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河南省许昌市辖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周口市扶沟县,南接周口市西华县,北毗开封市尉氏县,西南与漯河市临颍县相连,西北及西与本市的长葛市、建安区接壤,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869.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4月,鄢陵县辖1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人民路916号。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常住人口5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63%。
历史沿革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为鄢国。鄢妘姓,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鄢始于此。
春秋时期,属郑地。郑武公元年(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
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又属魏。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周显王四年(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通“鄢”)陵君,鄢仍属魏。
秦,鄢陵属颍川郡。
西汉,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汉武帝时,鄢陵改属陈留郡。王莽实行“新政”(8年)后,废鄢陵县,更鄢陵为左亭,属豫州颍川郡许县。东汉,属豫州刺史部颍川郡。
三国魏,属颍川郡。
西晋,属豫州颍川郡。东晋十六国,
后赵、
前燕属豫州
颍川郡,前秦属
东豫州颍川郡,后秦属豫州颍川郡区域,均无鄢陵县建置。
南北朝,宋,仍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太守管辖。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颍川郡。东魏,属郑州许昌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鄢陵县,其地入
许昌县。
隋开皇七年(587年),复置鄢陵县(治所今
安陵镇),属
许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洧州。大业二年(606年),复属颍川郡。
唐初,属颍川郡。武德四年(621年),鄢陵属洧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
五代十国梁,鄢陵属东京开封府。后唐改属许州忠武军。后晋、后汉、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宋,鄢陵属京畿路开封府,为畿县。
金,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明,鄢陵属河南省开封府。
民国元年(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民国五年(1916年),鄢陵改属
豫东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复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县委、县人民政府(治所扶沟),属豫皖苏边区一专署;10月1日,鄢陵县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隶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划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属许昌专员公署。
1970年,改属许昌地区。
1986年,改属许昌市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4月,鄢陵县辖12个镇:
安陵镇、
马栏镇、
柏梁镇、
陈化店镇、
望田镇、
张桥镇、
南坞镇、
陶城镇、
只乐镇、
大马镇、彭店镇、马坊镇。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人民路9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邻周口市扶沟县,南接周口市西华县,北毗开封市尉氏县,西南与漯河市临颍县相连,西北及西与本市的长葛市、建安区接壤。南北长57.5千米,东西宽20.87千米,总面积869.7平方千米。
地质
鄢陵县地处华北地台,华熊上元坳褶断带,嵩山—通许台拱,嵩箕穹褶断束。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岩性分三段。下部为灰白、浅黄褐色绢云石英片岩与石英岩互层、夹白云岩;中部为银白、浅灰绿色千板状石英绢云母片岩夹薄层石英岩和白云岩;上部为杂色铁质绢云母片岩、绢云石英片夹石英岩、白云岩和铁矿层。
地形地貌
鄢陵县属黄河泛滥和双洎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0000~1/80000,海拔高度50~65米(个别岗陵74米),相对高度15米。
平原
鄢陵县境内双洎河以北地区为黄河、双洎河冲积而成的黄土岗及黄泛沙土区,偏东北方向,黄泛后风积而成的带状沙丘,多呈南北条状,相对高差5~15米,面积66.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7.6%,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柏梁等乡镇;县中部地区,地形起伏,以缓平高地、平地为主。缓平高地为河流冲积而成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多呈西北东南条状,相对高差3~8米,顶宽1~7千米,由顶向两侧微倾斜。平地是河流冲积的缓平地区,相对高差不大,带状岗地和零星岗冢分布其间,走向不一,分割形成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局部洼地。面积448.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51.7%,主要分布在彭店、马坊、安陵、柏梁、陈化店、马栏、大马、只乐、张桥等乡镇。
洼地
鄢陵县东南和南中部,为缓坡洼地,地上、地下径流排泄都较困难,面积316.2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6.3%,主要分布在只乐、望田、南坞、陶城等乡镇。
岗陵
鄢陵县境内有龙形岗、郜村岗、大胜岗、半截岗、杨河岗、凤凰岗、孝子岗、屈岗、碱岗、乐陵岗、彭祖岗、左家岗、文家岗、太平岗、三岗、追岗、野岗、河岗等。部分岗陵经黄水淤塞、群众挖土,已失去脉络痕迹,或成为孤立的土丘。
水文
鄢陵县河流有:双洎河、康沟河、清流河、二道河、大浪沟等大小20余条,河流多为季节河,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
双洎河:发源于新密市翟沟,流经新密市、新郑市、长葛市、尉氏县,于鄢陵县范家村西入境,流经李家、古城、彭店、孙村、朱家至扶沟县大李庄入贾鲁河,全长179千米,流域面积1693平方千米,境内长14.8千米,流域面积21平方千米。
清流河:系颍河左岸一支流,发源于县域屯沟西,系下游段。黄泛以后,红旗桥以下,全部淤塞。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治理,得到疏通。流经屯沟、关庄、周桥至西华县李湾入颍河,境内长13.1千米,堤坝长26千米,先后汇入的河流有:汶河、大浪沟、没底沟、二道河、玉带河、一道沟及一道河故道、洪淤沟、马栏新沟、汨罗江等12条河道,下游易受颍河水顶托,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康沟河:发源于中牟县,经尉氏县境,于鄢陵县戴岗村北入境,流经孙庄、官庄、刘庄、栗园、殷坡、洪沟入贾鲁河,全长53.8千米,流域面积595.3平方千米,境内长7.5千米,流域面积21.6平方千米,该河在鄢陵境内地势较高,土质松散,含沙量大,河床淤积,入境处和出境处急转弯,汛期洪峰高,来势猛,堤身单薄,是鄢陵县历代主要防洪河道。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山区,全长246千米,流域面积5896平方千米,由彭店乡的王铁东入境,流经范庄、油坊东出境,流经鄢陵3千米,流域面积仅有7.6平方千米。
