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湖山位于遂昌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东连白马山,西邻九龙山,西北与衢州市交界,洞悉1公里,南北26公里,面积56416公顷,水域面积02万公顷,境内森林覆盖率84%,年平均气温15.5-17.1度。
地理环境
湖山乡位于
遂昌县城西南部,乌溪江上游。东临金竹镇,东南连大柘镇、石练镇,南毗黄沙腰镇、蔡源乡、焦滩乡,西、北接衢县。乡人民政府驻地湖山,海拔240米,距县城约46公里。 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5.7公顷,山林面积5548公顷,茶叶面积370公顷,板栗面积1467公顷。
所辖行政村是: 塔路岭村 长塘村 红星坪村 大溪边村 白玄下村 桐埂村 三归村 姚岭村 牌坊门村 桐梗寺村 左肩村 湖山村 建洋村 坪益村 大坪头村 奕山村 塘垵村 黄泥岭村 大畈村 苎埠洋村 姚岭塘村 九峰岩村 福罗淤村 兆坞村 紫林坞村 湖方村。
2008年底,湖山乡辖行政村26个,自然村153个,村民小组(生产队)182个,总人口10936人,其中农业人口10596人。奕山要为全乡最大行政村,是全县最大行政村之一,别名廿四都,位于湖山西北约4公里,人口1535人,1951年至1956年为奕龙乡驻村。
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由于受水库热效应,冬季温和、夏季闷热。年平均气温15.5℃-17℃,最热7月平均气温28.1℃,最高气温40.1℃,最冷1月平均气温5.5℃,最低气温-7℃;年无霜期223天;年平均降水量1550-1750毫米,多集中在4-6月份。
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乌溪江,属钱塘江水系,其支流呈树枝型分布,有周公源、金竹溪和湖山源等。1979年,在乌溪江下游建成湖南镇水库,以龙鼻头为界,水库最高水位为海拔210米,水位变化高差可达20-30米。境内有较大的山塘水库12处。
自然资源
东部地势较低,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地势较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余座, 山体为仙霞岭支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峰延绵起伏。山体陡峭,坡度一般在25º-35º,局部地段达45º以上。适宜种植柑桔、板栗、杨梅、枇杷等各种干水果,是浙江省“板栗之乡”,也是遂昌重要的干水果、药材、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境内有乌溪江水库,水面面积1467公顷,是我县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莹石:湖山素有“莹石之乡”美誉。已探明的莹石矿产主要分布在黄兆、香炉岗、朱村畈、奕山、角坑弄等。萤石多呈八面体嵌晶体状,以白色或绿色为主,色泽晶莹透亮。化学成份以氟化钙及
二氧化硅为主,品位在50%左右。黄兆莹石矿开发已成规模。
温泉:全县唯一已知的温泉资源。位于香炉岗,属中低温型,水温37℃–45℃,含氡、锶、氟等元素。
经济发展
湖山是遂昌西部一个水陆交通便利,莹石矿产资源丰富,干水果品种多、产量高的工农业经济重乡。2004年,全乡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67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8元。
农业
1951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分到土地,年冬开始响应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走集体化道路,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社到
人民公社,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使用化肥、农药,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79年以来,政府不断推行各项有利生产发展的经济政策。1982年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和专业承包,1983年贯彻中央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延长承包期限,更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乡水田428公顷,粮食总产量达2851吨。
2004年通过完善库区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开发农业扶持力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等系列措施,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发展板栗1200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蔬菜新发展969亩,面积达3981亩,花卉、苗木259.5亩。2004年,生猪饲养量9191头,户均3头;羊全年养殖2335头,并形成规模饲养,畜牧业产值430万元,人均410元。水面开发初见成效,
网箱养鱼850箱,投放瓯江彩鲤和花白鲢鱼苗20余万尾,淡水产品产值达146万元;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设引水渠道13400余米,修复了长塘、塘安、奕山等村的山塘水库;加快了土地开发和整理,完成了奕山、塘安、左肩、福罗淤的土地开发和整理项目,共开发土地10公顷、整理土地53.3公顷。
