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花林,男,1979年8月出生,江西莲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人物经历
曾任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
2024年1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土地资源与环境经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
社会任职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江西省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担任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Integrative Environment Scienc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and Social Chan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等国际SSCI和SCI期刊论文的审稿专家;
担任《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和《资源科学》等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专家。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理事,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学习经历
2000年毕业于
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获管理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博士后;
2012年 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主要成就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领军人才(2021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2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1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7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协同的视角》(15AZD07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丘陵山区农地生态转型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4156104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位CA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与预警研究—以鄱阳湖地区为例》(4136111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智能体行为的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机制与调控模拟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41061049)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约束性CA的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西兴国县为例》(40801106)
[6]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丘陵山区耕地边际化的驱动机制研究》(141084)
[7]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经济承载力测度和预警实证研究》(08JC790050)
[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流域土地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12&ZD213-02)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建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研究》(15ZDB159-05)
[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农村住区生态景观规划关键技术研究》(2008BAJ08B01-4)
[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2批特别资助项目《基于MAS模型的区域生态用地演变机制与调控政策模拟研究》(200902135)
[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批特别资助项目《基于MAS模型的丘陵山区农地生态转型的发生机理与调控政策模拟研究》(2013T60647)
[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3批面上项目《生态用地和耕地保护约束下的区域土地经济活动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20080430544)
[1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项目《丘陵山区农地生态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2012M521286)
[15]江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鄱阳湖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空间的识别机理与预警机制研究》(20143ACB21023)
[16]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KJLD14033)
[1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研究》(15ZQZD10)
[18]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一般目《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13GL05)
[19]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招标项目《中央苏区推进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赣发改地区字[2011]1762号)
[20]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项目《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研究》。
科研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
[1] 谢花林.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特征分析-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4):688-695
[2] 谢花林,李秀彬. 基于GIS的农村住区生态重要性空间评价及其分区管制-以兴国县长冈乡为例. 生态学报,2011,31(1):230-238
[3] 谢花林,李秀彬. 基于GIS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探讨. 资源科学,2011,33(1):112-119
[4] 谢花林,刘黎明,李波,张新时. 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学报,2006,61(4):389-400.
[5] 谢花林. 典型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56-62.(EI收录: 085011778953)
[6] 谢花林,李秀彬,陈瑜琦,范员华.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 资源科学,2010,32(1):57-63.
[7]谢花林.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生态学报,2008,28(10):5020-5026.
[8]谢花林.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08,28(12):6305-6311.
[9] 谢花林,李秀彬.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空间行为特征分析——以江西东江源流域为例. 资源科学,2008,30(12):1866-1872.
[10] 谢花林,李波,王传胜,张新时. 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学报,2005,25(11):3028-3036.
[11] 谢花林.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 生态学报,2004,24(9):1988-1993.
[12] 谢花林. 环鄱阳湖地区农业经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3):299-303.
[13]谢花林. 基于GIS的典型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学杂志,2008,27 (1): 135-139.
[14] 谢花林,李波,刘黎明. 基于空间统计学和GIS的农牧交错带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 (2) :73-76.
[15] 谢花林. 典型农牧交错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测度与持续利用管理. 资源科学,2009,29(7):1257-1263.
[16] 谢花林,李波. 区域生态系统持续利用管理初探——以青岛市为例. 生态学杂志,2005,24(7):823-827.
[17] 谢花林,张新时. 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23-26.
[18] 谢花林,李波. 北京山区景观功能评价研究. 山地学报,2004,22(6):756-761.
[19] 谢花林,张新时. 城市生态安全的物元评判模型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20(2):87-90.
[20] 谢花林,李波.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5):705-710.
[21] 谢花林,刘黎明. 北京市海淀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规划师, 2004,20(3):73-75.
[22] 谢花林,李蕾. 乡村景观生态质量的物元评判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4) :184-187.
[23] 谢花林,李波. 北京山区景观功能评价研究. 山地学报,2004,22(6):756-761.
[24] 谢花林,刘黎明. 乡村景观美感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判. 中国园林. 2003,(1):59-61.
[25] 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3):101-104.
[26] 谢花林.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园林,2003,19(3):39-41.
[27] 谢花林,刘黎明.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03,22(6):97-101.
[28] Hualin Xie. Matter-element model for city eco-security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WMSO 2008), pp, 167-170, Hong Kong , China, 2008. (EI收录:20091412011556)
[29]Hualin Xie. Land use eco-security evaluation based on GIS in the typical agro-pastoral zone. vol. 1, pp.182-185. 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录:20094612444697)
[30]Hualin Xie,Fanbin Kong. Spatial Behavior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GIS in Dongjiang Riverhead Area, Jiangxi Province.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录:20094612444698)
[31]Hualin Xie. Regional eco-risk analysis based o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atist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EPPH2009),Beijing, China,2009. (EI收录:20095312597338)
(二)代表性著作
[1] 谢花林.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谢花林.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
[3] 谢花林.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谢花林. 区域生态用地的演变机制与调控研究.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获奖情况
[1] 2008年“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十强”称号获得者。
[2] 2009年“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十强”称号获得者。
[3] 谢花林著.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
职务任免
2024年1月3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谢花林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9、2020、2021和2022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