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凤,女,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越剧徐派小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得意弟子,被许多戏迷和同行称为当今徐派小生第一传人。1966年9月出生,籍贯浙江诸暨。1982年4月考进江苏省无锡市戏剧学校,1986年4月毕业进入无锡市越剧团,专攻小生。1990年调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2011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杭州越剧院,担纲主演。从艺以来先后荣获过: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江苏赛区“海狮杯”十佳演员,无锡市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2013年凭借越剧《北地王》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人物介绍
郑国凤,1966年9月22号出生在浙江诸暨,2013年凭借《北地王》获得第26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读中学时,因为她的父亲喜爱文艺,会唱
绍剧,她的母亲酷爱越剧,很希望她日后能成为一名越剧演员。于是,懂事的国凤,凭着天生丽质的容貌和甜美的嗓音,1981年顺利地考取了
杭州越剧团。团里安排她主攻花旦。但小国凤有几分顽皮,有点儿男孩性格。自认为唱小生才合适。所以1982年
无锡市越剧团招考演员时,她就去考了。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在
西施曾浣纱的溪畔,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亮开她那清亮甜嫩的嗓子,唱着:“我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数遍了指头把佳期待------”一曲唱罢,引来阵阵掌声。
无锡市
越剧院负责招考演员的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同意录取。这个女孩就是从浙江
西施故里的青山绿水中走出来,如今活跃在大上海的越剧舞台上,国家
一级演员,
杭州越剧院著名徐派小生——郑国凤。一颗冉冉升起,熠熠闪亮的越剧明星。
主演过的戏有《北地王》中刘谌,《
红楼梦》中
贾宝玉,《宰相嫁妾》中的柳逢春,《孟丽君》中皇帝,
《
盘夫索夫》中曾荣,《
是我错》中赵文骏,《
真假驸马》中董文伯、董文仲,《玉姑峰》中车梅卿,《追鱼》中
张珍,《风雪渔樵》中杨孝天、新版《
红楼梦》中贾宝玉,《蝴蝶梦》中庄周/真假楚王孙,《救风尘》中的
安秀实,及《莲花女传奇》中吴若痴等。曾多次赴
泰国、中国
香港地区、中国
澳门地区、中国
台湾地区等
国家和地区演出。郑国凤一直努力奋进,在继承徐派唱腔和表演的基础上,不求强似,以塑造人物为主,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风采、神韵。
《西园记》作为
徐玉兰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已有26年未曾完整演出过全剧。这次,经过郑国凤的努力,得以使这出经典喜剧重现越剧舞台。她在剧中扮演的张继华表演生动,感情细腻真挚,既表现了他对王玉真的情真意切,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憨直的性格,使全剧充满了喜剧效果。
在杭州南面有座
越国的古城——诸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和传奇色彩之地。在今县城东南角的
苎萝山与从东面流经县城的浣纱溪是古代越国美女
西施的故乡。传说西施当年常在溪水里浣纱,她
身上的灵气也随着溪水流到了别的地方,所以,诸暨的女儿世世代代都有灵气,也有人称诸暨是出名女地方。
越剧人生
郑国凤,著名徐派小生,国家一级演员,
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同时擅长于尹派、
范派。她在继承徐派的基础上丰富提高自身的表演艺术,嗓音明亮、缠绵委婉,突出