茶叶生产:民国27年(1938),奕龙乡(今琴淤)便是茶叶盛产地之一。茶园大都建在山坡上,田头地角、房前屋后也零星栽茶。1970年成片挖山种茶。1972年建园质量提高。至2004年,全乡共有茶园370公顷,总产值608万元,人均580元,比上年增20.5%。
林业
全乡有林地 1.2万公顷。1981年7月,稳定山权林权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8月,林业“三定”。除国有林场,集体统管外,山林面积全部到户,划分为“社员自留山”和“责任山”两大块。
林业生产从80年代开始,全乡营造了各种基地8.6万亩,其中杉木基地、丰产林和世贷造林6万余亩,干果(板栗)2.2万余亩,水果0.5万亩;2003年至2004年之间区划国家级
生态公益林5347公顷。
湖山乡林业站,原称金竹区林业站,设湖山香炉岗。站下设各乡林政管理所,包括湖山、琴淤、金竹、古楼、梭溪、高坪等乡。1994年9月湖山设立湖山乡林业工作站。
工业
:20世纪70年代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只有少数几个竹、木、泥水等手工业工人。70年代初, 以少量资金和7个农民开始创业,成立湖山乡莹石矿,属湖山乡企业公司。80年代,三归电站创办。90年代工业发展进入高峰发展阶段,有毛毯厂、彩釉面砖厂、浮选厂、木材加工厂等20多家企业。现存的企业有莹石矿1家、浮选厂1家、电站1家、木材加工厂5家和其他家庭工业若干家,其中以中莹圣杰矿业有限公司规模最大,为
规模以上企业。
第三产业
湖山盛产板栗、柑桔、茶叶等各种农产品,每年茶叶、板栗等农副产品交易旺季,各营销队伍异常繁忙。全乡有营销大户4家,年销售量达2000多万元。全乡拥有各类汽车5 辆,手扶拖拉机20 多台,后驱动拖拉机 80 台。
一方特产
湖山有“板栗之乡”之称。因受乌溪江库区小气候的影响,湖山板栗以其个大、果实、味鲜、色泽好,颇受市场青睐,市场行情看好。至2004年,湖山共有板栗面积2.2万亩,其中已投产的有1.8万亩,共产板栗1086吨,产值达400多万元,人均400元,为湖山的一大支柱产业。
集市贸易
于1999年建成的长506米,宽18米的商业街,农历每月逢3、8日为集市日,各地客商纷纷云集,各村村民结伴而至,进行各种小商品交易,热闹非凡。建成猪仔、牛市场。自发形成板栗、茶叶市场。
社会发展
教育
自1984年以来,全乡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9.8%,1984年经验收已达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该乡教育事业历史悠久,清光绪三十四(1908)年奕山村就创办了又新初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各地相继办学。至1945年,湖山乡(包括琴淤乡)国民学校有19所。
卫生
民国32年(1943)8月建立湖山区卫生分院,院址湖山福建会馆(天后宫),民国33年,湖山区卫生分院撤销。1951年8月建立湖山区卫生所,1979年因建湖南镇水库,原湖山淹没,湖山区卫生院迁至金竹,改名为金竹区卫生院,湖山设分院。1982年7月,改称公社卫生院。1984年6月,改称乡卫生院。1999年,新门诊大楼建成。现湖山乡有湖山卫生院和琴淤卫生院,设有内、外、妇产、儿保、中医、急诊抢救、防疫等科室和病房。 2003年有医务人员11名其中医师7名.护士1名,业务收入45万元,全年门诊人数6500人。
名胜古迹
湖光山色,景色宜人。以湖山水库为依托,形成了众多优美诱人的旅游胜地。湖山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26公里,面积56416公顷,水域面积广阔,境内森林覆盖率84%,年平均气温15.5-17.1摄氏度。景区内乌溪江水库、森林峡谷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有“一水迢迢百二湾”的周公源,有“小三峡”之誉的西门峡、台湾峡、天门峡、有明珠映霞、湖山温泉等名胜古迹。2008年,湖山森林公园被认定为市五星级景区。外坪白塔: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奕山朱氏建造,原名“钟秀塔”,因位于赤山村,故也称“赤山塔”。该塔原为六面七级砖塔,现存五级。塔体砖筑,厚0.67米,东北面设门;每级高约3米,二级以上每级交错两面对开壶门。1994年3月,白塔被列为遂昌县文物保护点。
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湖山十番:“十番”是指用三弦、双清、先锋、大鼓、云锣、笙、梅管、中胡、小提、小锣等乐器由十人合成演奏的有地方特色的鼓乐形式。十番有文武粗细之分。遂昌十番有石练文十番、湖山武十番,两者各具特色。文十番曲子轻柔细腻,优雅动听。武十番声音粗犷、场面热闹。相传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汤知县十分钟爱戏曲,利用业余间隙经常深入遂昌民间体察民情、风俗,著有著名的《牡丹亭》。在汤公“劝耕、办学”一系列为民政策推动下,遂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后来,遂昌老百姓为纪念汤公的杰出贡献,民间一些爱好乐曲的老艺人,便自发用乐曲来演奏《牡丹亭》。遂昌十番的两大特点:一是专门演奏《牡丹亭》纪念汤公。二是用昆曲演奏。湖山乡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抢抓机遇、精心谋划、抓住重点、培育特色,依托湖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为把湖山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之精品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