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命

《古文尚书》篇名

古文尚书》篇名,共上、中、下三篇。《礼记》作《兑命》,有说“兑”或为“说”之误。说,音yuè。《说命》叙述了武丁傅说的故事,再现了一段圣君贤相的佳话,颇具传奇色彩。

主要内容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说命》三篇的主要内容是:《说命》(上)是君臣的进谏及王、傅说的答辞与武丁的文告。《说命》(中)是傅说向武丁的进言。《说命》(下)是《说命》(中)的延续。今已证明《说命三篇》是后人所拟,真篇为《傅说之命》。
傅说之命上
原文
宅忧,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群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王庸作书以诰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
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时命,其惟有终。”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译文
高宗居父丧,信任冢宰默默不言,已经三年。免丧以后,他还是不论政事。群臣都向王进谏说:“啊!通晓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实可制作法则。天子统治万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话就作教命,王不说,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
王因作书告谕群臣说:“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于是详细画出了他的形象,使人拿着图像到天下普遍寻找。傅说在傅岩之野筑土,同图像相似。于是立他为相,王把他设置在左右。
王命令他说:“请早晚进谏,以帮助我修德吧!比如铁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浆;比如年岁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开你的心泉来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药物不猛烈,疾病就不会好;比如赤脚而不看路,脚因此会受伤。希望你和你的同僚,无人不同心来匡正你的君主,使我依从先王,追随成汤,来安定天下的人民。啊!重视我的这个命令,要考虑取得成功!”
傅说向王答复说:“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须教命犹将承意进谏,谁敢不恭敬顺从我王的美好教导呢?”
傅说之命中
原文
惟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
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忱不艰,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
译文
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于是向王进言说:“啊!古代明王顺从天道,建立邦国,设置都城,树立侯王君公,又以大夫众长辅佐他们,这不是为了逸乐,而是用来治理人民。上天聪明公正,圣主效法他,臣下敬顺他,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衣裳放在箱子里不用来奖励,会损害自己;干戈藏在府库里不用来讨伐,会伤害自身。王应警诫这些!这些真能明白,政治就无不美好了。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那些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当赐给那些贤人。考虑妥善而后行动,行动当适合它的时机。夸自己美好,就会失掉其美好;夸自己能干,就会失去其成功。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不要开宠幸的途径而受侮辱;不要以改过为耻而形成大非。这样思考所担任的事,政事就不会杂乱。轻慢对待祭祀,这叫不敬。礼神烦琐就会乱,这样,事奉鬼神就难了。”
王说:“好呀!傅说,你的话应当实行。你如果不善于进言,我就不能勉力去做了。”
傅说跪拜叩头,说道:“不是知道它艰难,而是实行它很难。王诚心不以实行为难,就真合于先王的盛德;我傅说如果不说,就有罪过了。”
傅说之命下
原文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人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红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菲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教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帝招俊义,列于庶位。”
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义,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
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译文
王说:“来呀!你傅说。我旧时候向甘盘学习过,不久就出巡于荒野,入居于河洲,又从河洲回到亳都,到后来学习没有显著进展。你当顺从我想学的志愿,比如作甜酒,你就做曲蘖;比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你要多方指正我,不要抛弃我;我当能够履行你的教导。”
傅说说:“王!人们要求增多知识,这是想建立事业。要学习古训,才会有得;建立事业不效法古训,而能长治久安的,这不是我傅说所知道的。学习要心志谦逊,务必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相信和记住这些,道德在自己身上将积累增多。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思念终和始常在于学习,道德的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借鉴先王的成法,将永久没有失误。我傅说因此能够敬承你的意旨,广求贤俊,把他们安排在各种职位上。”
王说:“啊!傅说。天下的人都敬仰我的德行,是你的教化所致。手足完备就是成人,良臣具备就是圣君。从前先正伊尹使我的先王兴起,他这样说: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的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一人不得其所,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他辅助我的烈祖成汤受到皇天赞美。你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君主得不到贤人就不会治理,贤人得不到君主就不会被录用。你要能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长久安定人民。”
傅说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引文对读
今传《古文尚书》中的《说命》三篇,除那些见于周秦汉典籍引用者外,皆不见简本,《古文尚书》为伪书已成铁案。但是典籍中引用的《说命》文字,也有不见于简本者,这里就罗列出来作一下简要的对比分析,也有助于对简本文字的理解。本文所引清华简本《说命》释文,尽量用宽式。
国语·楚语上
国语·楚语上》白公谏楚灵王时使用了一段《说命》的内容,其文字与清华简本不同,兹引白公谏语原文如下:
“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於神明,以入於河,自河徂亳,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若武丁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智之不疚也,犹自谓未乂,故三年默以思道。既得道,犹不敢专制,使以象旁求圣人。既得以为辅,又恐其荒失遗忘,故使朝夕规诲箴谏,曰:‘必交修余,无余弃也。’今君或者未及武丁,而恶规谏者,不亦难乎!”
