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湖镇,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地处漳平市东部边境,感化溪中游,东南与泉州市安溪县、永春县交界,西同溪南镇、吾祠乡毗连,北端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距漳平市区26千米,区域总面积17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象湖镇户籍人口为12239人。
基本概况
象湖镇地处漳平市东部,与永春县一都镇、安溪县桃舟乡、大田县谢洋乡交界,属三市四县结合部,是闽西的“东大门”,距漳平市区44公里,国道235线贯穿全境,双永高速公路(上板)出口距象湖镇约13公里。全镇区域面积170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其中龙门、科山2个村为少数民族村),82个村民小组,共3350户,现有人口11760人,全镇共有党员539人(其中农村党员480人)。全镇总面积20.28万亩左右、耕地面积10038亩左右、林地面积21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82%,是国家级“生态镇”。
历史沿革
明清时,分属感化里的象湖、南坑、长塔3社。
民国时,属溪南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溪南区(第五区)。
1951年,设象湖乡。
1958年,属溪南公社。
1961年,划开成立象湖公社。
1984年,由象湖公社改为象湖乡。
1995年,由象湖乡改为象湖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辖象湖、下地、杨美、宽田、半华、长塔、科山、龙门、灶头、禄前、土坑、上德安、下德安等13个行政村,下设8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30日,象湖镇辖13个行政村:象湖村、长塔村、龙门村、科山村、宽田村、下地村、禄前村、半华村、土坑村、灶头村、上德安村、杨美村、下德安村,镇人民政府驻象湖村象中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象湖镇地处
漳平市东部边境,感化溪中游,东南与泉州市安溪县、
永春县交界,西同
溪南镇、
吾祠乡毗连,北端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距漳平市区26千米,区域总面积17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象湖镇地处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戴云山脉,境内最高峰云中山位于下德安村东南部海拔1600米,最低点海拔295米。
气候
象湖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干燥较寒,全年雨水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9.4℃,1月平均气温7.8℃,极端最低气温-2℃(2008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37℃(2009年6月25日);最低月均气温3.2℃(2008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2009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2.2℃;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年平均280天,最长达336天,最短为26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7小时,年总辐射18.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30天(一般为2月1日至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2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天,最多达130天(2010年),最少为70天(2000年);最大雨量2100毫米(2010年),最少雨量1700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7月,4月最多。
水文
象湖镇境内有感化溪流经,全长67千米,为北溪在漳平境内第三大支流,主要支流有谢洋溪、奇和溪、南坑溪等。
自然灾害
象湖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霜冻等;山体滑坡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3—6月。
自然资源
象湖镇境内已探明矿藏有无烟煤、明矾矿、萤石、钼矿、石墨、石灰石矿等,其中石灰石矿储量约为3000万吨。2011年,象湖镇有耕地6958亩,人均0.5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户籍总人口127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96人,城镇化率17.2%。流动人口5862人。户籍总人口中,男性6898人,占54.0%;女性5876人,占46.0%;18岁以下2181人,占17.1%;18—35岁4460人,占34.9%;35—60岁4732人,占37.0%;60岁以上1401人,占11.0%;以汉族为主,达12560人,占98.4%;有畲族(1个民族村)201人,占总人口的1.6%。2011年,象湖镇人口出生率11.02‰,人口死亡率5.13‰,人口增长率5.8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5人。
2017年,象湖镇常住人口有8621人。
截至2019年末,象湖镇户籍人口为122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象湖镇财政总收入614万元,比2010年增长1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5万元,比2010年增长13.8%,是1949年的50倍,比1978年增长20倍;人均财政收入481元。
2019年,象湖镇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亿元;财政总收入874万元,其中乡镇地方级收入467万元。截至2019年末,象湖镇有工业企业43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象湖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1.9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655.9万元;2011年,达到1.31亿元,比2010年增长5.6%,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35.0%。象湖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象湖镇水稻产量3985.0吨,人均312.0千克。象湖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象湖镇生猪饲养量9235.0头,年末存栏7123.0头;羊饲养量2017.0只,年末存栏1886.0只;家禽饲养量7.0万羽,年末存栏5.3万羽。2011年,象湖镇水果种植面积666.7公顷,产量5880.0吨,主要品种有李子、桃子、柑橘、橙、柿子等。
2019年,象湖镇农业总产值完成2.45亿元。
工业
2019年,象湖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完成13.46亿元。
商贸
2019年,象湖镇限上商贸企业销售额4.17亿元,零售总额完成1.75亿元。
金融业
2011年,象湖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12亿元,比2010年增长24%,实现税收84万元。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各类存款余额为0.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37亿元,比2010年增长1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37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7所,在校生427人,专任教师4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9人,专任教师6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7%,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象湖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00万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2011年,象湖镇学校体育场8处,有村级体育场5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中学生运动会;5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00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人、执业(助理)医师0.3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象湖镇完成诊疗1.9万人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拥有村级卫生室17个。
社会保障
2011年,象湖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9户,人数400人,支出34.5万元,比2010年增长5%,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长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人,支出5.2万元,比2010年增长11.7%;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10人,倒塌房屋50间,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救灾支出150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500人,参保率95%。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建成村级饮用水供水体系。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变电站、供电所各1个;有小水电站17座。
截至2011年末,象湖镇有农民健身公园1个,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
区位优势
象湖镇地处漳平市东北部,感化溪中游,距漳平市区44公里,235国道贯穿其中,全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东南至东北与安溪、永春、大田三县交界,北和西同吾祠、溪南接壤。象湖是漳平的“东大门”,闽西南金三角的前沿地,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市场繁荣,是处于“前锋”和“后卫”的前沿阵地,是漳平新兴的边贸重镇。
特色农产品
全力打造“奇和洞”和杨美“26斤”、“象湖人家”“云中山”“长塔溪鳖”“戴云山黑羊”等本土品牌。大力发展了8000多亩铁观音种植、4.5万亩毛竹林以及3500亩山茶油基地,已形成竹山养羊、池中养鳖、林中养藏香猪、山涧养石冻(石蛙)等特色养殖业。
交通
象湖镇有203省道过境,境内总长43千米;国道235线贯穿全境。2011年,象湖镇客运总量7.5万人次;已完成村道路面硬化工程,硬化全长75千米。
历史文化
象湖镇因集镇驻地古有薮泽半亩,深无底;昔有象奔过沉没不起,故名“象湖”。另一说法,村东有山似象,山下聚落若湖,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