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赋

西晋潘岳创作的赋

《藉田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作品。初入仕途时,作者为称颂晋武帝躬耕之事而作此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嫉恨,以致仕途受阻长达十年之久。

作品原文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1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堰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2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3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葱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4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幰兮,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5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供北辰也。于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阊阖洞启,参涂方驷。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穜稑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冲牙铮枪,绡纨綷粲。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兑。中黄晔以发挥,方采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钑入蕊,云罕晻蔼。萧管嘲哳6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笋虡嶷以轩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7,以幸乎藉田。
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似夜光之剖荆璞兮,若茂松之依山巅也。于是我皇乃降灵坛,抚御耦。坻场染屦,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长幼杂Ш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8总发。蹑踵9侧肩,掎裳连袂10。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也。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靡谁督而常勤兮,莫之课而自厉。躬先劳以说使兮,岂严刑而猛制之哉!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无储畜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三季之衰,皆此物也。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图匮于丰,防俭于逸。钦哉钦哉,惟谷之恤。展三时之弘务,致仓廪于盈溢。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若乃庙祧有事,祝宗诹日。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缩鬯萧茅,又于是乎出。黍稷馨香,旨酒嘉栗。宜其民和年登,而神降之吉也。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鲜哉希矣!逮我皇晋,实光斯道。仪刑孚于万国,爱敬尽于祖考。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而孝,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不亦远乎,不亦重乎!敢作颂曰。思乐甸几,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藉:借。
2.翠幕:翠色的帷幕。
3.清洛:指洛水。洛水清澈,故将洛水称为清洛。
4.萋萋:华丽的样子。
5.湛:浓重。
6.嘲哳:形容繁杂细碎的声音。
7.尘骛连天:尘埃连天。
8.垂髫(tiáo):指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儿童。
9.蹑踵:犹接踵。
10.掎裳连袂: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白话译文
晋泰始四年正月丁未日,皇帝亲自率领群臣前往千亩田畴的郊野上耕种藉田,这是礼。于是就命甸师清理四周广大地面,野庐氏扫清道路,封人设立社坛行宫,管理房舍设置栏障。青色的台坛如山岳耸立,翠绿的帷幕像乌云密布。修筑高坛的灵基,大开四方的广阶。丰美的原野土地肥沃,富饶的大地平坦如砥。清澈的洛水浑浊的沟渠,引来流水激起浪花。远处南北向的田道如绳拉般笔直,近前东西向的田路像箭飞似划出。青灰色的犍牛驾着青色的车轭,天青色的车辕连着青黑的耒耜。耕牛整齐待驭于田边,等候万乘之尊亲临。文武百官先行到齐,按其职务分班列位,上上下下,都是朝廷命臣。穿着繁华盛美的春服,连起辚辚作响的游车。微风吹动轻柔的车幔,红色的车轮扬起细尘。众多的官员手捧玉璋按官阶列定,等望皇帝的车驾而肃穆惶恐。如浓露被朝阳晒干一样敬畏,似群星拱卫北极星一样肃穆。
前导之车富丽堂皇,跟从之车如鱼鳞密聚,京城的闾阖门三门大开,四马之乘三路并出,常伯陪着车乘,太仆执着缰绳。后宫嫔妃献上种种谷种,司农手拿播种栽植工具,拿壶氏掌握上下高低的调度,宫正负责护卫开道的职责。天子驾坐玉辇,遮盖于华盖之下,冲牙佩玉铮鎗触碰,轻纱细绢悉索有声。金根车驾耀眼明亮,龙马摇首昂奋奔腾。南北红黑之旗鲜艳,东西青白之旌飞扬。中央黄旗光耀生辉,四方彩帜华丽锦簇。五路銮铃鸣响清脆,九种旌旗扬起垂旒,雪亮之戟如花蕊密集,云罕之车似云气缭绕。箫声管声呜呜哑哑,大鼓小鼓呯呯嘭嘭,钟磬高架于飞驰的车上,洪亮钟声响彻在区域之外。纷纷喧喧,尘雾漫天,以备天子驾幸亲耕。蝉绸皇冠光芒闪烁,碧玉色泽浓绿欲滴。好似夜光之璧剖自荆山璞石,如同繁茂之松依倚高山之巅。
