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马属

偶蹄目牛科下的一属

角马属(学名:Connochaetes):是偶蹄目、牛科的大型食草动物。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雄性的角尖向内又宽又厚,非常光滑。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该属有2个物种:白尾角马亦称黑角马,体重110-147千克,身高106-121厘米。斑纹角马亦称普通角马,有五个亚种。体重230-275千克,体长1.8-2.4米,身高140-152厘米,尾长约0.9米;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

动物学史
进化
根据线粒体DNA分析,估计白尾角马在中更新世时期已与主要谱系分离,并在一百万年前左右成为独特的物种。已计算出约2%的差异率。分裂似乎不是由资源竞争引起的,而是因为每个物种采用了不同的生态位并占据了不同的营养水平。
距今约250万年前的斑纹角马化石很普遍。它们是在约翰内斯堡以北人类摇篮中的化石洞穴中发现的。在南非的其他地方也很普遍,它们在先民堡(Elandsfontein)、科妮莉亚(Cornelia)和弗洛里斯巴德(Florisbad)等地都很多。白尾角马最早的化石是在奥兰治自由州的科妮莉亚的沉积岩中发现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大约80万年前。
化石记录表明这两个物种在大约一百万年前分化,形成了北方和南方的物种。斑纹角马仍留在其原始范围内,与祖先物种几乎没有变化,而白尾角马则因适应南部开阔的草原栖息地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区分这两个物种最明显的方法是它们的颜色和角的方向不同。
分类
角马属(Connochaetes)位于牛科、狷羚亚科的家族下,其近亲是狷羚亨氏牛羚以及转角牛羚属中的物种,例如转角牛羚白纹牛羚。角马属的学名“Connochaetes”是德国动物学家辛里奇·利希滕斯坦(Hinrich Lichtenstein)在1812年命名的。
最终,斑纹角马已经确定有5个亚种,而白尾角马没有命名的亚种。
命名
角马属的学名“Connochaetes”源自希腊语“κόννος,kónnos”,是“胡须”(beard)和“飘逸的毛发”(χαίτη)或“鬃毛”(khaítē)的意思。一些人认为“gnu”这个名字源自于“科伊科伊人
发现
C. albojubatusC.a.albojubatus(阿氏白须角马)和G.a. mearnsi(罗氏白须角马)。但是,在1939年,这两个亚种又一次合并为Connochaetes taurinus albojubatus。在20世纪中叶,人们认识到角马有两个不同的物种形态,即Gorgon taurinus hecki和Gorgon taurinus albojubatus。最后,确定了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角马,即斑纹角马和白尾角马。起初斑纹角马被置于一个单独的属“Gorgon”内,而白尾角马则属于“Connochaetes”。最后,它们被统一为一个角马属(Connochaetes),斑纹角马被命名为“Connochaetes taurinus”,白尾角马学名为“Connochaetes gnou”。
形态特征
角马是大型食草动物。体形壮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外形似,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羚羊之间,故又称牛羚。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雄性的又宽又厚,非常光滑,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
该属有2个物种:白尾角马亦称黑角马,它比斑纹角马小得多,体重110-147千克,身高106-121厘米。斑纹角马亦称普通角马、黑斑牛羚和蓝角马,有五个亚种。体重230-275千克,体长1.8-2.4米,身高140-152厘米,尾长约0.9米;脸黑,有长毛,鬃灰白色,体深褐色,尾白色。较前者高大,脸无长毛,尾和鬃均呈黑色,体色灰黑,肩有条纹。
栖息环境
角马生活在短草平原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各种栖息地都有它们的身影,从茂密的灌木丛、开阔的平原草地和林地洪泛区,与干旱地区的合欢稀树草原接壤的灌木丛和林地。雨季时会在碱性和火山土壤上的短草上繁衍,而在雨季时常降雨较多且水源不断的地区,它们会迁徙至其他草原。但是它们似乎更喜欢生长着合欢树的大草原和草丛生长迅速,土壤湿度适中的平原。从特征是平坦至连绵起伏的平原,以及海拔高度在海拔高度600-2,1500米。越过无树大草原的边缘,进入寒冷的气候带。它们很少寻找阴凉处,几乎不需要冬季庇护。
分布范围
分布在非洲大陆东部、中部和南部,十分常见。所在国家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埃斯瓦蒂尼、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斯洛文尼亚、莱索托、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生活习性
集群
角马喜欢群居,群体是它们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则。在水草丰美的雨季,通常以10-20只左右结成小群活动。旱季会自觉地组合成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的大群,团结在一起,长途跋涉,寻找新的草场。雌性组成的群体一般都很小,平均约8只母角马及少年公角马和幼角马。在同一区域通常共有2-25只角马,分几个小群活动。当草源充足时,40亩的牧场就足够一群角马生活了。
每群角马都由一只成年雄角马率领,角马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角马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角马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角马可以随时赶走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成年角马的天敌有三色豺,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角马体型臃肿,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在需要时却能跃过2.4米高的枝头,角马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角马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角马和幼角马。角马群不会主动攻击人,危险性低。但单独的角马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的角马不同。一些角马由于从群体中走散,而不得不独自“流浪”,这些角马性情暴躁,极易伤人。