汶河:发源于长葛市董村乡大柳树王村,属于沙颍河水系,流经柏梁镇、安陵镇汇入境内的大浪沟。该河全长37.65千米,流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在县境内长12.2千米,流域面积有80平方千米。
二道河:发源于长葛市东南,在县境经陈化店镇、大马乡汇入清流河,全长23.5千米,流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境内长12.75千米,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
三道河:发源于许昌县陈曹北,在鄢陵县境内经陈化店镇在大马乡汇入二道河。全长29.5千米,流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境内长12.7千米,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
玉带河:位于县城西南20千米处,流向西北东南,两个源头分别源于陈化店镇的乔庄西北和只乐乡的崔庄西北方,流经庄刘、吕屯东入二道河。该河全长15.3千米,流域面积39.8平方千米。
气候
鄢陵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降水受季风影响而变化,多年平均气温14.3°C,极端最高气温44°C,极端最低气温-14.3°C,年平均日照时间243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雨量712.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141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鄢陵县有耕地99.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4%,人均耕地1.62亩。耕地中有水浇地7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3%;有旱地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4%;有菜地26706亩,占耕地面积的0.3%。
水资源
鄢陵县水资源总量17808.1万立方米(地表水6367.7万立方米,地下水11554.9万立方米,地表地下水重复量114.5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3523.3万立方米(地表水2610.8万立方米,地下水11027万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量114.5万立方米)。外调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和南水北调水,鄢陵县外调水指标共7000万立方米,其中,引黄水50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水20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鄢陵县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物为主,草甸植被次之。人工植被以小麦、杂粮两年三熟植被为主,一年两熟小麦、玉米类杂粮植被次之。境内分布有大面积木本与草本植物间作的植被,绝大多数为落叶阔叶林树种,夏绿的特征较为突出。野生植物主要有星星草、茅草、甜甜棵、马不蛋、荠荠菜、面条棵、野苋菜、灰灰菜、马齿菜、委陵菜、水芹菜、胡荽、千屈菜、节节草、圪节草、泽兰、苦买菜、马兰、苦巨菜、蒲公英、茵陈、年蓬、芳叶苗、泥胡菜、牛筋草、画眉草、白芽、野燕麦、狗尾草、狗牙根、香附子、鹿草、水蜈蚣、浮萍等。
动物资源
鄢陵县境内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类型。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南北方动物种类均有分布。境内动物有脊椎、节肢、软体、环节、线形、扁形、腔肠、原生等种类。脊椎动物又有哺乳、鸟、爬行、鱼等类别,节肢动物有昆虫、甲壳、蛛形、多足等类别。野生动物中兽类主要有黄鼠狼、野兔、刺猬、田鼠、獾等。鸟类主要有燕子、百灵、画眉、八哥、啄木鸟、地芒牛、黄鹭、猫头鹰、大雁、野鸭、斑鸠、棟喳、鸢、金雕等,除麻雀、燕子较多,其他鸟类日渐稀少。水生动物主要有鲤鱼、红鱼、鲢鱼、草鱼、鲫鱼等。
矿产资源
鄢陵县境地表为第四纪地层复盖,下覆地层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分布尤为广泛,新生界第三系遍布全区,厚度可观。据此地质特征,一些沉积矿产,尤其是煤、铝土矿、耐火黏土、石灰岩,还有石油、盐、碱等,具有成矿的条件和前景。尚未有重要矿床发现。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鄢陵县常住人口547411人。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常住人口54.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63%,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13‰;死亡人口0.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7‰。
民族构成
2022年,鄢陵县境内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仫佬族、傈僳族、畲族、朝鲜族、傣族、哈尼族、水族、锡伯族、黎族、仡佬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拉祜族、毛南族、塔吉克族、佤族、土族、景颇族、阿昌族等31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0年,鄢陵县地区生产总值370.1亿元,比上年增长5.8%。
2021年,鄢陵县地区生产总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
2022年,鄢陵县地区生产总值40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
2023年,鄢陵县地区生产总值387.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4%。
2023年,鄢陵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8.5亿元,增长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7.4%;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亿元,增长6.3%,其中民生支出26.5亿元,增长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2.0%。
2023年,鄢陵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持平,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3.2%,民间投资下降58.2%,工业投资增长100.5%。
2023年,鄢陵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90元,比上年增长5.0%。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25元,比上年增长12.9%。
第一产业
