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耽

唐朝中期地理学家、政治家

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是唐朝玄、肃、代、德、顺、宪宗6朝元老。

人物生平
出仕为官
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贾耽从小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青少年时期勤奋读书,博闻强记。
天宝十年(751年),22岁的贾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758年),贾耽出任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不久,又转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在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升任度支判官。后转任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上元二年(761年),贾耽升任检校缮部员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检校礼部郎中。
大历八年(773年),贾耽被调任为汾州刺史,在任七年。
助平叛乱
大历十四年(779年),贾耽升任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出使归臣的工作。同年十一月五日,转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时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贾耽受命进屯谷城,攻取均州。贾耽荣立军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任检校工部尚书兼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
建中四年(783年)四月,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出任淮西应援招讨使,贾耽与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李皋一同任应援招讨副使。
兴元元年(784年)三月,德宗逃至山南西道,贾耽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行在拜见德宗。樊泽返回后,贾耽正召集诸将举行宴会,突然有紧急文书传到,命樊泽接替贾耽任节度使,贾耽改任工部尚书。
担任宰相
贞元元年(785年)二月,贾耽前往东都(洛阳)宣慰百姓。六月,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东都畿汝州都防御观察等使。
贞元二年(786年)七月,加任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同年九月十一日,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义成军节度使)。
贞元九年(793年),贾耽以六十四岁高龄奉诣入觐。同年五月二十七日,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为之宝,廓为之重,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加金紫光禄大夫”。而后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贾耽正式担任宰相。
潜心地理
贞元十二年(796年),贾耽因健康原因,首次上表提出辞呈。表曰:“荏苒四年,昧于摄生,素有多病。眼有盲膜之疾,耳闻风雨之声。自赵憬云亡,卢迈染患,忽忽惊悸。旧疹顿加,尸素之中,视听不逮。……省躬量力,诚所不任。非求退让之名,实为官谤所迫。伏希圣鉴俯察恳诚,无任惶迫切之至。”德宗没有批准。
贞元十三年(公元 797 年),贾耽又以因健康原因提出辞呈,德宗仍然没有批准。
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经过长达三十多年的积累,完成了《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进献朝廷。其中《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大型地图。在制图技术上,创墨朱殊文制图法。
屡乞骸骨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贾耽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贾耽厌恶王叔文一党当权,便托称有病,不再出门。贾耽的健康每况愈下,病疾日益严重,于三月二十一日、二十七日、五月二十日、七月二十日、八月八日、十月一日,他接连六次上表请求退职, 陈述“残年沈疗,渐不支持”,“顾兹朽质”,“枕席缠绵,形神消耗”, “大病之期,晦明难保”,“伏乞赐臣骸骨,收臣印绶”,“无任量力恳 迫之至”。可是,顺宗还没有批准。
永贞元年(805年)十月一日(10月26日),贾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光福里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贾耽居相位13年。唐宪宗为其辍朝四日,册赠太傅,谥号“元靖”,赠绢一千匹、米粟一千石,葬于长安高阳原。
