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山志

1991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赤松山志》一卷,宋·倪守约撰。守约,未详何许人,书前有自序,称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又自署松山羽士,知为道流。书中称真庙、神庙、孝庙、宁庙,知为宋人。人物之末称咸淳年号,知作于度宗时矣。其书首叙皇初起、皇初平兄弟仙迹,以着是山之灵异,为全书纲领。次,丹类。次,洞穴类。次,山类。次,水类。次,宫宇类。次,人物类。次,制诰类。次,碑籍类。书末又有正统四年、明英宗御制、数行非诗非文、似乎联额,与此书篇页不相属,盖后人所附入。明代刻本喜于窜乱古书,往往如是,今删汰不录,以存守约之旧焉。

序言
余自髫龄慕希夷氏之风,觊为葛天氏之民,家寓松山之左,耳所闻,目所见,凡赤松子、二皇君得道之由来,虽未能详知而历贯,亦已默契乎胸中矣。遂舍家辞父母,来投师资,粤自承恩备,冠裳末数,积今四十余年。晨香夕灯,未尝敢懈,每静坐丹晨,靖中无他念想,惟恐灵踪仙迹无以启迪后人耳。家山旧有刋本,事实岁久而磨灭不存。余曰,既为二皇君之子孙,忝冲和先生之余裔,其后使祖师之道不显乎?乃采摭源流,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定为一编,号曰《赤松山志》,俾来者有可考焉。若夫神仙传记之所录,经典碑铭之所载,父老之所传,风月之所咏,观乎此,则不待旁搜而后知之也。偈曰:
挂一漏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则负罪其奚以文。
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序
按传记云,郡人徐氏遇而得仙。徐氏,今日壶天真人奕碁之所,今曰碁盘其所由来者。渐矣,真人既遇赤松子,乃隐匿名字,寄籍于上霄优洞天之左而修炼灵元,卒能乘云御气,宾于帝庭,真人既不昡世故,时代亦不可考。然流福一方民,到于今,受其赐修炼之所,今曰壶屏俱有祠焉。凡遇祈祷守宰,必迎奉香火,求请圣水,每岁一郡士民祭祀,日以为常。
内容摘要
二皇君
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明帝太宁三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太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俊拔秀耸,有异相。小君,年十五,家使牧羊,遇一道士,爱其良谨,引入于金华山之石室。盖赤松子幻相而引之,小君
大君问曰:羊何在?
小君曰:近在山东。
及大君往视,了无所见,惟见白石无数。
还谓小君曰:无羊。
小君曰:羊在耳,但兄自不见。
便俱往山东。小君言叱吒,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今卧羊山即是其所。
大君曰:我弟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
小君曰:惟好道便得。
大君便弃妻子,留就小君,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修道既成,还乡省亲,则故老皆无者。
今石室之下有洞焉,盖二君深隐之秘宫也。二君以服脂苓方教授弟子,南伯逢等其后传授又数十人得仙。《神仙传》曰:二君得道之后,大君号鲁班小君亦号赤松子。此盖二君不眩名惊世故。诡姓遁身以求不显,此乃祖述赤松子称黄石公之遗意也。二君道备于松山绝顶,为炼丹计。丹成,大君则鹿骑,小君则鹤驾乘云上升,今大蒉山即是也。二君既仙,同邦之人相与谋而置栖神之所,遂建赤松宫,偕其师赤松子而奉事焉。召学其道者而主之,自晋而我朝,香火绵滋,道士常盈百,敬奉之心未有涯也。