1、自“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兹故不言”句,说的是“高宗亮阴”的内容,《书·无逸》里周公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弗言。其惟弗言,言乃雍。”当是本自同一篇书,这段内容清华简本中没有,李锐先生认为“可能当时流传的《傅说之命》有很多篇,孔子最后选取了三篇。此三篇虽然已经亡佚,但是一些古籍之中还引有佚文。”这个看法是很正确的。“高宗亮阴”和“梦得傅说”的故事,很可能是属于《说命》的第一篇,而清华简《说命上》当是第二篇,承接第一篇的内容,孔子删书,可能觉得这第一篇和傅说的关系不大,不符合《说命》的篇题,删去了,但是先秦这篇书也广泛流传,所以多见引用。伪《古文尚书》在造《说命》三篇时,把“高宗亮阴”和“梦得傅说”故事放在《说命上》的开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它把白公语的开始几句写在下篇,很可能不符合事实。《尚书·说命上》《正义》引皇甫谧云(当出《帝王世纪》):
“高宗梦天赐贤人,胥靡之衣,蒙之而来,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说,天下得我者岂徒也哉!’武丁悟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明以梦视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写其形象,求诸天下,果见筑者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间、傅岩之野,名说。以其得之傅岩,谓之傅说。”
我们不知道皇甫谧根据的是什麽材料来写这一段的,但是可以知道,武丁做梦梦到傅说也是有一大段故事和说辞的,包括占梦的内容,它和“高宗亮阴”的故事构成了一篇书,就是《说命》的第一篇,它与清华简《说命上》的故事是连续衔接的,因为没有选取这一篇,所以清华简本开始就说“惟殷王赐敓(说)于天,甬(用)为失仲使人。王命氒百工向(向)以货,徇求敓(说)于邑人”(1简),如果我们不是知道其他古籍里有武丁做梦梦到傅说的记载,就很有点让人莫名了。所以白公在叙述武丁寻找启用傅说的故事的时候,也是从“高宗亮阴”开始说起,这是非常明白的。清华简本说傅说在北海之州筑城,就是“员(圜)土”,“圜土”即监狱,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傅说很可能本来是负责看押犯人的官员,类似监狱长之类,後来的传说中说他是“胥靡”,也就是犯人,恐怕是误会。
2、“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这句,相当于清华简本上篇的“王命氒百工向(向)以货,徇求敓(说)于邑人”(1简)。原整理者已经指出“向”字“读为‘像’,指画像。”甚是;但将“以货”属下句读则不确,“货”本是货卖之义,这里当是散发、传播的意思;“徇”训“遍”,相当于“旁”,训“大”,“遍求”与“大求”的意思是相同的。
3、“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这句相当于清华简本上篇的“敓(说)逨(来)自从,事于殷,王甬(用)命敓(说)为公”,“自”亦即《说命中》“敓(说)逨(来)自尃(傅)巖”的“自”,由也,从也。从者,遂也,“自从”是遂愿、如愿的意思,“说来自从”即“说自从以来”,就是傅说如愿而来。白公语中的“以”当训“而”。“而使朝夕规谏”一句当是白公根据文意的隐括之语。
4、“若金,用女作砺”,清华简本中篇作“若金,甬(用)隹(惟)女作砺”(2简),疑“惟”当在“用”字之前,抑或是衍文。
5、“若津水,用女作舟”,清华简本中篇作“若满水,女作舟。”(5简)“满”字原从囗从马,孙合肥先生释为“满”,当是。
