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截教教主,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师弟,坐于碧游宫开坛讲道,身着八卦仙衣,坐骑为奎牛,头戴金光五彩,手持青萍宝剑,面容威严。
角色设定
角色原型
“通天教主”这一称呼初见于《封神演义》,之前史料中并无记载,但由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以“三清”之中的“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为原型,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通天教主就是道教“三清”之一的“上清灵宝天尊”。这仅为通天教主原型的一种推测。
姓名由来
通天这个名称,一般用于东南沿海民间信仰的俗神中,如福建的“通天大圣”,有时也称“通天教里”。在民间的一些说唱评书里,还把元末明初僧人金碧峰称为通天教主。他在民间也很受崇拜,被认为是燃灯古佛转世。此外,明代福建顺昌县还有一个神会,叫“通天神会”。通天教主住在蓬莱岛,而且截教神仙大部分都住海岛,如九龙岛、金岛等。所以,“通天教里”的神名天然和两个元素有关:东南沿海和民间宗教。但具体如何,已无从考究。
角色背景
师尊是鸿钧道人,师兄是老子、元始天尊,执掌截教,通天教主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
角色外形
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八卦仙衣来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萍。伏龙降虎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万圣尽精英。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对对幡幢前引道,纷纷音乐及时鸣;奎牛稳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霭霭沉檀云雾起,纷纷杀气自氤氲;白鹤唳时天地转,青鸾展翅海山登。通天教主离金阙,来聚群仙百万名。(出自《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三教大会万仙阵)
性格特点
通天教主秉持“有教无类”的先进理念,广泛收纳各类弟子,展现了其开放包容的一面。他仁义宽容,对阐教弟子亦存仁爱之心,与截教弟子共同体现了忠诚与深厚的道德观念。在小说中,通天教主虽具包容心,却因易受徒子徒孙影响,导致门下逆天行事,保纣王江山。他虽与师兄们同具道行神通,却因缺乏定见,沦为异类傀儡,与人为敌,甚至陷入“名利”、“慎怒”的束缚,其行为与凡夫俗子无异。因此,通天教主虽是一位具有开放包容、仁义宽容的教主,但其性格中的弱点也导致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通天教主“大动无名”“有犯嗔痴之戒”“全无道气”、护短、报复, 虽有邪正之分,但并未挣脱“ 名利” “慎怒”的束缚,所作所为,与“凡夫俗子”“儿女子之琐事”几乎没有区别。
角色能力
修行道场
通天教主的碧游宫道场里烟雾缭绕,凝聚着吉祥的瑞气,日月照耀,散发出祥和的光芒。老柏树郁郁葱葱,与山间的雾气交织在一起,就像秋天的水面与长天一色;野花红艳艳的,与朝霞相映成趣,如同碧桃和丹杏一起绽放芬芳。彩色的光芒在空中盘旋,都是道德之光在飞散紫雾;香烟袅袅升起,都是从先天无极之境吐出的清新芬芳。仙桃仙果,一颗颗都像金丹一样珍贵;绿杨绿柳,一条条都如同晶莹的玉线。时常能听到黄鹤的鸣叫,也经常能看到青鸾在空中飞舞。这里没有红尘的踪迹,只有仙子仙童们来来往往;玉门常常紧闭,不允许凡夫俗女们随便窥探。
主要经历
通天谕帖守门
通天教主出场于《封神演义》第七十二回,因三教签押“封神榜”,通天教主自知截教门人有许多人会死后封神,为了尽量避免死亡,通天教主书写谕帖贴在宫外,教门人各自闭门紧守,不要轻易下山。
通天信谗赐剑
阐教
广成子打死截教
火灵圣母,缴获了截教法宝“金霞冠”,广成子不敢将此宝据为己有,于是来碧游宫交还给通天教主。通天教主告诉广成子,说是火灵圣母咎由自取,并让他转告
姜子牙,榜上的忠臣义士以及难成仙道而成神道的人,会因福缘浅薄而进行弥封,如果截教门人敢下山阻拦姜子牙,可任由姜子牙用“
打神鞭”打击。
截教众弟子在碧游宫外听到通天教主不为火灵圣母作主,反而任由阐教“欺负”,十分不忿,趁广成子出碧游宫外时来围攻他,广成子不得已返回碧游宫求救通天教主,通天教主将领头围攻广成子的
龟灵圣母叫进宫内,告诉她是火灵圣母不听谕言,自取其祸。作为惩罚,通天教主让龟灵圣母以后不许进入碧游宫内听讲。
其他弟子见通天教主“偏心”阐教,心里更加不忿,趁广成子出宫后又来围攻他,广成子只得又返回碧游宫。通天教主见状大怒,将宫外众弟子唤至宫内,喝斥他们不守清规,强生事端。广成子这才得以离开。
广成子离开后,截教
多宝道人诬告广成子,说他妄自尊大,称阐教法术高强,截教法术都是旁门左道。通天教主认为广成子是诚实君子,不会说这种话。但其他门人都来作证,诉说广成子无礼,通天教主方才信过,他让
金灵圣母取来诛仙、戮仙、陷仙、绝仙四剑,并“诛仙阵图”交予多宝道人,让他在界牌关摆一“诛仙阵”,看看阐教人如何应对。
发动诛仙法界
姜子牙兵进界牌关,各处仙人陆续在此相会,通天教主来见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质问通天教主,既然当初一起签押了封神榜,为什么又出尔反尔,摆下这么凶恶的阵法。通天教主则表示,是因为广成子辱骂截教,况且师尊鸿钧一教传三友,虽然自己与羽毛禽兽相并,但元始天尊不也和自己是一本相传吗?元始天尊认为,正是因为通天教主收徒弟不分人与动物,才导致门下弟子人言兽行,搬弄是非。通天教主认为自己“有教无类”不能是阐教辱骂截教的理由,于是邀元始天尊来破诛仙阵。
