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集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辖镇,位于县域南端偏东,距县城约15千米,辖域总面积140.7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邱集镇下辖5个居民社区和2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邱集社区。截至2019年末,邱集镇常住人口为10.33万。
历史沿革
元、明、清光绪年间,均属芹沟社
民国时期,先后属芹沟乡、第三区。
1957年,撤区改称邱集乡。
1958年,成立邱集人民公社。
1960年,撤销的辗盘公社部分行政区域并入邱集公社。
1983年,撤销公社建制,又复称邱集乡。
2000年4月,撤销邱集乡、王林乡,合并设立邱集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置邱集区,辖邱集镇、葛扜乡、香殿乡、王林乡、王禹乡、碳盘乡、袁庙乡、关庙乡。
1957年,撤区并乡,邱集乡版图开始组建,是由邱集镇、王林乡、碳盘乡等乡的一部分组成的。
1999年,邱集镇下辖27个行政村,分别是邱集、王楼、圩东、圩西、鲍楼、小夏、菜园、小高、廖巷、邦彦、邱西、王庄、大社、新闸、朱开、小苏、陈楼、汪庄、李甘、碾盘、胡楼、香店、大余、大杨、王宇、胡庙、侯楼。
2000年,因乡镇合并,从原王林乡划入22个行政村,分别是王林、王朱、王北、王述、大李、大主、东倪、中倪、西倪、魏桥、魏薛、薛刘、袁西、腰圩、姚圩、关庙、沙祠、董塘、仝海、高楼、郑庄、杜庄。
2001年后,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整合为33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邱集镇下辖5个居民社区和2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邱集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邱集镇位于睢宁县南部偏东,处于
徐州、
宿迁两市之间,苏皖两省交界,南隔老龙河与
安徽省泗县搭界,北与
睢城街道、
高作镇接壤,东与
凌城镇毗邻,西与
官山镇为邻,镇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18°01′、北纬33°80′,总面积140.79平方千米。
地质
邱集镇受
郯庐断裂带的影响,属于地震高烈度地区,地表烈度为8度区。
地形地貌
邱集镇属于江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地类整齐,镇域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略有倾斜,地表部分均有沙土,土地承载力在8t~15t之间。
气候
邱集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常年盛行风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年均降水量909.8毫米。无霜期217天,年均气温14度。年均日照时数占全年的64%。
水文
邱集镇有新龙河、老龙河、徐沙河、中渭河、西渭河等五条干支河道,以及10多条大沟构成邱集镇密集排灌水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邱集镇总面积140.79平方千米,农用地174700.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03%(其中耕地133055.9亩,占64%,园地2332亩,占1.12%,林地8722.2亩,占4.22%,牧草地6.8亩,占0.01%,其他农用地30533.7亩占14.69%);建设用地2628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64%,未利用土地6915.6,占土地总面积的3.33%,其他用地6824.3亩,占3.28%。
人口
2019年末,邱集镇家庭户数为23009户,常住人口为103269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邱集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70154万元、53756万元、637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0%、3.28%。规模工业总产值105771万元,比上年增长9.6%;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规模工业利润总额8861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税金3856万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11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15658元,比上年增长10.0%。
第一产业
2018年,邱集镇13万亩土地全部建成“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建成上海、南京等城市蔬菜外延基地5000亩。建成李甘、陈楼、香店、大社、王宇等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0000亩。配套设施完善。建设了高楼冷库、陈楼粮库、厚德物流中心、碾盘粮食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培育了仝海米业、诚实粮油等大米深加工企业13家,并通过仝海米厂、金龙宇面粉厂与周边12个村发展订单农业。2018年粮食作物种植22.53万亩,粮食总产18710万斤。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9239万元。成功入选江苏省“味稻小镇”。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邱集镇有工业企业15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个,规模以上服务业4个,规模以上商贸业5个,大个体4个,从业人数5000人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0%;利用外资110万美元,外贸出口500万美元。形成以服装鞋帽、电子加工、机械制造、电子商务为主的产业集聚区。
2018年,邱集镇签约、落地1000到3000万元项目3个:投资3000万元的“绿宝宝”电商园项目、1500万元的秸秆收储加工项目、1100万元的高楼双层厂房家具生产项目;签约3000万元~1亿元项目5个,其中,投资4500万元厚德物流项目、投资6000万元家森喷涂项目、投资5000万元新型建材和投资4000万元华尚帽业项目已经落地,投资1.6亿元的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成功签约;投资6亿元的发电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2×6兆瓦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项目成功落地。
第三产业
2018年末,邱集镇共有淘宝村9个,网商1312家,网店1629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3581人。年销售额1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7.11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7亿元;跨境电商企业3家,年销售额达到50万美元,入驻中国质造企业2家。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9033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2309万元;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22376万元;餐饮、住宿业实现收入2043万元;其他服务业实现收入5031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3年,邱集镇有4所中学,2个成人教育中心。2018年,邱集镇制定5年教育规划方案,邱集小学、王林小学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第一方阵;邱集中学、王林中学由全县同类中游学校提高到上游水平。2019年末,邱集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5个,小学8个,小学教师281人,小学生5860人。
