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岸亭

南朝宋谢灵运诗作

《过白岸亭》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六句为第一层次,描述出游的开始及白岸亭周围的景色。中间六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攀登山崖的所见所感。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次,由景涉理,引用《诗经》《老子》中的典故,转入议论和感慨的抒发。这首诗通篇把叙事、写景、说理较好结合起来,山水的清秀和心境的恬淡和谐一致,不雕琢,不晦涩,读来清丽而悦人。

作品原文
过白岸亭⑴
拂衣遵沙垣⑵,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⑶,远山映疏木⑷。
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⑸。
援萝⑹聆青崖,春心⑺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⑻,呦呦食苹鹿⑼。
伤彼人百哀⑽,嘉尔承筐乐。
荣悴⑾迭去来,穷通⑿成休戚⒀。
未若长疏散⒁,万事恒抱朴⒂。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白岸亭:在楠溪西南,离永嘉八十余里,以溪岸沙白而得名。谢灵运《归涂赋》:“发青田之枉渚,逗白岸之空亭。”即此白岸亭。
⑵沙垣(yuán):岸上的沙堆积得像矮墙一样。
⑶涓密石:浅细的水流从密密麻麻的卵石上滑过。涓,细流。
⑷映疏木:显现出粗大的树木。
⑸易为曲:容易形成弯曲状。此句也有《老子》“曲则全”(第二十二章)的思想,表面上说鱼钩易弯,实际指隐居渔钓者最能体会全身的道理。
⑹援萝:抓住藤萝。援,攀援。萝,藤萝,一种蔓生植物。
⑺春心:春日的伤感心情。
⑻交交止栩(xǔ)黄:此句为《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的省并,用以代指“哀三良”之意。
⑼呦呦(yōu)食苹鹿:此句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省并,用以代指“宴群臣”之意。呦呦,鹿鸣声。苹,一种蒿草。
⑽人百哀:《诗经·秦风·黄鸟》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之句,表达秦人对为秦穆公殉葬的三位良臣的哀思。这里借指死于非命的忠臣良将。
⑾荣悴(cuì):荣耀得意与憔悴失意。
⑿穷通:困厄与显达。
⒀休戚:欢乐与忧愁。
⒁长疏散:长期过着松散自由的隐居生活。
⒂抱朴(pǔ):坚守自然本性,不受外界诱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白话译文
提起宽袍的下摆,沿着沙岸,我缓缓地步入白岸亭中。
近旁的涧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过,远处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显得葱茏。
空潆苍翠的青山哟,她的壮丽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清浅浅的溪涧呵,倒是个隐居养性的好地方。
拽着藤萝攀上青崖,谛听林间黄莺与野鹿的叫声,我一时浮想联翩,胸中涌起缕缕感伤之情。
黄莺翔集在柞树上,啾啾的歌声令人悲哀,野鹿在采食蔌蒿,呦呦的叫声却很动听。
我痛惜他们为殉葬而国人共哀的秦国三良,我“赞美”你们备受恩宠的当世“贤臣”。
富贵荣耀与贫贱憔悴,更迭轮换,穷困忧愁与显达快乐,无常不定。
与其投身于这无聊的俗世,还不如自由散淡地隐居山林,不为外物所诱,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景平元年(423年),即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的第二年初春。谢灵运经过白岸亭时由景入史,寓玄理于山水,感叹仕遂坎坷,荣辱难定,因而决意长期脱身尘俗,抱朴归真,感叹之下写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说诗人拂了拂衣袖,站起动身,沿着一条沙岸前进,缓步进入一座草屋,这就是白岸亭。“拂衣”、“缓步”,动作舒缓,透露出诗人起行时的闲适心情。