于是我皇临幸灵坛,手持御用耜耦,足踏松土,手揽长缰。三推而罢,隶人耕毕其余。按贵贱依次耕作,或五推或九推。这个时候啊,不管住在都城还是小邑的,不论是华夏还是外族之民,老少纷纷聚集,男女相杂而至。穿粗衣的挽后裾的,垂短发的束长发的,接踵擦肩,拉衣连袖。黄尘因之而四处飞扬,阳光为此而受到遮蔽。喜形于色欢呼喧嚷的人,无不在大路上击鼓舞蹈,讴歌吟颂这圣明之世。心情愉快而勤勉劳作,一心只想尽力耕植。无人督促而常自勤劳,不加课税而自行努力。天子率先亲耕而百姓乐受驱遣,何用严刑和苛法!
乡邑老农中,有人走上前称赞道:“收成的增减随天时而行,其中的道理自有常规。高以低为基础,民以食为天。端正本业才能摆正末业,慎待先行之事才能善待后缓之事。而九州的事务不能承担,士农工商各业不专,民间饥民脸有菜色,朝廷不能支足官吏俸禄。没有防备天灾的储蓄,空望年成可以自足。三代的衰弱,全是这种情况。当今圣上天未亮即行大明之道,夜晚警惕小心,丰裕时思虑匮缺,安逸时提防贫乏,可敬啊可敬,惟以忧虑五谷粮食为重。春夏秋三季大兴农务,使仓廪五谷充满流溢,实在是尧汤那样的用心,防备应急的重要措施。”至于宗庙祭祀,祝祷择日,祭器中的黍稷,便是耕种得来的收获,行祭时焚萧缩酒,也是由此而来。黍稷芳香,美酒佳栗。正是时节和顺年成丰收,神明降赐的吉福。古人说:“圣人的大德,没有再能超过孝的了!”这孝,就是天的本性、人的灵魂。从前圣明的君王用孝来治理天下,而能对此加以继承的,实在太少了。到了我皇晋,的确光大这一道义,其制度被万国所信服,其敬爱之意极尽于祖先。故而天子亲耕以供奉祭祀谷物,这是用来表达孝心的;鼓励农作以使百姓丰足,这是用来巩固国家基础的。有了坚实的基础又行孝道,大德伟业可谓极至了。这一藉田之举,而两项美事显明,其意义深远重大。冒昧作颂道:“欢乐郊野,采摘香茅。君王到来,藉田亲耕。耜耦三推,万国敬仰。耕耨公田,施及私田。簠中盛满,簋里充实。仓廪如山陵,谷堆似小岛。想此念此,歌咏孝义。人力普存,祝史正告。神灵享祭,安乐无边。一人有福,万民仰赖。”
创作背景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率群臣躬耕藉田,入仕不久的潘岳见证此一盛事,进而写下《藉田赋》以讴歌武帝藉田之场景。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从铺叙的角度,《藉田赋》只是从点的角度提及藉田的礼仪,即“抚御耦,坻场染屡,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终亩,贵贱以班,或五或九”,而把重点放在场面的铺排上,创造宏大壮丽的景象,尽情体现赋的铺采搞文的特长。
写藉田的准备工作用了大量的笔墨:“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趲宫,掌舍设桓”。“青坛蔚其岳立,翠幕耽以云布,结崇基于灵址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甸帅,野庐,封人,掌舍的准备工作用繁笔刻画,藉坛的设制以及藉田的位置和环境都浓墨重彩地描写。写百官簇拥的场面,如众星捧月:”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清皖,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唏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百官簇拥声势浩大,“萎萎”,“辚辚”二词形象地展示了随行人员之多,车骑队伍之庞大,后几句更渲染出皇帝车骑的富丽,庄严。写陪行:“常伯陪乘,太仆秉辔,后妃献撞穆之种,司农撰播殖之器,挈壶掌升降之节,宫正设门闾之跸。”常伯,太仆,后妃,司农,挈壶,宫正的所作所为显然是作者的有意铺写,目的是表示对藉田的重视。写天子的礼仪:“冲牙铮枪,绡纨绎绦,金根照耀以炯晃兮,龙骥腾骧而沛艾,表朱玄于离坎,飞青缟于震允,中黄晔以发挥,方彩纷其繁会,五辂鸣銮,九旗扬旆,琼锻入蕊,云罕日奄霭,萧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鼙硡隐以砰磕,笱簏嶷以犴翥兮,洪钟越乎区外,震震填填,尘骛连天.”这段描写极铺排夸张之能事,天子豪华的仪仗令人眩目,词藻华丽,最能体现赋的特色。写农人劳作的场面:“长幼杂遢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蹑踵侧肩,掎裳连卡,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扑舞乎康衙,讴吟乎圣世,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艺。”
这些场面的铺排既表现了雍容华贵的气势,也表明天子藉田的象征性,夸饰而不失事实。语词华美,多用四六句式,对偶、排比的手法大量运用,充分显示了赋体物铺张,宏大壮美的一面,同时又是以”藉田“这一主题为归宿,使”赋”与“藉田”这一重大的、严肃的礼仪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可谓珠联璧合。但是,赋的作用还没有表现出来,作者写作《藉田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歌颂藉田场面的宏大,还要有劝谏的作用。因此,赋的后
半部分先以“田父”的口吻称颂司马炎行此藉田礼的意义:“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此说明治国之道,以商为末,以农为本,以货为后,以食为先的道理。此藉田所得物产用于“图匮于丰,防俭于逸”,乃”固尧汤之用心,而存救之要术也。”同时,此事又可以资“庙桃有事,祝宗诹日,篮簋普淖”,”缩鬯萧茅”,即可以救饥荒,祭祀祖宗,祀天地,此意义重大。次又引古人言说明藉田礼关系到“以孝治天下”,安民固本的国政方针,因此,盛赞“此一役也,而二美具焉。“这恰是古代藉田礼的意义之所在,同时也实现了赋的赞颂与劝谏的双重功效。文章的最后作颂歌结束全篇,恰当地体现了赋的体制特点。此《藉田赋》重在现场庄重,热烈场面的铺写,对准备情况包括择日、斋戒,耕田后的宴会等情况则省略,体现了赋体的实用性特色以及劝百讽一的目的。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藏书家、文学家孙琮:前叙事,后议论,次第而来,不促不舒,极有节奏。其扬诩壮丽,真是赋中之颂。
作者简介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人,西晋文学家。青年时以聪慧多才而闻名乡里。早举秀才,因“为众所疾”,十年没有作官。后为河阳令,又转怀县令。他的诗大多缺乏深厚内容,只追求辞藻华丽,故为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悼亡诗》三首,堪称佳作。潘岳“尤善为哀诔之文”,《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今存《潘黄门集》辑本。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