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林场志》是李金祥编纂的地方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虞山林场的建设、成长、壮大和改革发展业绩。
作品目录
封面
虞山林场志
《虞山林场志》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
编纂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版权页
图片
领导题词
李育材题词
祝光耀题词
刘广运题词
董智勇题词
夏春胜题词
周福元题词
王建康题词
外宾来访
越南访华团在兴福寺观赏福石
1990年9月,日本千叶县大缮町友好访华团参观虞山林场
1988年3月,日本绫部市友好访华团参观虞山林场
1990年11月,日本川内市友好访华团参观虞山林场
1989年2月,日本绫部市友好访华团参观虞山林场花圃
1992年5月,14个国家的农林专家来虞山林场考察维摩茶叶生产技术
党政领导
虞山林场场部办公楼
虞山林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荣誉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干部 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虞山新貌
昔日虞山(摄于1918年)
今日虞山
林特产品
复合经营茶园
杨梅
柑橘
板粟
葡萄
水蜜桃
银杏
盆景园
盆景
老梅桩
竹笋
绿毛龟
野生荪
护林防火
常熟市领导为护林员颁发证书
科技人员在调研松毛虫虫情
护林防火电子监控室
人工驯养灰喜鹊
护林防火(撩)望台
护林防火员进行灭火演习
中小学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场办工业
异型钢管厂
生产车间
主要产品
精密机械制造厂
机械厂(白云五金厂)
虞山林场茶厂
生产车间
虞山绿茶
虞山林场维摩茶厂
生产车间
剑门绿茶
化纺厂
生产车间
服装厂电脑绣花车间
印刷厂印刷车间
汽车修理厂
第三产业
森林大酒店
大堂
半岛湾休闲娱乐广场
保龄球馆
会议大厅
梅园山庄
别墅区一角
虞山北路商业门店
剑门市场一角
三峰市场一角
宝岩市场一角
花鸟市场一角
兴福望岳楼素菜馆
剑门烟雨楼酒家
园林饭店
兴福茶室
虞山加油站
白云加油站
旅游景点
森林公园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森林公园牌坊
虞山桂香园
宝岩生态观光园杨梅节
辛峰亭
虞山城门
维摩山庄
昭明太子读书台
剑阁
静远阁
兴福禅寺
宝岩寺普光明殿
藏海寺
石洞小云栖寺
虞山大佛
秦坡涧瀑布
小石洞
剑门
观光园福海池
三沓石
春
夏
秋
冬
言子墓道
上山索道
虞山南路
上山公路
步游道
文物古迹
春秋时期原始青瓷(虞山呈三点将台出土)
唐《姚真墓志》(虞山北麓出土)
西晋太康三年青瓷提梁形香薰(虞山石梅出土)
明·隆庆青花翼龙纹方盖罐(虞山石洞出土)
宋太宗次子五世裔孙赵不(诊)墓志(虞山顶山出土)
明·白玉透雕花鸟纹圆饰(虞山宝岩出土)
明·双龙抢珠纹铜镜(虞山陆家山出土)
明·楼阁人物纹金钿(虞山陆润墓出土)
明·梵方镶嵌宝石金饰(虞山陆润墓出土)
清·翁同稣为“奉天诰命”亲笔书写的题跋
明·正德皇帝诏书“奉天诰命”
春秋吴王点将台石室
孔子南方得意门生——言子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著名大画家黄公望墓、祠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财时期仲雍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稣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文渊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瞿式耜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台湾知府蒋元枢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碑
宋·虞山青龙岗“龙门”、“巫相岗”石刻
明·嘉靖两申(1536年)石刻“剑门”两字
清·光绪庚寅(1890年)秋“游山记”石刻
清·康熙帝南巡时御笔“烟岚高旷”石刻
名木古树
三峰古银杏(树龄近千年,一级保护)
藏海寺圆柏(树龄700余年,一级保护)
小石洞紫藤(藤龄近400年,一级保护)
半亩园红豆树(树龄250余年,一级保护)
职工文艺
庆祝“元旦”职工文艺汇演
虞山林场职工颂“七一”、“迎回归”庆祝大会暨歌咏比赛
迎新春职工联欢会
送戏下基层
庆祝老年节文艺联欢会
兴福中心小学幼儿园小朋友在演出
兴福中心小学庆“六一”颂祖国文艺汇演
学校
兴福中心小学
小学学生做早操
小学生计算机课
幼儿园小朋友在做操
专车接送学生
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体育
