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前身为建于1916年的“拉萨门孜康”(拉萨医算院),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组建“拉萨市藏医院”,1980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2005年评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2006年原研究所提升为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
医院概况
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前身为建于1916年的“拉萨门孜康”(拉萨医算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以藏医药医疗为主,集
医疗、
科研、
教学、
预防、
保健和
藏药制剂生产于一体的全国示范藏医医院,实现了藏医药事业的百年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区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医院管理及医疗业务等环节,强化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截止到2023年10月底,医院有在职党员298人,离退休党员77人,党支部12个(含3个退休党支部),在职党员比例达34.73%,科室负责人党员比例达42%,高级职称党员比例63.5%,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党员比例53.3%。
医院由院本部(住院部)、老门诊、制剂室和白定药材种植基地4个区域组成,总面积200多亩。现有行政、临床、科研等部门51个,在编职工503名,聘用及其他职工355名,退休职工303名,高级职称122人。目前,开放床位539张,临床专业科室21个、临床医技科室4个、研究所4个、职能处室11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国家级培育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传承工作室9个,现有国医大师3名(含1名特聘)、全国名中医3名(含2名特聘),自治区名藏医1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
医院秉持“传承创新,济世利众”的办院宗旨,坚持“特色建院、专科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育院”的发展理念,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国家中医(藏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基地)、国家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藏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国家中(藏)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藏)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全国中(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正积极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申报工作。
医院坚持藏医药为主的定位,保持和发扬藏医药特色与优势,强化藏西医优势结合,积极推进专科建设,注重现代检验设备的配备和应用,制定形成了67个优势病种藏医诊疗方案,18项藏医外治技术标准操作规范,10项藏医护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22项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拥有GE3.0T核磁、GE64排CT、数字胃肠机、DR、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等先进设备,在藏医隆病、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脑卒中、癫痫、神经官能症、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椎间盘突出症、强制性脊柱炎、小儿过敏性紫癜等病种的藏医疗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年门诊量40万。
疫情期间,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宗旨,积极发挥藏医药疫情防控特色优势,组织专技人员参与方舱医院建设管理、定点医院人员援助、社区疫情防控援助等大量工作,有效提升了医院自身以发热门诊、急诊、ICU、肺病科和儿科为主的各科室急重症处置能力。
医院注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藏医药科研难题,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0项,抢救、挖掘1300多部藏医和天文历算古籍文献,出版《雪域藏医历算大典》《中华本草·藏药卷》等260多种相关专著,挽救和收集了大批手抄、孤本、珍藏本,收录了175位名老藏医药及天文历算专家学者的口述史影像资料,开发藏历基本数据和APP应用软件,掌握18种濒危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拥有医院制剂309种和专科协定制剂35种。在藏医药文化传承和宣传方面,作为主体单位成功申报“藏医药浴法(索瓦日巴)”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古籍版本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组织开展对外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有效论证和宣讲了“藏医药姓藏,索瓦日巴姓中”的事实,为维护我国藏医药文化主权和国际话语权做出了积极贡献。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示范藏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三区三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荣誉等称号。荣获国家民族医药科技著作一、二等奖,自治区科技奖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奖项50多个,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民族医医院“三连冠”。
进入新时代,百年藏医院及其传统藏医药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驱动等方面仍有许多短板和不足需要改革创新发展。
面向新时代,藏医院将继续立足藏医药优势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藏医药事业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健康西藏做出更大贡献。
领导团队
张耕耘,男,汉族,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党委书记。
索多,男,藏族,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银巴,男,藏族,院副院长、研究员。
程志立,男,汉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白玛,女,藏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索朗,男,藏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发展历程
昔日荣光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前身为拉萨“ 门孜康”(藏医星算院),始建于1916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拉萨“门孜康”和 “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合并成立拉萨藏医院,1980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位于布达拉宫对面的山顶上,创建于 1696年。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先后撰写《
白琉璃》、《答卷•除垢》、《医学概论琉璃宝镜仙人喜宴》等天文历算著作和《
秘本》、《后续注释•金刚结解》、《秘诀注释•格言金髦》、《医学补遗•秘方鉴别》等大量的医学著作;组织编绘藏医彩色图谱教学工具《八十幅曼唐》,是至今最完整、最权威的曼唐。曼唐除了在藏医药界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外,她作为一种布画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亦在世界传统医学教学中首开先河。向内蒙古派送了洛桑曲培、格桑雅培两位医生传播藏医药文化,对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91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创办拉萨门孜康,任命钦热诺布大师兼任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与门孜康的院长及教学导师。钦热诺布大师先后编撰了《接生法•利众明月宝鉴》、《根本部树喻•医海精要》、《甘露配药宝瓶》、《治疗小儿疾病经验综述》等医学论著;在天文历算方面,大师于1918将《时轮历精要》一书的历元更换为1927年,后刻制模板发行并作为门孜康的历算教材,引进《汉历心要》一书的传承和计算方式,开始编制发行《门孜康历书》,历书对藏区人民生活、农耕牧作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培养了一大批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遍布西藏、青海、四川、北京以及内蒙古、不丹、印度等临近国家和地区。
时代辉煌
1996年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示范藏医院。 2005年被评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同年,被中央文明委、国家人事部授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 2007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民族医疗建设单位。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胃肠科、内科等6个专科取得临床试验资格。 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7年正式挂牌“国家中医(藏医)临床研究基地”。 2009年10月,强巴赤列老院长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10年获得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2013年,
占堆老院长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14年被列为全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授予“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称号。 2015年确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作为主体单位先后成功申报《四部医典》和“藏医药浴法(索瓦日巴)”进入“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名录”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7年我院眼科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挂牌成立。 2020年,肝病科主任德庆白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嘎登尼玛入选青年岐黄学者。
就医指南
科室介绍
传统疗法中心、
病理科、
儿科、
肝病科、高压氧科、
骨科、
急诊科、
口腔科、手麻科、
体检中心、
药剂科、影像科、针灸理疗科、治未病科(内三科)、
重症医学科、
护理部、耳鼻喉科、肝病中心、药浴中心、
骨伤科、肺病科、
妇产科、隆病科、脑病科、皮肤科、普外科、外治科、胃肠科、
心血管内科、
眼科、
专家门诊。
传统疗法中心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始于2014年,系外治科基础上分设成立的藏医外治疗法为主的综合门诊专科。设有放血室、火灸室、涂擦室等十多个项目开展治疗室。现有在职医护人员9名,其中区级主任医师兼研究生导师1名,全国名老藏医传承人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及护师1名。
传统疗法中心诊疗特色明显,在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科室医护人员通过放血、火灸、冷热熨法、头浴、涂擦法等藏医外治疗法,诊治静脉曲张、痛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癫痫、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甲亢、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传统疗法中心历年来承接区内外各地规培生、进修生及实习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还承担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药加持仪式”、“藏医哒尔喀(放血)疗法”、“藏医枚匝(火灸)疗法”等文化传承项目以及名老藏医专家索朗欧珠的传承工作室与研究室建设科研项目。
传统疗法中心医护人员始终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赞誉。先后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卫计委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藏医院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