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承修

清朝官员

邓承修(1841年-1892年),字铁香,号伯讷,汉族,广东惠阳县淡水客家人。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历任刑部郎中、浙江道、江南道、云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御史时大胆进谏,弹劾权贵,痛陈利弊,人称“铁笔御史”。在中法勘界中,作为中方勘界大臣,忠于职守,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不惧威胁,勇于维护国家利益。

人物生平
邓承修(1841年-1892年),字伯讷,一字铁香,归善(今广东惠阳)人,清道光二十一年生,光绪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家中病逝,年仅有五十二岁。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同治二年(1863年)官为援例捐郎中签分刑部,1869年补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1873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1874年充会试稽察磨勘官,内阁中书八旗教习监试官。光绪二年(1876年),为河南道监察御史,转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还在总理衙门参与外交机要工作。曾与翰林梁鼎芬友好问游,梁赠邓诗曰:“直声震天下,贞肃出天性。”在位时以大胆谏言,弹劾不避权贵见称,有“铁面御史”之名,著有《语冰阁奏疏》。长于书法,张学华称其“书法瘦硬,独标一格。论者谓其集南北碑于一炉溶治,吾细心玩味,觉其得力处,仍在平原”,并谓“书贵瘦硬方通神一语,纵观近代书家,惟铁香与墨卿,最得神解”;简又文则评其“书法劲秀,潜气内敛。”
人物事迹
光绪六年(1880),奏浚惠州西湖、以郡城失险为辞,请饬督抚筹款疏浚。
“奏为占筑湖田,郡城失险,请饬严禁开垦,设法疏浚,以资保卫,恭折仰祈圣鉴事。
“臣窃见粤省惠州所辖,直南滨海,密迩虎门、碣石,上毗潮、嘉,下连广属。府治距省三百余里,建瓴直下,为东路之屏蔽,实省会之咽喉,唐宋至今号称险塞。其城三面阻水,东北临江,西南附郭一带潴汇为湖。回环拱抱,无平原旷野。故敌骑不得纵,人力无所施。臣查顺治三年,逆首陈耀寇惠,围攻逾旬。后遂锄毁湖堤,欲涸积水为战场,旷日持久,援兵四集,旋即荡平。咸丰四年,翟逆攻城,亦欲决堤涸水,而水深泥梗,计不得逞,遂折而北窜江西。其不敢顺流而下,直窥省垣者,以郡城扼其腹心,贼有狼顾之忧也。是则全湖之襟要,不独为惠城之保障,亦粤省之安危所系也。
“乾、嘉以来,稍废不治。奸民藉湖边零星地亩。承批水利,供纳寺观香灯,遂擅占筑田亩。日增月益,连成阡陌,满目平畴,以至全湖积淤,水仅盈尺,草芒悉见。每至秋间,奸民又将堤基垦挖泄水,耕及湖底。查向来各省江湖水滨,籍淤占筑.均有明禁。即如乾隆二十八年,署湖广总督陈宏谋以洞庭湖滨,居民多筑围垦田,与水争地,疏请刨毁,并多掘水口,使私围尽成废壤。奉上谕:‘陈宏谋于此事,不为姁妪小惠,殊得封疆之体。钦此’。夫以洞庭横亘八百里,尚不许居民垦种,况惠州全湖狭小,较洞庭百不及一,又为险塞所关,岂可任令填筑?各地方官罔知顾虑,直不思城池二字乃其职掌。虽屡经合属绅士呈请严禁,而刁生棍徒,占筑如故。臣恐一、二十年后,全湖湮塞,尽变为田,不独郡城失险,即粤省亦坏其东藩。应请旨饬下督抚臣,遴员会同该属文武官绅,检查嘉庆以前《府志》,按图清勘。其业经筑田,今将田契缴验。如系在嘉庆以前,有契可据者,按亩丈量,其余或借寺观租粮占筑,或占筑后承粮,在嘉庆年以后者,为数无几,即缴县通详豁免,田契分别注销。并恳饬下督抚臣设法筹费,将全湖疏浚,以复旧址。嗣后如有奸徒抗违占筑者,饬令该地方文武官认真严究。庶郡城不致失险,而永远得资巩固。臣为保卫地方起见,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光绪六年(1680)九月初十日,掌云南道监察御史臣邓承修奏。”
今按:奏准后,设浚湖局于花墩(百花洲)上。筹资无考。丘逢甲“留得浚湖遗硫在,花洲合祀邓鸿胪”。即此疏也。
