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生

燕山大学原副校长

赵永生,1962年1月出生于吉林龙井,1983年7月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87年3月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获机械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12月于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并联机器人与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荣获“河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荣获“首批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称号,并被评为“河北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人物经历
1979-1983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学士);
1984-1987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学专业(硕士);
1994-1999 燕 山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
1994-2001 燕山大学机械学院 副教授、教授;
2001-2004 燕山大学机械学院 教授、博导;
2004-2006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 博导、院长;
2006-2006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高等学校教学与教务管理;
2007- 燕山大学机械学院 博导、院长;
2007- 机械工业并联机构及装备基础重点实验室 主任;
2008- 国家级“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任;
2008- 国家级机械工程“学研产互动”与“做中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负责人;
2013- 燕山大学副校长。
社会职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动化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高等学校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分委会委员;
机械工业并联机构及装备基础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1.[博士]机械电子工程(080202),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2.[硕士]机械电子工程(080202),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主要贡献
在研项目信息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合作开发项目:65米射电望远镜天线副反射面调整系统,2010-20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弹性变形条件下过约束并联机构的受力分析与动力协调研究(No.51275439),2013-2016,主持;
3、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180度翻转机研发(No.2012192),2012-2013,主持;
4、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直筒节超声波探伤设备研发(No.2012019),2012-2013,主持;
5、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加工核岛水室封头用2自由度变位器设计2(No.2011079),2011.1-2011.7,主持。
完成项目信息
1.河北省博士基金:完全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关键技术研究,2001-2003;
2.校博士基金:多机器人协同系统的协调控制研究,1999-2003;
3.河北省自然基金:5-UPS-X系列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基础理论研究,2003-2004(No.503287),主持;
4.河北省教育厅基金:机器人用六维力传感器研究,2002-2003;
5.燕山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五轴联动5-SPS/PRPU并联机床研制,2002-2003;
6.河北省教育厅基金:5-UPS-PRPU并联机床冗余驱动研究(No.2005303),2006-2007;
7.国家自然基金:大量程超静定并联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No.50575192),2006-2008,主持;
8.河北省自然基金:预紧式并联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结构设计理论与标定实验研究(No.E2007000349),2007-2008,主持;
9.企业重大装备研发项目:核电水室封头变位机的设计与制造,2007-2008,主持
10.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加工核岛水室封头用2自由度变位器设计1(No.2010029),2009-2010,主持;
11.河北省自然基金:并联机器冗余驱动理论及力/位置控制实验研究(No.E2009000387),2009-2011,主持
12.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并联式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09962119D),2009-2011,主持
13.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究基础项目:并联式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No.09962119D),2009-2011,主持;
14.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并联机器冗余驱动理论及力/位置控制实验研究(No.E2009000387),2009-2011,主持;
1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3000KN/750KNm大型锻造操作机(No.2010ZX04013-021),2010-2011,主持;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任务模型的整体预紧双层并联式六维力传感器的设计理论及实验研究(No.50975245),2009-2012,主持;
专著信息
高等空间机构学(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排名(2),2006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排名(1),2010
五位一体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排名(1),2010
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讨论课改革,教学与研究,排名(1),2010
专利信息
1、整体预紧平台式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02526.1)赵永生申请日:1999.02.06公开(公告)日:2000.08.16