2023年,鄢陵县粮食种植面积77003.5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2694.9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0889.3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9.8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18.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66.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378.1公顷。花卉种植面积34647.5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222.0公顷。
2023年,鄢陵县粮食产量53.9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夏粮产量31.1万吨,比上年下降7.7%;秋粮产量22.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棉花产量80.3吨。烟叶产量990.3吨。油料产量9855.8吨。蔬菜产量171605.7吨。
2023年,鄢陵县猪牛羊禽肉产量64983.6吨,增长11.9%。其中,猪肉产量58415.6吨,增长9.3%;牛肉产量756.8吨,增长132.0%;羊肉产量737.2吨,下降15.6%;禽肉产量5074.0吨,增长48.9%。禽蛋产量22056.6吨,增长36.0%。
2023年,鄢陵县水产品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5.2%。
第二产业
2023年,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下降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6%;私营企业增长11.6%。
2023年,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5%,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上年持平。分产业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2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5%;装备制造业增长5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4%;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2.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7%;高耗能工业增长21.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
2023年,鄢陵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5.8%;利润总额增长69.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30.7%;民营企业增长65.3%。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增长96.4%。
第三产业
2023年,鄢陵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3.2%;商品房待售面积6.1万平方米,增长342.7%。
2023年,鄢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分经营地看,城镇103.9亿元,增长7.0%;乡村12.7亿元,增长9.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90.8亿元,增长7.9%;住宿餐饮业25.9亿元,增长5.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7.2%,饮料类下降28.5%,烟酒类下降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5.8%,化妆品类下降28.4%,日用品类下降3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8.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2.8%。
2023年,鄢陵县进出口总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出口15.0亿元,增长47.6%;进口0.3亿元,增长8.0%。
2023年,鄢陵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68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快递业务量308.2万件,比上年增长20.0%;快递业务收入1104.1万元,增长47.2%
2023年,鄢陵县固定电话用户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9.4万户,互联网用户20.2万户,新开通5G基站144个,5G终端用户1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0.2万户。
2023年,鄢陵县共接待游客111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6亿元。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6.5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4.9亿元,增长12.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7.2亿元,比年初增长12.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17.5亿元,增长10.0%。
2023年,鄢陵县人保财险保费收入6083.6万元,保险支出3741.2万元。人寿保险公司人寿险收入6857.4万元,健康险收入1117.9万元,意外险收入274.3万元,人寿险支出2228.2万元,健康险支出411.1万元,意外险支出40.2万元。
交通运输
综述
鄢陵县区位交通发达,北距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始发站、郑州国际机场50千米,西距机场异地航空枢纽港、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20千米,兰南高速、永登高速、安罗高速均设有出站口,郑合高铁、三洋铁路(在建)设有客运站,311、230国道和321、319、223、222省道贯穿全境,农村公路通达率100%。
铁路
鄢陵县境内有郑阜高铁、郑合高铁、三洋铁路(在建)经过。设有
鄢陵站。
公路
(1)
高速公路:规划形成
兰南高速、
机西高速、
永登高速和许昌北绕城高速围合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打造中心城区外围高速交通环,构筑对外联系的快捷
立体交通网络。
(2)干线公路:鄢陵县
干线公路建设措施为:以一级和二级道路构建“六横、两纵”的公路主骨架,并以一般县道和