史料来源:张友仁编《惠州西湖志》
人物故居
(壶园)位于惠州市淡水镇上拨子围。名壶园,是邓承修故居之一,总面积约420平方米,四周设有围墙。仿北京四合院作法。开东门,镶“壶园”石匾。进为大院,两边有抄手廊联通南北建筑,北面是两层楼房,南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平房,正门对过(即北抄手廊)中间有一亭,造型古朴典雅。整座建筑保存了大量的艺术构件:有多种几何图案及花草纹的挂落、横披;刻有花草图案的挑檐梁、栱及刻成近似菱形的斗、栩栩如生的木狮子。封檐板纹饰丰富精细,有蝙蝠、八宝、梅兰菊竹。山墙博风灰塑花草绶带,垂背头上灰塑了鳌鱼、龙头。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史料记载
邓承修,字铁香,广东归善人。举咸丰十一年乡试,入赀为郎,分刑部。转御史,遭忧归。光绪初,服阕,起故官。与张佩纶等主持清议,多弹击,号曰“铁汉”。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又劾总督李瀚章失政,左副都御史崇勋无行,侍郎长叙等违制,学政吴宝恕、叶大焯,布政使方大湜、龚易图,盐运使周星誉诸不职状。会边警,纠弹举朝慢弛,请召还左宗棠柄国政。逾岁,彗星见,则又言宗棠莅事数月,未见设施,而因推及宝鋆、王文韶之昏眊,请罢斥,回天意。是时文韶方向用,权任转重,会云南报销案起,又严劾之,仍不允。久之,迁给事中。
时朝鲜乱平,琉球案未结,上言简知兵大臣驻烟台,厚集南北洋战舰番巡,留吴长庆军戍朝互犄角。越南乱作,法人袭顺化,复请诏百官廷议定国是,皆不报。十年,越事益坏,首劾徐延旭、唐炯失地丧师,赵沃、黄桂兰拥兵偾事,宜肃国宪。其夏,法人原媾和,承修联合台谏上书,极言和议难恃。旋与司业潘衍桐密上间敌五策,并劾李鸿章定和之疏,嫉刘永福敢战,言之愤绝。亡何,法果败盟,侵台湾鸡笼,枢臣议和战未决。於是承修再陈三策:“法所恃为援者西贡、东京。我若师分三路,亟攻越南,彼将自救不暇,策之上也。分兵为守,敌至则战,敌退不追,老师糜饷,利害共之,策之中也。若虑饷诎运阻,不敢言战,则其祸不胜言矣,是谓无策。”补鸿胪寺卿,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嗣以中允樊恭煦获谴,上疏营救,坐镌秩。明年,赴天津佐鸿章与法使巴特纳商和约,定新约十款。还,乞归省。
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越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先欲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略言:“附界居民,不愿隶法,先勘原界,虑滋事变,难一。保乐牧马,游勇犷盛,道路梗阻,难二。原界碑折,十不存五,巉岗耸巘,瘴雨炎翳,人马不前,难三。且原界既勘,彼必飏去,新界奚论?駈驴、文渊俱不可得,关门失险,战守两难,害一。文渊既失,北无寸地,关内通商,势将迫胁,越既不存,粤将焉保?害二。”疏入,不省。
十二年,法人别遣狄隆、狄塞尔来会。适法官达鲁倪思海至者兰,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於是首议江平、黄竹、白龙尾各地割隶越。承修指图籍抗争,狄使不能屈,欲分白龙尾半之左归我而右归越。承修以其地为钦海外户,法得之则内逼防城,外断东兴、思勒,是无钦、廉也。议久之,暂与定约三条,犹未决,而狄使竟以兵力驱江平、黄竹居民内徙。朝廷虑启边衅,命先勘钦西至桂省全界,承修遂与订定清约,语详《邦交志》。十三年,具约本末以上,复官。十四年,谢病归,主讲丰湖书院,读书养母。十七年,卒於惠州。
社会评价
刚直不阿 不畏权贵
邓承修任御史时,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进谏,痛陈利弊,揭露贪官污吏,因而有“铁笔御史”之称。他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职内,前后十二年间,向皇帝的重要奏疏有十六疏之多,弹劾前两广总督刘坤一、广州知府冯端本、高州知府钟秀茂、茂名知县王之澍及山西布政使等贪官污吏。甚至连李鸿章这样的权贵,邓承修亦疾恶如仇,敢于揭露他的投降卖国的行径,均能宣言不隐,直声震天下。后来,惠州籍知名人士李煦寰(原国民党余汉谋的中将政治部主任),对其亲朋说:“他一生中给他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十分伟大,一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国家,为着民族,是少有的;另一个是邓承修,一生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我对他非常钦佩。”