2、三维移动两维转动五轴联动并联机床机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04943.2)赵永生;李秦川;崔云起;张一同;胡占奇;郑魁敬;申请日:2002.03.16公开(公告)日:2002.10.02
3、左右预紧式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101038221)姚建涛;侯雨雷;鹿玲;赵永生;申请日:2007.02.10公开(公告)日:2007.09.19
4、上下预紧式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101038222)赵永生;姚建涛;侯雨雷;鹿玲;申请日:2007.02.07公开(公告)日:2007.09.19
5、空间非对称两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0610102017.3)赵永生;赵云峰;程丽; 申请日:2006.10.13公开(公告)日:2007.04.11
6、并联磁电式六维振动速度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510051215.7),排名(2)赵铁石;赵永生;黄真;申请日:2005.03.02公开(公告)日:2005.07.27
7、整体预紧双层上下非对称七杆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0810055347.0)赵永生;姚建涛;王航;王志军;申请日:2008.07.02公开(公告)日:2008.12.24
8、整体预紧双层上下对称八杆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10055346.6)赵永生;姚建涛;王志军;王航;申请日:2008.07.02公开(公告)日:2008.12.24
9、一种锻造操作机提升机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133714.1)赵永生;许允斗;姚建涛;申请日:2010.03.26公开(公告)日:2010.08.04
10、一种后悬挂杆斜置式锻造操作机提升机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193620.3)许允斗;赵永生;申请日:2010.06.02公开(公告)日:2010.11.10
11、冗余容错式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35526.1)姚建涛;赵永生;王志军;段艳宾;申请日:2010.11.04公开(公告)日:2011.05.11
12、轮辐式容错型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35512.X)姚建涛;赵永生;王志军;申请日:2010.11.04公开(公告)日:2011.06.08
13、并联式解耦结构三维力传感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236908.4)侯雨雷;曾达幸;赵永生; 申请日:2010.07.23公开(公告)日:2010.12.08
14、并联机器人自标定方法(专利号:201110180512.7)赵永生;侯雨雷;姚建涛;段艳宾申请日:2011.06.30公开(公告)日:2011.12.14
15、二冲程与四冲程可切换内燃机的配气凸轮机构(专利号:200910075040.1)邸立明;夏怀成;杨春婧;赵永生;申请日:2009.07.30公开(公告)日:2010.01.06
16.并联式解耦结构三维力传感器.(专利号:201010236908.4.)侯雨雷,曾达幸,赵永生;申请日:2012.5.16
学术论文
1.基于几何约束条件过约束并联机构自由度瞬时性的简便判别方法.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3
2.双层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及其静态标定.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3
3.双层预紧式6维力传感器预紧力对精度影响分析.机器人(EI收录),2012
4.65米射电望远镜副面调整系统姿态精度监测与回零策略.机器人(EI收录),2012
5.三种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受力比较分析.机械设计(EI收录),2012
6.6-PUS/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理论与实验研究.机械设计(EI收录),2012
7.一种典型DDS锻造操作机运动学分析.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8.锻造操作机提升机构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9.双层预紧式多分支六维力传感器及其结构稳定性分析.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信作者,2012
10.基于全转速综合性能评价的可变循环发动机配气优化.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11.理论的锻造操作机构型综合.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2011
12.务的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通讯作者,2011
13.六维力传感器动态力响应分析.机器人(EI收录),2011
14.五位一体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通讯作者,2010;
15.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讨论课改革,教学研究,通讯作者,2010;
16.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上海电机学院学报,通信作者,2008
17.新型并联机器人坐标测量机误差建模与仿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18.五自由度并联机床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农业机械学报(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19.五自由度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软件开发,燕山大学学报,通信作者,2008
20.基于ANSYS的并联机床驱动分支模态分析,机电工程技术,通信作者,2008
21.新型预紧式六维力传感器及其位姿误差分析,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22.面向并联机床的CAD/CAM集成系统,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23.预紧式Stewart平台六维力传感器的预紧力分析(英文),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会议暨海峡两岸第四届机构学研讨会论文集,通信作者,2008
24.并联机床的灵巧度评价指标及其应用,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7
25.新型5自由度并联机床运动学自标定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收录),通信作者,2007
26.一种新型3-5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械设计,排名(3),2007
27.新型并联机床工件坐标系定位的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排名(4),2007
28.基于OpenGL的并联机床建模与运动仿真技术,工具技术,通信作者,2006
29.并联机床运动仿真与运动学分析的新方法,中国机械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6
30.新型并联机器人坐标测量机仿真建模的实现,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6
