.10.15-19 The 2nd Global Soil Biodiversity Conference (GSBC2), Nanj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7. 2017.6.30-7.4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SEGH 2017), Guangzhou, China. (Invited talk)
8. 2014.6.8-13 The 20th World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Jeju, Korea. (Oral presentation)
9. 2013.12.5-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Environmental Dimens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Xiamen, China.
10. 2013.10.13-18 The 2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Wuhan,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11. 2013.8.16-18 The Academic Symposium of Soil Chemistry Division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Fuzhou,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12. 2013.7.23-26 The 13th Academic Symposium on Soil Science for China Youth. Shengyang, China. (Invited talk)
13. 2012.11.3-11 Interac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Biogeochemistry, Cancun, Mexico.
14. 2012.9.9-14 The 16th Meeting of the Interactional Humic Substances Socie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Poster)
15. 2012.9.4-8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eobiology, Wuhan, Hubei province,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16. 2012.6.10-13 86th ACS colloid and surface science symposium, Baltimore, Maryland, USA. (Oral presentation)
17. 2012.4.17 Water research symposium, Riverside, California, USA.
18. 2011.12.5-9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19. 2011.6.26-7.1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actions of Soil Minerals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Microorganisms, Montpellier, France (Oral presentation)
20. 2010.10.21-23 The Academic Symposium of Soil Environment Division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Fuzhou,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1. 2010.9.17-19 The 3rd Strategic Workshop on Interactions of Minerals with Microorganisms. Nanj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2. 2010.8.23-26 The Academic Symposium of Soil Chemistry Division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Yinchuan,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3. 2009.10.10-1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olecular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at the Interfaces in the Earth's Critical Zone, Hangzhou, China. (Poster)
24. 2008.12.1-6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Soil Remediation”, Crocher Advanced Study Institute, Hongkong, China. (Poster)
25. 2008.11.24-29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actions of Soil Minerals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Microorganisms, Pucón, Chile. (Poster)
26. 2008.9.24-27 The 11th conference on soil science for all Chinese members. Beij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7. 2008.5.10-12 The 11th Academic Symposium on Soil Science for China Youth. Yangl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8. 2007.11.23-28 The Academic Symposium of Soil Chemistry Division of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Chongq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29. 2007.7.15-19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ICOBTE), Beijing, China. (Poster)
30. 2006.11.24-26 The 2nd Strategic Workshop on Interactions of Minerals with Microorganisms. Nanjing,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31. 2006.9.24-26 Academic Workshop on Soil Chemi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Hangzhou,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32. 2004.9.20-23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actions of Soil Minerals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Microorganisms, Wuhan, China. (Oral presentation)
出席国内会议
2013.11.22 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武汉(口头报告);
2013.11.15-17 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讨会,长沙;
2013.8.16-18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福州(口头报告);
2013.7.23-26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沈阳(大会报告);
2012.11.26-2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青年论坛,杨凌(特邀报告);
2012.8.20-22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成都;
2010.10.24-26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武汉(分会主持,口头报告);
2010.10.20-23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福州(口头报告);
2010.9.17-19 第三届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战略研讨会,南京(口头报告);
2010. 8.23-26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银川(口头报告);
2008.9.24-27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北京;
2008.5.10-15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杨凌;
2007.11.24-26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重庆(口头报告);
2006.11.24-26 第二届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战略研讨会,南京;
2006.9.24-26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与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杭州(口头报告)。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
1. Yichao Wu, Peng Cai*, Xinxin Jing, Xueke Niu, Dandan Ji, Noha Mohamed Ashry,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Soil biofilm formation enhances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activity.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9, 132, 105116.
2. Shuang Wang, Marc Redmile-Gordon, Monika Mortimer, Peng Cai,*, Yichao Wu,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Extra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from red soils (Ultisols).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9, 135, 283-285.
3. Chun-Hui Gao, Monika Mortimer, Ming Zhang, Patricia A. Holden, Peng Cai*, Shan Wu, Yuexing Xin, Yichao Wu, Qiaoyun Huang. Impact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on in vitro DNA amplification. Peer Journal. 7:e7228.
4. Chun-Hui Gao, Ming Zhang, Yichao Wu, Qiaoyun Huang, Peng Cai*. Divergent influence to a pathogen invader by resident bacteria with different social interactions. Microbial Ecology. 2019, 77, 76-86.
5. Peng Cai*, Di Lin, Caroline L. Peacock, Wanxi Peng, Qiaoyun Huang. EPS adsorption to goethite: Molecular level adsorption mechanisms using 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Chemical Geology. 2018, 494, 127-135.
