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航,男,1945年1月12日生,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土山村人,汉族。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并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64年9月—1968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
1978年9月—1981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获硕士学位;
1981—1984年,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从事研究工作;
1985年9月—198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1988—1989年,赴
日本明治大学做访问学者,做中日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研究;
1989—1997年,在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杂志社社长、博士生导师等工作;
1998.10始,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刊物联合会副会长、日本明治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等七所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专家委员、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企业管理现代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奖评审组专家等。
研究方向
企业组织与治理、国有企业管理与改革、企业家问题。
郑海航教授作为管理学专家,学术成果颇丰,不仅对于研究入驻CBD的中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而且有充分的能力组织好为入驻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
《中国企业管理直面WTO挑战》,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面对WTO:中国产业经济》,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组织学导论》,专著,独著,23 万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
《日本企业透视》,专著,二人合著,12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
国有企业亏损研究》,专著,主编、合著、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第一主持人,29 万字 经济管 理出版社1998年版。
《企业兼并问题研究》,专著,主编、合著、国家社科基金,第一主持人25 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企业集团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实施研究》,专著,主编、合著、UNDP重点课题 第一主持人15万字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双星之光-青岛双星集团考察》,专著,主编之一、合著、考察组组长,22 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系列电视讲座》,讲座,主编之一、合著,10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研究》,专著,合著,30万字经济管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问题研究》,专著,蒋一苇主编、本人为主要作者,50 万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年版。
项目课题
1996年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重点招标课题《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研究》。
1997年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兼并与破产问题研究》。
2003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改革中的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3月17日获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证书第一作者。
2002年4月主持北京市教委课题《我国企业家问题研究》第一作者。
2003年结项并验收北京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第一作者。
2003年5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控股公司研究》负责人,第一作者。
2002年6月教育部重大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负责人,第一作者
2003年6月北京市教委重点课题《以北京为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负责人,第一作者。
2004年7月北京市发改委课题《北京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对策研究》负责人,第一作者。
2004年3月《中原油田企业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研究》负责人。
主要论文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载《
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九期。
《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新华文摘》(封面文章)2004年第九期 原载《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第 五期。
《行为科学的演进与发展》,《经济管理》2001年第十二期。
《入世: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新平台》,《管理世界》2001年第二期。
《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十一期。
《关于企业家理论前沿问题的探讨》,《
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第七期。
《对家族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三期。
《深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控股公司研究报告》,《发表于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一期。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理清的几个关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第五期。
《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国有控股公司的定位与运作探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二期。
《改革中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澳大利亚第六届世界管理大会入选论文并宣读2002年7月6号。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趋势研究》,瑞典哥德堡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入选并大会宣读2004年7月2号。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2002年11月。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体制问题》,全国政协关于企业信用制度研讨会2002年。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2001年12月。
《大型工商企业的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国第二届企业管理研究与建设论坛2002年。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2004年9月。
《我国企业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光明日报1999年7月23日。
《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研究》采纳单位 国家经贸委1997年。
《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企业活力》1991年第20期5000。
《企业生产组织的历史考察》,《
四川经济研究》1991年第3期8000。
《一个典型的日本式管理的企业》,《
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3期5000。
《从一个企业集团领导看社会主义企业家》,《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第1期9000。
《关于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造探讨》,《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2年第11期12000。
《东风汽车集团十年改革与发展座谈会纪要》,《
中国工业经济》1992年第5期8000。
《创造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活力》1992年第1期。
《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青岛双星集团的经验和启示》,《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第12期18000。
《建立企业组织学新学科刍议》,《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10000。
《国有大企业怎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经济改革》1993年第3期10000。
《日本泡沫经济考察》,《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12000。
《企业组织原理探讨》,《企业活力》1993年第4期7000。
《评蒋一苇关于企业改革的系统理论》,《改革》1993年第1期6000。
《上市公司应以大型特大型企业为主》,《中外信息周刊》1993年第11期4000。
《日本的非上市公司与公司上市考察》,《中国工业研究报告》1994年第4期15000。
《公司化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改革月报》1994年第6期5000。
《我国企业管理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0期10000。
《中国企业管理变革探论》,《中国研究》(香港) 1996年第11期800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日文)》,《企业诊断》(日) 1996年第6期10000。
《英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考察》,《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5期。
《北京市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状况调查分析》,《首都经济》1996年第7期。
《严重亏损国有企业的现状及出路研究》,《工经所研究报告》1996年第二期27000。
《对我国企业并购产生与发展的考察》,《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9期1.2万。
《青岛海尔兼并案例及其产权效率分析》,《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0期1万。
《我国企业兼并的理论和经验》,《企业活力》1998年第1期6000。
《三资企业是体制内外改革的融汇点》,《外商投资》1998年第2期4000。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大连模式述评》,《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9000。
《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实施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6期1.5万。
《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与国家的关系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4期1万。
出版图书
采访报导
《中国贸易报》记者访谈:重视产权改革 搞好企业经营——访《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郑海航。
《光明日报》访谈:有的放矢地解决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海航。
《光明日报》访谈:产量第一为何称不上“钢铁强国”。
《瞭望》周刊访谈:企业兼并:特点·问题·对策。
《北京青年报》访谈:功夫下在“根”上。
《中国企业报》访谈:完善
三方协调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矛盾。
《经济日报》访谈:科技企业如何避开风险抓住机会。
获奖记录
论文《试论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笔撰写的研究报告《
国有企业亏损研究》获首届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1998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奖;
《
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获北京第六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由于学术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郑海航博士的传略和学术贡献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世界名人大典》等收集入典。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