31.5-UPS/PRPU五自由度并联机床基准位形的确定,机床与液压,通信作者,2006
32.新型5-UPS/PRPU5自由度完全并联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收录),排名(1),2005
33.5-UPS/PRPU并联机床工作空间分析,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5
34.面向并联机床的后置处理方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收录),通信作者,2005
35.5-UPS/PRPU五自由度并联机床的性能分析,机械科学与技术,排名(3),2005
36.并联机床快速干涉检验算法的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通信作者,2005
37.5-UPS/PRPU5自由度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排名(1),2004
38.5-UPS并联机床及静力的分析,机械设计与研究,通信作者,2004
39.并联机床的运动仿真和运动学正解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通信作者,2004
40.虚拟轴机床数控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系统仿真学报,通信作者,2004
41.5-UPS并联机床主要结构参数的优化选择,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通信作者,2004
42.5-UPS/PRPU五自由度并联机床静力学分析,机械设计,通信作者,2004
43.5-UPS/PRPU五自由度并联机床动力学建模,机械设计与研究,通信作者,2004
44.5-UPS/PRPU五自由度并联机床精度分析,机械设计与研究,排名(4),2004
45.数控机床的网络控制技术研究,机床与液压,通信作者,2004
46.基于PMAC的并联机床运动控制技术研究,机床与液压,通信作者,2004
47.并联机床数控代码的虚实映射计算,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I收录),通信作者,2004
48.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三维刀夹具库的开发,机械科学与技术,通信作者,2004
49.新型5自由度并联机床运动控制算法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通信作者,2004
50.五自由度并联机床动平台位姿的实时检测技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通信作者,2003
51.虚拟制造技术并联机床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设计,通信作者,2003
52.多机器人系统关节驱动力矩调节的加权系数法,中国机械工程(EI收录),通信作者,2001
53.混合型四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其位置分析,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排名(4),2000
54.欠秩并联机器人能连续转动转轴存在的物理条件和数学判据,机器人(EI收录),排名(2),1999
55.多机械手协同系统的动载协调数值仿真研究,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排名(1),1999
56.多机械手协同的无内力抓取及动载的分配,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排名(1),1999
57.空间缩放式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位置分析,机器人(EI收录),排名(1),1998
58.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效率研究,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排名(3),1998
59.仿蟹步行机构模型灵活度分析,中国机械工程(EI收录),排名(1),1998
60.滚柱式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接触疲劳强度研究,中国机械工程(EI收录),排名(3),1998
61.转动杠杆传动的理论研究,燕山大学学报,排名(3),1998
62.一种空间缩放式六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及位置反解,燕山大学学报,排名(2),1998
63.滚柱式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啮合特性与接触应力研究,工程设计,排名(2),1998
64.步行机动力学操作性的研究及机构参数的优化,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排名(1),1998
65.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啮合特性研究,农业机械学报(EI收录),排名(3),1997
66.滚柱式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弹流润滑研究,润滑与密封,排名(3),1997
67.用于制造蜗轮的XW型复合材料设计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工程设计,排名(2),1997
68.海蟹足系仿生机构模型及位置反解,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排名(2),1996
69.昆虫类步行器以三角步态行进时驱体位置和姿态的确定,机械科学与技术,排名(3),1995
70.海蟹步行族系仿生模型轻动性研究,机器人(EI收录),排名(2),1995
71.空间多关节六足步行机器人变向性和灵活性分析,机器人(EI收录),排名(1),1993
72.空间机构受力分析的旋量法,力学与实践(EI收录),排名(2),1992
73.螺旋理论在空间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中的应用,机械工程学报(EI收录),排名(2),1992
74.自由度大于六的机器人速度控制的能量优化分配,机器人(EI收录),排名(1),1989
75.OptimalDynamicLoadDistributionofMultipleCooperatingRobotManipulators.MechanicalEngineering(EnglishEdition),排名(1),1994
76.TheaccordanceandOptimazationdistributionEquationsoftheOverDeterminateInputsofWalkingMachine.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2),1994
77.DistributionofSomePropertiesinPhysicalModeloftheSolutionSpaceof2DOFParallelPlanar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3),1995
78.APhysicalmodeloftheSolutionSpaceandtheAtlasesoftheReachableWorkspacesfor2-DOFParallelPlanar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3),1996
79.PhysicalModeloftheSolutionSpaceof3DOFParallelplanar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2),1996
80.TheNovelApproachforTheOptimalDynamicLoadsDistributionofMultipleCooperatingManipulators.Proc.OfInt.Con.OnMechanical.TransmissionAndMechanisms.Tianjin,China,排名(1),1997