林场职工开展跳绳比赛
基干民兵军事训练
老年登山活动
虞山林场老年代表队参加市友谊赛
老年活动中心,场部离退休干部活动室
离退休干部在学习
老年健身器材
职工住宅
20世纪50年代职工住房
20世纪70年代职工住房
20世纪80年代职工住房
20世纪90年代职工住房
驻场单位
山前派出所
虞山林场人民武装部
虞山林场文化广播服务中心
常熟市国税局林场税务所
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林场支行(信用社)
常熟市供电局林场用力管理站
虞山林场卫生院、市旅游医疗救护医院
场志编审
《虞山林场志》终审会会场
《虞山林场志》终审会参会人员合影
《虞山林场志》编纂人员合影
虞山林场行政区划图
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景点图
虞山林场地形地貌图
目 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置区划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节历代沿革
第二节民国时期建置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建置
第二章虞山林场
第一节建场之前
第二节建场之后
第三节工区设置
第三章区圃概况
第一节管理区
第二节花苗圃
第三节专业队
第二编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形地貌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貌形态
第二章地质与土壤
第一节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层演变
第三节水文地质
第四节土壤分类与分布
第五节矿产
第三章气候
第一节四季概况
第二节气温 日照 降水
第三节异常天气
第四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旱涝灾害
第二节风灾
第三节雷殛 冻害 虫害
第四节地震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分区
第二节污染治理
第三编林业
第一章森林资源
第一节森林植被演化
第二节林地面积 林木蓄积
第三节主要树种
第四节野生动植物
第二章绿化造林
第一节种苗培育
第二节植树造林
第三节林木抚育
第三章林业生产
第一节毛竹
第二节花卉盆景
第三节茶叶
第四节果树
第四章森林保护
第一节林政管理
第二节森林防火
第三节以法护林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
第五章管理服务机构
第一节林业科
第二节病虫测报站
第三节护林办公室
第四编工业
第一章手工业作坊
第一节手工业
第二节作坊
第二章场办企业
第一节公司
第二节工厂
第三章区圃办工业
第一节报慈工业
第二节兴福工业
第三节三峰工业
第四节白云工业
第五节石洞工业
第六节宝岩工业
第七节维摩工业
第八节苗圃工业
第四章联营合资企业
第一节联营企业
第二节合资企业
第五章站办校办企业
第一节站办企业
第二节校办企业
第六章个体私营企业
第一节个体工业户
第二节私营企业
第七章建筑企业
第一节公司概况
第二节公司所属企业
第八章管理机构
第一节工贸总公司
第二节工贸科
第五编森林旅游
第一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自然景观
第二节人文景观
第三节古树名木
第四节盆景 艺圃
第五节特产美食
第二章景区游览
第一节景区景点
第二节园林名胜
第三节虞山十八景
第四节咏虞山诗选
第五节特色旅游
第三章旅游服务设施
第一节交通设施
第二节食宿设施
第三节服务网点
第四节配套设施
第四章投资与效益
第一节投资概况
第二节旅游效益
第五章森林公园
第一节概况
第二节管理机构
第六编多种经营
第一章种植业
第一节耕作制度
第二节品种改良
第三节作物栽培
第四节植物保护
第五节产品产量
第六节农具农机
第二章养殖业
第一节家畜
第二节家禽
第三节绿毛龟
第四节养蜂 蚕桑 水产
第三章农产品加工
第一节粮油加工
第二节饲料加工
第四章家庭副业
第一节刺绣编织
第二节捕捉采集
第三节园艺花木
第四节劳务副业
第五章管理服务机构
第一节后勤组 后勤科
第二节多种经营服务公司
第三节兽医站 花边站
第七编商业 财税 金融
第一章商业经营体制
第一节个体私营店铺
第二节场办商业
第三节管理区办商业
第四节企事业单位办商业
第五节小商品市场
第六节工商行政管理
第二章财政
第一节机构 职能
第二节财政收支
第三章税务
第一节农业赋税
第二节工商税制
第三节税务机构
第四章金融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储蓄
第三节信贷
第四节保险
第八编经济制度与经营管理
第一章经济制度变革
第一节土地私有制
第二节土地改革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第四节私有林归公
第五节人民公社
第二章经济责任制
第一节三包一奖
第二节财务大包干