按《山录》,南岳衡山太虚真人得道处,玉帝命小皇君主之,赐神姓崇,名■〈山屾昌,上中下〉,号司天,主世界分野。孝庙淳熙十六年,封大君为冲应真人;小君为养素真人,理庙景定三年,加封大君冲应净感真人,封小君养素净正真人,猗欤休哉,大道流行,正教恢阐,福庇于婺,垂千万年。
丹类
遗丹
按《遗丹记》云,二皇君炼丹成道而上升,丹灶故基与井俱存。遗丹在山,变现不常,或大或小,或近或远,人多目击,不可数举。丹山遇夜及昏、或阴晦或烟雨,必霏霏如日出光,岂非遗丹之洞焕欤?今略摭一二言之。
守山道士吴奉师,常蓄白鸡伺晓。一日闻鸡惊鸣,举首视之,乃啄一物,微似弹丸,有五彩光,即以合格之亟,招同袍作礼及偕来启合,丹已去矣。又,守山道士沈应符,至更初,见窗外光彩闪烁,遂开户视之,有物大如鸡子,其光渐远。又,即前其光愈远复归户,其光照窗如初,殊不知、山神诃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丹灶
灶如三级坛,上有丹鼎。
在丹山太清殿之左。以真阳所聚,遇雪不积,草木不萎。
洞穴类
洞元洞天
优游洞
在上霄,去宫十里,去壶屏一望之隔。洞门高五尺许,入门则广高二三丈,自左升梯而上。又于上扶梯,而入其中。举而视之,则虚旷如大厦数十间之广。又出于三十六洞天之外,烟霞交锁,石髓流英,父老所传则曰壶天真人所治之区,二皇君校籍之所,潜斋王公野亦留题曰:
上霄非晚出,烟霞寄孤峤,青广既郁郁,白乳仍皭皭
徐真人有祠其侧。
石室洞
在螺蛳岩之侧,即赤松子引小皇君入山修道之所。上则石室,高深丈余,方广相等,洞在其左。自二皇君得道之后,洞门深锁人不可到。
山类
金华山
周回数十里,即赤松山是也。《抱朴子》云,此地可以居神,免罹洪水之患。汉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张君好善,尝一日游历,慨慕赤松子之风、二皇之迹,乃留咏曰:
家在白云中,约住赤松子。
揭来此山游,龙虎镇相似。
金华莫外求,黄茅已如此。
炼丹山
高数千寻,去宫五里,自宫左循坦途而去,至山下度小桥,由峻岭而上。其上平旷,景物不凡,一望数百里,近在目睫。盖二皇君炼丹之所,其上有庵,岁差道士主之。丹光洞,焕辉润草木,山中凡可以为药者三百余种,梁·沈约为本郡太守,有诗纪之:
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惟使云路通。
绍兴间,降香祈福于此。其下有仙田,凡一二里,细碎不成片段。远望高下若阶级,相传以为二皇君植灵苗胡麻之地,自五代以来尝以种香黍,每岁必以进贡。唐本观道士舒道纪丹井
卧羊山
周回数十里,其高数十寻,正与赤松宫相对,即小皇君叱石成羊之地。其上石羊,现没无常,山神诃护,不容凡人有所希觊,林木茂盛,深不可入。东坡先生尝有诗赞之曰:
先生养生如牧羊,放之无何有之乡。
止者曰止行者行,先生超然坐其旁。
挟册读书羊不亡,化而为石起复僵。
流涎磨牙笑虎狼,先生指呼羊服箱。
又太学博士三山郑士懿来此,曾有诗曰:
见羊疑是巳叱石
见石翻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见,
这些意思难商量。
大蒉山
宫之东一里而近。乃二皇君飞举之地,俗呼为堕坠山。以山势自壶屏奔龙而下,蟠结于此,岌岌其势故也。
圣石山
在卧羊山左宫之南,其山相对,隔溪皆田也。向有十数巨石在田中,其广数围,妨碍耕作,乃祷于二皇君。次晓则石巳飞过山旁,众叹神异,指为圣石。二皇差仙官主之。
螺蛳岩
在石室之左。其岩内窍通于石洞外,有峉岝之形,有空洞之象,岩势盘折,若螺蛳,就以为名。
刘道岩
在螺蛳岩之左。昔有学道者刘道岩于此得道而去。
壶屏
在优游洞之左。壶天真人修炼之所,此处实地,履之空空,有声虚处,随足陷没不可举。
水类
在宫之侧。宫内自左庑,可问桃源之津,溯流而前,泉石相搏,无风而涛。行且石弘。又溯而上,潺湲不竭,度杰石,而后可据槁梧而坐,丹山可由兹而上,此乃二皇君三元八节,邀集群仙校籍之所。山中人早行,尝有闻如官府考掠声。迟明寻觅,则又杳无所见。昔有栖碧、御风泠然等处,今不复存。东莱吕先生有记,以纪其胜。
丹井
