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寺

湖北省天门西塔寺

西塔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西湖湖滨,是江汉平原最古老的寺院,也是天门市最大的佛教寺院。

名称由来
西塔寺是位于今湖北天门市西湖的一座佛教寺院。据地方史志记载可能创立东汉末,当时寺名“青云寺。东晋永和至升平年初(约公元353-357年),被后世尊为佛教史上里程碑人物的支遁曾驻锡该寺。在南北朝南齐初至北周(约公元480-5年)前,寺名“方乐寺”。
西塔寺之塔的由来,在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里,有一段很详细的记述:隋文帝仁寿末年诏建舍利塔,派遣东都洛阳上林园译经馆高僧彦琮法师送舍利子到复州“方乐寺”遗址(前“方乐寺”在北周武帝时被毁)盖置“舍利塔”。敕建灵塔,故寺重盖,皇帝乃天子谓之龙。古人称建筑房屋曰盖屋,钦命置塔兴殿,动用国资,当然是叫“龙盖”,所以寺名为“龙盖寺”。并非后世地方志所说的西湖小洲上有龙盖山而名。西湖之中弹丸小洲,名覆釜洲,其形就像是一只锅覆在西湖中。洲名覆釜,寺名龙盖。
隋仁寿末年至唐会昌五年间(公元604-844年)“龙盖寺”存在了240年。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后,寺名“西塔寺”。唐武宗废佛毁寺后,“龙盖寺”不复存在。即位之初的唐宣宗为了缓和矛盾,敕命“会昌五年所废寺,有僧能自茸者,听自居之,有司毋得禁止。”原寺龙盖而兴,龙废而毁,孤塔独耸。塔奉舍利自西域,寺处州右位西湖,释家的根由加民俗的定位,所以新建的寺院更名为“西塔寺”。这就是西塔寺更名的由来。
历史沿革
“竟陵西塔寺,曾经陆羽居”。西塔寺,是抚育陆羽的禅院。没有西塔寺,陆羽无以成长;没有陆羽,西塔寺无以久负盛名。陆羽,成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是西塔寺的骄傲,是天门人民的骄傲。回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纪念陆羽,多在西塔寺中,即其遗迹所在;所以西塔寺的兴废,是直接关系到纪念陆羽的盛衰。数典不能忘祖,考证历史名胜、却是源远而流长。
西塔寺,建于东汉时期,因在竟陵西湖中的龙盖山上,所以初名龙盖寺。四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加之山上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点缀,百鸟争鸣,是一个湖山秀雅胜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塔寺的成名,开始于晋代支公。支公名遁,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为晋代高僧,精通佛典,是般若学的六大家之一;又是文化名人,与王右军等为文学之交,曾参与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以后遍游名山大川,至竟陵、极爱西湖风景,遂驻锡龙盖寺中。其性喜养马、是爱马之神骏,每晨出寺东,牧马于数里之外,晚则牵马由寺西而归;因而留下了东西两条走马岭的遗迹。
