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子(1941年-2022年4月6日),原名邢秀英,女,汉族,河北宝坻(今属天津)人,中共党员。曾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1年1月15日,邢燕子(乳名燕子,入学时取名邢秀英,后改名邢燕子)出生于北京。
1947年,邢燕子的母亲去世,留下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邢燕子因此过早地承担起家庭责任,为哥哥姐姐分忧,照顾弟弟妹妹。父亲因忙于革命事业,无法时常照料家中。
1949年,邢燕子就读于天津铁路局职工子弟小学。
1958年7月,邢燕子自宝坻县巴庄子农业中学毕业,结束了两年的中学生活。彼时,其父为天津市某工厂副厂长,但她未选择返回天津市区,也未继续升学深造。相反,邢燕子决定返回宝坻县司家庄村,立志成为“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致力于改变家乡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工作经历
1959年,司家庄村遭遇粮食危机,邢燕子带领村中姑娘提水自救,意外收获几百斤鱼虾。邢燕子被安排至生产一线,与乡亲们共同插秧种高粱,并组建“燕子突击队”。
1960年冬,邢秀英率“燕子突击队”开垦560亩荒地备耕,克服化肥冻硬等困难,秋季增产4万公斤粮食。她因此成为青年典范,获《人民日报》报道及郭沫若《邢燕子歌》称颂。1960年9月18日,邢燕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2月19日,唐山地区组织了由邢燕子、“铁姑娘队”队长张秀敏、西堡大队青年团支部书记屈文(男)组成的三人报告团,由《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牛增会带领,到河北省玉田、昌黎、滦县、乐亭、丰润、卢隆等八个县作报告,历时二十多天。同年5月15日,邢燕子在《天津日报》上发表公开信《欢迎新战友参加农业战线》。
1964年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邢燕子代表河北省出席大会,并入选主席团。1964年底至1965年初,邢燕子经选举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
1966年国庆前,邢燕子在香河县工作时收到周总理邀请,作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参加庆祝活动,并入住中南海。
1969年4月1日至24日,邢燕子经县、地、省党代会选举,作为河北省党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4月,邢燕子随代表团出访日本。1973年6月3日,中共天津市委召开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经过协商,提出邢燕子等三十人为天津市出席党的十大代表候选人。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邢燕子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5年,邢燕子被选为访问罗马尼亚的中国友好访问团团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邢燕子当选中央委员和天津市委书记后,邢燕子曾一度同时担任大大小小十六个职务,上至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书记,下至司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除担任党的领导职务外,还担任妇联、共青团、贫协、知青领导小组等职务。
1976年12月,邢燕子赴京参加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邢燕子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2月2日至6日,天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邢燕子再次当选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同年12月18日至22日,邢燕子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6月,邢燕子当选政协天津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1年,邢燕子到天津市北辰区一家知青农场担任农场党支部副书记。
1982年9月1日至11日,邢燕子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邢燕子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继十届、十一届之后,这是她第三次当选中央委员。
1984年,邢燕子当选为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7年,北辰区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再次选举邢燕子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邢燕子参加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0年,邢燕子(已年满50岁)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沿丰产河两岸逐一检查排污口,完成了关于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以及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两个报告,为北辰区10万居民获取清洁自来水提供了帮助。
1994年夏,北运河遭到洪水袭击,防护堤需要加固。领导考虑到邢燕子的年纪和资历,不准备派她参加劳动。但邢燕子再次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主动参加劳动,坚决不搞特殊化。
2001年,邢燕子在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同年,邢燕子担任天津市旱桥中学的名誉校长。
2022年4月6日早晨7时40分,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遗体告别仪式于4月8日举行。
担任职务
1964年底至1965年初,邢燕子经选举成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
1973年8月,邢燕子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0年6月,邢燕子当选政协天津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
1984年,邢燕子当选为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7年,邢燕子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0月,邢燕子参加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物事迹
助力家乡
邢燕子跟爷爷在农村长大,父亲是天津工厂副厂长。1958年,18岁的她,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的穷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1960年,郭沫若写《邢燕子歌》后,该队改名“邢燕子突击队”。
生产奋斗
邢燕子回乡初期,被生产队安排至幼儿园负责照顾30余名儿童。冬季捕鱼季节恰逢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捕鱼和编织苇帘成为当地副业生产的重要方式。18岁的邢燕子组织了包括她在内的8名妇女成立打鱼队,在厚冰上捕鱼,并在夜晚用马灯照明编织苇帘。三个月内,她为全队创造了3900多元的副业收入,对全队度过灾荒有显著贡献。除生产外,她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将父亲寄给她用于购置衣物的20元转借给生产队购买化肥。
1958年,年仅18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后就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主动回到蓟运河畔的北大洼,组织带领铁姑娘队战天斗地,在雨中推“土牛”、顶凌抢种“六九麦”,从村边大坑淘鱼,到茫茫冰原治鱼,流血淌汗,为改变家乡穷困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0年10月,她以农民和知青代表的双重身份随“英模”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炮轰金门战斗”的广大官兵,并在全国各地不断为学生、农民、干部作报告,从此成了冀东大地乃至全国妇孺皆知的好典型。