次四句,写沿途风物。近处是一条溪涧,细细的溪水潺湲地流过密石;透过稀疏的林木,可以看见远方是高峻的山峰。青翠的山岚弥漫空中,既可睹可辨,又难触难摸,不知道给它一个什么名称,才能让读者得知其妙趣。而溪涧上渔钓者那种恬然自适的乐趣,却很容易地自然吟唱出来。这四句,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一幅远近有致、疏密相间、色彩鲜丽的青山绿水图画。“涓”“映”二字,锤炼尤工。“涓”原指小流,这里用作动词,便状写出了涧水在密密山石间蜿蜒穿行的细小莹澈之貌、缓缓流动之态。“映”字则点明山是在疏木的空隙中映出的,富有层次感。至于“空翠”二字,更给整幅画面涂抹上一层半透明的青翠色调。用这个词来描状山色,确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后来唐代诗人王维也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的名句。这弥漫山中的湿漉漉的无边空翠,带着清新的凉意,浸染、滋润了诗人的发肤和心灵,从视觉、触觉、感觉各个方面给了他难以形容的美感和快感,所以诗人才感叹它“难强名”。这三个字比起直接描写,更能发人遐想,沈德源称其“凡物可以名,则浅矣。难强名,神于写空翠者。”(《古诗源》卷十)可谓会心之言。读这四句诗,读者也不禁赞叹诗人确是神于写山水的妙手。且看这一幅山水画,色彩是如此协调,构图是如此和谐,境界又是如此鲜洁朗澄!此外,“空翠”句暗含《老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二十五章)的意蕴,将山水景色与老庄玄理融合在一起,既耐人咀嚼,又为下面的悟理先制造了气氛。
“援萝”以下,改从听觉角度来表现山水景物,而地点也悄悄转移出了白岸亭。诗人攀援着山间的藤萝,慢慢来到青色的山崖下,刚才还难以名状的空翠,现在却亲近在它身边了。怀着欣慰的心情,诗人凝神聆听,但闻一片悦耳之声传入耳鼓,沁进心灵,那是停在栎树上的黄鸟“交交”的啼唱,又夹杂着食苹的野鹿“呦呦”的鸣声。这自然界的天籁之音,这春天山林的交响乐,清新悠扬,优美迷人,令诗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春心自相属”,他的心灵仿佛也与山鸟野鹿一样,已融合在这春天里了。
诗的最后部分是悟理。黄鸟和野鹿的啼鸣,忽然使诗人想起《诗经》的《秦风·黄鸟》和《小雅·鹿鸣》这两篇诗。黄鸟声中有哀,令诗人感伤;鹿鸣声中有乐,又令诗人嘉许。这些声音交织而至,更令诗人感悟到,荣华和憔悴时而来,时而往,实在无足深恋;人为了穷困和通显而忽悲戚、忽欣喜,也实在太无谓了。因此,还不如襟怀疏朗、神情萧散,对于万事万物,都抱着最朴素的态度,无贪无欲。“抱朴”一语,也出自《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遥应上文。这一段悟理虽无多少艺术性可资鉴赏,但其词气平达,与全诗的舒适清静气氛相合,故亦不觉刺眼。
全诗就是这样徐徐地走完了“纪游——写景——兴情——悟理”的过程,是谢诗的典型风格,其中图画美、音乐美与哲理美层层推进,又彼此渗透,相映成趣。就诗句的具体安排来说,此诗虽说几乎全用对偶句,但诗句前后承接又相互穿插,如“空翠”句紧接着“远山”句而补足其意,“渔钓”句则越过两句诗的空间排列地位而和“近涧”句遥相照应。“援萝”句先表现“聆听”之意态,再用“交交”两句点明所聆内容。而“交交”至“嘉尔”四句,又采用一、三句和二、四句穿插的连接方式。这样的安排,可谓细针密线,章法严谨,顾盼自如,使诗意此起彼伏,跳宕而流畅,毫不板滞,堪称是灵运诗的佳构。
名家点评
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俞樟华《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谢灵运的山水诗,常常带有“玄言的尾巴”,此诗最后四句,讲的就是盛衰循环、祸福无常以及抱朴守真、避灾远祸之类的老摩思想,与描写山水景物的主题相去太远。但是其中的“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一联,却是写景状物的名句。”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年),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有《谢康乐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