由于支公成名、寺中遂逐渐加修。传至唐代、已成为一大禅院,所以智积(尊称积公)方丈使陆羽牧牛一百二十蹄。并说,“以我门人众多”。可见其规模之大,僧徒之多。自陆羽在寺中,由积公抚育成人,以诗文与当代名流唱酬,著书立说,留传千秋,积公亦因之而成名僧,寺内也由此大加兴建殿、堂,祠、坊、亭、台、楼、阁,而日夜香烟缥缈,烛火辉煌。积公死后,建塔于寺中,遂改龙盖寺为西塔寺,简称西寺,以别于乾明寺在东湖中之称东寺。龙盖山色,西湖风光。湖光山色,千古辉映。南岸坡外,又有“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山川之秀气、孕育了陆羽这一代奇才,万古茶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谓确论。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九霄云”。陆羽辞官不做,远涉天涯、“绝涧方险寻,乱岩亦危遣”,品水采茶,著成《茶经》三卷。隐居苕溪,以学赡词逸之才,悲乱世而忧人民,著作《四悲诗》、《天之未明赋》、《南北人物志》等宏篇巨制,可惜尽遭兵燹,身后不传。
但其《茶经》一出,即有功万世,真使人仰慕无穷。因此,当代和后世的文人墨客,来游西湖,瞻仰西塔寺,而凭吊陆迹,多为文赋诗,徘徊留连,直到“薄暮湖烟起,楼台隐夕阳”,这更加大西塔寺的价值。
宋朝,西塔寺和各地大禅院一样,改名为广教院。宋初文学家王元之特远道来游,瞻仰陆井,即景题诗、刻于石上:“甃石苔封百尺深,如今尝味少知音;涓涓泉底中宵月,留得先生一片心”。继之来访者更多,都有“我读六羡歌、千秋寄怀抱”的感想。西塔寺内、又有改修、并新建桑苎庐,以作为陆羽的纪念堂。
“白鹤避烟茶社冷,青松留影法堂空。”元初,因竟陵百姓,坚持抗敌,城破之后,遭到了惨重的屠戮,西塔寺也受到极大的破坏。以后来游者虽不乏其人,而寺内虽亦渐有修复,但仍旧是“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而大不如前。
明朝,废去广教院,仍名西塔寺。洪武三年,县城稍向南迁于西塔寺之东。其后,先后在积公发现陆羽之处,鼎建雁桥;桥南堤街上,原雁声喧叫之处,建立雁叫关;南堤街上以陆羽字建造鸿渐关。这些建筑物成弦月形半绕西塔寺。此为纪念陆羽,又为西塔寺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寺内亦相应的改修和扩建,但时间一久、又多毁坏。成化十二年(1476年),知县张继宗重建寺内陆羽井。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参议周芸于寺内桑苎庐后,修建陆公祠于支公祠旁,礼部尚书李维祯作记刻碑。不久,陆公祠毁于兵火,寺僧大麟复修,惜未能完工。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知县李馨续修,并于祠内校刻《茶经》,举人吴骥为文作记。寺僧心常多方募化,大力助修;李馨为其作《陆公祠募疏》。太昌元年(1620年),周芸之子周命重新加修陆公祠。并自为文,以记其事。
崇祯年问(1629年以后),寺僧觉岸谋建藏经阁,自往辰源采木死于途中,大文学家谭友夏铭其圹曰:“足目皆飞、志气不止;汝是沙门、人曰客死;何其谬哉?各触悲喜!取或伤廉,与或伤惠;死或伤勇,思汝愦愤。”其后真清老僧,嗜茶、工诗、又刊《茶经》,远谒匡庐、走白下募化,回寺重修和加建子律堂,藏经楼、斋僧堂、桑苎庐,思阁、积香厨、律主静室等飞檐画坊,高阁回廊。又请诸官吏修建茶醉亭。知县杨一隽作文为记,给谏王鸣玉作律主碑文。处士崔瑞寰重修大殿,谭友夏亲书“大雄宝殿”四字,高悬梁上。其后,又于山前垒土过湖、直达堤街、路中正当湖心,砌石为桥,上建浮香阁、高雅清幽。