6. Peng Cai*, Xing Liu, Dandan Ji, Sharon L. Walker, Qiaoyun Huang. Impact of soil clay minerals on growth, biofilm formation, and virulence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43, 953-960.
7. Di Lin, Peng Cai*, Caroline L. Peacock, Yichao Wu, Chunhui Gao, Wanxi Peng, Qiaoyun Huang, Wei Liang.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ggregation mechanisms of iron(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teracting wit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Role of pH and electrolyte solu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45, 372–379.
8. Yichao Wu, Xinxin Jing,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Peng Cai*. Recent advances in 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soil bioremediation. Chemosphere. 2018, 211, 156-163.
9. Ming Liu, Shanshan Yang, Chengkun Zheng, Xuesong Luo, Weicheng Bei, Peng Cai*. Binding to type I collagen is essential for the infectivity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to host cells. Cellular Microbiology. 2018, 20, e12856.
10. Kai Ouyang, Sharon L. Walker, Xiao-Ying Yu,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Peng Cai*. Cellular Responses of Pseudomonas putida to Hematite Nanoparticles Mediated by Surface-Bound Humic Aci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8, 5, 682-695.
11. Kai Ouyang, Xiao-Ying Yu, Yunlin Zhu,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Peng Cai*. Effects of humic acid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bacterial biofil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 231: 1104-1111.
12. Di Lin, S. Drew Story, Sharon L. Walker, Qiaoyun Huang, Wei Liang, Peng Cai*. Role of pH and ionic strength in the aggregation of TiO2 nanoparticles in the presenc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Bacillus subtil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 228: 35-42.
13. Wenting Ma, Donghai Peng, Sharon L. Walker, Bin Cao, Chun-Hui Gao, Qiaoyun Huang and Peng Cai*. Bacillus subtilis biofilm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ce of soil clay minerals and iron oxides.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2017) 3:4; doi:10.1038/s41522-017-0013-6
14. Kai Ouyang, Ke Dai, Hao Chen, Qiaoyun Huang, Chunhui Gao, Peng Cai*. Metal-free inactivation of E. coli O157:H7 by fullerene/C3N4 hybrid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7, 136, 40-45.
15. Di Lin, S. Drew Story, Sharon L. Walker, Qiaoyun Huang, Peng Cai*. Influenc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the aggregation kinetics of TiO2 nanoparticles. Water Research, 2016, 104, 381-388.
16. Kai Ouyang1, Ke Dai1, Sharon L. Walker, Qiaoyun Huang, Xixiang Yin, Peng Cai*.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isinf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using C70-TiO2 hybrid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5702.
17. Di Lin, Wenting Ma, Zhaoxia Jin, Yixuan Wang, Qiaoyun Huang, Peng Cai*. Interactions of EPS with soil minerals: A combination study by ITC and CLSM.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6, 138: 10-16.
18. Xing Liu, Wenqiang Zhao, Qiaoyun Huang, Peng Cai*. Relative Attachment Behaviors of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to Soil Particles: Influence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Geomicrobiology Journal. 2015, 32, 594-601.
19. Wenqiang Zhao, Shanshan Yang, Qiaoyun Huang, Peng Cai*. Bacterial cell surface properties: Role of loosely bound 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s (LB-EP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128 (2015) 600–607
20. Wenqiang Zhao, Xing Liu, Qiaoyun Huang, Peng Cai*. 2015. Streptococcus suis sorption on agricultural soils: Role of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Chemosphere, 119, 52-58.
21. Wenqiang Zhao, Sharon L.Walker, Qiaoyun Huang, Peng Cai*. Contrasting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pathogens and cell attachment to soil particles. Chemical Geology 410 (2015) 79–88.
22. Linchuan Fang, Shanshan Yang, Qiaoyun Huang, Aifang Xue, Peng Cai*. 2014. Biosorption mechanisms of Cu(II) b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Bacillus subtilis. Chemical Geology. 386, 143-151.
23. Wenqiang Zhao, Sharon L. Walker, Qiaoyun Huang, Peng Cai*. 2014. Adhes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to soil colloidal particles: Influences of cell typ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and solution chemistry. Water Research. 53, 35-46.
24. Cai, P., Huang, Q.Y., Walker, S.L.* 2013. Deposition and Survival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on Clay Minerals in a Parallel Plate Flow Syste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7: 1896–1903.