丹山左隅。二皇君得道,将欲飞举,乃为。石屏上有石荷,盖与龛相类,奉所事石老君于内,而埋井中,不使后人知神仙踪迹及井所在,却以他井代之。其中泉,冬夏不涸,可以治病,神济无方。后有慢道者厌触之,其泉不通,此井自塞。守山道士方以井闭为惧,二皇君乃亲降指示,故井因忽不见,亟鸠工掘土,则见所藏老君在龛中颜色严古,冠裳坐扆皆肃整,殆若天降、众共惊愕,乃奉祠于太清殿。今之丹井实故井也。梁国葛惟肖乃稚川耳孙,有诗纪之曰:
炼厥紫河车,汲此太阴精
铅男沈玉洞,汞女隐金城。
盖为是也。
圣石湾
在宫前送客亭下。圣石山之左,中有圣石屹立,不动。壶天真人曾豢龙于此。
清水潭
在宫之右,过清亭之前。昔有一大石羊在此,神仙恐为凡人所得,其羊竟滚入潭中而不可见。皇佑间,洪水冲倒钟楼,钟亦滚入其中,竟失其所。至今,凡遇有风清月白之夜,遂闻其下铿坚琳琅之韵,以合步虚之节。
宫宇类
寳积观
即赤松宫。按观碑,自二皇君因赤松子传授以道而得仙,同邦之人议曰:崆峒访道,帝王有顺风之请;濑乡立祠,桑梓置栖神之所,兹为胜地,可得忽乎!遂建赤松宫真庙。大中祥符元年,始改今额宫,与卧羊山相对,宫前有二派水合为一流,其一自上霄而下,其一自碁盘穿小桃源而下。宫内由左庑而上,可问桃源之津,由右庑而入,可寻濯缨枕流之胜。又数步,可坐过清亭而观漱玉,徘徊官厅,可览骚人胜士之风月、朝廷所降御书及石刻并诰敕等,见奉安于宸翰堂宫中。自从冲真董先生立名于东京中太乙,而显道振宗,代不乏人,自紫虚黄先生重兴观业而规矩一新。
双龙洞侧。掌三洞香火,元系赤松下观。
云巢庵
在丹山上。有屋数十楹,宫中岁差道士往主之,非惟巡掌形胜。士大夫扪松萝而访仙者,则傧相游览焉。
太清殿
在丹山上,云巢之侧。今奉事石老君香火。
二皇君祠
在大蒉山下。守宰谒告必至焉。范峻有诗云:
灵祠千古余真迹,祠下老松高百尺。
仙子骑鲸去不归,几回借问山中石。
壶天真人祠
在优游洞前。一在壶屏,一在碁盘,一在宫内,祷祈不绝。
圣石仙官祠
在圣石湾。左首掌圣石,按《谶记》云,此石乃金寳所化,能现光彩,故二皇君令仙官主之。
丹山仙官祠
在丹山上,云巢庵之侧。每遇丹光吐纳,必由于兹。民有祷祈,动无不应。凡有登丹山而不加敬者,必有彰报之验而俾隆信道之心。
在城西十里外,名曰鲍垕。元是罗仙姑兄弟二人修道之庵,曾遇白衣仙人而不火食。继有何仙姑兄弟二人复绍此庵。请牒为女冠,亦八十余而后化。赤松主首移,请兰溪废额以隶属赤松下观云。
凝神庵
在城西十里外,去溪陂塘一里,乃朱宗师退修之地。宗师勇退观事,结庵于此,以奉父母香火,誓绝人事而户外之履满。乡宦多访焉。潜斋王公野有诗咏之:
抛却林泉趣,草庵临近村。
两窗吞日月,一室养乾坤。
菊露秋篱重,松风午枕暄。
蒲团数胎息,不肯学旁门。
人物类
舒先生
先生名道纪,唐代人也。生长于婺,为赤松黄冠师。存心养性之外,惟以文墨自娱。名公递相推敬,游历江湖,在处寄其风月之章,时有荐之于朝而录用之则又拂袖而去。若将浼焉,埋光铲彩,不求名声,自号华阴子。常与禅月大师贯休为莫逆交,日夕瞻仰二皇君之祠,若意交神会,人莫测其遇与不遇也。曾有诗曰:
松老赤松源,松间庙宛然,
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
至今丹井水,香满此山田。
其后修炼亦却食,不疾而化。又数年,有于赤城见之者。
冲真董先生
先生名惟兹,好学笃文,不事生业。隐寄赤松,解悟经品。思通神会,时贵以先生名,荐之于神庙,名试诸经,理义敷畅,上悦,赐度牒,为赤松黄冠师。继赐冲真师号,及紫衣。未几掌东京中太乙,事及哲庙。元佑间乃丐归家山。上嘉之,复敕领寳积观事。
紫虚洞灵黄先生
先生名彦达,字行可,本郡人。其家去观二十里,紫虚洞灵其师号也。博学群书,精于唐宋之诗,后遇至人授之以秘术,于是诸大法无不参行,救人疾苦,祷祈响应,四方归向,皆目之曰黄真人。至绍兴间,主观事凡三十余载。一新观增置田亩道行,赖其休庇,至今无乏。尝置灵机堂,为修存导养计,得暇则以琴棋自娱。
至乐先生盛君
先生名旷,字元放,武林人也。其母梦吞五色光而有妊。自十岁学道于金华三洞,及十五六,迁寓赤松,呵呬外,喜吟咏。凡寓于物、入于题者,必发而言之。有《华松篇》一帙。盖取金华赤松居处之意也。默朝内炼,靡所不解。绍兴间,因内嫔传其斩赤龙之道,高庙闻其名,诏写其容而召之,乃野入觐上,赐坐谈玄,馆于玉津园。寻降,赐御书扇。又命其勘校道书,继而奏请如蜀之青城等处。蒙恩允,又赐空名度牒数道,以资糇粮谢恩还山,遂于宫中卓一小庵曰:迎晹。先生尤精于易,时与鹤山刘大辩讲析其中。又于所泊处,命曰:至乐窝。愈默修炼。尝独吟曰:
