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扬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物名,著名人物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5.5—2005.6:比利时鲁汶大学,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合作研究2002.7—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副教授2001.7—2002.7: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讲师1996.7—1998.8: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讲师1994.7-1996.7: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地理学专业,助教。

教育简历
1998.9—2001.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邱扬.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质量特征的时空变异及环境效应.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248页, 北京.
1991.9—1994.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邱扬. 1994.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自然火干扰状况与植被格局.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202页, 北京.
1987.9—1991.7: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林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邱扬. 1991. 华北地区松属植物(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针叶束水培育苗的试验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52页, 北京.
教学经历
2007.1—2009.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题主持人
2006.9—2101.8:植物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2003.9—2006.9: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2002.9—2004.9:植物地理学(第四版)修订,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参加人
2001.7—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植物地理学,生态学,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景观生态学
1996.7—1998.7(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
1991.7—1994.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野外实习
科研经历与科研项目
2007.1—2011.12: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题主持人
2007.1—2011.12:村镇退化土地生态恢复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参加人
2006.9—2010.8: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的空间分异与尺度变异,中比政府间合作项目
2006.1—2008.12: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失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2005.1—2007.12: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2004.1—2006.12:土地整理与土地质量分析,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资助项目,主要参加人
2003.1—2005.12: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尺度变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3.1—2004.12:黄土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基金,主持人
2003.1—2004.12:中国西部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专项,主持人
2003.1—2004.12:县级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专项,主持人
2002.1—2004.12:黄土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研究,中国科学院开放基金,主持人
2002.1—2004.12: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与水土流失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加者
2002.1—2004.1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专项,主持人
2002.1—2003.12: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质量的时空变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2.1—2002.12: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青年教师基金,主持人
2001.1—2003.1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主要参加人
2000.1—2002.12:异质景观中非典源污染物空间扩散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2000.1—2004.12: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重大项目,参加人
1999.1—2001.12: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持续利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加人
1999.1—2001.12:山西省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8.1—2000.12:黄土高原土地持续利用的系统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8.1—2000.12: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拟、土地评价、参与式水土保持规划以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欧洲联盟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参加人
1997.1—2000.12:中国生态区划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参加人
1997.1—1999.12:景观破碎化与景观稳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1996.1—1998.12: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与养分迁移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6.1—2000.1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主要参加人
1996.1—1998.12:山西省森林植被的结构与功能,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5.1—1997.12: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2.1—1994.12: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状况研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1.1—1993.12: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年龄结构及其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0.1—1994.12: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采伐更新研究,内蒙古科技重大项目,参加人
专著、教材
专著与教材
1 郭旭东, 邱扬, 刘世梁, 吕一河. 2007. 土地生态学综述. 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2006年 (中国土地学会等编).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pp. 165-220.
2 武吉华, 张绅,江源, 康慕谊, 邱扬. 2004. 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82页.
3 傅伯杰, 陈利顶, 邱扬, 王军, 孟庆华.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02页.
4 邱扬,傅伯杰. 2001.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pp. 269-309.
文章 (英文)
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Chen Chen, Hu Baodong. 2005. The effects of and use on runoff and soi nutrient osses in a guy catchment of the hiy areas: impications for erosion contro. Journa of Geographica Sciences. 15(4): 396-404.
2 Fu Bojie, Meng Qinghua, Qiu Yang, Zhao Wenwu, Zhang Qiuju and D.A. Davidson. 2004. Effect of and use on soi erosion and nitrogen oss in the hiy area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and Degradation and Deveopment, 15: 87-96.
3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2003. Spatiotempora prediction of soi moisture content for an event-based hydroogy mode in a guy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 173-196.
4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3. The effects of 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 properties in a sma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Journa of Environmenta Sciences, 15(2): 263-266.
5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3. Anaysis on soi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sustainabe and use i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17-30.
6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Qiu Yang. 2003. Infuence of and use on soi moisture variation on a sma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197-214.
7 Meng Qinghua, Fu Bojie, Qiu Yang, Zhao Wenwu. 2002. and use effects on soi erosion and phosphorus oss in the Hiy area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Proced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 Process of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a Effects (Voume II).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8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2001. Soi moisture variation in reation to topography and and use in hisope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Journa of Hydroogy, 240(3-4):243-263.
9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2001.Spatia variabiity of soi moisture content and its reation to environmenta indices in a semi-arid guy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Journa of Arid Environments, 49: 723-750.
10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1. Soi nutrients variation in reation to and use and topography in guy catchment on oess pateau of China. Journa of Arid Environments, 48: 537-550.
1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1. Geostatistica anaysis of soi moisture variabiity in space and time o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oess pateau, China. Environmenta Geoogy, 41: 113-120.
12 Chen iding,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2001. and-use change in a sma catchment of Northern oess Pateau, China. Agricuture, Ecosystem & Environment, 86(2): 163-172.
文章 (中文)
1 邱扬, 傅伯杰, 王军,张希来, 孟庆华. 2007.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生态学杂志. 26(1): 1-8.
2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张希来. 2006.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5): 753-762.
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6.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9): 2863-2869.
4 王军, 邱扬. 2005. 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4(4): 28-35.
6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4(9): 1871-1877.
7 邱扬, 傅伯杰. 2004. 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及尺度转换. 生态学报. 24(2): 330-337.
