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自然诗

唐代韩愈诗作

《谢自然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叙述女道士谢自然出家学道、玩弄骗术、迷惑群众的经过;后半部分用大量事实和道理弘扬正道,批驳邪说,教育民众。全篇虽以议论入诗,但平易近人,颇为浅切。

作品原文
谢自然诗1
果州南充县2,寒女谢自然3。
童騃无所识4,但闻有神仙5。
轻生学其术6,乃在金泉山。
繁华荣慕绝7.父母慈爱捐8。
凝心感魑魅9,慌惚难具言10。
一朝坐空室11,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12,来自冥冥天13。
白日变幽晦14,萧萧风景寒15。
檐楹暂明灭16,五色光属联17。
观者徒倾骇18,踯躅讵敢前19。
须臾自轻举20,飘若风中烟。
茫茫八纮大21,影响无由缘22。
里胥上其事23,郡守惊且叹24。
驱车领官吏25,甿俗争相先26。
入门无所见,冠屦同蜕蝉27。
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28。
余闻古夏后29,象物知神奸30。
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31。
逶迤不复振32,后世恣欺谩33。
幽明纷杂乱34,人鬼更相残35。
秦皇虽笃好36,汉武洪其源37。
自从二主来,此祸竞连连38。
木石生怪变39,狐狸骋妖患40。
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41。
人生处万类42,知识最为贤43?
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44。
往者不可悔45,孤魂抱深冤46,
来者犹可诫47,余言岂空文48。
人生有常理49,男女各有伦50。
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51。
下以保子孙52,上以奉君亲53,
苟异于此道54,皆为弃其身55。
噫乎彼寒女56,永托异物群57。
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5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谢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居大方山顶,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编》,于开元亲授《紫虚宝经》于金泉山,一十三年昼夜不寐,两膝上忽有印,四埂若朱,有古篆六字,粲若白玉。忽于金泉道场,有云气遮匝一山,散漫弥久,仙去。
2.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
3.寒女:贫民女儿。
4.童騃 (ái):幼稚愚笨。骏,傻,痴。
5.但闻:只听说,只知道。
6.轻生: 轻视人生,轻视世俗生活
7.绝:断绝。
8.捐:抛弃。
9.凝心: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魑魅(chī mèi):传说中山林中的妖怪。
10.慌惚:同“恍惚”。 具言:一一说明。
11.一朝:忽然有一天。
12.如:似乎。聆:听。韵:优美的乐声。
13.冥冥:深远的样子。
14.幽晦:昏暗。
15.萧萧:风声。
16.楹:堂前的柱子。明灭:忽明忽灭。
17.属联:连缀。
18.徒:副词,只。倾骇:倾动惊骇。
19.踯躅(zhí zhú):徘徊不进。讵(jù):副词,表示反诘,岂怎。
20.轻举:飞上天去。举,飞起。
21.八纮(hóng):八极,八方。纮,绳索。古代传说有维系天地的八根大绳。
22.影响:形体和声音。无由缘:没有办法攀登,没有办法寻求。
23.里胥:古代乡里的官吏,如同村长。上:禀报上级。
