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

雉科马鸡属鸟类

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雉科、马鸡属鸟类。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动物学史
褐马鸡是马鸡中最为名贵的种类,古称“鹖”。《禽经》中记述:“鹖”,毅鸟也。毅不知死。”三国魏诗人曹植在《赋》序中写道:“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明末张自烈撰的字书《正字通》曰:“鹖”,鸟名,色黄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爱侪党,有被侵者,往赴斗,虽死不置。”清朝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有:“鹖”者,勇雉也,其斗时,一死乃止。”的说法。这是因为褐马鸡的雄鸟在每年的繁殖期间,都要为夺雌鸟而发生激烈的争斗,据说有时达到斗死方休的地步。所以,从战国时赵武灵王起,历代帝王都用褐马鸡的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称为“冠”,用以激励将士,直往赴斗,虽死不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朝时改为蓝翎和花翎,蓝翎纯为“鹖”羽,品级较低者戴之;花翎则外部为“鹖”羽,内部为孔雀羽,高级官员配戴,并且以翎眼多少来区别官员的高低。
马鸡还是一个古老的类群。在四川万县盐井沟曾发现更新世(距今约二百万年)的股骨化石,在北京周口店也发现更新世的马鸡化石,它们被认为分别与蓝马鸡和褐马鸡有较接近的亲缘关系。从这些化石资料推测,马鸡的分布要比如今分布范围广,很可能在古远的年代时,呈连续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物种的进化和变异,形成这样的状况。
历史上褐马鸡曾在中国广泛分布,范围可能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甚至长江以南,而主要分布于华北的广大地区,分布区大而连续,与当时的人类生活有诸多联系,是人类周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变迁,使褐马鸡成为濒危动物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过度猎捕、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
为取其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而猎杀褐马鸡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非常严重,到了近代,由于褐马鸡的羽毛作为装饰品在欧州市场上的高昂价格,更使它成为乱捕滥猎的对象。60年代曾有人一个月就捕杀褐马鸡300余只。1972年,准备从天津海港出口而被海关截留的褐马鸡,一次就达200多只。直到中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这种大规模猎杀褐马鸡的现象才被遏止。然而偷猎还时有发生,1990年春天,北京门头沟区齐家庄乡洪水口村一村民即因为在该村附近的东灵山大榆木沟猎杀了一只褐马鸡,被依法惩处。
山地森林是褐马鸡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华北地区在金代(约公元十一世纪)以前,植被茂盛,广布着良好的山地森林。后来由于封建皇族权贵们大兴宫殿陵墓、府邸宅第,木材需要量剧增,森林开始被大量砍伐,加上人口荟集,垦荒造田,战争破坏,更使大片森林遭到破坏以致丧失,幸存的林地已经很少再看到原生植被。
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也给褐马鸡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压力。在山西,沙棘的浆果是冬季降雪封山以后褐马鸡的主要食物,由于人们对沙棘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人与褐马鸡争夺沙棘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乱砍沙棘林,长此以往势必威胁褐马鸡的食源。在褐马鸡的栖息地内一年四季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践踏山林,污染环境,也严重惊扰褐马鸡的正常生活。每年春末夏初是褐马鸡的繁殖期,也正是当地村民上山采药、砍柴、割条、挖菜等经济活动频繁的季节,许多村民在丛林中发现褐马鸡的巢就连窝取走,或追逐驱赶孵卵的雌鸟,使它的繁衍生息受到威胁。
形态特征
褐马鸡头顶羽毛呈绒状,黑褐色,颈亦为黑褐色,枕后有一不甚明显的白色狭带,额基白色而具黑端,鼻孔后缘、耳羽白色。耳羽成束状,并向后延长和突出于头颈之上,形状像一对角;头侧裸出,赤红色,满布以细小的疣状突;上背、两肩棕褐色,并具光彩,羽端分散呈发状;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银白色,尾羽末端黑而具金属紫蓝色光泽。最外侧两对尾羽羽片完整而不分散,向内的7对外翈羽支均分散如发,形长而稍曲,内翈和羽端仍完整不分散;中央两对内外翈羽支几完全分散如发,仅羽端有一小块完整,状如匙状。此2对中央尾羽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其羽支和羽端均下垂,状如马尾,覆盖在整个尾上。两翅表面棕褐色,飞羽稍淡,且具浓棕褐色羽干纹。颏、喉白色,前颈浓棕褐色,往后逐渐转淡,至尾下覆羽为棕灰色。