人物角色的个性,形象鲜明,表演真切。郑国凤天生一副好嗓子,遵从母意1982年报考了
江苏省无锡市戏剧学校,考试时以一曲“金玉良缘”顺利过关,经过4年学习和实习演出,1986年进入无锡市越剧团,主演了《莫愁女》《
康王告状》《玉姑峰》《梁秋雁》《龙泉情》等许多大戏。
1988年《宰相嫁妾》荣获
江苏省戏剧节表演一等奖,同年郑国凤以《北地王—哭祖庙》赢得了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桂冠,江苏省戏曲新剧目汇演“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
1989年郑国凤以艺术人才引进的方式被上海越剧院从江苏省无锡市越剧团调入红楼剧团,在这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在《
皇帝与村姑》中饰皇帝、《孟丽君》中饰皇帝、《
盘夫索夫》中饰曾荣、《
碧玉簪》中饰王玉林、《北地王》中饰刘堪、《
追鱼》中饰张珍、《
是我错》中饰赵文俊、《
借红灯》中饰演林逢春、《
真假驸马》中饰董文伯、董文仲、《莲花女传奇》中饰吴若痴、《打金枝》中饰
郭暧、《
红楼梦》中饰
贾宝玉、琪倌、《
蝴蝶梦》中饰庄周、楚王孙、《救风尘》中饰安秀实、《晴雯别宝玉》中饰宝玉。
作为一个越剧演员、一名徐派传人,郑国凤在声腔艺术领域的成就独树一帜!她在唱腔方面的造诣、特别是在徐派唱腔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可谓是独步越坛。欣赏郑国凤的唱腔,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在润腔、吐字、气息等方面蕴涵着很高超的技巧——她的音域宽广、声音明亮、悦耳、富有磁性;她的润腔华丽多变、但却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她的吐字清晰、字字送听、声声入耳;她气息上下通透、高音低音收放自如,无论是音域多么广、难度多么高的唱腔,她总是能非常轻松、自然的唱出来。
她先后出版过《呖呖莺声—郑国凤演唱专辑》的磁带、《著名徐派小生郑国凤专辑》的CD,《郑国凤——唱腔精选》的CD,《郑国凤——舞台艺术精品选》的VCD,《
追鱼》《
蝴蝶梦》《孟丽君》的VCD及各种越剧精华
MTV、CD、VCD的音像制品。
凤凰传说
郑国凤1966年9月22日出生于山明水秀的浙江——
西施的故里诸暨。都说那是个“生产”美女的地方,因此郑国凤也出落的美丽动人。
她的性格沉静恬淡和蔼可亲,休闲时喜欢待在家里听音乐,最喜欢的歌星是
邓丽君、
凤飞飞,最喜欢的季节是春、秋,最爱吃的东西是咖啡。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喜欢花草,喜欢鸟鱼,喜欢猫狗等可爱的小动物,做一个充实快乐的人是她时时刻刻的追求!
《
蝴蝶梦》的导演
陈薪伊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郑国凤:“我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的眉宇之间有一种
悲剧美”。新版《
红楼梦》的制片人
韦翔东也这样评价过她:“她的眉宇之间总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蕴藏其中。”究其原因“(韦翔
东语)一方面有性格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许和她多年的从业经历有关。郑国凤曾经是无锡越剧团的
台柱子,但是来到上海越剧院后,由于这里的名角太多,她被冷落了很长时间。郑国凤很优秀,但是同一个越剧院里,还有她的一个同门师姐,人家也非常优秀(我一直认为,把同一个流派的两个顶尖演员放在同一个团里实在是人才的一大浪费),再加上郑国凤本人又不太擅长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长时间坐冷板凳,也养成了郑国凤忧郁的个性。”
淡淡的忧郁成了她塑造人物的独特风格,一大亮点。楚王孙是忧郁的,元成帝是忧郁的,
贾宝玉也是忧郁的,所以她饰演的王孙公子都是风流而不轻浮,痴情而又稳重,娇嗔而又可爱。
2000年《蝴蝶梦》的演出使郑国凤在艺术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是国凤的成功,也是凤迷们的幸福。在凤迷们很朴素的愿望里,我想,还是希望国凤多拍一些类似《蝴蝶梦》的原创大戏吧!
衷心地祝福国凤!