24.郡守:州官。唐代废郡改州。这里指果州刺史李坚。
25.驱车:驾车,乘车。领:率领。
26.甿(méng)俗:乡间的农民。争相先:争先恐后地来看。
27.冠:帽子。屦(jù):麻鞋。蜕(tuì):蝉、 蛇之类脱下的皮壳。
28.灼灼(zhuó):明明白白。信:真实。
29.余:我, 韩愈自谓。夏后:夏禹,一称大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以治水著称。
30.象物知神奸:古代交通不便,人们见闻不广,常以稀见之物为神怪。传说夏禹把各地进贡来的各种奇异物品的形状铸在九鼎之上,让百姓加以认识,以便他们进入山林时加以识别和防备。奸:伪,假。
31.魍魉(wǎng liǎng):木石的神怪。旃(zhān): 语尾词,相当于之,即指魍魉。
32.逶迤(wēi yí):本指道路曲折而漫长,此指漫长的时间。不复振:夏禹之道不振,故而鬼神之说盛行。
33.恣(zì):肆意,过分。欺谩(màn):欺瞒, 欺骗。
34.幽明:黑暗和光明。代指鬼神世界和人间。
35.相残:互相残害。
36.秦皇:秦始皇(前246—前210在位),名嬴政。秦始皇一生好神仙,求长生不死之药,多次受方士的欺骗而不悟。笃好:特别信奉。
37.汉武:汉武帝刘彻,汉武帝一生也迷信神仙,屡受方士欺骗。洪:扩大。
38.此祸:指迷信神仙而招来的灾祸。连连:不断,多次。
39.木石生怪变:相传木石的神怪叫魍魉。
40.骋妖患:肆意兴妖为患。
41.尽:完, 过完。性命“”生命。长延:指延长寿命。
42.人生处万类:人处于万物之中。
43.贤:宝贵。
44.从物迁:意谓随着木石狐狸跑,受他们的愚弄。
45.不可悔:来不及追悔了。
46.孤魂:指谢自然。
47.来者:后人。诫:告诫,接受教训。
48.空文:空话。
49.常理:正常的道理和秩序,即下文的寒衣、饥食、纺织、耕耘、保子孙、奉君亲之类。
50.伦:伦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1.耕耘:泛指农业生产。
52.保:保护养育。
53.奉:侍奉。君:皇帝。亲:父母。
54.苟:如果。异:违背。此道:指上述“保子孙”、“奉君亲”之类。
55.弃其身:糟蹋自己的人格和性命。
56.噫乎:叹息之声。
57.托:托身,寄身。异物:非人类。
58.昧者:有头脑的人。书:写。绅:宽大的衣带。
白话译文
果州南充县有个贫寒的女子,名叫谢自然。她痴呆木讷没有什么知识,只是听说世上有所谓的神仙就妄然信从。
于是就起了轻生的念头而去学习仙术,一个人去了金泉山修习道术。世上的繁华荣誉她都纷纷弃绝,甚至将父母养育的慈爱也都抛在了脑后。
她集中思想,一心一意地去感应魑魅,恍惚的神情很难一一呈述出来。有一天她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感到有云雾生腾在其间。
好象听到了来自冥冥之中的笙竽之乐。白天一下子变得幽暗阴晦,萧萧的风景也令人不寒而傈。
屋檐和楹梁也忽明忽暗,五色的光芒不停地变更。在旁观看的人都只剩下了惊骇的神色,徘徊在屋前不敢走近。
过了不久谢自然的身体忽然轻盈升起,飘飘然象风中袅袅的云烟。茫茫的八极辽阔无边,也丝毫见不到她的身影和语声。
乡里的保甲将这件事汇报到了上司那里,郡中的太守听后也既吃惊又感叹。于是带领着官吏驱车前往,村里的百姓也都纷纷赶去观望。
进门之后什么也看不到,只有衣冠鞋袜象蝉蜕下的壳一样丢在屋里。人们纷纷传说着这神仙的故事,确凿而流传不已。
我听说在远古的夏朝,夏禹在鼎上铸上万物使人们知道神奸的区别。于是可怕的山林当中百姓也可以任意出入,魉魉鬼怪也再不会遭逢。
但后世相隔年久,这种良好的风气再也没能振兴,任意欺骗的事越来越盛。阴间和人世纷乱杂陈,人与鬼怪也互相残害。
秦始皇虽然也笃好长生之术,汉武帝更是开辟了各种装神弄鬼的渠道。自从这两代君主的倡导以来,这种灾祸竟然就联绵不绝。
树木和山石中也生变出各种怪异,狐狸也变幻各种的妖患。一个人不能理解性命的终极,又怎么能更延长自己的人生?
人类处在万物当中,是最有知识的生物。为什么就没有一点自信,反而要随着世俗的看法而改变思想?