之后,《河北日报》和《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邢燕子的事迹,郭沫若也为其创作了诗歌《邢燕子歌》。邢燕子因此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扎根农村
邢燕子成名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信件,包括求爱信。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注意。党组织随后为她介绍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作为伴侣。选择王学芝的理由是他虽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条件有限,但为资深党员,政治立场可靠。1961年7月3日,邢燕子与王学芝结婚。由于经济原因,新婚夫妇无住所,邢燕子的公婆外出借宿。三天后,他们搬至婆家早年用于喂驴的小草棚,该草棚狭窄简陋,遇雨会漏。邢燕子工作繁忙,不能常为丈夫准备餐食;两个儿子出生后,育儿主要由丈夫负责。此外,邢燕子在1962年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为不影响工作,在前往天津开会时采取了避孕措施,导致两子年龄相差8年。此决定得到丈夫支持,且对公婆保密。与王学芝的结合体现了邢燕子扎根农村的决心。
保持本色
1964年6月,邢燕子被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同年12月,她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大,并成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70岁诞辰,邢燕子受邀参加毛泽东的家宴,同桌的还有陈永贵、王进喜、钱学森、董加耕。毛泽东表示愿与群众同坐,并将自己的饭菜分给邢燕子和董加耕,鼓励他们多吃。邢燕子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她曾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并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九至十三大代表,以及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然而,除参与会议讨论外,她的大部分时间仍在农村基层,从事养猪、清理猪粪、打猪草等工作,且作为不带薪的市委副书记,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常需与丈夫一同拾柴。尽管如此,邢燕子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并为国家的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如今,邢燕子享受着退休生活,同时仍在社区中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交纳特殊党费,捐助和支持困难群众,弘扬革命精神,并在多个场合进行报告和讲座。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愿意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系农村
邢燕子依旧心系农村、扎根基层。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专家学者、深入农家座谈,沿着丰产河逐一排查排水口、取水化验水质……完成了《天津市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调研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自己的见解。退休后,邢燕子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活动,还自学书法、绘画,晚年生活朴素而充实。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永远跟党走,永远扎根农村,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邢燕子的入党申请书)
2001年,邢燕子在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邢燕子说,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艰苦的劳动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是一代人的功劳。我只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代表,并没有太多值得炫耀的成绩。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过去的苦换来今天的甜,我们那代人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和无悔的。”
邢燕子常说,“党的教导、人民的嘱托,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愿以萤烛之光,贡献于祖国的发展,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这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乐章”。
家庭情况
父亲:邢春台。1942年,邢春台在张家口购买的粮食被日寇没收,导致粮栈倒闭,生活陷入困境,遂携家人返回司家庄。受国仇家恨驱使,他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冀东抗日武装工作队进入司家庄,经介绍,邢春台化名邢雨饰,在玉蓟宝办事处五区任小学教员。后根据革命需要,调至冀东星火印刷厂任军事地图绘图员。邢春台绘制的地图清晰准确,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
大哥:邢润英、二姐:邢秀雯、四弟:邢润峰、五妹:邢秀敏。
丈夫:王学芝,1934年出生,中共党员,生产小队长。王学芝家庭出身贫农,他兄弟四人,王学芝排行老大。一家人住两间半土坯房,家庭生活困难。1961年7月3日,邢燕子和王学芝结婚。
大儿子:王海军。二儿子:王海波。
人物评价
邢燕子是“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是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光明日报》 评)
邢燕子的事迹,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人。时至今日,回顾她的故事,依旧充满着进步意义,散发着永不过时的正能量。(《北京日报》 评)
《邢燕子歌》:邢燕子,好榜样 /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 /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 /天荒地冻,抢种垦荒 /要使石头长出粮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 /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人民日报》1960年9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作)
邢燕子是新中国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她的事迹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人。时至今日,回顾她的故事,依旧充满着进步意义,散发着永不过时的正能量。(央视网 评)
人物影响
人物书籍
《邢燕子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是201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文秀,李冰梅。
《铁姑娘:邢燕子》是2021年7月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杨木子。
影视宣传
《
党的女儿》是全国妇联、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百集人物纪录片,2021年7月播出的第20集讲述了面对家乡土地干旱,粮食短缺的现状,“最美奋斗者”邢燕子带领村民改造家乡的故事。
《
新中国——平凡而闪光的足迹》是2024年10月在央视网播出的第五集,讲述了邢燕子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