文化事业
2018年,邱集镇建成舞台面积200平方米、广场面积16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占地100亩的邱集游园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另一所去处。挖掘保护了落子舞、钱杆舞、花挑、旱船等民间传统舞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成王邱路和滨河大街7.9公里传统文化长廊,实施了《弟子规》进社区、进校园、进公园、进机关活动,“温良恭俭让”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截至2019年末,邱集镇境内有图书馆、文化站1个,剧场、影剧院1个。
医疗卫生
解放前,境内没有医院,只有私人开设的诊所,民间称“赤脚医生”。解放后,建起卫生院,特别是村级医疗诊所数家。截至2003年,邱集镇有2个一等甲级卫生院。截至2019年末,邱集镇境内有医疗机构35个,病床300张,执业(助理)医药师124人。
社会保障
2018年,邱集镇新农合参保人数91463人,参保率96%;新农保参保人数52618人,参保率98%;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426户,保障人口1858人;五保集中供养108人、分散供养414人。
脱贫攻坚
2018年,邱集镇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004.8万元,落实扶贫项目3个,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62.2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救助资金365.2万元、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340万元。全镇4437户、1250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镇村建设
2018年,邱集镇投资2500万元建设电影院、镇史馆、小镇客厅等一批项目;改造更新府前路、工业路、滨河路6000米雨污管网。加大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力度,63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和投资3500万元的王林街区“五位一体”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推进大社村、小苏村、小高村、王楼村等集中居住区和镇区5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和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统筹绿色发展,生态家园有了新面貌。污染治理常态化。整治燃煤锅炉35家,治理“散乱污”企业122家,查处环保隐患35余次,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6个。生态修复长效化。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加强镇域范围内水资源保护及河道堤防水土保持工作。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栽植绿化苗木23万株;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配套污水管网21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1000吨;区域供水主管网铺设49.4公里,安装阀门井89座,投资100万元收回小水厂4个,区域实现统一供水。
交通运输
邱集镇境内612省道过境,距宁宿徐高速公路入口仅5千米,离观音国际机场4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溯源
明代邱兆吉在朝中做官,皇帝赐他在此起集,取名邱集。
名胜古迹
汉墓群
2004年3月,在邱集镇香店村大孙庄新龙河两岸挖掘出汉墓群。据考证,该汉墓群是西汉中晚期墓葬,出土的陶佣、铜镜、铜鼎等数十件文物分别藏于徐州市和睢宁县博物馆。
清代民居
邱集镇存有2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一是腰垀村村部,原为王姓地主的宅院,青砖小瓦,出厦廊,东西厢房俱在;二是王宇粮库,原为王宇村地主王老七(睢宁卓、袁、王、夏四大家族之一)宅院,1946年曾作为泗洲战役野战医院。仅存仓房5间和花园西门。
烈士陵园
1946年8月7日,为粉碎国民党部队对根据地的全面进攻,陈毅亲自指挥"泗::洲战役"。当时后方医院就设在今邱集王宇粮库,因抢救无效而光荣牺牲的121名烈士长眠于此。1977年、1997年,省、市、县政府拨专款在邱集镇新龙河北岸建烈士陵园,并立纪念碑,永表纪念。
安墩庙
安墩庙位千邱集镇区东,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因过去洪水泛滥时,百姓多到此处避水灾,故称“安墩"。安墩上有安墩庙,尚存正殿3间及清嘉庆年间重修碑刻1座。相传兴唐时,名将秦琼、罗成率军途经此庙前古槐之下,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即以刀枪掘土成泉,人马饮后,精神盎然,故又有“灵泉”之称。
著名人物
姚尔觉:1927年作为国民党左派,担任睢宁县长。采取许多诸如“剪小辫子、放大脚”等铲除封建陈规陋习措施,1928年受睢宁卓袁王夏封建反动势力排挤离开睢宁,后参加“左联”去日本成立“三贤书屋”。1946年赴延安后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经
刘少奇、
邓颖超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在海南去世。
朱建国:烈士,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原王林乡)腰圩人,早年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一直战斗在敌人虎穴中,完成许多重大情报工作任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在北平被捕。后押解南京在狱中英勇不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9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朱以勋:邱集大余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大余小学绿色环保教育倡导者,“地球奖”获得者、县政协常委、徐州市人大代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环境保护研讨会,大余小学荣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500佳”提名奖,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绿色教育试点学校。
名优特产
白莲藕
邱集镇有种植白莲藕的传统,素有“莲藕之乡“美称,所产白莲藕以白、细、嫩、脆而闻名。全镇常年种植600多公顷,总产量2000万公斤。2000年,《农民日报》专文介绍该镇试种“手抽藕”的成功经验。
三水梨
邱集镇三水梨种植面积1000公顷,有新高、爱宥、黄金梨等早、中、晚熟品种,其梨质甜、薄、细、嫩、脆、香。
东宝烧鸡
邱集镇东宝烧鸡已有500年烧烤历史,是邱集村张姓祖传手艺,为清朝光绪年间睢宁进贡府官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