已经过去的时代再也无法追悔,那些上当的孤魂也只能抱冤长恨。但未来的日子却还是可以有所警诫,那么我说的这些话也就不会是一纸空文。
人生在世有一定的常规之理,男女之间也有各自的秩序。寒冷而穿衣,饥饿而吃饭,都要依靠纺织和耕耘的劳作。
向下要保护自己的子孙幸福,向上要奉养自己的君王和父母安逸。如果违背了这些道德伦常,都是舍弃身体与生命的错误做法。
可叹那个贫寒的女子谢自然啊,将永远只能身处在异类当中。伤感于这件事情而写下这首诗歌,那些仍然愚昧的人应该把它抄写在带子上时时提醒自己。
创作背景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尽管中唐以后佛教盛行,但并未取道教而代之,道教在社会上的势力仍然很大,谢自然成仙一事的广为流传就是明显的例证。谢自然是一个女道土,相传她于贞元十年(794年) 十一月二十日辰时,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韩愈以儒道自诩,既排斥佛教,亦排斥道教,尝自比孟子之排斥杨、墨。他平生反对宗教,反对迷信是始终不懈,坚定不移的。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针对谢自然一事的传说,韩愈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韩愈这首诗揭破神仙骗术,批判封建迷信,在当时很有针对性,目的在于警醒世俗大众,认清得道成仙的欺骗伎俩。
这首诗结构非常简单,在叙述所谓学道成仙的事迹时,“慌惚难具言”、“踯躅谁敢前”、“影响无由缘”、“人门无所见”、“皆云神仙事”等等闪烁其词的字句,说明当时没有谁曾亲眼看到,实际调查,只是辗转传说,越传越玄,这就让头脑冷静、不肯盲从的人看出了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些地方表现出遣词造句的用心所在。
这首《谢自然诗》,典型地体现“以文为诗”的特征,作者首先概述谢自然学道羽化的过程,接着叙述各方面对此事的荒谬反响,以此设置诗人准备给予剖析和批判的对立面。然后,作品转入分析批判,并在分析批判中阐明诗人的独到见解,抒发诗人无比愤慨的情怀。这样,整首诗歌便如同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的政论文,表现了疾恶如仇、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整首诗风格平实,语言浅显,也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大概是为了便于广大民众接受,从而达到家喻户晓、深人人心。至于宣扬科学,破除迷信,安定人心,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在那个时代,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
名家点评
南宋诗论家、词人葛立方《韵语阳秋》:白日升天之说,上古无有也。老子为道家之祖,未尝言飞升。后之学道者,稍知清虚寡欲,则好事者必以白日上升归之,见于仙记者,抑何多耶? ……韩退之集载《谢自然诗》曰:“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人多以为上升,而不知自然为魅所着也。故其末云:“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
南宋学者黄震《黄氏日钞》:《谢自然诗》,指其轻举之事,为幽明杂乱,人鬼相残,不知人生常理而弃其身。卓哉,正大之见乎!
清代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何焯曰:四语为后半篇议论伏案(“慌惚”句下)。 描写似太史公《封禅书》(“来自”句下)。 切寒女(“寒衣”二句下)。朱彝尊曰:率尔漫写,不见作手。
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焯《义门读书记》:阮公《咏怀》云:“壬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朱颜茂春华,辨慧怀清真。焉见浮邱公,举手谢时人。轻荡易恍惚,飘飘弃其身。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退之此篇,盖从之出。 安溪先生云:“世固有仙道,自韩子言之,则皆鬼魅所为也,信乎?”曰:其入于鬼魅者多矣,故首曰:“凝心感魑魅。后曰:“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而中叙其升举之候,风寒幽晦,则非休徽可知。然韩子本意,虽视仙道犹鬼道也。故曰:“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其《记梦》云:“安能从汝巢神山?”则直谓世无仙道,但窟宅岩崖,群彼异物耳!韩子之距邪也严,故于仙佛皆以鸟兽号之。若朱子《感兴》二诗,则探其本原之论也。
清代学者王懋竑《读书记疑》:谢自然,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时白昼上升,见于郡守李坚之奏,又赐诏褒谕,其事自非诬。昌黎诗云:“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盖纪其实也。是时举世莫不崇信,而公独谓:“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而有“孤魂抱深冤”、“永托异物群”之叹,其卓识不感如此,与《论佛骨表》同,世之人未有表而出之者也。余尝见王凤洲所撰《昙阳子传》,正所谓木石怪变、狐狸妖患者,而乃为之张大其事以传。其视昌黎公,当愧死无地矣。
清代学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公排斥佛老,是生平得力处。此篇全以议论作诗,词严义正,明目张胆,《原道》《佛骨表》之亚也。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前叙后断,排斥不遗余力,人诧其白日飞升,吾独为孤魂冤痛,警世至深切矣。“凝心感魑魅”一语,包括半部《楞严》。
清代学者王元启《读韩记疑》:按谢自然事,当日俱奉为神仙,公谓此特为妖魅所惑。末言人生常理,不但议论宏伟,其一片至诚侧怛之心,尤足令人感悚。
清代学者黄钺《昌黎诗增注证讹》:公五言古诗如“在纺织耕耘”及“乃一龙一猪”、“夫平生好乐”等句,其句脉皆上一下四,亦古人所未有,直从《三百篇》来(在纺”句下)。
近代程学恂《韩诗臆说》:二语说理极高妙,然是文体,非诗体也(“莫能”二句下)。韩集中惟此及《丰陵行》等篇,皆涉叙论直致,乃有韵之文也,可置不读。篇末直与《原道》中一样说话,在诗体中为落言诠矣。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