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弼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著作《秦士录》中的人物

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身高七尺,双眼有紫角,开合之时,闪闪如电。能以力服众。

概况
邓弼字伯翊,元·泰定(1324-1327)时在世,陕西关中人。生卒年月不详。身高七尺,双瞳有紫棱,闪烁如电,力大莫能及者。邻有二牛相斗,势猛难分。弼拳击牛背,二牛俱仆。市有石鼓,十数人不能移,弼擎而且走。然其性嗜酒,怒目视人,皆避之;咸曰:“此狂生,不可近,近之必受奇辱!”某日独饮於娼楼,有肖、冯二生过其下,强二生入、共饮,二生素鄙之,不允。弼怒曰:“汝不我从,必杀之!亡命走山泽耳。难耐汝等之辱也!”二生不得已应之。弼据中筵,左右揖生坐。呼酒啸歌为乐。酒酣,解衣箕踞。铿然置刀於案。二生怯,知其酒狂,欲逃。弼曰:“坐,勿走!弼亦粗识字,略读书,尔等何蔑我之甚也?今非邀尔饮,实欲一吐胸中不平之气。四库无不通晓,任尔问。设不能答,当血以刃!”二生曰:“果如是乎?”遂择《周易》《尚书》《毛诗》《周礼》《春秋》《礼记》《孝经》七书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而答之,不遗一言。复询以三千年史实,其答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尔等服也未?”二生相顾无言,窘迫不敢再问。弼执酒狂呼,披发跳跃,叫道:“吾今日压倒儒生矣!古人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则奄奄欲绝,徒骋文墨而欲抚一世豪杰如婴儿,岂可得乎?尔等休矣!”二生素负才名,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成步。归后问其所游者,言未见其抱书苦读也 泰定间,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书帖往谒,阍人不予通报。弼曰:“尔不闻关中邓伯翊乎?”击踣数人,声闻堂上。王令役者牵其发而入。弼盛怒曰:“阁下为何不礼壮士?而今虽天下无事,但东海岛夷,尚未臣服;近又驾海船来市於鄞。稍不满其所欲,即出火刀斫柱,杀伤我黎民。虽我军控弦引矢,寇且战且退,终亏国体。西南诸蛮虽称臣奉贡,但乘黄屋左纛,制与中国等,尤为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弻者一二人,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此时闻者为之吐舌。王问曰:“既自称壮士,必有壮士之才,汝能持矛鼓噪而登坚城乎?”答曰:“能。”问曰:“汝能与百万军中得刺大将乎?”曰:“能。”问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其所需?答曰:“鉄铠良马各一,雄雌剑二。”王命与之。阴遣善槊者五十人,驰马东门外;而后。命弼前往。旋至。王及全府人皆往观。但见五十槊并进,弼一声怒吼双剑飞舞,人马辟易,尘埃云起。连斩马头,血染遍地。王抚髀叹曰:“真壮士也!真壮士也!”命酒劳弼,弼立饮不拜。从此威名大振,皆谓其王铁枪再世。 王上章奏闻天子,恰丞相与王有隙,搁置不办,王亦无奈。弼知之后,环视四体,仰面叹曰:“天赋我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名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尚何言。后入王屋山为道士,不知所终。 七绝 咏邓弼  神武雄才实可悲,生非其时来何为?不有慷慨宋学士,安得英名万古垂。 注释 【王铁枪】《五代史·梁·王彦章传》:“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冲坚陷阵。” 待考 1、 邓弼:谒德王在泰定何年?何地? 2、 邓弼:生卒年代。 3、 邓弼:原籍是陕西关中何州、县? 4、 德王:姓名? 5、 入王屋山为道士:系何年?道观何名?