81.TaskSpaceDynamicAnalysisofWalkingMachines.ProceedingsofThirdAsianConferenceonRoboticsanditsApplication,Tokyo,Japan,排名(1),1997
82.EnergyConsumptionAnalysisofLongHornedBeetleWalkingonTripodGait.Proc.OfInt.Con.OnMechanical.TransmissionandMechanisms,Tianjin,China,排名(2),1997
83.Novelapproachesforcomputingthedynamicloadcarryingcapacityofmultiplecooperatingroboticmanipulators.Mechanism&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1),1999
84.KinematicPrincipleandGeometricalConditionofGeneral-Linear-ComplexSpecialConfigurationofParallel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2),1999
85.StudyonAdaptabilityofaSeacrabandItsBionicsModel.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2),1999
86.DynamicPerformancesAnalysisofSixLeggedWalkingMachine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1),2000
87.DynamicModelingofMultipleCooperatingManipulators.ProceedingsofASMEDETC'02,Montreal,Canada(EI收录),排名(1),2002
88.Kinematicsanddynamicsofa6degree-of-freedomfullyparallelmanipulatorwithelasticjoint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4),2003
89.KinematicPerformanceof5UPS/PRPU5AxisParallelMachineTool.ASMEDesignEngineeringTechnicalConferencesandComputersandInformationinEngineeringConference,SaltLakeCity,USA(EI收录),排名(1),2004
90.ThePrimaryCalibrationResearchofaMeasuringLimbin5-UPS/PRPUParallelMachineTool.Proceedings-2004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MechatronicsandAutomation,Chengdu(EI收录),通信作者,2004
91.ANovel5AxisParallelMachineToolFamily.Proceedingsofthe11thWorldCongressinMechanismandMachineScience,Tianjin,China(EI收录),排名(1),2004
92.Pathcontrolalgorithmsofanovel5DOFParallelMachineTool.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tronicsandAutomation(EI收录),通信作者,2005
93.Researchanddesignofaprestressedsixcomponentforce/torquesensorbasedontheStewartplatform.ProceedingsoftheASMEInternationalDesignEngineeringTechnicalConferencesandComputersandInformationinEngineeringConference(EI收录),排名(1),2005
94.Actuatinginputselectionof5UPS/PRPUparallelmachinetool.ProceedingsoftheASMEInternationalDesignEngineeringTechnicalConferencesandComputersandInformationinEngineeringConference(EI收录),通信作者,2005
95.Kinematicsanalysisofaparallelmachinetoolbasedongeneticalgorithms.InternationalTechnologyandInnovationConference(EI收录),排名(1),2006
96.CalibrationofaprestressedStewartplatformbasedforce/torquesensor.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tronicsandAutomation(EI收录),通信作者,2006
97.Researchonmeasuringmodelforparallelrobot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e.InternationalTechnologyandInnovationConference(EI收录),通信作者,2006
98.Analysisofaprestressedsixcomponentforce/torquesensorbasedonStewartplatform.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ndBiomimetics,Kunming,China(EI已收录),通信作者,2006
99.Researchonerrormodelforanovelparallelrobot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e.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tronicsandAutomation,Harbin,China(EI收录),通信作者,2007
100.MotioncontrolalgorithmofA5DOFparallelmachinetool.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oboticsandBiomimetics(EI收录),通信作者,2007
101.IsotropicdesignofStewartplatformbasedforcesensor.IntelligentRoboticsandApplications.BerlinHeidelberg:Springer,PartII,LNAI5315:723–732(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102.Analysisand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parallelmachinetoolwithredundantactuation.IntelligentRoboticsandApplications-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103.Dimensionalsynthesisandanalysisofthe2UPSPUparallelmanipulator.IntelligentRoboticsandApplications-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EI收录),通信作者,2008
104.PerformanceanalysisandcomprehensiveindexoptimizationofanewconfigurationofStewartsix-componentforcesensor.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通信作者,2009