从此更多游人,驾舟过桥下,以后游东西南北四湖,登阁上以赏西湖全景。再入寺中,拜支、陆公祠,兴怀吊古,汲陆井之清泉,品茗赋诗,西塔寺又极一时之盛。“巾柘逢乱后,西塔遂荒凉”。崇祯末年,世乱年荒,几经兵燹,民不聊生。“天风吹古殿,人迹响空廊。”西塔寺又一落千丈,而满目荒凉。
清初顺治之后,渐趋承平。朱运暹复修雁桥,后为雷震圯。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知县钱永重修,名曰古雁桥,书法家孙岳颁亲书大碑,立于桥石后侧。乾隆十一年(1746年),邑人胡泓,再加构修、复其旧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县马士伟于文学泉(陆羽古井)旁修建陆羽亭。其后十四年(1782年)、知县罗经复于亭旁建立涵碧堂,堂中石刻陆羽小像,并附刻王元之等名流诗词。安襄郧兵备道陈大文手书“文学泉”、“品水真迹”,分镌于碑面和碑阴,于井旁。并为涵碧堂题联:“香浮碧乳留真味,影动清流惬素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整修古雁桥,大书法家胡松门隶书桥额。这一两百年之间,亭、堂、碑、桥的新建和重修,都是景仰陆羽,又是羽翼西塔寺。而西塔寺中,自康熙以来,亦逐渐有所修复,香客与游人渐多,香烛不息,钟鼓长鸣,又成了“淡沲湖光是画溪,吴天烟月竟陵西。”
咸丰时期,太平革命军胜利,清廷惶恐不安。天门县官绅,大办团练、借口设哨卡,拆毁寺庙,西塔寺文物遭到较多的破坏。
光绪初期西关人士,于雁叫关前,在巷头上高建“品茶楼”,楼中供奉陆羽(雕、画)像、两旁有名人题联。
民国三十五年(1948年),我少年盛气,曾撰书一联曰:“品尽名泉大川,是前无古人;天涯思故乡,千羡万羡西江水(此句为陆羽诗句)。茶能著经称神,实后少来者;楼台纪遗址,一声百声雁叫关”。贴于诸联之末。清后,西塔寺极少修建。但天门人民缅怀陆羽之思却长绵不断。
民国九年(1920年),举人胡辅之集资加修古雁桥。西塔寺中,盛开白牡丹,历年甚久,其住持僧常乐,每年广延名士、品茗赏花、赋诗纪念陆羽。并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刊《茶经》,聘请张德祥、敖六阶,熊西堂助其校正,而又皆不受聘礼,不愿列名书上。
民国二十八年,武汉沦陷,新明归来。次年,天门沦陷,新明闭寺不出。几年之中,仍思筹建陆公祠,并广征楹联。我曾献联曰:“陆沉万里添楚水,公去千秋祀茶神。”得其赞美。后因西塔寺僻处芦丛之中,日寇常去骚扰,匪类用作窠巢,新明不能安居,遂迁于上街民家,常叹不能再建陆公祠。其师弟衍春还俗,其弟子宽胜、宽亮,各自回家。西塔寺中,遍地荆棘丛生,而“一蹶不振”。
抗战胜利初期,新明、衍春,先后死去.因寺中有田八百余亩,宽胜携妇抱子,回寺自称方丈;并收弟子二人,师徒分途收租,各自卖田,供其挥霍,山穷水尽之时,又作鸟兽散。
解放天门时期,我政府尚未正式接收,国民党早已逃去。有无业青年二人,将佛身打碎,出卖废铁。几株百年古木、锯作木料销售。自此,经历了十几朝的名山胜迹——西塔寺,终以废墟作古。
周运恭先生曾撰联哀悼:“胜迹两千年,只剩得古井斜阳,西湖夜月;倦游三十载,何处寻品茶陆子,走马支公。”
2003年,天门市人民政府在西湖北岸圈地30余亩重建西塔寺,2007年西塔寺初具规模盛大开光。
2014年9月28日,西塔寺隆重举行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及陆羽殿落成、佛像开光典礼和二期工程奠基。
建筑布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西塔寺坐北朝南,大砖砌成方形围墙,外用石灰粉刷,山门上墙头高拱,成半园形,匾上直刻“西塔寺”。山门内靠墙,四柱高架,上建韦驮殿。韦驮向北站立,手执降魔杵,杵尖伸入脚边、蟠屈昂首一小龙口中。楹联是:“问菩萨如何反坐?因世人不肯回头”。