爱国爱乡 热心教育
邓承修先生是封建士大夫中的一个爱国主义者。他为了祖国的尊严,在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挠,坚决斗争。1885年他受清廷派遣,赴镇南关(今友谊关)与法国使者会勘中越边界,他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挽回权利,并完成了勘界任务。现广西友谊关还挂有邓承修遗像,并志其功绩;在中越交界处,仍存有邓承修当年立的勘界碑。光绪十四年,邓因病告老还乡。晚年在惠州主讲丰湖书院。1889年5月,在家乡淡水创办了祟雅书院,建有书院楼一座,办了三个班.有学生一百多人,邓承修先生首任主校。1908年聘请邓镜人先生(邓演达父亲)主校,革命仁人志士郑士良邓仲元邓演达叶挺等,先后在此校就读,真是英才辈出,桃李芬芳。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崇雅中学有今天,应不忘艰苦创业、热心教育之先贤。
保护建设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是广东著名风景区之一。自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后,所谓“东坡到处有西湖”,西湖名扬遐迩。但在清嘉庆以后,西湖被蚕食强占,面积缩小,风景湮没。当时掌云南道监察御史的邓承修,回到家乡,睹此情此景,心感不安。为了保护和建设西湖,他于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十日,以惠州西湖不仅事关名胜,尤关地方险要,于是以郡城险要为辞,奏请濬湖,乞饬督抚筹款疏濬,严禁开垦。并提出一面清理占筑沿湖田扩归还湖,可用之田,课租作为管理费。奏准后没濬湖局于花墩上(即百花洲),当时挖深西湖二三尺。民国六年(1917年),钟鼎基、张友仁先生管理西湖,为邓御史立碑纪念。碑正面为“邓鸿胪濬湖纪念碑”,碑背后刻爱国诗人丘逢甲七绝一首:“亭亭桂影树扶琉,何处投竿许老渔。留得濬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款书“丘仓海留题。”“黄绍裘书石。”碑东面书“光绪乡先生邓铁香先生,奏濬湖,至今人思其德。”
诗文墨宝 史绩增辉
邓承修先生风节,多见其遗著《语冰阁奏议》若干卷中,《清史稿》有传。他生平工诗,尤善书法,行书、楷书皆擅,书法瘦硬,有“铁画银钩”之誉,丘逢甲称其书法出自猛龙碑。如“何处下渔竿”为青石刻联,邓承修撰书,字体挺劲中有秀雅,流畅自如,自成一家,其墨宝为贵重文物,现由惠州市博物馆收藏。今人对其手书楹联、诗文、日记、奏稿,均视为异宝,凡有所见,莫不以重购珍藏之。邓承修回乡后,曾居西湖百花洲、红棉水榭、清醒泉间,吟诗、写字、烹茶、钓鱼,怡然自乐。在百花洲,其所居曰“镜芙轩,”并题书“暂此息羁鞅,何处下渔竿”一联。他在惠州西湖留下不少诗文墨宝,除咏叶梦熊等五先生十首诗未摘列外,有以下几方面:
1.光绪十四年(1888年)游白鹤峰诗:“木落满亭榭,秋深访古来。江平沙屿出,天阔海云开。去国孤臣泪,斯文旷代才。欲寻垂钓迹,遗碣漫蒿莱。”
2.游回龙寺(在今糖厂附近己毁),门有邓承修题“回龙寺”石额。并题诗曰:“幽事日相接,出门随所之。偶寻前代寺,重校昔贤诗(明叶梦熊先生有诗刻在寺中)。灶破憎炊少,林疏鸟宿迟。漫游今觉是,休为罢官疑。”
3.游红棉水榭诗:“孤亭余落日,疏柳己成秋。水逼疑无地,云闲不下楼。草齐看放马,风定好横舟。欲向仙源问,烟霞迷古丘。”
4.“郡城西畔路,旧侣日经过。江远常迟客,亭荒半补萝,凉秋归雁少,微雨得鱼多。少饮休辞醉,花飞可奈何。”
5.“名湖谁是主,天许作闲人。短发时看镜,浮生悟此身。桥留犀带古,图绘屐痕新。五百年间事,风流过眼频。”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