105.OptimaldesignofahyperstaticStewartplatformbasedforce/torquesensorwithgeneticalgorithms.Mechatronics(SCI、EI收录),通信作者,2009
106.Theoreticalanalysisandexperimentresearchofastaticallyindeterminatepre-stressedsix-axisforcesensor.SensorsandActuators,A:Physical(SCI、EI收录),通信作者,2009
107.Dimensionalsynthesisofaslidercrankmechanismbasedheavyloadpositioner.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asuringTechnologyandMechatronicsAutomation(EI收录),通信作者,2009
108.Developmentandcalibrationofahyperstaticsixcomponentforce/torquesensor.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EnglishEdition)(SCI、EI收录),通信作者,2009
109.MathematicalModelforClosed-formSolutionofParametersofCylinderExhaustPortinVariable-strok 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724-2727,通讯作者,2010;
110.Researchonthedesignofmotioncontrolsystembasedonanovel5DOFPCMM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通讯作者,2010;
111.SpatiallyisotropicconfigurationofStewartplatformbasedforcesensor.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1
112.micanalysisof5DOFparallelmachinetoolwithredundantactuation.Proceedingsof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tronicsandAutomation(EI收录),2011
113.idForce/PositionControlHardwareSystemDesignandForceServoControlRealiz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DesignandManufacturingEngineering(EI收录),2011
114.ridForce/PositionControlInvestigationofParallelMachineToolwithRedundantActuation.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EI收录),2011
115.micmeasurementofthepositioningaccuracyofredundantlyactuatedparallelmachinetool.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ControlandInformationProcessing(EI收录),2011
116.Typesynthesisofspatialmechanismsforforgingmanipulators.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Science(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117.Hyperstaticanalysisofafullyprestressedsixaxisforce/torquesensor.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118.TwophotonfluorescentmicroporousbithiophenepolymerviaSuzukicrosscoupling.ChemicalCommunications(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119.Inversedynamicsandinternalforcesoftheredundantlyactuatedparallel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2
120.DynamicTrackingExperimentalResearchofAdjustingSystemfortheSubreflectorof65RadioTelescope.InternationalConferenceMetersonMechanicalEngineeringandMaterialScience(EI收录),2012
121.ErrorAnalysisandMeasurementof6PUSUPSParallelMachineTool.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EI收录),2012
122.MeasurementTheoryandExperimentalStudyofFault-tolerantFullyPre-stressedParallelSix-componentForceSensor.IEEESensorsJournal(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3
123.Optimaldesignandexperimentresearchofafullyprestressedsixaxisforce/torquesensor.Measurement(SCI、EI收录),通讯作者,2013
124.Staticsandstiffnessanalysisofanovelsix-componentforce/torquesensorwith3-RPPScompliantparallelstructure.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SCI、EI收录),排名(5),2013
获奖记录
1. 多环并联式机器人机构学理论,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 连杆机构动力平衡理论,199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六足步行机器人的驱动仿生和机构学参数仿生,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5-UPS-X系列五轴联动并联机床基础理论研究,2005年河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
5.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现代分析与综合理论,2006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6. 预紧式并联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结构设计理论与标定实验研究,2009年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
7.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
8.河北省模范教师,2007年。
9.河北省教学名师,2008年。
10.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2012年。
11.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
取得成就
2022年5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赵永生带头的智能制造新工科建设改革虚拟教研室入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