译文
邓弼,字伯翊,陕西人。身高七尺,双眼有紫角,开合之时,闪闪如电。能以力服众。邻居的牛相触,无法分开,邓用拳敲牛脊背,牛骨折扑地。街门有一石鼓,十人也抬不动,邓双手端起就走。然而他爱喝酒,瞪着眼睛看人,人们碰到他就躲开,说:“疯子,莫接近他。接近他就会遭到大祸。”一天,邓独自在妓楼喝酒,有肖、冯两个读书人路过楼下,邓赶忙下去拉他们一同喝酒。这两个读书人一向瞧不起邓,竭力挣脱不去。邓弼光火了,说;“你们一定不愿意,我就杀了你们,然后亡命逃往山泽,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肖、冯两人不得已只好跟他上楼。邓自己坐了中席,指左右请他们入坐。他饮酒歌啸,尽情欢乐,酒兴浓时,解开衣衫,架起双腿,象簸箕一样的坐着,拔出刀来,放在桌上,铮铮有声。两个书生知道他是个酒疯子,想起身走掉。邓弼拦住他们说:“莫走。我也读过一点书,你们怎么把我看做涎涕一样。今天并不是要拉你们陪饮,是想稍稍吐出胸中的不平之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随你们提问,要是我不能答复,我就用自己的血来祭这把刀。”两人说:“是这样吗!”于是从《孝经》《论语》等七部经典中,摘出几十条来问,邓弼一一举出传文和疏证,不漏掉一句话。他俩又问及历朝史事。上下三千年,邓弼讲述得层次分明,象穿珠一样的流畅。然后笑着问:“你们服不服?”两人彼此相看,颜色惨淡,不发问了。邓弼又叫添酒,打散了头发,跳着叫了起来:“我今天压倒‘饱学之士’了!古人读书在养气,今人一穿学士衣,反而要断气。枉自舞文弄墨,视一世豪杰为小儿,这怎么可以呢?这怎么可以呢?你们算了吧!”两位书生,一向自以为多才多艺,听了邓弼的一席话,大为惭愧,下楼时,几乎走不成步子。回去向同伙们打听,他们却从来没看见邓弼拿起过书本诵读。
元泰定帝末年,德王任西御史台执法长官,邓弼写了几千言的书奏,带着去晋见。管门的人不给传达。邓弼说;“你们没听说关中有个邓伯翊吗?”说着便挥拳一连打倒几个人,扑击的声音让德王听到了。德王叫侍卫把邓抓进去,想加以鞭打。邓弼大声说:“大人为什么对壮士无礼?现今天虽说平静,东海岛上的外族,还没称臣顺服,有时驾驶着战舰,到浙江宁波作生意,如果没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拿出火刀砍柱子,杀伤我国人民。众位将军武器在手,被赶到大洋,边打边退,把国家的体面丢尽了。西南各部族,虽说称臣纳贡,然而都用中国天子乘舆,公函往来,平起平坐,尤其为有志之士所共愤,如果得到象我这样的人一两个,率领十万精锐,前往讨伐,则东西两方,凡日光所照之处,莫不都是我国疆土了。大人为什么对壮士失礼?”堂上的人听了这番话,大家都缩起脖子,吐出舌头,好久也缩不回去。德王说:“你自称壮士,懂得拿起兵刃,大呼直前,攻占坚固的城堡么?”回答:“行!”德王对左右的人说:“暂且试一试吧!”又问邓需要什么,邓说:“铁甲和战马各一,雌雄宝剑两口。”德王吩咐照给。暗里派出精于用槊的壮士五十人,飞马出东门外埋伏。然后叫邓弼前去。德王亲自观战,全府的人都跟去了。当邓弼到达东门外,伏槊尽举。邓弼吼声如虎,直扑而前。所有人马,倒退五十步,面皆失色。接着烟尘蔽天,只见双剑飞舞在云雾之中,马头一个个被斩落,血流满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是英雄!真是英雄!”回来时斟酒慰劳。邓弼站着喝掉,没下拜行礼。从此狂士之名,轰动一时,把他比做后梁的大将王铁枪(彦章)。
德王上本向天子保荐邓弼,当时丞相与王不和,被阻。邓弼把自己上下打量一遍,叹了口气说:“天生一副铜筋铁骨,不让立功于万里之外,而枯死在三尺茅屋下,是命,也是运,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到山西王屋山当了道士,十年之后,就死掉了。
“狂士”邓弼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②,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③,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④,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⑤,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⑥,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⑦!”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⑧,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⑨,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⑩,弼历举传疏(11),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如贯珠(12)。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13)。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14)。”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15)。