第三节以产结工以产结本
第四节四定一奖
第五节盈亏包干
第六节目标管理年薪制
第七节家庭联产承包
第三章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节清核资产
第二节企业转制
第四章资产管理
第一节建立土地档案
第二节资产清查入账
第三节固定资产管理
第五章财务管理
第一节收支结报制
第二节两级核算
第三节财务大检查
第四节清产核资
第五节会计达标
第六节资金管理
第七节财会队伍建设
第六章劳动工资
第一节职工队伍
第二节工资分配
第三节离退休保养
第四节劳动保护
第五节职工保险
第七章内部审计
第一节财务会审
第二节分配复查审计
第三节离任审计
第四节年终效益审计
第八章职能管理机构
第一节经营管理科
第二节财务科
第三节劳动人事科
第四节审计室
第九编基本建设
第一章林业基建
第一节整地
第二节造林
第三节幼林抚育
第四节茶果树拓植
第五节幼茶幼果抚育
第二章农林水利
第一节河涧
第二节渠道
第三节桥梁
第四节滚水坝 涵洞
第五节机电泵站
第六节喷灌工程
第三章林区道路
第一节公路
第二节林间道路
第三节村宅路
第四章固定资产
第一节土建工程
第二节设备购置
第五章公用事业
第一节邮政电信
第二节电力供用
第三节改水工程
第四节用地管理
第五节管理机构
第十编政治军事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组织沿革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基层党支部
第四节党员教育
第五节纪检工作
第二章群众团体
第一节工人团体
第二节农民团体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第五节老龄工作委员会
第六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七节红十字会
第八节计划生育协会
第三章机构设置
第一节场部 管委会 总公司
第二节场部科室
第三节管理区花苗圃
第四章市(县)级历届代表、委员名单
第一节代表名单
第二节委员名单
第五章军事
第一节驻军
第二节地方武装
第三节民兵
第四节兵役
第五节军事防御设施
第六节革命斗争纪事
第七节日军进犯虞山罪行
第十一编民政 公安 司法
第一章民政
第一节优待抚恤
第二节安置工作
第三节社会救济
第四节婚姻登记
第五节地名普查
第六节墓葬管理
第二章公安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户籍管理
第三节治安管理
第四节交通管理
第五节消防
第六节人口普查
第七节撤队转户
第三章司法
第一节机构
第二节法制宣传
第三节人民调解
第四节“两清”办公室
第十二编科教文卫
第一章科学技术
第一节科技队伍
第二节科技工作
第三节科技成果
第二章教育
第一节学校教育
第二节成人教育
第三节经费
第三章群众文化
第一节机构场所
第二节文化娱乐
第三节民间收藏
第四章广播电视
第一节机构人员
第二节事业建设
第三节自办节目
第四节经费
第五章体育
第一节群众体育
第二节学校体育
第六章医疗卫生
第一节医疗机构
第二节人员设备
第三节医疗制度
第四节疾病防治
第五节卫生保健
第六节中草药资源
第七章档案
第一节沿革
第二节机关档案
第十三编社会生活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构成
第二节人口变化
第三节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
第四节暂住人口及管理
第二章人民生活
第一节衣食住行
第二节收入与消费
第三章地方习俗
第一节岁时节日
第二节婚丧喜庆
第三节历史陋习
第四节文明新风
第四章宗教
第一节佛教
第二节道教
第三节基督教
第四节天主教
第五章语言
第一节方言
第二节谚语
第三节歇后语
第十四编文物古迹
第一章古遗址
第一节西周、春秋吴文化遗址
第二节元、明、清军事遗址
第二章名人墓葬
第一节商周时期墓葬
第二节唐、宋、元时期墓葬
第三节明、清时期墓葬
第四节民国时期墓葬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后墓葬
第三章古建筑
第一节寺庙祠堂
第二节亭台楼阁
第三节故居院馆
第四节古桥古井
第四章石雕碑刻
第一节摩崖石刻
第二节经幢诗碑
第五章出土文物
第一节古遗址石室出土文物
第二节墓葬文物
第三节墓志
第六章民藏文物
第一节奉天诰命
第二节翁同龢题跋
第三节翁斌孙、俞钟颖跋
第十五编人物 荣誉
第一章人物
第一节古代名人传略
第二节近现代名人传略
第三节知名人士
第四节革命烈士
第五节党政军领导干部
第六节科教知识界人士
第二章荣誉
第一节劳动模范
第二节先进人物
第三节集体荣誉
第十六编志余
第一章人事拾遗
第一节明代清官——周木父子
第二节翁同龢与周氏诰敕
第二章虞山传说
第一节虞山的由来
第二节卧牛山佳话
第三节许真君镇蛟
第四节桃源涧遇知音
第五节仙人石脚印
第六节乾隆纠错案
第七节南下寻生父
第八节唐伯虎画虞山
第三章轶闻趣事
第一节言子的故事
第二节施耐庵设计撞官船
第三节风流佳人
第四节无尾螺蛳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