(文章有关资料来自凤倚阁及韦翔东博客
桃源飞燕整理)
学徐派
在
无锡市长特批下,郑国凤很快调进戏校。她一边刻苦学戏,一边就开始参加正式演出了。郑国凤参演的第一出戏就是徐玉兰老师《盘夫》,由于她嗓音条件很好,音域宽广,音质柔美、明亮。极合适唱高亢洒脱的徐派,加上她扮相俊美,所以《盘夫》这出戏一公演,就获得好评。并因为此剧,郑国凤荣获了无锡市
文化局主板的专业演员演出一等奖。
团领导十分重视这颗好苗子,专门请老师教她表演、唱功,大力培养她。郑国凤是个有心人,见团里这么重视自己,她更加努力刻苦地练功、学唱。每天天还未亮,就爬起来跑到排练场练功,并反反复复听徐玉兰的演唱录音,潜心研究徐派唱腔的特色。这种痴迷,有时竟到了忘我的程度。
一天,象往常一样,郑国凤早早起来来到排练场,她边练功边琢磨《追鱼》中的一段唱腔,有一句总是唱不好。两小时后,她匆匆吃点早餐,在排练场巷口的“
老虎灶”上打好两壶开水,准备返回排练场继续练功,她边走边想着那句唱腔,嘴里反复哼唱着,脑子完全沉浸在戏里。这时她竟像毫无知觉似的轻轻地哼唱着这一句;“谁知我在荒郊野外有天堂”,觉得这一句像极了徐玉兰老师的韵味,郑国凤高兴极了,谁知对面来了个骑车的小伙子,车速很快,一下子把沉迷在唱腔韵味中的郑国凤撞倒了,滚烫的开水溅在国风单薄的
练功服上,她忍着伤痛,从地上爬起来,感到自己也有不妥之处,就一瘸一拐地拎着破了的暖瓶子走了,倒把闯祸的小伙子弄得莫名其妙。
“
梅花香自苦寒来”,真心的付出,必会有丰厚的回报。1986年,郑国凤在安徽
芜湖进行《玉姑峰》的彩排演出时,剧场的掌声不断,郑国凤那浓郁的徐派唱腔
韵尾,深情到位的表演,倾倒了在场的观众。乃至散场后,观众还迟迟不肯散去,他们使劲鼓掌,呼唤郑国凤。郑国凤眼含泪水向观众深深鞠躬谢幕。这一年,郑国凤刚刚十九岁。面对观众充满喜爱、热忱的目光,郑国凤真正感觉到做一个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是多么幸福啊!从那一刻起,她决心努力作一个好演员,将徐派艺术发扬光大。
《北地王》
历史剧。
庄志1957年编剧。该剧取材于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原
玉兰剧团《国破山河在》剧本基础上,参考川、京、湘、汉等剧种的剧本改编而成。写魏军攻蜀,蜀后主
刘禅沉溺酒色,不听其子北地王刘谌劝谏,决意降魏。刘谌悲愤回宫,其妻知情,伏剑殉国;刘谌杀子,继赴祖庙,哭告先帝后自刎。
演出历史
该剧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由玉兰剧团在龙门戏院首演,初名《国破山河在》。庄志编剧,
吴琛导演,丝纪扬作曲,
张坚安舞美设计。徐玉兰饰北地王,
许金彩饰崔氏。
洪深、
田汉、
陈白尘、
蓝马、
安娥等观剧座谈。演出连满五个星期。
1957年,上海越剧院二团重演,更名《北地王》。导演
石景山,作曲
顾振遐,
舞台设计幸熙,服装设计
陈利华,
灯光设计吴报章、金秀谋,技导
汪传钤。徐玉兰饰刘谌、
王文娟饰崔氏、
周宝奎饰
谯周、
郑忠梅饰黄皓、
魏小云饰刘禅、
徐慧琴饰
郤正。首轮演出35场均满座,观众达53 935人。该剧“
哭祖庙”一场,唱做繁重,特别是大段〔弦下调〕,运用了〔
导板〕、〔快板〕、〔跺板〕等多种板式,音调高亢激越,感情悲愤壮烈,发展了〔弦下调〕的
表现功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赏。“哭祖庙”是徐玉兰的代表作之一,常作为
折子戏演出,并作为小生行当的教材剧目。剧中“叹月”、“杀宫”、“哭祖庙”等场的唱段,由中国唱片社
灌制成唱片发行。1948年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徐玉兰、
许金彩演唱的《国破山河在》唱片2张。
时隔近半个世纪,由杭州越剧院创新重排、徐、王派的优秀传人郑国凤、陈晓红领衔的《北地王》于2013年3月11日在
杭州红星剧院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新编排的剧本中加重了刘谌与其妻崔氏的感情戏,让“杀宫”一折更加生动贴切。
师生心愿
京华时报讯(记者田超)由杭州越剧院复排的越剧《北地王》将于5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主演郑国凤表示,50年后
把一出完整的《北地王》搬上舞台是老师徐玉兰的一个心愿,也是自己的义务。
越剧《北地王》取材于《三国演义》讲述北地王刘谌以身殉国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徐派的创始人徐玉兰和搭档王文娟共同演出35场。作为徐派的经典大戏,每个徐派弟子都唱过其中的核心唱段,但由于整出戏唱做繁重、难度大,很少有演员去演全本。此次杭州越剧院对《北地王》进行整理重新创排,保留原剧中极为经典的徐派唱段,去除了反复拖沓的部分,使得整剧的矛盾更集中、情节更紧凑。
