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平,男,1976年9月生,山西蒲县人,民进会员、中共党员,曾任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2002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6月加入民进,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常务编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委会副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99年7月,
山西大学物理系基地班本科毕业,获
理学学士学位。
2002年7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学位论文被山西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7月,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
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受聘为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师,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3年2月,赴英国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2005年9月,赴美国库兹城大学、
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8年1月,任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
2009年2月,赴加拿大
维多利亚大学、
麦克马斯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2013年4月,任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2013年5月,任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7月,民进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1月,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委员
2023年4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联络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
物理学史)、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技与社会。
学术著作
出版著作3部;译著2部;主编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编著若干。在SYSTEM、DISCOUSE STUDY、《
中国社会科学》、《
哲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论文
1. 郭贵春 贺天平,“测量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5期。
2. 郭贵春 贺天平,“测量语境的特征”,《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5期。
3. 郭贵春 贺天平,“测量理论的演变及其意义”,《
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2期。
4. 贺天平,“全面解读科学实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9期。
5. 贺天平 郭贵春,“回眸历史慷而慷”,《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3期。
6. 郭贵春 贺天平,“把握科学最前沿 开拓学术新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1期。
7. 桂起权 贺天平,“超弦--大自然的‘琴弦’”,《
科技导报》2003年3期。
8. 贺天平 张克军,“论科普对山西省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晋阳学刊》2003年3期。
9. 郭贵春 贺天平,“隐变量理论与语境选择”,《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8期。
10.韩永强 贺天平 马海潮,“《科学技术与辩证》统计研究”,《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3期。
11. 韩晓东 贺天平,“物理学中美的特征”,《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2. 贺天平 郭贵春,“史蒂芬·霍金的科学理论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4期。
13. 贺天平 郭贵春,“史蒂芬.霍金的科学理论观”,《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年9期。
14. 贺天平,“分割与融合”,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5期。
15. 刘冠军 贺天平,“科学实在论的系统解读”,《
哲学动态》2004年9期。
16. 郭贵春 贺天平,“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哲学研究》2004年10期。
17. 刘建军 贺天平,“物理学中的美如何存在”,《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18. 贺天平,“哈金的实验实在论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2期。
19. 郭贵春 贺天平,“量子世界的测量难题”,《
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2期。
20. 贺天平 郭贵春,“科学隐喻:超逻辑形式的科学凝集”,《哲学研究》2005年7期。
21. 贺天平 郭贵春,“模态解释:量子力学的新图景”,《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2期。
22. 贺天平,“模态解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3期。
23. 贺天平 王飞等,“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均衡协调”,《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第5期。
24. 李建英 贺天平等,“对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探讨”,《
体育科学》2007年第5期。
25. 李宏芳 贺天平,“量子测量理论的认识论发展及新趋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2期。
26. 王飞 贺天平,“山西省高等教育科研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27. 贺天平 高策,“理论物理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从规范场论到弦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1期。
28. 李宏芳 贺天平,“量子测量理论的认识论发展及新趋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8年第4期。
29. 贺天平 高策,“理论物理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从规范场论到弦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
30. 贺天平,“哲学视野下主客体关系的嬗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第1期。
31. 贺天平等,“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emistry in China”,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07年第2期。
32. 贺天平,“量子力学的诠释理论观照”,《
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33. 贺天平,Review for Society and Discourse,SYSTEM,2011年第39期。
34. 贺天平 卫江,物理学革命的科学哲学方法论张力,《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第4期。
35. 贺天平,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6. 贺天平 卫江,经验与理性:在量子诠释中的嬗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
37. 贺天平 刘欣,体面劳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38.贺天平 卫江,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决定论意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第1期。
39.贺天平 闫鹏芳,十年回眸与展望——科学技术哲学三大期刊统计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2期。
40.贺天平,从“平行世界”到“交叉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6日。
41.贺天平,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42.贺天平 刘伟伟,整体性:“多世界解释”的本体论内核,《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4期。
43.贺天平 徐慧敏,语境论:软计算的方法论归宿,《山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44.贺天平 徐慧敏,软计算的理性与非理性探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45.贺天平 宋文婷,“数-数据-大数据”的历史沿革,《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6期。
译著