殿前(即山门内)、约四十米长的空场(左右更宽)、场后是大殿,由五级石阶上去入走廊、再进大殿;大殿造在龙盖山顶,宽广高大巍峨重檐、高挑日月,铁马四悬、四面殿堂环绕,如众星捧月、建筑极其雄伟。八块宽厚雕花殿门(每块约一米宽、三米长)。
殿中座上,高坐三尊铁佛(据说1926年、已剥去佛身之金),中间之佛正对韦驮.佛前排列供桌香案,拜垫等,梁上仍悬谭解元所书“大雄宝殿”四字大匾,两边楹联甚长,惜已全忘。我二十岁时,回忆补撰一联同:“相亦无我,我亦无相,丈六金身居宝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三千世界拜如来”。殿左是钟架,架上坐一目莲菩萨,大钟高悬;殿右是鼓架,架上搁一大鼓。内外瞻观,殿身虽已陈旧,气象仍然庄严。
大殿左边,是一栋宽阔雅致、两层高楼,虽亦半旧,仍是画角朱栏。楼上为藏经之所。楼下门上大匾之中,刻有“桑苎庐”三字,为寺僧招待游客之处。
桑苎庐与大殿之间,留一小巷,巷上刻有“曲径通幽”小匾,由巷下去,桑苎庐之后,是花园。花园之后是莱圃。莱圃之后,是碑林,百余方大小石碑林立。桑苎庐之前,定边围墙上,开一小门、为寺僧出入内外之门。
大殿右前方,是三间高大关帝殿,坐西面东,中供关帝牌位,殿已损坏不堪,而“摇摇欲坠”。关帝殿与大殿之间,亦有小巷,上刻“幽居止步”小匾。由巷进入,关殿之左,小空场之后,是太阳殿,殿高而大,坐北朝南,飞檐高廊,格门雕花,高雅大方、半旧如新,是方丈静修之处。太阳殿之后,是斋堂、僧舍、火房等,都已古老陈旧。陆子古井、在太阳殿右面围墙之外,墙脚直压一边井缘。
太阳殿左后方,大殿之后,为十余米长之空地,是寺内栽植白牡丹之处、称小花园。园后是支公祠,祠址之间,前有走廊,内中墙上,嵌有石刻支公立像,像前供桌、香案排列,两边刊刻名流撰联、赋诗,作赞词者约有十余人,惟记熊士鹏所作、胡松门手书“支公走马赞”上有:“为支公走马耶?是无人相也。非支公走马耶?是无我相也”四句,其余全忘。支公祠左边稍后,是陆公祠,大小等于支公祠。正中座上,供奉陆公,是木雕披金一小儿像,悠然高坐。座前排列也如支公祠中,两边刊刻联、诗、赞词亦多,仅记石辑五举人一联:“陆沉天不管,公去地犹灵。”
陆公祠后,是寺后围墙。墙后原有观音阁等几处建筑,早巳拆毁,所剩的颓垣断瓦,也是形迹模糊。
本年六月初八日,大水为灾,西塔寺正当急流,全被冲去。方丈衍清(号新明),时作汉阳归元寺方丈(先作汉口十方庵方丈,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北分会的负责人)闻讯赶回,多方筹画而买折桓候宫,于原大殿之左,重建西塔寺。新寺小于原寺约四分之三,长方围墙,亦用石灰粉刷,山门上楷书直刻西塔寺,为选拔周运恭手书。山门之内是花园,栽有梧桐四株,园后上几级台阶是正殿,殿中高供原来三尊铁佛。殿左是方丈室,殿后是宿舍及火房。寺建之后,新明又去汉阳,寺务仍交与师弟衍春。
相关诗词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
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一汲清凉味,高风乐有余。
——〔唐〕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经初。
——〔唐〕齐已
淡沲湖光是画溪,吴天烟雨竟陵西。
——〔清〕 熊士鹏 《泛湖游西塔寺》
地图信息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