主演郑国凤表示,自己在1988年凭借《北地王·哭祖庙》拿到了最佳演员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一直希望能够将全本《北地王》搬上舞台,再现老师徐玉兰当年的舞台盛况。她说:“这出戏在1963年之后几乎绝响于舞台,至今已经有50年了,能把这出戏再次完整地搬上舞台是徐玉兰老师的一个心愿,也是我作为小辈的义务。”此外,同样由杭州越剧院演出的传统名剧《
玉蜻蜓》和《
盘夫索夫》将于25日、26日与京城观众见面。
演出嘉宾
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通讯员 方晴)3月26日晚,上海
逸夫舞台成为戏剧界瞩目的焦点,上海戏迷以澎湃的热情,迎接杭州越剧院演员郑国凤,和她主演的全本《北地王》。这部作品也将作为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开幕大戏,于4月16日在
杭州大剧院演出。
戏还没开场,逸夫舞台已经沸腾起来——93岁的恩师徐玉兰赶来看戏,88岁的
王文娟也来了,50年前他们曾联手演绎了《北地王》,50年后,他们为自己的学生捧场。
连演三天的精品越剧《北地王》将在逸夫舞台落下帷幕,这部草创于1947年,成型于1957年的徐派经典大戏中,核心唱段《
哭祖庙》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却因难度太高,全本自1963年后再未现于舞台。
如今,由郑国凤领衔,与杭州越剧院共同攀登上了这座堪称越剧界“
哥德巴赫猜想”的艺术高峰,就连现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也对爱徒的表现频频点头,并严格指出,素以一把好嗓闻名的郑国凤,如今也有细微疲态,关爱地叮嘱她“多休息”。
《国破山河在》 越剧也铿锵
《北地王》可以说是越剧舞台上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剧目,它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了蜀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力阻降魏未果,最终以身殉国的故事,1947年秋,26岁的徐玉兰率自己挑班的玉兰剧团在上海的龙门戏院以《国破山河在》的戏名首次演出,以戏中一腔正气的爱国精神提振民心,连演五个月,更得到了
田汉、
熊佛西等名家盛赞。
1957年,已经成为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之一的徐玉兰与自己的
老搭档王文娟精修重演,更名《北地王》,这一年徐玉兰36周岁,无论是身体、嗓音还是
艺术创作,都处在激情迸发的黄金时代,艺术水准与
艺术技巧都到达了相当的高度,唱腔、
念白、做工繁重异常,正因为这部戏“干货十足”,让剧场里的观众观看时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与满足感,所以首轮演出35场全部满座,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让缠绵委婉的越剧展现了少有的金戈铁马的浩然正气。
素聆“哭祖庙”今现《北地王》
《北地王》中的《哭祖庙》唱段,与《
红楼梦》中的《
哭灵》唱段并称为“双哭”,是越剧徐派艺术的两大丰碑,特别是《哭祖庙》,已经被定为小生行当的教学唱段,每个徐派弟子都唱过,但却没有谁真正敢演全本的,因为它高亢激越、唱作俱重,对演员的艺术及
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慢慢的,它居然成了越剧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无人挑战。
“这部戏,一直是一个梦想。”对于《北地王》,郑国凤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因为这是恩师徐玉兰的代表作,更在于1988年,当时还在
无锡越剧团的她,正是凭借《北地王·哭祖庙》摘得的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获奖之后,我就一心希望能够演全本《北地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来到杭州越剧院之后,终于圆了我这个梦。”而这次与郑国凤搭戏的,是
王派传人、梅花奖得主
陈晓红,再度呈现徐王搭档的盛况。
近年来中国戏剧界异军突起的的杭州越剧院带着敬意大胆挑战剧本几已荒芜的《北地王》,院长侯军、导演
展敏、主演郑国凤常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继承宗师、重现经典的梦想,又让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大胆前行,保留经典唱段、让老观众得到共鸣;删除枝枝蔓蔓,让新观众共同感动。
恩师来捧场 严格再指点
连续三天,“