刋名紫简群魔宾,扶桑阳谷奏玉晨
控驾三素辅翊宸,敢忘南岳魏夫人
年七十余,趺坐而化。
冲和先生周君
先生名大川,字巨济,号澄斋,本郡人也。自幼入道,潜心宗风。承恩后,有术者相之曰,此人必可一言悟主。及年德俱备,宁庙闻其名,乃诏入觐馆于高士堂,寻奉万寿香火,上甚礼貌之。乃为家山申请免和买杂敷,仍立山门道正司。又数年,谢绝软红,归养故业。众又挽为家山主人,爱常住,毫发无欺,赡众无乏。庄田负逋,则捐已资而代偿,讙声载道。若夫吟咏纾情,横琴乐道,人所不能易及也。与通妙先生易君如刚为莫逆之交。嘉定间,上犹爱念二人,俱赐象简。又俱赐先生道号,其所得御书,见崇奉于冲和道院之御书阁。
道录吴先生
先生名养浩,平生读书不倦,十行俱下。游历江湖则与云泉高士杨休文为文章友,玩弄笔砚。朝中公卿皆屈礼招致之。绍定间,文声日振,理庙闻其名,召入觐,令主太乙。自是圣眷弥笃宣赐不一,积阶至左街道录。年七十余而化。
宗师朱先生
先生名知常,字乆道,号此山。本郡人也。先生通儒学、明释老,平生茹素,常曰:功名不足浼我慨从赤松子游,为黄冠师。未半世,两住家山,道尊人服。寳佑丙辰,裕斋制置马相公光祖,以檄召主茅山玉晨,未几,司徒高士师坦以先生闻于理庙,移镇崇禧。次年,蒙恩召主佑圣观,迁左街鉴义。凡遇雨阳,祈祷屡应,上悦,迁凝神斋高士。开庆间,北兵渡江,犯鄂渚,于是上命立坛借阴兵助战,有验,赐左街道录及象简香合杯盘钱币。至景定四年,适茅山上清经箓。嗣教宗师阙员,上特御笔,以先生名为四十一代宗师。先生少学易于乡先生卢端叔,后得易说于池阳周元举,遂以见闻,集为一编,进之于上。先生得易之道,知进退之机。咸淳乙丑,浩然有归志,乃于房院之后,筑小庵以自娱。
制诰类
赤松凌虚真君制
敕。
道无方体,供物之求,兆见机祥,发于感忽
赤松真君,纪于迁录,神农之师,雨阳并时,有求必应。
一方所仰,千载若存。
祗答灵休,用申茂典,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
元符二年制
二皇君诰
敕。
黄老之学,虽以虚无为主,澹泊为宗,而原其用心,实以善利爱人为本。
初起真君、初平真君,尔生晋代,隐于金华。
叱石起羊,以为得道之验;
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之功。
岿然仙宫,赫尔庙貌,一方所恃,千载若存。
东阳之民,合辞以请:其按仙品,崇以美名,缅想灵斿,鉴吾褒典。
初起真君可特封冲应真人
初平真君可特封养素真人
淳熙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加封
敕。
至真【阙】妙,昉于庄老之论;神山之事,盛于秦汉以来。
然超乎冥漠之无形,而邈若昭彰之有验。
第一位,冲应真人,第二位,养素真人,惟尔兄弟,流芳史书。
石叱而能起,成形丹存而尚留余焰。驾雾腾云,则若恍若惚,祈晴祷雨,则随感随通,
至今,寳积之祠起,敬金华之地,宜加徽号,以称真风。
第一位,冲应真人,可特封冲应净感真人
第二位,养素真人,可特封养素净正真人
景定三年十二月十日
碑籍类
老君圣像碑
二皇君诰碑(在二皇君祠)
真武戒世碑(在真武堂)
御书兰亭碑
御醮碑
御香碑(在宸翰堂)
寳积观碑(张虚静先生撰)
三清殿碑(路说撰)
遗丹记碑
遗丹赞碑(并厉野撰)
会仙阁记碑
赤松山碑(李阳冰书)
长生碑(唐开成四年立)
阴符经碑
小桃源碑
物外碑
洗耳碑(并虞似良书)
太山感应篇碑
青云阁碑记(并在青云阁下)
名公游山题咏碑(不可计数,散在廊庑及官院,并诸房院等处)
檀信长生斋碑
檀信远日斋碑(并在西庑)
敕赐宗师碑(在此山道院)
赤松子中诫经(在冲和道院)
霍如庵参同契(在曕翠阁)
太上感应篇(在青云阁)
经进易解(在此山道院)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