25. Fang, L.C., Cao, Y.Y., Huang, Q.Y., Sharon L. Walker, Cai, P.* 2012. Reactions between bacterial exopolymers and goethite: A combined macroscopic and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Water Research. 46: 5613–5620.
26. Zhao, W.Q., Liu, X., Huang, Q.Y., Walker, S.L., Cai, P.* 2012. Interactions of pathogens Escherichia coli and Streptococcus suis with clay minerals. Applied Clay Science. 69: 37–42.
27. Wei, X., Fang, L.C., Cai, P.*, Huang, Q.Y., Chen, H., Liang, W., Rong, X.M. 2011. Influenc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on Cd adsorption by bacteri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9: 1369-1374.
28. Fang, L.C., Wei, X., Cai, P.*, Huang, Q.Y., Chen, H., Liang, W., Rong, X.M. 2011.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Cu(II) adsorption on Bacillus subtilis and Pseudomonas putida.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2: 1137-1141.
29. Cai, P.*, He, X.M., Xue, A.F., Chen H., Huang, Q.Y., Yu, J., Rong, X.M., Liang, W. 2011. Bioavailability of methyl parathion adsorbed on clay minerals and iron oxid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85: 1032-1036.
30. Cao, Y.Y., Wei, X., Cai, P.*, Huang, Q.Y., Rong, X.M., Liang, W. 2011.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clay minerals and iron oxide.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83: 122-127.
31. Fang, L.C., Huang, Q.Y., Wei, X., Liang, W., Rong, X.M., Chen, W.L., Cai, P.* 2010. Microcalorimetric and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of copper b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minerals and their composit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1: 5774-5779.
32. Cai, P., Zhu, J., Huang, Q.Y.*, Fang, L.C., Liang, W., Chen, W.L. 2009. Role of bacteria in the adsorption and binding of DNA on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69: 26-30.
33. Cai, P., Huang, Q.Y.*, Li, M., Liang, W. 2008. Binding and degradation of DNA on montmorillonite coated by hydroxyl aluminum speci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62: 299-306.
34. Cai, P., Huang, Q.Y.*, Chen, W.L., Zhang, D., Wang, K.Z., Jiang, D.H., Liang, W. 2007. Soil colloids-bound plasmid DNA: effect on transformation of E. coli and resistance to DNase I degrada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9: 1007-1013.
35. Cai, P., Huang, Q.Y.*, Zhu, J., Jiang, D.H., Zhou, X.Y., Rong, X.M., Liang, W. 2007. Effects of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acids and phosphate on DNA adsorption by soil colloids and mineral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54: 53-59.
36. Cai, P., Huang, Q.Y.*, Lu, Y.D., Chen, W.L., Jiang, D.H., Liang, W. 2007. Amplification of plasmid DNA bound on soil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clay mineral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 1326-1329.
37. Cai, P., Huang, Q.Y.*, Zhang, X.W. 2006. Interactions of DNA with Clay Minerals and Soil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Degradation by DNa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0: 2971-2976.
38. Cai, P., Huang, Q.Y.*, Zhang, X.W., Chen, H. 2006. Adsorption of DNA on clay minerals and various colloidal particles from an Alfisol.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8: 471-476.
39. Cai, P., Huang, Q.Y.*, Jiang, D.H., Rong, X.M., Liang, W. 2006.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of DNA by soil colloidal particle.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49: 49-54.
40. Cai, P., Huang, Q.Y.*, Zhang, X.W. 2006. Microcalorimetric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MgCl2 concentrations and pH on the adsorption of DNA on montmorillonite, kaolinite and goethite. Applied Clay Science. 32: 147-152.
41. Cai, P., Huang, Q.Y.*, Zhang, X.W., Chen, H. 2005. Bi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DNA in soil. Pedosphere. 15: 16-23.
获奖荣誉
2008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 《土壤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土壤肥料学》湖北省精品课程骨干成员;
2009 校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
2009 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2010 校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
2010 土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金属污染化学与生物修复”骨干成员;
2010 校第七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
2011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 院考核优秀;
2013 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3 美国化学学会(ACS)授予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证书(For your Valuable Contribution);
2013 国际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组委会授予Wolf Vishniac Memorial Award;
2015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2017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奖;
2019 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2021《土壤生物化学》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
2022 华中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主讲课程
本科生:主讲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A》,主持土壤学慕课,湖北省一流线上土壤学课程;作为副主编,参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壤学》;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2020)
硕士生:《资源环境研究专题》、《环境界面研究法》;参编研究生教材《土壤生物化学》
博士生:《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著作教材
《土壤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土壤环境界面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23)。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