1.贺天平译,《物理学定律如何撒谎》,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著作
1.贺天平、
郭贵春著,《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及其方法论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郭贵春、贺天平主编,《现代西方语用哲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贺天平、桂起权等著,《科学实验之光》,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4.贺天平主编,《山西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汇编》,
三晋出版社,2014年5月。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课题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2项,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3项,省软科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省软科学项目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若干;参与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若干。主要代表性项目有:
理论研究(科学技术哲学)(主持的项目)
2003年,山西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研究”,项目编号0305206。
2004年,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量子力学模态解释的哲学精髓”;项目编号0405513。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测量难题’的模态解释——量子力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项目编号05CZX008”,在2009年结题成果鉴定中被评为“优秀”;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当代物理学的语境解释”,项目编号07JJD720050。
2008年,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语境论:对当代物理学的最新诠释”,项目编号20083033。
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量子力学解释与测量难题”,项目编号NCET-08-0884。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哲学视阈下的‘多世界解释’”,项目编号10BZX023。
2011年,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理性超越: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张力”,项目编号2011303。
2011年,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多世界解释’的哲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05909。
2012年,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项目,“理性超越: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张力”,项目编号131099。
201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现代计算中的确定性缺失”,项目编号13YJC720012。
2014年,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软计算:确定性的丧失”,项目编号2014302。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软计算:确定性的丧失’”,项目编号15BZX023。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哲学视域下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5JJD720011。
2015年,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软计算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15-013。
在理论研究领域的贡献在于:
其一,围绕“测量难题与量子力学诠释”做了一系列的澄清和整理工作,“彻底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而且为进一步的讨论这个问题明确了目标。”
其二,将语境分析方法引入量子力学诠释,提出“量子力学语境诠释”,并将这一研究延伸到了国际领域。
其三,开拓物理学哲学研究新领域,对量子力学“模态解释”和“多世界解释”进行了系统研究。
其四,用最新的研究方法结合最新的理论进展将“自然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研究推到国际前沿,能够和国外同行平等对话。
应用研究(科技政策与管理)(主持的项目)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项目编号L0422106,“全部采纳”。
2004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山西省科普事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项目编号20043202。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科研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0622103,“全部采纳”。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推动学科均衡发展 完善基金资助模式”,项目编号B0624017,“全部采纳”。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化学学科发展与基金资助调查研究”,项目编号B0724007。
2007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科研院所改制”,项目编号0705629。
2007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科普事业30年”, 项目编号2007041059-02。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基金‘限项申请’的数据分析及预测”,项目编号J0824108,“部分采纳”;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内外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项目编号J0724004。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办法’修订”,项目编号J0824109。
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产学研合作机制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041028-04。
2014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办公室,“山西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研究”,项目编号201409004。
2014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 “综改试验区背景下的山西省协同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0041045-1。
2014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山西省省级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012003。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地方高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JF018。
2016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012003。
奖项荣誉
2002年,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2004年,第七届“兴晋挑战杯”一等奖;
2006年,山西省社科期刊培训优秀论文;
2006年,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结题优秀成果2次;
2006、2009、2012、2015年,分别获山西省第四、五、六、七次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
2007、2011、2014年,分别获山西省第六、七、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2008、2012、2013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获民进省委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4次;
2014、2015年,负责的“民进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参政议政先进集体三等奖1次、二等奖1次。
2022年4月29日,被授予2022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成就
200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8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山西大学青年英才;
2011年,第十三届霍英东基金获得者;
201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2013年,山西省第一批131高等学校领军人才;
2014年,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6年,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