泰定末(16),德王执法西御史台(17),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18),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19),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20),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21),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22),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23),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24),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25),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26),称制与中国等(27),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28),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29),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30)。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31),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32)。王抚髀欢曰(33):“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34)。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35),格其事不下(36)。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37),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注释
①此文重点截取邓弼饮娼楼强与儒生较文艺,闯王府陈识见、比武艺等片断,笔力遒劲,虎虎有生气,使其超俗之性情,文武才能,以及不为时所用之愤懑心态,并现于纸上,结末唱叹有情,令人遐思。②双目有紫棱:形容眼光锐利有神。紫棱,唐刘恂《岭表录异》:“陇川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质莹彻,随其大小皆五棱,两头如箭镞。”紫石英,即紫水晶。③擘(bò檗):分开。④舁(yú余):抬。⑤使酒:借酒使性。⑥不我从:不从我。⑦忍君苦:忍受你们的轻视。⑧箕踞:两腿前伸岔开,手据膝,形如箕状。傲慢不敬之姿。⑨四库书:指经、史、子、集四部。《新唐书·艺文志》:“两都(长安、洛阳)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后称四部书为四库书。⑩七经:汉代以来推崇的七种儒家经典。东汉《一字石经》以《易》、《诗》、《书》、《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为七经;宋刘敞《七经小传》以《书》、《诗》、《三礼》、《公羊》、《论语》为七经;王应麟《小学绀珠》有《易》、《书》、《诗》、《三礼》、《春秋》和《诗》、《书》、《春秋》、《三礼》、《论语》两说。文中泛指儒家经典。(11)传疏:注释经文的叫“传”,解释传文的叫“疏”。(12)□(sǎ洒)□:洋洋洒洒,次序井然。《韩非子·难言》:“言顺比滑泽,洋洋□□然。”宋郭彖《睽车志》卷一:“书辞数百言,□□有条理。”注:“□□,有编次也。”(13)儿抚一世豪杰:把一世豪杰当小儿一样看待。(14)休矣:罢了,算了。(15)挟册呻吟:拿着书籍吟咏诵读。(16)泰定:元泰定帝年号(1324-1328)。(17)德王:即马札儿台,泰定四年(1327)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至元六年(1340)封忠王,死后改封德王。(18)阍(hūn昏)卒:守门的兵士。(19)击踣(bó泊):击倒。踣,仆倒。(20)捽(zuó昨):揪。(21)东海岛夷:指日本人。(22)鄞(yín银):鄞县,属宁波。(23)火刀:一种兵器。(24)控弦引矢:拉弓射箭。(25)诸蛮:各种少数民族。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26)黄屋左纛(dào道):古代帝王所乘的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名黄屋。帝王车上立在车衡左边的大旗,名左纛。(27)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利。(28)横磨剑:喻精锐善战的士卒。《旧五代史·景延广传》:“告戎王曰:‘……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29)阴戒:暗中命令。槊(shuò朔):长矛。(30)空一府:一府的人全部出动。(31)辟易:惊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张守节《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31)血涔涔滴:血不断流下。(33)抚髀(bì必):拍着大腿。(34)王铁枪:王彦章,字子明,五代梁人。骁勇有力,持铁枪,驰骋如飞,军中号王铁枪。(35)丞相:其时左丞相为倒剌沙,右丞相为塔失贴木儿。(36)格:阻遏。《史记·梁孝王世家》:“窦太后议格。”司马贞《索引》引张晏语:“格,止也。”(37)槁死:指无为而死。槁,干枯。(38)玄鸟:燕子。《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毛传:“玄鸟,□也。”《尔雅·释鸟》:“燕燕,□。”
摘自宋濂《秦士录》
宋濂经典
宋濂为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力主义理、事功、文辞三者统一。尤长散文,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