8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自然科学进展. 14(3): 294-299.
9 朱源,邱扬, 傅伯杰,张英. 2004. 河北坝上草原东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15(5): 799-802.
10 郭旭东, 邱扬, 连钢, 王静, 张爱萍. 2004.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生态学报. 24(9): 1884-1893.
11 李双才,罗利芳,张科利,邱扬,刘宇. 2004.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8(1): 74-77.
1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3.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8(1): 20-29.
1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3.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林业科学. 39(3): 15-22.
14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 2003.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2(5): 479-489.
15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3.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Kriging插值分析. 地理研究. 22(3): 373-379.
16 邱扬, 傅伯杰, 王勇. 2002. 土壤侵蚀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水土保持学报. 16(1): 108-111.
17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地理学报. 57(5): 587-594.
18 傅伯杰,邱扬,王军,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理学报. 57(6): 717-722.
19 孟庆华, 傅伯杰,邱扬.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12(4): 393-397.
20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2.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报. 22(8): 1173-1178.
21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2. 用空间内插法研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自然科学进展. 12(4): 430-433.
2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12(5): 715-720.
23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预测研究. 地理研究. 20(6): 739-751.
24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6(6):521-524.
25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 生态学报. 20(5): 741-747.
26 邱扬, 傅伯杰. 2000.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资源科学. 22(6): 1-8.
27 邱扬, 张金屯, 郑凤英. 2000.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 生态学系统的时空异质性. 生态学杂志. 19(2): 42-49.
28 邱扬, 张金屯. 2000. DCCA排序轴分类法及其在关帝山八水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20(2): 199-206.
29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半变异函数. 地理学报. 55(4):428-437.
30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2000.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编),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pp366-385.
31 傅伯杰,邱扬. 2000. 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简介.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1(3):1-4.
32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2000. 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 山地学报, 18(4): 346-352.
33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柴宝峰. 2000. 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9(2): 34-39.
34 张金屯, 柴宝峰, 邱扬,陈廷贵. 2000. 吕梁山严村流域摞荒地植物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生物多样性, 8(4): 378-384.
35 邱扬, 张金屯. 1999. 关帝山八水沟天然植物群落时空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5(2): 113-120.
36 邱扬, 张金屯, 柴宝峰, 郑凤英. 1999. 晋西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72-76.
37 邱扬, 张金屯, 毕全喜. 1999. 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评价及发展对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1): 91-96.
38 邱扬, 马正岩, 张金屯. 1999. 山西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 387-392.
39 柴宝峰,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1999.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68-71.
40 邱扬. 1998. 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 生态学杂志, 17(1): 54-60.
41 邱扬, 李湛东, 于汝元. 1998. 白桦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8(3): 321-327.
42 邱扬, 张金屯. 199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 环境与开发, 13(1): 1-4.
43 邱扬, 张金屯. 1997. 自然保护区学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农村生态环境, 13(1): 46-49.
44 邱扬, 杜建林, 王晓军. 1997. 植被动态的格局与过程.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4): 440-451.
45 邱扬, 杜建林. 1997. 林木种群年龄结构研究在森林生态学中的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 107-110.
46 邱扬, 李湛东, 徐化成. 1997.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7(4): 441-446.
47 徐化成, 李湛东, 邱扬. 1997.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 生态学报, 17(4): 337-343.
奖励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植物地理学(第四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5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2004
第七届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2005
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地理学会,2003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教育部,2002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中国科学院,2001
著作
1. 武吉华,张绅. 1995. 植物地理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8
2. 宋永昌. 2001. 植被生态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伯荪编.1987.植物群落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王伯荪, 彭少麟.1997. 植被生态学: 群落与生态系统.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 曲仲湘. 1983.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6. 李景文,王义弘,赵惠勋, 徐化成.1996.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7. 王荷生. 1992. 植物区系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8.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1980.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9. 李博, 杨持, 林鹏等. 2000.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贺士元等编.1987.北京植物检索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贺士元等编. 1992. 北京植物志(上、下).北京: 北京出版社.
12. 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 2001.植物生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7.9
13. 张昀编.2003.生物进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6.0
14. 周云龙主编. 2003. 植物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1.7
15. 北京大学等编. 1980. 植物地理学(第一部分): 植物学基础.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6. M.C. Keman. 1980. Pant Geography (2nd). Methuen & Co. td., ondon and New York.
17. J.H. Brown and A.C. Gibson. 1983. Biogeography. The C.V. Mosby Company, St. ouis. Toronto. ondon.
18. G. MacDonad. 2003. Biogeography: Introduction to space, time and ife. John Wiey & Sons, Inc.
19. Barbour M G, Burk J H, Pitts W D, Giiam F S, Schwartz M W. 1999. Terrestria Pant Ecoogy (3rd Edition). Caifornia: Benjamin/Cummings, an imprint of Addison Wesey angman, Inc.
20. Barnes B V, Zak D R, Denton S R, Spurr S H. 1998. Forest Ecoogy (4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ey & Sons, Inc.
21. Etherington J R. Environment and Pant Ecoogy (2nd Edition). John Wiey & Sons. 1982. (曲仲湘, 陈昌笃, 吴玉树, 金振洲, 杨邦顺等译.环境和植物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22. archer W. Physioogica Pant Ecoogy (2nd Edition). Berin: Springer-Verag. 1980. (李博等译. 植物生理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