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良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地处防城区西部,东接扶隆镇、那梭镇、东兴市马路镇,南连越南广宁省,西邻峒中镇,东北靠上思县南屏瑶族乡,行政区域面积205.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那良镇户籍人口为63068人。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那良镇,属广东省防城县。
1949年,属防城县西区。
1952年,改为那良区,属广西省防城县。
1957年7月,设那良乡,属广东省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
1958年,设那良公社,属东兴各族自治县。
1961年,又分那地、滩散2个公社。
1963年,那地、滩散两个公社合并为滩散公社。
1965年8月,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各族自治县。
1978年,属防城各族自治县。
1984年,那良公社撤改为那良镇,滩散公社撤改为那桐乡。
1993年,那良镇改属防城港市防城区。
2005年,那地乡并入那良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那良镇辖那良、那桐2个居民委员会,高林、里火、滩散、六市、其那、里麻、那桐、那巴、板蒙、里冷、稔里、民生、范河、大河、那伍、那楼、那务、汉城、五联、北仑、大村、大勉、太坪、白赖、那旺2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4个居民小组,39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那良镇辖3个社区、25个行政村:那良社区、那垌社区、荣光社区、北仑村、五联村、汉城村、那务村、大河村、范河村、民生村、稔里村、那伍村、那楼村、大村村、大坪村、大勉村、白赖村、那旺村、高林村、里火村、六市村、滩散村、其那村、里麻村、那巴村、板蒙村、里冷村、那垌村,镇人民政府驻那良社区振兴西路14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那良镇地处
防城区西部,东接
扶隆镇、
那梭镇、东兴市
马路镇,南连越南
广宁省,西邻峒
中镇,东北靠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行政区域面积205.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那良镇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带,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30米,最高点在北仑隘顶,海拔1046米;最低点北仑河,海拔20米。主要山脉有十万山脉,境内主要山峰有北仑隘、芽山、狮子顶、米迭顶、里石山、六市顶、里麻顶等,东西高差1026米。
气候
那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冬季多刮西北风,春季多刮东南风。全年降雨量为3059毫米,有时高达3500毫米。年均气温在22℃左右,全年无霜期365天。
水文
那良镇主要河流有大勉江、北仑河及里火江。大勉江发源于大勉山,流经那良街,出至范河江口与北仑河合流,流经东兴出海;北仑河发源于北仑村米达沟及隘火沟一带山脉,流经北仑村北仑组与板八江汇合,再流至大河村大河组与北仑河交汇,最后流至东兴出海。里火江发源于高林村,流经里火村、滩散村、其那村后与北仑河汇合,最后流至东兴出海。大勉江那良段集水面积138.84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3.47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那良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霜冻等。水灾平均1年3次,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88年6月28日凌晨,降雨时间4个多小时,白赖村、那旺村、大勉村、大村、北仑村等村镇受灾,死亡8人,受灾面积1000公顷。
自然资源
那良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花岗岩,集中分部在西北部山区一带。
2011年,那良镇有耕地面积7.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那良镇辖区总人口5501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000人,城镇化率27.3%。另有流动人口2300人。总人口中,男性28331人,占51.5%;女性26682人,占48.5%;14岁以下13313人,占24.2%;15—64岁34493人,占62.7%;65岁以上7207人,占13.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458人,占59%;有壮、瑶、京等19个少数民族,人口22555人,占41%。超过千人的有壮、瑶2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1495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3%;瑶族7152人,占3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4.76‰,人口死亡率5.04‰,人口自然增长率9.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6.75人。
2017年末,那良镇常住人口为51084人。
截至2019年末,那良镇户籍人口为630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那良镇完成财政总收入86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3万元,比上年增长41.5%。
2019年,那良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1个。
农业
2011年,那良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全镇播种农作物面积9.5万亩(含复种面积),其中水稻面积4.5万亩,玉米900亩,花生1217亩,蔬菜1.4万田,糖蔗3.7万田,水果6万田°全镇有林地面积45万亩,其中八角19万亩,年产干八角4360吨;肉桂17万亩,年产干桂皮590吨。用材林9万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5万头,年末存栏2.68万头;牛饲养量0.49万头,年末存栏0.41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0.7万羽。鱼塘面积2321亩。
工业
2011年,那良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500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那良镇有商业网点63个,员工513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3亿元。有里火口岸和滩散口岸,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量9.9万吨,进出口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
金融业
2011年末,那良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各项贷款余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邮电业
2011年,那良镇邮政业务总量1220万元,其中纯收入18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8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那良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03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27所,在校生4060人,专任教师2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0人,专任教师127人。完全高中1所,在校生1531人,专任教师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16万元,比上年增长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60%,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1981年创办民族初中,1984年创办民族高中,1996年民族高中迁入那良中学。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那良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2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0多人,经营管理人才32人,农村实用人才1200人。
文体事业