乡村道路为补充,构建网络化的城乡路网体系。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条;运营线路长度61.8千米;运营车辆50辆;全年客运总量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7.5%。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鄢陵县共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478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350.8万元。其中帮扶对象4168人次,资助资金171.2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共为526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0559万元。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共有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23所,小学184所,幼儿园172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2629人,高中在校生14726人,初中在校生27951人,小学在校生53765人,幼儿园19134人,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7%、100%、100%。
科学技术
2023年,鄢陵县授权专利150件,有效发明专利8件。全年全县签订技术合同1份,技术合同成交额6005.5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共有智慧阅读空间7个,电子图书借阅机1台。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6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50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3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24人,注册护士1958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670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7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9人,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11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63张,其中医院2370张,乡镇卫生院396张。
社会保障
2023年,鄢陵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1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6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3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2023年,鄢陵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2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31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898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25946人。全年全县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75630人次,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24.2万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05469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420.1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全县纳入易返贫致贫户974户、2967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96户、848人,脱贫不稳定户40户、11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38户、2003人;风险已消除490户、1433人,风险未消除484户、1534人。
环境保护
2023年,鄢陵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241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气比例66%。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为5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为94微克/立方米。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县城乾明寺路北,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现存塔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原为乾明寺,现寺不存,塔为六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每层檐部均施砖雕斗拱,塔有半圆形拱券门,塔心室、假窗等,一层北门内有台阶可登至八层。塔东有明代隆庆元年《鄢陵县乾明寺创建浮图围廊记》碑刻1通。乾明寺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的发展和佛教活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宙碑
尹宙碑存于县初级中学校园内,通高2.09米,宽0.96米,碑额正中有1直径0.13米穿孔,孔右端刻有从铭二篆字,碑文以隶书勒石,共14行,每行27字,记载了豫州从事尹宙的家世及功绩,为东汉嘉平六年(177年)碑刻。据考证,此碑由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撰书,书体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型,对研究汉代文字演变发展及书法艺术有较大参考价值。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由寨遗址
许由寨遗址位于陈化店镇许由寨社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寨处高岗上,原有许由寺、许由寨,现已无存。大部分寨墙尚在,有许由墓1座,遗址曾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纹饰为方格纹、绳纹等,多属龙山文化,对研究各时代、各民族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及文化、科学、艺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马栏镇马栏社区,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所建。塔为砖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7米,每层都有斗拱装饰,塔檐上有绶花,本省较为罕见,塔刹为铁质,塔内中空,塔中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登塔可至第七层。塔内结构严谨,笔直崇秀。在研究古代建筑方面有较大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鄢国故城
鄢国故城位于彭店镇古城、赵家、前步等村,城址长方形,坐北向南,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呈矩形,城墙部分存在,系夯筑,有夯窝,内城在外城北部,呈正方形,城墙大部尚存。该遗址曾出土灰陶罐、绳纹板瓦等遗物,属新石器大汶口文化,对研究原始社会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状况及古城池建筑、古战场方面有较大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位于陈化店镇刘庄社区北部,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曾出土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等石器和红陶器残片,现仍可发现器物残片,在研究新石器时代等各时期生产生活、科学、历史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截至2022年末,鄢陵县有非遗省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3个,第一批县级非遗项目36个,第二批县级非遗项目16个。