活动
角马鼻子特别灵敏,不仅能到闻到狮子、猎豹等天敌的气味而且能够嗅出远方雨水的气息,从而找到好草场。角马在自身独有的特性上显示出超强的耐受力。一般在白天活动。角马的采食活动多见于上午和傍晚,晨昏时期较为活跃。角马通过视觉、声音和嗅觉进行交流。一只雄性的吼叫声可以传达到2公里。眶前和足腺分泌物与尿液和粪便一样,在嗅觉联系中也很重要。足腺可引导族群在迁徙过程中互相跟随。斑纹角马会彼此在背上和面部摩擦其眶前的腺体,以进行社会交往,也会用鼻子嗅闻其他角马的脖子。
迁徙
角马生活在非洲的中部和东南部。雨季期间(3-5月),雨水充足,大地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散布着一匹匹非洲角马。但到了旱季(7-9月),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非洲角马不得不离开这里,它们聚集起来,数量多达1万头,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每天要走48千米。在东非塞伦盖蒂平原,旱季时这些非洲角马向西迁徙。它们打算去沿河地区吃新鲜的草。它们为寻找更绿的牧场而向北迁徙的壮观景象是由天气模式决定的,但通常发生在5月或6月。它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野生动物奇观之一,涉及多达150万只角马以及数十万种其他动物,包括斑马和瞪羚。
在非洲肯尼亚有一条马拉河,这条河是角马迁徙必经之路,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万头角马从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亚迁徙到这里。角马的主要天敌是狮子、鬣狗和非洲猎犬,但角马渡河马拉河时有种动物是在必然要遇到的杀手:世上最大、最为凶残的尼罗鳄。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马拉河都会上演鳄鱼捕杀角马。
2015年7月26日,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几只渡河角马成功上岸。为寻求水源和青草,数以百万计的食草动物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迁徙,约150万只角马是其中的主力。途中它们需要渡过鳄鱼出没的马拉河,这一壮观场景被称为“天国之渡”。
食性
主要以草为食。偶尔,它们也会经常光顾最近被火灾摧毁的地区,那里的高灌木植被已经被它们特别喜欢的又矮又嫩的草所取代。尽管它们偏爱草,但由于没有更好的东西,它们可以满足于旱季期间在路上发现的浓密物种的稀疏叶子。角马十分挑食,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唯独对鲜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独钟,它们所食植物种类多达百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角马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角马群的集聚点。
生长繁殖
交配
每年2月和3月雨季开始时,多达50万头小角马出生。小角马在出生后几分钟内学会走路,几天内就能跟上族群的步伐。角马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每当大角马群停下来,雄性便会把雌性赶到一起,头抬得高高的,绕着它们奔跑,并且与其他竞争的雄性争斗。这样的群体只能持续几天。当大群体再次前进时,它们就解散了。夏天一般是角马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角马群中的公角马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失败者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行角马。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育犊
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雌性角马在子宫内滋养幼仔,妊娠期持续8-8.5个月,每胎只产1仔。11-12月是产犊高峰,半数取决于降雨的时间和地点。所有幼仔的80-90%在三周的高峰期出生,随后下降。小角马能够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站立和奔跑,并且在一个月内至少有一部分时间可以奔走饲喂,4个月后断奶。雄性不照顾自己的后代,幼仔与母亲待在一起,直到下一个小角马出生。雌性在1.5-2.5岁之间成熟,雄性直到3岁才成熟。角马可以活到20岁。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角马属的二个物种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无危(LC)。
种群现状
白尾角马从肯尼亚南部到南非、从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再到安哥拉南部等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角马,因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的估计是总物种数量超过18,000只(纳米比亚的自然范围超过11,000只,纳米比亚的农业区超过7,000只,该范围不在自然评估范围之内),其中约80%在私人农场和保护区内受到保护,保护区的保护占20%。两个自由州保护区的白尾角马亚群性别和比率数据在两年内显示平均成熟亚群为66%和68%。在评估区域内,在自由州、豪登省、北开普省、东开普省、姆普马兰加省和KZN省的正式和私人保护区中,估计有16,260只(2012年至2015年进行的计数)。这样得出的总成熟数量规模为9,765-11,382(使用60-70%的成熟人口结构)。此外,2013-2014,全球至少有18,072只个体在野生动植物牧场上生活。由于并非所有私营部门数据都可用,因此这个总量可能被低估了。
在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上斑纹角马的数量最多。2009年对斑纹角马总数量的估计约为155万头,这主要是由于塞伦盖蒂物种数量反弹至约130万头。其他亚种的数量估计为指名亚种130,000头,库克森亚种5,000-10,000头,赞比西河亚种50,000-75,000头和白须亚种急剧下降至2016年的约6,000-8,000头。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