1994年12月,那良镇建成那良镇有线电视网络,后改称广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防城港分公司那良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123户,入户率76.3%。2011年末,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19个村、238个自然村,共发放卫星直播设备5394套。
2011年末,那良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户;各类图书室28个,藏书6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队伍成员32人。
2011年,那良镇有篮球场24个,其中灯光球场2个,足球场1个,乒乓球台24张,安装健身器材1套。每村有1支业余篮球队、乒乓队。民间体育活动有跳绳、跳飞机头、捉盲鸡、打陀螺、打尺子、打“狗”、踢稚、打膝头仗、舞狮、游泳、武术、篮球、乒乓球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那良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29个;有病床位5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0.9张;固定资产总值39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0名,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863人次。25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民间医疗有艾火、针灸、拔火罐、刮瘀等。
社会保障
2011年,那良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3户,人数446人,发放低保金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月人均1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20户,人数7172人,发放低保金533.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月2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8人,发放抚恤事业费63.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发放社会福利费21.6万元,比上年增长44%;边境0—3千米边民生活补助355644人,发放补助金2845.15万元;敬老院2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16万人,参保率87.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那良镇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9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电话普及率20%;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互联网用户0.12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那良镇有水电站6座,年发电量2800万千瓦,供应户数14500户;有煤气代销店4个,煤气用户3852户,全部是居民用户,煤气普及率22%,月煤气平均用量23112立方米。
1979年,那良镇建成那良镇自来水厂,年供水30万立方米。
1982年,那良镇供电所建成。1998年那良镇变电站建成使用。
2011年末,那良镇街道两旁均种上树,共有花坛28个,绿化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那良镇境内有312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那良镇原名榕木地,因村边有棵大榕树,后因此地田地肥沃,产量高,取现名。“那良”当地方言意为肥沃的田地。
风景名胜
北仑河源头景区(3A级景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六市村,景区与越南山水相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首期投资1000万元,建设5个功能区,即接待服务区、森林生态旅游区、瑶族风情区、农耕区等。景区主体接待场所占地约160多亩。
九龙潭漂流景区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高林、里火村。九龙潭漂流总长5公里,总落差180米,85个大小阶梯的落差、12个1—3米的落差 、52米的滑道、12米长的55度斜坡该景区的游客中心和接待设施设置在漂流的终点站。景区除主打漂流项目外,还安排有野战里火口岸风情观光等娱乐项目。
刘永福那良故居坐落在防城区那良镇圩边那营村大厂坡,据《防城县志》记载,刘永福那良故居建于清
光绪二年(1876年)。刘永福那良故居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进十间房屋,中有天井,两侧为厢房,有回廊相通,屋檐以琉璃瓦装饰,极为富丽堂皇,是防城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点。
著名人物
郑翠兰(1926—1946年),女,化名
彭伟,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10日出生于
那良镇那务村径口组,民国 二十九年(1940年)随母迁往钦州,考入钦师,刻苦学习,成为有名的高材生,因受进步思想影响,在校参加革命活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奉命回防城,以教学作掩护,开展抗日
武装斗争,同年端午节参加那良抗日武装起义,任起义部队宣传队长,同年8月下旬入越遭敌袭击,腿负重伤,医治未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行军途中,因伤口发作医治无效,壮烈牺牲。
巫剑虹(1890—1951年),防城县(区)那良镇人,小时在家种菜为主,后到
防城中学读书。抗战初期曾率154师开往抗日前线参加
上海南京保卫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底入
贵州国民党
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任国民党63军中将副军长兼钦廉师管区司令。抗战胜利后退出军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底赴
南京出席当时的“国大”代表会,后回广州定居,与人合股做生意,直到解放。
林俊廷 (1876—1933年),旧桂系将领。字
莆田。生于扶隆乡,长于防城区那良镇。盐贩出身。曾入绿林充当头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清军
陆荣廷招安。清宣统三年(1911年)升巡防队统领。翌年3月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
龙州,兼边防对汛督办。民国五年(1916年)任广西参加护国护袁军第一支队司令,民国六年(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进军
湖南,次年退回广西。民国十年(1921年)被旧桂系余部推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驻南宁。 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总统
黎元洪委林兼广西省长,同年7月去职。民国十二年(1923年)底,
孙中山委林为广东八属军务督办。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联合龙云攻进南宁,宣布再任省长。同年7月,
李宗仁、
黄绍竑再攻南宁时逃出广西。后回思乐县
海渊镇(今属
宁明)定居。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死。
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防城自治县(今属广西)人,祖籍防城,生于扶隆乡,长于防城区那良镇木材厂,清朝时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清光绪九年(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
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
地方特产
那良的炒粉做工关键在于炒粉的处理上。是将粉(即面条的一种,通常形状为扁条状,白色,用米浆做)放入锅加以炒制。将粉放入油通过明火翻炒,放入青菜等配料,有米的醇香和爆炒的煎炸味道。
那良的卷筒粉的做法很特别,锅上烧开水,在水中放一个用白布绷紧的一尺来高的圆木罩,白布临边开个寸余直径的透气孔。用勺舀上磨好的米浆,往布上摊平,盖上盖子,几秒钟后掀开盖子,用薄薄的宽如尺的竹片轻轻剔起,放一些炒熟的肉末、木耳、洋葱做的馅,或椰菜做的馅卷成筒状就是名副其实的卷筒粉。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那良镇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街道)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