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实验中学(Experimental Hlgh School of GuiZhou)是贵州省贵阳市境内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是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清华大学射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贵州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历史沿革
一、艰苦创建时期
1944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以“西南失学失业青年赈济委员会”的名义在贵阳筹建一所战时中学,为贵州省实验中学的前身,学校校址设在贵阳市次南门外新桥桥头的泰和庄(现贵州省实验中学校址)。
1945年春,战时中学在泰和庄正式挂牌,学校全称为:教育部青年失学失业辅导委员会国立贵州战时中学,任命周封岐为校长,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制为高、初中各三年共六年,春秋两季招生,招生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地逃难来筑的失学青年;3月,第一期招收了19个班共1000余人,为当时贵阳规模最大的一所全公费的完全中学。
1946年春,国立贵州战时中学由国民政府贵州省教育厅接办,更名为省立贵州中学,周封歧仍任校长。
1946年底,国民政府以“教育经费困难”为由,限令撤销省立贵州中学。
1947年初,贵州省教育厅奉令撤销省立贵州中学。
1947年3月,周封歧用省立贵州中学校舍及设备,设立私立贵阳中山中学,。
1949年12月,贵州省军管会下文,原省立贵阳高级中学、省立贵阳中学、私立贵阳中山中学、贵阳师院附中合并为贵阳中学。
二、重建恢复时期
1950年,私立贵阳中山中学与省立贵阳高级中学、省立贵阳中学、国立
贵阳师范学院附中、私立伯群中学(原私立
大夏大学附中)五校合并为贵阳中学。
1952年,贵阳二中、三中成立,贵阳中学改名为贵阳一中。合并后的贵阳一中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在原贵阳私立中山中学的校址。
1954年,初中部迁到一中校本部,之后原中山中学校址曾一度改作贵阳师专。
1962年,贵阳市政府决定在原私立贵阳中山中学校址上新建贵阳第二十中学。
1973年,学校开办高中,恢复完中。
三、稳步发展时期
1984年10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贵阳二十中划归贵州教育学院(现贵州师范学院),更名为“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直属贵州省教育厅,并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2000年,学校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3年,学校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被评为贵州省示范性高中。
2006年3月,学校启动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合作,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2008年,成学校为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出国留学人才选拔基地、瑞典大学选拔中国优秀高中生基地。
2009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贵州省实验中学。
2011年,学校完成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2014年8月,学校开放性校史馆建成开放;10月,学校与贵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协议,领办贵安新区马场中学。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两百余亩,有贵阳校区和贵安校区两个校区,贵阳校区和贵安校区共有高中部、国际部52个教学班2600多名学生。
硬件设施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科立担广场、一阁三中心、科创展厅、艺术馆、体育馆、射击馆、勤耕实践园、雅美温室、生物组培室等设施。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207人,有专任教师193人。其中正高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68人,有在读博士1人、硕士100人。教育部领军教师培养对象、教育部“双名”培养对象2人次,省政府津贴、省管专家2人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优秀教师5人次,省市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32人次,省市级骨干40人次,国家级足球裁判3人。有省市院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14个。
贵州省特级教师:林开权、周芳、刘芳
贵州省教学名师:刘芳、陈贵川
贵州省骨干教师:李红勇、姚福武、高红娟、代传洪、刘芳、李仕魁、袁婷、刘斌、林开权、周芳、刘萍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12年7月,学校学生在在贵州省射击冠军赛中,有3人获得第二名;12月,在贵阳市首届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在第六届“讲三德、做三好”中小学生手抄报竞赛中,获得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9项。
2013年10月,学校学生在贵阳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2月,在贵州省首届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
2014年,学校学生在贵州省射击锦标赛中,1人获得第二名、1人获得第三名。
2015年,学校学生在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FLL工程挑战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4月,在贵州省射击冠军赛中,1人获得第二名、1人获得第三名;在第五届“熊博士”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获得三等奖1项;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获得三等奖1项;8月,在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中,1人获得第一名。
2019年4月,学校学生在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12月,在贵州省首届人工智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21年5月,学校学生在2021年贵州省校园足球高中总决赛(男子组)中,获得冠军;7月,在2021年“贵青杯”贵州省“机甲大师”对抗赛中,获得亚军;9月,学校学生在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中,获得冠军。
2022年7月,学校学生参加2022年“贵青杯”贵州省第三届青少年机甲大师挑战赛,共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4个;参加贵州省2022年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数字创作类和科创实践类两个大项3个小项中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参加2022年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共获2个三等奖;参加RoboMaster 2022机甲大师青少年对抗赛全国赛,荣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2个;参加贵州省2022年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数字创作类和科创实践类两个大项3个小项中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9月,学校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CSP能力第一轮认证贵州赛区比赛,并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9个;12月,学校学生在贵州省第四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中男子足球比赛获得冠军;在贵阳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得冠军两项、亚军一项。