主要成就
政治
天宝十年(751年),贾耽入仕后,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考察地理。贾耽研究并绘制地图,是为唐朝的政治、军事服务。贾耽年轻时正经历“安史之乱”,唐的西北边界,被吐蕃等入侵推进到了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唐朝国势衰落、边疆多事,贾耽深表忧虑。贾耽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贾耽盼望早日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贾耽处理政务中,表现出“器重识高,涵泳万顷”。任汾州刺史七年,政绩茂异。大历十四年(779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造反,贾耽受命进驻屯扎在谷城,领部下沿江东讨,和将帅们一起,取得攻打江汉、夺取均州的胜利,贾耽荣立军功,获得赏银和青光禄大夫的嘉奖。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贾耽讨伐僭越称帝的李希烈,李希烈兵败被部将毒杀,贾耽有功,任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贞元九年(793年),贾耽当了宰相,在政事之余,潜心研究地理。贾耽撰写的相关著作,成为唐朝政治、军事的重要依据。贾耽德政兼优,深得德宗皇帝的信任,因健康原因多次上表提出辞呈,德宗都没有批准。
地理
贾耽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向外国使节打听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此外,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少数民族的遗老,甚至民间流传的小说谣谚,他都会留意记录,然后汲取精华,去伪存真。贞元十四年(798年),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
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经过三十多年的阅读文献,调查采访,认真选取资料,绘成了《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献给朝廷。《海内华夷图》为表现唐代统一的面貌,图的面积约110平方米,“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其地理范围除唐朝所辖行政区外,还有四邻一些国家,是一幅小范围的亚洲地图,比例尺为一寸折百里,相当于1∶180万。图的内容包括唐朝疆域沿革、行政区划、古今郡县、山川名称、方位、交通道路等。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地名用黑色,今地名用红色,开中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河。这种墨朱殊文制图法为后世历史沿革地图所遵循。如李兆洛的《历代地理沿革图》,杨守敬的《历代疆域形势图》,都采用这种方法。《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属地志。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海内华夷图》被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于石上,保存在西安碑林。
贞元二十年(804年),贾耽撰成了《皇华四达记》。《皇华四达记》记载了唐对外交通发展的情况,描述了“广州通海夷道”贯穿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的90多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和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原书已流失,有片段留存,记载了中国通向外面的道路,其中有一条是唐朝丝绸之路,最远可达波斯湾及东非地区。
人物评价
常衮:燕赵环奇之士,儒雅之才,循良秉懿,冲用经远。著安边之上策,佐分阃之中权,行达理体,精详法度。论兵契要,先务於止戈;馈运惟艰,且闻於足食。累书嘉绩,备洽令猷,素推兼济之能,允叶至公之举。
陆贽:豁达贞方,识通大体,明九域山川之要,究五方风俗之宜。恒因物情,以施教化,所莅之郡,蔼其休声。悦李广之风,人皆自便;怀羊祜之德,敌不敢侵。自诚而明,在久弥著,分我忧寄,实惟其人。董制军师,安集疲瘵,统御都邑,握持纪纲,懋昭厥猷,无替朕命。
郑余庆:公玩习经籍,老而不倦,九流百氏,靡不该览,通夷裔之风俗,尽山川之险易,历代沿革之自,百王废置之由,关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异,道程疏密之准,要荒享献之数,聚米画沙,成於指掌,矧夫丹青神化,缣缃纂述。数十年来,西戎陷我河湟,其图籍志录,泯绝散落,非公强力精专,蹂(阙)贯穿,靡书不探,虽贱必访,则自(阙一字)龙而西,传疑唱谬,纷纷不巳,巳化为革昧,天意若曰降公之聪达精博,拯厥将坠欤?
权德舆:相国魏公,明诚助化育,奥学穷古今。百揆师长,十年枢衡。赞端拱无为之风,以宥天下,王佐盛业,论著形焉。大凡类是者十有二条,制万方之枢键,出千古之耳目,故今之言地理者,称魏公焉。亲百姓,抚四夷,真宰相之事也。公忠正仁恕,极深研几,究今古於百氏,穷地域於九译。