虹膜橙黄色至红褐色,嘴粉红色,脚、趾珊瑚红色,爪角色。雄鸟跗蹠具距。
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顶长着黑色的绒毛。嘴巴粉红,脸部鲜红,眼睛后面有一白色颈圈,两簇雪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像对白犄角,尾巴蓬松上翘,很像马尾,泛着紫蓝色光亮;喙短而尖。因而有得名“角鸡”。
大小量度:体重♂1650-2475克,♀1450-2026克;体长♂985-1074毫米,♀830-1050毫米;嘴峰♂41-42.5毫米,♀37.5-42毫米;翅♂270-312毫米,♀265-290毫米;尾♂518-582毫米,♀447-576毫米;跗蹠♂92-101毫米,♀89-97毫米。
栖息环境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1500米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生活习性
习性
集群,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机警。留鸟。褐马鸡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艰险的品格。11月,褐马鸡准备越冬。这时,产的防寒,抗逆本领显著增加,并能适应一般的环境独立生活。从12月至翌年的春季,为了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和防御外来天敌的侵害,褐马鸡始终进行群体活动。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主要在地面活动,尤其喜欢林间空地或林缘草地。晚上栖息于松树或桦树上,每日活动多数时间均用于觅食,仅中午休息和进行‘沙浴’,通常活动场所和栖息地较为固定。天亮下树后,常沿固定的路线,成不整齐的纵队向觅食地进发。受惊后则往山上奔跑,即至到达岭脊高处,才又振翅飞起,然后滑翔至山谷或对面山坡上。
食性
主要以乔木、灌木和草木植物的叶、嫩茎、幼芽、花蕾、浆果、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所吃植物种类多达80多种,动物性食物18种,其中主要食物为沙棘、莎草、龙胆、灰栒子、野蒜、柴胡、车前、黄刺玫、刺李、大花韭、野豌豆、远志、米口袋、蒲公英、堇菜、柳、野首蓿等。觅食活动主要在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栖息前。中午多在林下灌丛中休息或沙浴,也有在树上伏枝休息的。通常成松散的集群觅食,或边走边用嘴在地上刨食或啄食,也啄食或跳跃啄食低矮灌木上的浆果或昆虫,有时也上到树的低枝上啄食。
分布范围
褐马鸡为中国特产鸟类,为华中北部特有,分布于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山区、北京西部的零星地区,1998年在中部小范围内也有发现。陕西东部(宜川县、黄龙县和韩城市不少于1,500只),这可能代表了一个孤立的种群(何芬奇 2012)。2006年在河北省林业厅的证据扩大了已知物种的范围,证实它们也出现于涞源县和涞水县。
繁殖方式
褐马鸡的生活很有规律,一般在春季3月份进行交配繁殖。每到这个时期,雄鸟之间常常为争夺配偶而进行殊死搏斗。其间,雄鸡为了显示它的威风,叫声特别粗重而宏亮,远在两公里之外亦隐约可闻。它鸣叫时昂首伸颈,尾羽也高高翘起,煞是好看。然后,雌雄追随,离群交尾,并寻找藏密的林下或灌丛间地面占领巢区。
4月份,将巢内略铺一些干草枯叶,即偎窝产卵。褐马鸡一次产卵4-17枚,多达19枚。卵壳呈灰褐色,长50.6毫米,直径42.1毫米,约重56.3克。5月,其卵开始孵化,孵化期26天左右。6月,雏鸡出壳,由成鸡寻食哺育。7月,成鸡带领幼雏活动,进行避暑、换羽。8月,幼鸡能独立觅食。这时家庭之间开始混合成群,由高处地段逐渐转移到低处生栖。9月,幼鸡基本长成,活动能力增强,游荡范围扩大,随之群体数量也逐渐增多,且多以群居。
通常营巢于海拔1800-2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地面灌丛间、枯枝堆或倒木下,也有在岩石脚下或树椿旁边营巢的。巢甚简陋,主要是利用地面凹处,内垫以草叶、树叶、草茎和羽毛即成,巢呈碗状或长盘状,大小为28.6(23-33)厘米×32.7(28-40)厘米,深9.9(8-14)厘米。领域性极强,通常每对占领一个山坡,雄鸟全力保卫的领域面积通常为0.7-1.3公顷,对入侵的同种个体,雄鸟奋力驱赶,有时甚至殴斗,直至将入侵者赶走。4月初即有个体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17枚,多为6-9枚,通常间隔1-2天产1枚卵。卵呈椭圆形,淡赭色、鸭蛋青色或鱼肚白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据362枚卵的测量为59.9(54.9-63.7)毫米×43.8(42.7-46.8)毫米,重58.8(54.8-63.4)克。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活动和警戒,孵化期26-27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第二天即离巢随亲鸟活动。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1999年,据估计,褐马鸡的全球物种数量约为5,000-17,000只,相当于约3,300-11,000只成熟个体。中国的种群数量为