元始天尊从诛仙门入阵,通天教主发掌心雷,催动诛仙剑,将元始天尊顶上打落一朵莲花。元始天尊观阵后便出去了。
老子到后,又将通天教主指责一通,通天教主气不过,和老子进入诛仙阵大战。老子使用“一气化三清”之法,幻化出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并老子四人围攻通天教主,通天教主不识此法,一时出神,老子趁机用扁拐打了通天教主两三下,然后出阵而走。
老子请来西方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与元始天尊共四人分别从离、兑、坎、震四方位进入诛仙阵,通天教主在八卦台上催动诛、戮、陷、绝等四仙剑来伤元始天尊等四人,四人各使法宝神通防护,通天教主见不能伤,持剑与之短兵相接。通天教主敌不过,借土遁而起,又被燃灯道人用定海珠打落,四仙剑也被广成子等趁机夺走。
发动万仙法界
通天教主逃走后,在紫芝崖立坛,设立“
六魂幡”,幡上写老子、元始天尊、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姜子牙、周武王姬发六人的姓名,打算用法害死这六人。又在临潼关前摆“万仙阵”来和阐教较量。
通天教主让门下虬首仙(青狮)、灵牙仙(白象)、金光仙(金毛犼)在万仙阵内布太极、两仪、四象三阵,元始天尊让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用法宝破阵,并将三仙收服,用为坐骑。次日,通天教主率九曜星官、二十八宿等所有截教弟子于万仙阵内,与阐教及西方教大战。通天教主不敌,门下弟子有的无辜被杀,有的见势不妙逃走,有的被西方教收走,
长耳定光仙持六魂幡临阵倒戈。万仙阵大败后,通天教主身边只剩下了两三百散仙。
三友矛盾化解
通天教主不甘心失败,准备前往紫霄宫去找师尊
鸿钧道人,鸿钧道人正好到来,指责通天教主管教不严,致使门徒多生事端。然后鸿钧道人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讲和,并让他们各自吞下一粒毒药,让他们发誓不起攻打对方的念头,各自回山。
人物关系
相关作品
戏曲形象
在戏曲作品《诛仙阵》中,阐教门人广成子助姜尚,在界牌关前将截教门徒火灵圣母打死,通天教主大怒,亲领七妖徒,往界牌关摆设诛仙阵,点名要广成子、姜尚破阵,姜尚请来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皆不能破解,幸接引、准提二道人赶来,共破奇阵,通天教主大败,七妖均现原形。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人物影响
通天教主的人物形象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例如清代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中就曾提到通天教主与太上老君之间的斗法,通天教主还被射伤了一只眼睛。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流传发展,例如“薛家湾人”中流传着通天教主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斗法的故事。
通天教主在《封神演义》中虽出场次数不及元始天尊,但他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承载了小说的主要矛盾,体现了“人性”对“神性”的超越。了解通天教主有助于深入理解《封神演义》,并展现神魔世界的广阔视角。他的形象打破了正邪的传统观念,改变了善恶间的固定关系,为《封神演义》增添了丰富内涵与魅力。
人物评价
通天轻信门徒,致生事端,不守清净,自背盟言,不能善为众仙解脱,以致俱遭屠戮,罪在其身。(《封神演义》鸿钧道人 评)
通天门下胡作非为,不知顺逆,一味恃强,人言兽行;且通天不择根行,一意收留,导致搬弄是非,生灵涂炭。(《封神演义》元始天尊 评)
余常笑世人耳朵软,专信婆子搬唆,无有丈夫气。今见通天教主为神仙领袖,犹自听徒弟戳舌,便动无明之火,连自己做的事都反悔了,不但不可做神仙,连丈夫也做不过。世人所以怕老婆,故不敢不听其指使,难道神仙怕徒弟不成?果徒弟乎?老婆乎?余不解此意,谓问有徒弟者;常闻人说道人心最狠,余尚未深信斯言。今见通天教主所有“戮仙”“陷仙”“诛仙”“绝仙”四剑,利害不可当,虽老子、元始二天尊犹自凛然,其余散仙则不敢撄其锋矣。似如此毒恶之剑,岂是慈悲者所蓄之物?意当年之鼻祖如此,其流派更甚,有以哉!(明代文学家钟惺 评)
通天教主门下多为龟灵圣母等畜牲类弟子。他虽参与过封神决定,知晓天命,但因耳根软、无定见,被徒子徒孙的花言巧语所惑,成为畜牲们的傀儡。他与师兄们虽有相同道行和神通,却用于替畜牲保镖、与人为敌,使自己成为邪教教主的负面榜样。(散文家聂绀弩 评)
通天教主在《封神演义》中虽出场次数不及元始天尊,但他作为连接整部小说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承载着重要的矛盾冲突,是“人性”压倒“神性”的深刻体现。了解通天教主,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封神演义》的精髓,还能拓宽我们对神魔世界的认知边界,挑战传统正邪观念,重塑善恶关系的理解。通天教主及其截教的反面形象,为《封神演义》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魅力。(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康利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