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1906年9月29日—2003年5月11日),男,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上海吴淞区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等职。1931年5月,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逮捕。1936年10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历任山西太原“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中共太原市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晋西北区党委书记、晋西区党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绥分局常委兼城市工作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北区委副书记,四川省委第三书记,吉林省委第三书记、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委。“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78年12月任山东省委书记(常务)、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4月兼任省政协主席,同年12月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党的十二大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5月11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7岁。
人物生平
赵林,1906年9月29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原名罗惠民,曾用名罗祥林。1926年在江西吉安县城省立第六中学念书时,参加反对国民党右派和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并到农村组织农会、减租减息,开展支援北伐战争的宣传组织工作。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本村秘密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在南昌市郊区团支部和农业专科学校做学生工作,参加过共青团江西省委召开的积极分子会议。1929年6月受共青团赣西特委派遣,到吉安延福山区游击根据地检查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7月任共青团吉水县委书记,动员团员青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2月参加共青团赣西南代表大会。5月调上海,任上海吴淞区行动委员会秘书处秘书,主要领导上海永安纺纱厂和同济大学共青团的工作。 1930年9月至1931年4月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组建领导机构,在北大、燕京、清华等大学中发展团员,开展学生运动。1931年初由共青团河北省委派往唐山。2月至5月任共青团唐山市委书记。5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草岚子监狱)关押5年多,在狱中任党支部青年委员。1936年10月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由中共北方局派到山西太原工作。1936年12月至1937年5月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太原总队部总队长。
1937年4月至10月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在太原的工厂、学校中发展民先队员、中共党员,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动员组织太原市工人组建工人武装自卫队,后转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所属的工卫旅。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任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书记。1938年1月至8月任中共晋西北省委书记。同年8月至1940年2月任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书记。1939年4月任八路军第三五八旅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领导开辟和建设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工作。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任中共晋西区委副书记。1940年2月至4月兼任中共晋西区委社会部部长,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3月离开晋西到延安。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
整风运动。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七大结束后派回晋绥边区工作。同年8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晋绥分局常委兼城工部部长。1947年9月任晋绥边区农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并担任晋绥边区土改委员会主任,主持边区土改运动。1949年1月至9月任晋绥边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主任。
1949年12月随部队南下入川。1950年2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川北区委第二书记兼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川北区编制委员会主任(1950年4月起),1950年6月起任川北区委党校校长。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7月至1952年10月任川北区第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3月至1952年8月任川北行署土改委员会主任委员、川北区农民协会主席。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副书记、省委秘书长(至1955年12月)。1952年10月至1953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1953年4月至1955年9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任中共四川省委保密委员会主任。1953年3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12月至1955年12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农村工作。1955年1月至1959年2月任四川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6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5年11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三书记,1956年7月至1960年12月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1960年10月至1967年8月任东北局委员。1960年12月至1966年7月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二书记。1961年4月至1966年5月兼任吉林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1年9月至1966年5月任吉林省军区党委第二书记。
1966年7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吉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9年1月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1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务书记。1979年1月至7月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6月至12月兼任山东省第四届政协主席。同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山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1980年4月至1983年8月兼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赵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十三大代表。中共第十二、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大特邀代表。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3年5月11日因病在山东济南逝世。赵林同志逝世后,
胡锦涛、
江泽民、
温家宝、
曾庆红、
吴官正、
李长春、
罗干、
王乐泉、
张立昌、
张德江、
俞正声、
贺国强、
万里、
乔石、
李瑞环、
宋平、
刘华清、
李岚清、
薄一波、
宋任穷、
段君毅、
姜春云、
洪学智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人物事迹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在全国各地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搞白色恐怖。赵林不顾个人安危,他和同乡罗中和、彭中秀等人深入农村,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5月,赵林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在本地积极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并担任了团支部书记。1928年春,赵林参加当地区团委的工作,配合党组织,积极组织发展地方游击队,与国民觉反动派和地方恶豪开展积极的斗争。
1929年6月,赵林受共青团赣西特委的派遣,到吉安延福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积极发展共青团员,开展少先队的工作。随后,由中共赣西特委派往吉水县担任共青团县委书记。组织延福山区游击队,建立延福山区游击根据地。支援赣西红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捕杀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地方政权。
组织晋西北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林领导组建太原工人武装自卫队。太原沦陷时,受任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省委、区委)书记,相继建立了兴(县)岚(县)保(德)、临县、静乐中心县委和岢岚、文(水)交(城)地委及晋绥边工委(特委),与八路军120师地方工作团协同进行党的建设工作,把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的平津等地赴晋抗日的大学生康世恩、王季青等20余人安排到地方工作。
至1938年春,晋西北地区均建县委,共发展党员700余名。赵林以省委名义主持召开有罗贵波、刘俊秀、马林、饶斌、赵仲池等十几位县以上领导者参加的晋西北党的第一次活动分子会议,强调大力发展党组织,加强党对武装斗争、群众运动、统一战线和政权工作的领导,保证党的路线与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不久,为挺进绥远开辟游击根据地,赵林会同120师和战动总会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工作,派出大青山特委以指导绥远敌占区动委会的工作,并指示晋绥边特委向绥东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及武装,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游击战,有力配合了周边地区的抗日斗争,成功开辟了晋西北内地通往大青山的交通走廊。
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年冬,
阎锡山发动了
晋西事变,妄图消灭晋西南和晋西北的进步势力,进而赶走
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在晋西北抗日救亡形势急转直下的紧急关头,赵林带领晋西北区党委一班人,积极协助八路军三五八旅和决死四纵队,工卫旅和哲一师等部队,开展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顽固斗争。在
续范亭、
罗贵波、
雷任民、赵林等人的领导下,将阎锡山安插在晋西北的顽固军一举赶离晋西北。
“晋西事变”以后,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和晋西北区党委合并组成中共晋西区党委。赵林担任晋西区党委副书记兼社会部长。此时,在晋西北驻扎了好几万军队,加上地方党政人员,每天要消耗几万斤粮食和军草。晋西北地区本来就很贫困,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为了解决党政军人员的穿衣吃饭问题,中共晋西区党委和晋西北行政公署及时提出开展“四大动员’’工作,积极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青年参军参战,动员妇女做军鞋、缝军衣。赵林在“四大动员”中,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重点做开明士绅的工作。他亲自到晋西北兴县,动员刘少白、
牛友兰、王作相等人为国捐资,为抗日救亡添砖搬瓦。在他们的带头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抗日救亡积极分子,为晋西北的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
《大众日报》:赵林同志青年时期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抱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奋斗终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不怕牺牲,英勇奋斗,不屈不挠,为壮大党的组织和发展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长期担任省级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兢兢业业,辛勤工作,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了重要贡献。赵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的一生,是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光辉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所建立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人物作品
《赵林同志谈一九三六一——一九三七年期间太原市委的工作》,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刷:《太原党史资料汇编》(第3辑)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