宗教
2022年,鄢陵县依法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54处)、伊斯兰教(5坊)、佛教(12处)、道教(9处),信教群众1.9万余人。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末,鄢陵县有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6个(花都温泉小镇、金雨香草旅游区、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建业绿色基地、唐韵生态旅游区、中原花木博览园景区),3A级旅游景区1个(百果公园景区)。
主要景点
花都温泉小镇
花都温泉小镇位于素有“花都”之称的许昌鄢陵县,是以露天温泉为核心产品,集餐饮、客房、会议、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项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度假区。小镇坐落在80万亩花卉林海的中心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大于10000个/立方厘米,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被誉为“花丛中的养生温泉”。
金雨香草庄园旅游区
金雨香草庄园旅游区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处于鄢陵名优花木示范园的核心区。景区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以玫瑰、洋甘菊等香草植物的规模种植和深加工为主,集农业观光、产品研发、香草温泉、古陶瓷器展示、养老养生、商务休闲、康复医疗于一体。2016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
五彩大地观光休闲旅游区位于鄢陵花木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万亩花卉核心区,西临长葛,是以田园花海观光、婚庆礼仪基地、写生影视拍摄、花卉农耕文化展示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也是集休闲、观光、娱乐、养生度假、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景区分为七大板块:花海花田区、游客服务功能配套区、室内花卉展示销售区、四季生态采摘区、嘉年华游乐区、房车露营区、特色餐饮区。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建业绿色基地
建业绿色基地位于鄢陵花木旅游产业集聚区,总占地约5000亩,景区已建成智能联栋温室8栋,总面积6万平方米,综合展厅及研发中心5000平方米。温室内主要种植有荷兰红掌盆花、荷兰红掌鲜切花、丹麦木槿盆花、丹麦长寿盆花、荷兰彩色番茄等10余个高端花卉果蔬品种。此外,园区内还建设有星空帐篷房车营地、哈顿星球成长学院、昆虫博览馆、贝尔自然教育营地、萌宠乐园等多个主题休闲功能区。2018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唐韵生态旅游区
唐韵生态旅游区由唐韵樱花园和唐韵小镇两个园区构成。唐韵樱花园原为花木精品园林,打造完成后总占地500余亩:其中200亩染井吉野樱,300亩玉兰及映山红。樱花园内古建筑有明清时代城门楼、照壁、观音阁、醉碑亭、明清四合院。唐韵小镇是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森林康养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03亩。于2019年5月开始筹建。颐园内建有4个精品小院,睿园、静园、悟园和乘园。睿园和静园整体布局采用旱溪加上疏石的景观设计,旱溪是无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道路两侧以染井垂丝、玉兰及油松造型为主,凸显生态之美。悟园和乘园内主要种植各种的牡丹。
中原花木博览园景区
中原花木博览园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500亩,具有花木展示、节会展览、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试验示范等综合功能。景区绿化面积1000亩,种植花草树木2000多种,景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18000多个,生态环境优良,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是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的旅游胜地。
百果公园景区
百果公园景区建设有绿色农产品、养生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板块,打造集“生产、示范、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景区内各类服务设施齐全:设置有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医务室等各类设施。
著名人物
庾亮(289~340年),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是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马殷(852~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后唐封其为
南楚国王,谥号“武穆”。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鄢陵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1月22日,鄢陵县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25日,鄢陵县入选“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0年5月,鄢陵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鄢陵县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
2020年6月30日,鄢陵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鄢陵县被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9月29日,鄢陵县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0月9日,鄢陵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1月,鄢陵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鄢陵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22日,鄢陵县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3年2月17日,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示拟命名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