2023年3月,学校学生在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贵州赛区)中,获得省级一等奖9人,省级二等奖19人,省级三等奖9人的成绩;4月,在贵阳市第十一届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得冠军4个、亚军4个、季军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9个。
2024年4月,学校学生在“燕园元培杯”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贵州赛区)中,取得省级一等奖5人、省级二等奖5人、省级三等奖5人的成绩;7月,在2024年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8月,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冠军和二等奖一项。
教师成绩
2012年10月,学校教师金庆莲在“科教杯”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11月,教师陈贵川在第六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教师李永莲在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项。
2013年3月,学校教师郭潇、杨雪茹、罗冬玲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艺术表演类中学甲组三等奖;10月,在卡西欧杯2013年全国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中,教师唐昌荣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师胡跃源获得二等奖2项,教师夏学超获得二等奖2项。
2015年,学校教师王东、柴印娟在贵州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项。
2017年10月,学校教师朱恕东在贵州省工作室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11月,教师任永凤在贵阳市第六届高中生物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
2018年12月,学校教师李明在贵州师范学院第一届微党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
2019年11月,学校教师秦兵在第十五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12月,教师李仕魁、林菲菲在贵阳市第十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项。
2020年11月,学校教师胡欢、尹清萍、冯飞、刘朝海、殷大禄、刘婷婷、吴萍、梅羚、朱恕东、胡远远、李明、杨梅、黄亚萍、李珊、王思人获得一等奖15项,胡芹、谢启超、黄丹丹、申利兵、鲍进旭、陶芝俭、李闻、李璐滢、尹琪、任永凤、宋红雨、汪凡瑜、黄旭光、张勤、杜国鑫、潘迪、杨雪茹、陈观水、王治江在贵阳市2020年高中部分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1项,彭波、赵柒超、张明芳、邓祥祥、林菲菲、罗明勋、黄斌堃、周海建、梁文宣、罗冬玲、沈廷梁、彭丽娟、张慧宇获得三等奖14项;在多彩贵州好教育联盟2020年度“同课异构”教师赛课分赛区活动中,学校教师张露云获得一等奖1项,陶倩、程文露、杜国鑫获得二等奖3项,汪凡瑜获得三等奖1项,黄亚萍、黄赋堃、王玲子、徐剑获得优秀奖4项。
所获荣誉
2004年,学校被评为贵阳市“五好学校”。
2006年,学校被评为贵阳市环境保护局、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绿色学校。
2007年,学校被贵阳市教育局评为贵阳市2006年度基础教育教研、科研先进集体;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阳市教育局评为贵州省绿色学校。
2011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被中国教育报刊社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先锋学校。
2012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
2013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
2014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被贵州省学生军训工作协调小组评为贵州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
2019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
2022年,学校获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一等奖。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之道不断运行,君子理应效法天,自强不息,努力不止。“达观” 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心胸开阔,见解通达”,达观天下者,必是胸襟博大,宠辱不惊;二是“遍览、纵观”,欲求“扫天下”之本领,必先有“观天下”之眼界。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为学的几个层次。“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审问之”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之”为第三阶段,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 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明辩之”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之” 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国难汹汹,兮启我蒙
学舍初开,游子云集
育人浚智,兮百蛰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博学慎思,严谨笃行,为将来主人翁
时代公民,国家责任,共赴邦家之隆
水月清华,兮草木芳
生命璀璨,敬业乐群
美丽校园,兮英才聚
师道留痕,群星启程
自强不息,达观天下,为将来主人翁
时代公民,国家责任,共赴邦家之隆
学校标识
校徽
圆形的徽章形式权威包容,体现学校海纳百川的气度与魅力,整体图形简洁有力,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彼此统一的视觉识别符号。
整体图形,象征天人合一,规则与人性相容,人类与地球共存,环境与学校和谐,共同形成不能封闭的正园图形,展示教育理念的开放与包容,教育体系的完整与包 容,教育内容的严谨与完备,蕴含实中人兼容并包,达观天下的气魄和实验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社团活动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机甲社、非遗牙舟陶社、非遗慧绣社、灵秀沙画社等70个学生社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马克俭:空间结构工程研究与设计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
伍焯询:人民解放军将军
曾国珩:名医学家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