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原四至范围为:东至外环路,南至G50沪渝高速,西至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沪高速,共86.6平方公里。2019年11月13日,将长宁区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闵行区华漕镇、嘉定区江桥镇、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功能打造,实现虹桥商务区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其中主功能区面积27平方公里,核心区4.7平方公里。
概况
虹桥商务区原四至范围为:东至外环路,南至G50沪渝高速,西至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沪高速,共86.6平方公里。按照街镇整建制提升的原则,将长宁区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闵行区华漕镇、嘉定区江桥镇、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功能打造,实现虹桥商务区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10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虹桥商务区规划工作的汇报》和《关于加快推进上海新城规划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
韩正在会议上强调,要走出一条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间“三规统一”和经济、社会、环境“三规一体”的发展模式,总结以往规划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下一步发展。
韩正指出,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要从城市设计、功能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在具体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发展轴线和
经济带,坚决防止“
摊大饼式”发展。要充分发挥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避免因其他功能发展过度而影响交通枢纽功能。
韩正指出,加快郊区新城建设,要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先行、坚持突出功能开发、坚持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开发。郊区新城规划一定要坚持低碳、宜居、人性化的理念,在人车流科学设计、功能多元化发展、留足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积极应用环保新材料等方面更加科学、超前和细致地考虑。南桥、
嘉定、青浦三个郊区新城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在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优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虹桥商务区是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明确将加快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作为本市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分布
虹桥商务区区域范围
区域规划
虹桥商务区原四至范围为:东至外环路,南至G50沪渝高速,西至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沪高速,共86.6平方公里。按照街镇整建制提升的原则,将长宁区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闵行区华漕镇、嘉定区江桥镇、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虹桥商务区的拓展区,统筹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和功能打造,实现虹桥商务区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
核心区
面积共4.7km2,分为1期与2期建设,规划商务办公约110万平方米,核心区也可分为东片区、北片区、南片区、核心区(请勿与本段标题的核心区混淆。)而其中北片区与南片区为2期,核心区为1期。北片区商业约14万平方米,文化娱乐约6万平方米,酒店约14万平方米,会展约14万平方米,预计,到2015年,核心区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亿元;到2020年,核心区年生产总值将超过150亿元;到2030年,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发展目标
到2022年,虹桥商务区经济总量、经济贡献度、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利用外资水平、服务贸易发展能级、消费创新引领度等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等达到国际一流中央商务区水平,集聚一批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功能型平台,形成若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产业经济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到2025年,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大型会展目的地,成为总部企业、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首选地,成为国际商务资源集聚、贸易平台功能凸显、各类总部企业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重点项目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
又名国家会展项目,位于虹桥商务区西侧。北至嵩泽高架路,南至徐泾中路,西至诸光路,东至涞港路。地铁2号线
徐泾东站位于场地内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主条目: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内配备医技中心、国际医院2所、特色专所4所、能源中心。项目选址于虹桥商务区中的西虹桥商务区,东至联友路、南至北青公路、西至纪谭路、北至罗家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42.38 万平方米,并在周边规划预留发展用地
设施
核心区
上述中8mx4m的通道4条,10mx4m的通道11条,总长度约654.9m
空中廊道
共6座,于2012年12月15日开工,1、2桥建设完成,预计2014年上半年3、4、5、6号桥架设完成
公共绿地
工程规划范围为北至扬虹路,南至建虹路,西至北横泾,东至申虹路
核心区2期
核心区北片区
有轨电车
尚于计划中,未定案
功能定位
上海虹桥商务区依托虹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是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
商务中心。
五大优势
(一)区位优势
虹桥商务区紧邻江浙两省,处于
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与周边主要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之内;既为上海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是长三角咽喉之所在;又为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门户,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二)交通优势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交通枢纽,涵盖多种交通方式,轨、路、空三位一体,56种换乘模式的多元化聚集,将人性化换乘的出行方式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一小时
长三角都市圈显现