6、“若天旱,用女作霖雨”,清华简本中篇作“若天旱,女作淫雨”(4简),“旱”字写法是从雨旱声,“淫”的原字写法是上㸒下心,当是淫心之“淫”的专字,此用为淫雨之“淫”。
7、“启乃心,沃朕心”,清华简本作“启乃心,日沃朕心。”(3-4简)
8、“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清华简本作“若药,女(如)不眠(瞑)𡋕(眩),越疾罔瘳。”《孟子·滕文公上》引《书》曰:“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眠”字原从见民声,据《集韵》音义均同“眠”,当是“眠”字或体。“眩”字原从土旬声。盖古人合药或服药多用酒,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容易让人昏睡眩晕,故曰“瞑眩”。 白公谏语中所引的以上四个比喻,是以“若金”、“若津水”、“若天旱”、“若药”为序,而清华简本是以“若金”、“若药”、“若天旱”、“若津水”为序,二者不同。
9、“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清华简本作“若诋(抵)不见(视),甬(用)伤”。简本的“诋”相当於“跣”,我原来读“厎”,训“至”,後网友汗天山先生指出:“怀疑‘诋’当读为‘䟡’,训为‘蹋’、‘践履’。与传本‘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意思接近。”此说当是。“䟡”《集韵》或作“踬”。《说文》:“跣,足亲地也。”段注:“‘亲’、‘跣’曡韵。古者坐必脱屦,燕坐必褫韤,皆谓之跣。”《汉书·文帝纪》:“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注:“孟康曰:‘践,跣也。’晋灼曰:‘汉语作跣。跣,徒跣也。’”盖“跣”本赤足踏地,故有“践”义,践者蹋也。《玉篇》:“䟡,蹋也”,其本义很可能也是也是赤足蹋地义,故引申为“蹋”义。
10、“必交修余,无余弃也”, 此二句不见简本。
礼记·缁衣
《礼记·缁衣》引《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郭店简本、上博简一本《缁衣》均无之。此见清华简本《说命中》六-七简,作“作(且)隹(惟)口起戎出好,隹(惟)干戈作疾,隹(惟)慇胾(载)病,隹(惟)干戈生(眚)氒(厥)身”(7简)。
《礼记·缁衣》引《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郭店简本、上博简一本《缁衣》均无此引文之。此语亦不见清华简本《说命》。《古文尚书》之《说命中》在使用此文时做了较大的发挥和改动,文作:“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惟厥攸居,政事惟醇。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
礼记·文王世子
《礼记·文王世子》引《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此句不见清华简本,见于《古文尚书》之《说命下》。
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引《兑命》曰:“学学半。”此句不见清华简本,见于《古文尚书》之《说命下》,与上一句连在一起,作“惟敩学半,念终始典於学”。
《礼记·学记》引《兑命》曰:“敬逊务时敏,厥休乃来。”此句不见清华简本,见于《古文尚书》之《说命下》,作“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来”,是在编联时将文句做了改动。
《礼记》所引的后四条文字均不见清华简本《说命》,当是别有所本,很可能是《说命》其它篇章中的文句,所以先秦时期流传的《说命》原本绝非三篇,应该不会少于四篇,很可能在四篇以上。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