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洞街道,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地处天柱县西北部,东邻社学乡、蓝田镇,南接凤城镇,西与三穗县款场乡、剑河县南明镇毗邻,西北与坪地镇接壤,北靠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东北与注溪乡接壤,总面积255.76平方千米。2011年末,邦洞街道总人口4.3万人。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安乐乡四图里,为县置十铺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属天柱县第七区,设邦洞团防分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邦洞镇。
民国十九年(1940年),为邦洞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北宁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邦洞乡。
1950年,属第二区为邦洞乡。
1957年,为邦洞片。
1958年,属邦洞公社邦洞管理区。
1961年,成立邦洞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7年,设邦洞公社。
1984年7月,复为邦洞镇。
1992年,三团、大河边、织云3乡并入邦洞镇。
2016年1月,撤销邦洞镇建制,设置邦洞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邦洞街道辖邦洞1个居民委员会,六合、盆溪、灯塔、高寨、摆头、胡家洞、中高野、上高野、光复、林海、三团、观州、岳寨、圭轩、新陶、共和、铁厂、公塘、大僚、大河边、山环、乐平、赖洞、平福、赖洞、高西、江楼、鱼塘、西安、米溪、革溪、龙章、章程3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3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邦洞街道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邦洞街道社区、灯塔村、三团村、铁厂村、大河边村、赖洞村、米溪村、永安村、高野村、新联村、织云村,街道办事处驻灯塔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邦洞街道地处
天柱县西北部,东邻
社学乡、
蓝田镇,南接
凤城镇,西与
三穗县款场乡、剑河县
南明镇毗邻,西北与坪地镇接壤,北靠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贡溪乡,东北与注溪乡接壤,总面积255.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邦洞街道境内大部为中低山宽谷盆地,兼有中低山冲谷、盆地,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貌为侵蚀低中山齿峰峡谷地貌,以山丘、缓坡、沟谷为主。境内主要山峰有金凤山、凸珑山等,最高点位于乐平村凸珑山,海拔970米;最低点位于光复村刘家寨,海拔390米。
气候
邦洞街道多年平均气温16.1℃,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6.7℃。无霜期年平均289天,最长298天,最短28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5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89.2毫米。
水文
邦洞街道境内河道属清水江水系。鉴江河自鱼塘村西北入境,由北而南,经凤城镇、社学乡、白市镇注入清水江,境内河道长16.3千米。
自然灾害
邦洞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霜冻、冰雹等。洪涝灾害平均一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84年5月8日,涉及境内鉴江河沿岸及三团、观州、摆头、胡家洞等村,区政府所在地被淹,受灾面积达6315亩。低温雪凝灾平均5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雪凝灾害发生在2008年1月11日至2月中旬,灾情持续30余天,波及全镇34个村(居),农作物受灾6000亩,经济林受灾4095亩,冻死大牲畜49头,损坏公共设施、公路、桥涵、电线杆等多处,直接经济损失达2669.3万元。
自然资源
邦洞街道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重晶石、煤炭、黄金、硅、矶矿、石灰石等。其中重晶石地质储量达1亿吨,占全国已探明蓄量的60%,集中分布在西北部鱼塘、大河边、公塘一带。煤矿是全县的主产区,年产煤10余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86%。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92.6万立方米。
2011年,邦洞街道有耕地面积2.8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邦洞街道总人口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96人,城镇化率14.6%。另有流动人口449人。总人口中,男性2.23万人,占51.86%;女性2.07万人,占48.14%;14岁以下6673人,占15.52%;15—64岁3.25万人,占75.67%;65岁以上3785人,占8.81%。总人口中,以侗族为主,达4.18万人,占97.32%;有汉、苗等民族,共H54人,占2.6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3‰,人口死亡率5.98‰,人口自然增长率6.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邦洞街道财政总收入53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4125元。
农业
2011年,邦洞街道农业总产值1.19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的24%。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4万吨,其中小麦0.84万吨,玉米0.3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烤烟。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0.61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莴苣、豇豆等;烤烟种植面积556亩,产量110吨。
邦洞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19万头,年末存栏4.22万头;牛饲养量1.9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家禽饲养量19万羽。
工业
邦洞街道形成以化工、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的66%。2011年,工业企业25家,职工61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商贸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商业网点112个,职工26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85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邦洞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72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14所,在校生1974人,专任教师1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生1056人,专任教师9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5%。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镇文化服务中心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6个;文化专业户5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7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37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03户,入户率10.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病床13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09张,固定资产总值1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7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5万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
社会保障
2011年,邦洞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1户,人数294人,支出65.95万元,比上年增长55.72%,月人均186.91元,比上年增长36.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59户,人数4911人,支出33.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19%,月人均56.3元,比上年增长19.7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2人,支出11.88万元,比上年增长31.42%;敬老院1个,床位7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人;农村医疗救助28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34人次,共支出80.43万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临时救济820人次,支出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8人,安置义务兵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87万元。社区服务设施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1个。新增就业人员110人,有4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人,全年组织4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99.68万元,比上年增长55.59%;基金支出合计99.68万元,比上年增长55.59%。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241人,参保率39.01%;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42人,参保率60.4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邮政支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2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16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4%;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42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邦洞街道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3000米。
2011年末,邦洞街道有供电所1座。
交通运输
2011年,邦洞街道有312省道穿镇而过,与820、844、842等县道及通村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历史文化
邦洞街道因旧时寨旁有个洞而得名,因“旁”字不雅,后改为“邦”字,故名邦洞。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邦洞街道被贵州省林业局列入“2021年贵州省森林乡镇”拟命名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