同城效应。
(三)成本优势
虹桥商务区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极大的方便企业获取信息、调配资源、开拓市场,尤其是企业总部在运营成本上相对较低。
(四)后发优势
虹桥商务区广泛吸收国际商务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取百家之长,创虹桥之新,结合自身特色,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厚积薄发,将被打造成一座世界级商务中心。
(五)政策优势
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发展的功能区域,是上海市低碳实践区,也是世界商务区联盟的会员。
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已明确将虹桥商务区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
六大理念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除水运之外的所有八种交通方式,设计日客流集散量可达110-140万人次,每年超过4亿人集散。要按照交通功能最全、换乘方式最多、可达性最高、换乘距离最短、旅客流量最大的目标,建设成为世界上水平和标准最高的大型交通综合体。
(二)贸易虹桥
依托国家会展项目建设和高端会议展览业,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人才和关键要素资源,促进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建设,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落户,推进投资
贸易便利化,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
(三)智慧虹桥
就是根据未来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区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社区管理、企业运营、政府服务、生活配套等领域,努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发挥信息技术对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索创建智慧城市的有益经验。
(四)低碳虹桥
支持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照明、
绿色交通等低碳发展,打造能源节约型低碳实践区。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达80%。核心区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超过50%建筑达二星级以上标准,地标建筑达三星级标准,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65%。
(五)商务社区
根据宜人、宜商、宜居的标准,对与商务和生活有关的各类业态进行科学配比,努力实现商务功能和社区功能自然融合,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营造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365年中无休的商务社区。业态方面重点发展以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商务办公为代表的主体业态;以会议展览为载体的功能业态和以住宿、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配套业态。
(六)城市综合体
商务区强调每一个建筑实体的功能性和标志性,并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居住、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注重公园、 绿化、水系等生态环境和建筑、交通、楼宇等物理形态的和谐统一,营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整体环境。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措施,针对机场周边建筑限高的特点,对地下空间统一进行高强度规划、统一实现同质化开发。不仅对街区单体地下空间利用有严格标准,而且各街区间地下空间全部联通,配以地下交通和公共设施,加上空中连廊等地面以上交通体系,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街区网络。
主功能区
其余公共绿地
交通
新建路网
高架路
轨道交通
已通车
规划中
地下人行通道
2019年10月,国家会展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和二层步廊东延伸二期等项目的建成,将在虹桥商务区与国家会展中心之间形成地面、地下、空中三位一体的人行交通系统格局,最大程度解决两个区域的互动联系。
宏图大展
2009年7月10日,虹桥商务区设立。2011年3月26日,“
大虹桥”这一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建设正式启动。
上海虹桥商务区是国家确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域,将依托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将强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和经济组织。按照商务区“十二五”规划,核心区将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功能性贸易机构和投资机构50家左右,其他各类配套企业500—700家。
1、上海虹桥商务区未来将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商务商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以会展、商业等为特色,其他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2、虹桥商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侧,占地面积约86平方公里,地处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交通衔接的门户位置,以及沪宁、沪杭发展轴线的交汇处。
3、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规划形成一环、两轴、三核、五区的空间结构。
国贸天地——首个虹桥商务区启动项目
在建的14.3万平方米的“国贸天地”项目,由
上海东方国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现外立面已整体呈现,项目将成为上海虹桥商务区内首座集商贸、购物、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公司将通过有效运营、科学管理,全力打造“国贸天地”商业中心,推动西上海整体商业发展并进而为上海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将全力打造“国际贸易平台”、“生态低碳商业中心”、“现代城市综合体”、“数字国贸”商贸中心,率先承担起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的先锋示范商业。
“国贸天地”将打造成为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借
虹桥枢纽的地铁、高铁、空运等优势,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和经济组织,营造更好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数字
信息环境,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提供商务服务、会展采购、现代物流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专业服务、宾馆服务等。
2011年11月15日,拖延数月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最后2幅商业地块的招投标结果正式公布:
万科摘得核心区一期03号地块南块,汕头
联美和上海金臣联合拿下03号地块北块。至此,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首批推出的10幅商业地块已经全部出让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