李肇:大历已后,专学者有蔡广成《周易》,强象《论语》,啖助、赵匡、陆质《春秋》,施士丐《毛诗》,刁彝、仲子陵、韦彤、裴茝讲《礼》,章廷珪、薛伯高、徐润并通经。其余地理则贾仆射,兵赋则杜太保,故事则苏冕、蒋乂,历算则董和,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宝。
李德裕:天旨以贾耽有陈平镇抚之才,得(赵)充国通知之敏,其所述作,该明古今,乃诏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往莅宾馆,以展私觌,稽合同异,覼缕阙遗,传胡貊兜离之音,载山川曲折之状,条贯周备,文理洽通。
刘昫:贾魏公以温克长者,致位丞相,拒(张)献甫之请,畋李纳之郊,则器略可知矣。元靖訏谟,真谓纯儒。手调鼎饪,心运地图。
宋祁:耽、(杜)佑(杜佑)、(令狐)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石昬)中而玉表欤。
胡三省:即日离镇,既得“君命召,不伏驾”之义,亦所以遏乱原。以张献甫自随,则樊泽无所猜嫌,亦所以全献甫也。
谢肇淛:沈约之识焦明罨盖也,斛斯徵之识(錞)于也,刘杳之识挈囊也,傅弈之识金刚石也,欧献乘之识息壤也,贾耽之识虱瘕也,段成式之识报时铁也,留源之识冤气也。
赵青黎:他如设宴受代,有若贾耽。藩镇亦何负于朝廷。
李慈铭:贾元靖之待樊泽,可谓大臣之度。不纳张献甫言,恐其为变,挈以从行,弭乱效节,公忠达权,可谓大臣之心。推诚李纳,馆其兵不疑,猎其境不惧,使自畏服,不敢有谋,可谓大臣之才。及正揆席,乃亦箝于(王)叔文,虽病诸心,不能有异,乞退不得,汨汨以终。呜呼,若二公(贾耽、高郢)者,皆一代之杰,而晚节少刷,名德遂减,史册蒙议,千载合然,可不戒哉。而其始以贾高二公之宿德,郑文献杜文简之重望,同时在位,皆侥颜承顺,得非叔文之才,固有以异人,而其任八司马,所行多善政,诸公亦心服之耶。
轶事典故
隐讳其词
唐朝时由于黄河年年泛滥,贾耽驻守滑台的时候,命人在城北修了一个八角井以镇黄河。井修好了,贾耽专门派人在井边守着,想听听人们的意见。果然,有个老头走过来问:“这是谁凿的井?”答曰:“贾相公。”老头叹口气说:“质量还不错,可惜啊,近东、近西、近南、近北。”人们听得一头雾水,赶紧报告到贾耽那里。贾耽想了想说:“哦,他是嫌我的井太大。”
大冢寻粮
贾耽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时,适逢天大旱。贾耽召见军中两位大将,对他们说:“正值荒年,劳烦二位去拯救百姓。”二位将军说:“只要是有利于军队和民众的事,万死不辞。”贾耽笑着说:“你们受点委屈走一次长路。会有两个骑马的人,穿暗红色的衣服,骑的马迈蕃步披长鬃。他们经这市镇出城,你们要跟踪他们去。暗中观看确定他们消失的地方,我们的事情就成功了。”于是两人就带着干粮,穿上黑衣,去寻找那两个人,果然看见两个骑马穿红衣服的人,经过闹市到野外去了。那两人走了二百多里路,在一座大墓前一闪就消失了。两位将军垒起几块石头作为标记,连夜返回。贾耽闻讯后大喜,派出几百人,全都带着铁锹、箕畚,同两位将军一起前往挖掘古墓,获得陈粮数十万斛。人们怎么也猜测不出,贾耽是如何知道此处存粮的。
村叟寻牛
贾耽为相时,以忠直磊落态度辅佐皇上,凡有尚未萌发的灾福,定能根治消除。至于阴阳星相占卜之类,他也无不通晓。有个农民丢失了一头牛,到桑国师那里占卜,卦成之后,桑国师对他说:“你的牛,是贾相国偷了去放在巾帽盒里了。你只要等候上朝时突然到他面前将此事告诉他就行。”
这个老农就按国师的话去见相国。相国盘问他,便将算卦人的话告诉了他,相国在马上大笑,为他打开巾盒,取出式盘,在马鞍上运转给他看,过了一段时间,对丢牛的说:“我没偷你的牛,要想知道牛的去处,只要在安国观三门后面大槐树梢上的鹊窝去取就行。”老农径直来到三门,见槐树梢上果然有鹊巢。爬上去一看,毫无所获,便从树上下来。低头一看,丢失的那头牛正在树根下,用绳拴着吃草,草的旁边就是偷牛人的家。
亲属成员
个人作品
史籍记载
《顺宗实录》
《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赠太傅贾公墓志铭》
《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九十一》
后世纪念
雕塑画像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贾耽画像绘于凌烟阁
2010年,河北沧州名人植物园立贾耽雕塑。
贾耽墓
据《太平寰宇记》载:“贾耽墓在县南二十里居安坊。”居安坊,位于潏河北,有大居安、小居安二村,均属郭杜镇。此处原有大墓7座,大居安村北门外3座,村西北角和东北角各1座,西门外1座;小居安村东北角1座。“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毁5座,现仅留大居安村北门外两座;距村较近的1座,仅留部分残迹,距村较远的1座,现存封土堆周40余米,高6米。
2016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博士楼旁施工工地挖掘出了一座古墓,初步断定是贾耽墓。
贾耽族谱
2011年,一本民国九年(1920年)修撰贾耽族谱现身河北省南皮县。书中录有《贾耽传》,唐朝中书侍郎权德兴写的《耽公墓铭》,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写的《耽公东都留守制》,王安石题《魏公耽遗像》以及李题《赠黄中公神童及第》等文字。
《南皮县贾氏祖谱》是在南皮县潞灌乡凤翔村贾国晏家发现的。《南皮县贾氏祖谱》两本,线装,小楷毛笔书写。书中记载了南皮贾氏始祖贾知在扬州任大都督,后迁居南皮贾家屯;三世祖贾耽的生平简介;十世贾黄中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历史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