蟒袍掩红妆”的巾帼须眉郑国凤,用特有的细腻情感,把这部骨子里非常“硬”的戏,演得既正气凌然又痛断肝肠,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疯狂叫好,谢幕时观众席上还拉起了“郑国凤我爱你”的横幅、举起了大幅照片,
粉丝的热情堪比
90后追星族。
而越剧表演艺术家、流派创始人徐玉兰、王文娟现场现身,更是引起轰动,观众纷纷围上来鼓掌、拍照,甚至演出也因此推迟了几分钟才得以开场,对于爱徒的表现,徐玉兰基本满意,但仍催促郑国凤不能松懈:“这个戏需要演员在气度和力度上都有持续性,郑国凤嗓子好,但还是要注意休息,唱全场十分考验唱功,最后的《哭祖庙》还是感觉嗓子的疲态了。”而郑国凤自己表示,演唱表演方面有些太过用力,如今到了适当做减法的阶段,这部作品还有段精修
细磨的过程。
获奖情况
时报讯 昨晚,作为中国戏剧界最著名的盛事——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东片赛区)在杭州大剧院拉开帷幕。“今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30周年。自2009年首度走出京城以来,我们也在完善评奖机制,争取做到公平与公正。”昨晚开幕式上,
中国剧协主席
尚长荣如是说。据他介绍,本届梅花奖评选共有42位演员入围,“其中35位争夺一度梅,7人将角逐二度梅,本次大赛分东、西片区赛事,杭州的东片赛事结束之后,5月成都将举行西片赛事,并最终于5月20日在成都举办颁奖典礼。”
对杭州观众来说,在这11天里可以看到来自全国的22台
好戏实属幸事。首先上演的是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
黄梅戏《
风尘女画家》和杭州越剧院的越剧《北地王》。作为东片赛区的开幕大戏,郑国凤表示能够“主场作战”相当幸运。“我1982年学习,梅花奖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梦想。排《北地王》是徐玉兰老师的一个心愿,如今我能圆了两代人的心愿我很高兴。”而郑国凤的戏迷也让评委团见识到了名角的影响力,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们就像开明星
歌友会一样,又是鲜花又是海报,一群戏迷还集中在
大剧院台阶上拍起了集体大合照。演出时,郑国凤的每一次开嗓亮相,戏迷都哗哗地拼命鼓掌,这样的人气,让郑国凤发挥自如,唱得很有气势。
2013年5月21日,郑国凤凭借在徐派经典大戏、越剧《北地王》中的出色演绎,摘得第二十六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面传身授
表演成熟
郑国凤又排演了《宰相嫁妾》《
红楼梦》两部戏,这期间徐玉兰老师亲临指导她。徐老师告诫国凤:“学习流派,不要单纯去模仿,追求‘像’,而是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这样才会使流派艺术充满新鲜活力,发扬光大而代代相传下去。”老一辈艺术家的
谆谆教诲,使郑国凤心头一亮。从此,她在认真学习徐老师唱腔、表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嗓音中
音区宽厚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渐渐地溶进了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她的小腔高亢中又透出几许华丽的韵味,与众不同。《宰相嫁妾》饰柳逢春的演出十分成功,郑国凤的
舞台艺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年她参加了全国青年演员越剧电视大奖赛,分别摘取最佳演员奖和“十佳”演员奖等桂冠。
1989年,是郑国凤的人生,也是她的越剧演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
吴小楼老师的推荐下,郑国凤离开无锡正式调入
上海越剧院工作。在这个全国最知名的越剧艺术团体里,云集着越剧界的精华。他们当中,既有老一代
越剧流派的创始人,德高望重的表演艺术家,又有像郑国凤这样刚刚崭露头角、从全国各地被招进来的越剧后起之秀。郑国凤感到面前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她十分珍惜能在老艺术家身边学习的机会,不断汲取艺术营养,使自己的表演日趋成熟。
在上海越剧院的十几年间,郑国凤先后主演了《
孟丽君》《恩与仇》《
真假驸马》《
春香传》《
追鱼》、新版《
红楼梦》《
蝴蝶梦》等大戏;多次出访泰国、
加拿大、美国、
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受到国内外广大越剧观众的喜爱。郑国凤塑造的各类小生形象与众不同,她能打破传统的程式化表演模式,借鉴话剧、影视等不同门类的表演技巧,根据剧情、角色的需要,运用眼神、手势等形体语言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使人物很有