由于它的分布区已成为不连续的岛屿状,各栖息地之间基因相对封闭,很可能导致种群繁殖力的退化,成为导致褐马鸡绝灭的又一个因素。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但偷猎和拾取鸟卵的现象尚未杜绝。由于褐马鸡栖息的海拔高度很低,更接近人类生活区域,因而人为干扰更为严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时代,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使这些稀世珍宝免遭灭顶之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趋势证明:该物种被怀疑以适度的速度下降,原因是其栖息地的持续丧失和破碎,特别是在保护区之外,以及人类干扰后繁殖成功率降低。
濒危因素
褐马鸡的雏鸡孵出至幼鸡生长发育阶段,即6-9月,正是阴雨连绵、降雨过量的季节,这种高湿低温的生态环境势必影响到雏鸡、幼鸡(雏、幼鸡最怕露水),造成觅食困难、营养不足,死亡率增高,导致种群数量相应减少。
建立保护区
为了保护发展褐马鸡这一稀有珍贵资源,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吕梁山的庞泉沟和芦芽山林区建立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政府于1984年批准将蔚县小五台国有林场改建为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现中国不少动物园和保护区内都有人工繁殖的褐马鸡,并积累了成功的繁育经验。
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在陕西黄龙山的数量10余年间由最初的100余只增至近2000只,韩城市黄龙山褐马鸡保护区也因此于日前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因通体浓褐色,羽毛披散下垂形似马鬃而得名。褐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世界珍禽,中国鸟类学会也以褐马鸡为会标,其被誉为“东方宝石”。褐马鸡在中国分布范围小,种群数量少,属濒危物种。
1998年,黄龙县西北山区发现少量褐马鸡。2001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黄龙县建立了黄龙山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北依秦晋大峡谷,南靠黄河、居河、芝水三河湿地,占地6万余公顷。此后,政府部门投资了170多万元建成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开展褐马鸡生活习性观测及疫情监测、疾病预防等科研活动,并研究其人工繁殖方法。
位于山西西北部黄土高原关帝山一带的庞泉沟是拥有褐马鸡种群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470公顷,成立于1980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是典型的华北高原森林物候区,主峰孝文山海拔高度为2830米,坡陡谷深,高差可达1400米,使植物生长在明显地分为亚高山草甸、华北落叶松、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四个植物带。森林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伴生着云杉、白桦、山杨、油松、辽东栎、红柞等树种。草灌植物生长良好,是暖温带天然林保存较为完整的少数地区之一。这里已建立起褐马鸡野外驯养场,进行人工饲养的实验工作。
与庞泉沟毗邻的芦芽山,也是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位于管涔山林区境内,成立于1988年,面积为21450公顷。保护区内,在逶迤千里的崇山峻岭上,生长着茂密的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有的山坡是一片纯云杉林,有的是清一色的落叶松,有的则是落叶松和云杉的混交林。这里是松树的海洋,那挺拔苍劲的落叶松,那秀丽多姿的云杉,迎着春风摇来摆去,好象大海的波涛,景色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还有位于河北蔚县、涿鹿县境内的小五台山,成立于1893年,面积为22000公顷。它属于恒山余脉,因其东、西、南、北、中五台耸立,而又别于山西北部的五台山而得此名。保护区内内山青水秀,峰峦起伏,鸟鸣蝶舞,景色壮丽,海拔为2882米的东台,为河北省的最高峰。植物种类有67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135种,群落垂直分布层次分明,是华北植被的典型代表。野生脊椎动物有80多种,除褐马鸡外,还有金钱豹、麝、青羊等。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华北地区植彼的演替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专项调查
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山西省林草局组织完成褐马鸡物种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褐马鸡分布的县域扩大到45个,自然保护区扩大到20个。经详细测算,山西省褐马鸡主要集中在吕梁山脉和太岳山林区两个稳定分布区内,全省褐马鸡数量平均为19000只左右。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