立体感;在唱腔的处理上也是如此,完全从角色出发,富有感情,出演多情风流的书生、公子时,郑国凤的徐派唱腔中明显带有柔婉、缠绵的成分,但当扮演刚毅果敢的男子时,她的唱腔却是那样高亢、洒脱,充满阳刚之气。观众认为听郑国凤的唱,既有徐派原有的唱腔,又有郑国凤的韵味,唱得柔和一点。有的观众讲:“我人来到剧场,听了郑国凤的唱,我的心就被打动了。”
郑国凤的表演雅而不俗,含而不露,讲究自然,注意分寸,善于运用眼神传递角色的感情,正因为她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演,才使她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呼之欲出,令人难忘,使人感到,她就是《孟丽君》中那个多情又略显骄态的皇帝;就是《
追鱼》中那个穷途落魄却对爱情坚贞不渝憨厚朴实的穷书生;就是人们心目中既有叛逆性格又有天真纯情的“宝哥哥”。
创新意
2000年《蝴蝶梦》的演出,使郑国凤在艺术的道路上又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我遇到了一个好导演。”提到《蝴蝶梦》演出的成功,郑国凤总会谦虚地说:“
陈薪伊在执导《蝴蝶梦》时,希望我们通过此举找到新的思维,实现自我的飞跃。她总是强调要出新意,一定要学会‘破坏’!不光是对传统戏剧中
人物性格的重新构建,更要破坏自己以往塑造的人和越剧角色。这样才能成功,才能给观众一个全新的
视觉形象。从陈导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蝴蝶梦》这部戏对郑国凤来说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在戏中,她一个人要分饰三个角色:庄周、楚王孙、假楚王孙。还要运用徐、尹两大流派唱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在她以往的舞台生涯中是没有碰到的。
然而郑国凤是个充满灵气、悟性极高的演员,二十余年的舞台生涯,奠定了她良好的艺术基础。在导演的启发下,她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三个人物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唱腔上是既唱出了徐派的行云流水,又唱出了尹派的婉转低回,使观众得到了难得的艺术享受。
陈导在执导《蝴蝶梦》时,一改
传统思维,并不避讳在《蝴蝶梦》剧中关于“性”的探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焉”,“顺乎自然是大道,男欢女爱本天然”,陈导鼓励郑国凤要从人性出发,演出人的真性情、真情爱。这就使我们看到舞台上在“庄周试妻”那场高潮戏中,那个“假
楚王孙真庄周”在试妻过程中情不自禁动了真情,“雨拨云撩先湿己,我水淋淋顿觉魂难收。”但见他(假王孙)站在
蒲团上,左手慢慢扬起,似在召唤什么,右手还抱田秀,微微闭上双眼,完全沉浸在一种无力自拔的情爱缠绵中......郑国凤翩翩佳公子的风采,动人的真情表演,似春风吹开了少女情怀;似美酒,饮醉了多少佳人丽妇情感的心田。有的报刊这样评价郑国凤在《蝴蝶梦》中的表现:“他的表演使楚王孙灵性飞动,足可以迷倒所有的
少妇淑女......”
轶事
郑国凤成功了《蝴蝶梦》在上海连演二十余场,场场爆满,喜爱郑国凤的观众中许多是
女大学生和中青年男女。每次演出结束后,卸了妆的郑国凤走出来总会被几个“痴情”女孩团团围住,她们非要拥抱她一下才会满足地离去。而像这样“痴情”的女孩儿有时会弄得郑国凤哭笑不得。一次,一个女孩因为很喜欢《蝴蝶梦》,在
VCD上看到郑国凤的表演被“迷”住了,特地从外地来上海想见见她心中的“楚王孙”。谁知等见面时,颇具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郑国凤一身
淑女装束出现在这个女孩面前时,那女孩像被惊住了,她呆呆地盯着郑国凤那张典型的南方美女的俏脸,嘴里喃喃地说:“不对,不对,楚王孙是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怎么变成女人了呢?”旁边的朋友赶紧解释:“楚王孙不过是郑国凤扮演的一个人物,生活中郑国凤就是个女的呀,你不要分不
清戏丽戏外,弄错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郑国凤难免会碰到,虽然有时会弄得她有些尴尬,但同时不正说明她作为一个女小生的成功吗?
郑国凤这样说过:“我不是十分在意得个什么奖,但我特别在乎观众对我的评价,观众认可我,喜欢我的艺术,才是对我的最高
奖赏。”
是的,一个心里装着观众,对艺术充满热爱并执着追求的好演员,观众怎会不喜欢她!我们欣喜地看到,郑国凤这只美丽的“金凤”正在振翅高飞,将在越剧舞台上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角色,成为一颗真正永不陨落的越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