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福(1930年1月21日-1985年8月27日),山东邹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步兵学校,“郭兴福教学法”创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南京军区步兵学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0年3月21日,郭兴福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乡一个贫农家庭。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只读几个月书就辍学。1942年,他加入
国民革命军,在一个保安团当了勤务兵。1948年9月,他在
济南战役中选择加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
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后改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集团军)的战斗连队当战士。他先后参加了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漳厦金战役等。因作战勇敢,立过三等功,入伍不到一年就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
学习积累
1951年2月,郭兴福被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步兵学校学习深造。在步兵学校学习的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毕业时,他所学的战术、射击、军事地形学等18门课程,13门优秀,5门良好,毕业成绩被学校定为“上等”。1955年,郭兴福毕业,被分配到
南京军区陆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军士教导营任排长。在这个培养班长的训练机构工作的四年里,郭兴福熟练掌握了小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为他后来形成“郭兴福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1959年5月,郭兴福被调到第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第二连当排长。一年后,升任副连长。
研创教法
1961年5月,郭兴福担任南京军区第十二军战术训练改革试验试点教练员,对军事训练中最基本的单兵战术进行训练改革。经过集思广益,他把教学中的方法、语言记录整理成教学笔记,并对照笔记反复进行训练,最终创立“郭兴福教学法”;7月,该教学法通过部队验收后,郭兴福奉命和小分队在南京军区第十二军各连队间进行巡回表演,不断完善训练教学法;7月18日,郭兴福提前晋升上尉军衔。1964年,全军开始全面普及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全军大比武、大练兵的运动。
文革蒙冤
1965年,郭兴福因创立教学方法有功,被调到南京军区步兵学校任教官。在军校开展大批判、大鸣、大放、大字报等所谓的“四大活动”中,他作为业务尖子受到批判。1966年2月,郭兴福出席中共南京军区党代会,他拒绝就“
大比武”问题表态,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同年夏,“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郭兴福受到更大的冲击。他对群众性练兵运动和大比武的“顽固”态度,惹怒了造反派。造反派对郭兴福展开残酷批斗,对他实施各种人身侮辱。
1967年1月28日,造反派对郭兴福下了最后通牒,命令他次日清早随部队造反派一起去冲击南京军区,逼迫南京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表态。为了表示“开恩”,造反派特批他晚上回家去冷静思考一下。而他的家已被造反派抄家搞的乱七八糟。面对这一切,郭兴福没有服从造反派的命令,而是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带着妻子、孩子们自杀,他和妻子获救幸免。之后,夫妻双双被逮捕。1970年,郭兴福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
平反复出
1977年,在
罗瑞卿的关心下,郭兴福被提前释放,安排到东辛农场劳动。为了获得彻底平反,郭兴福开始向不同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1979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共南京军区党委为郭兴福彻底平反;3月14日,南京军区召开为郭兴福平反的大会,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杜平在大会上介绍郭兴福在1961年至1964年大练兵运动中的先进事迹和郭兴福一家遭到迫害的情况,并宣布为郭兴福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军籍,并任命郭兴福为南京军区步兵学校战术教研室副主任。
离休离世
郭兴福回到南京军区步兵学校后,认为部队训练还没有恢复到大比武时期的水平。由于认识不一致,“郭兴福教学法”没有恢复应用于部队训练中。在一次战术演练中,因组织不严密,误伤一名战士,南京军区和步兵学校追究责任,给了郭兴福处分。1983年4月,南京军区步兵学校决定,郭兴福按副师职待遇离职休养。
1985年8月27日,郭兴福骑自行车外出,在南京市鼓楼地区遭遇车祸去世。
人物事迹
创造教学法
196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军召开营以上军事主官参加的军事训练现场会,第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第二连12个班上场,分别进行班战术、小组战术、单兵战术演练。该次演练课目打破了已往训练中的形式化、公式化、走过场。为了进一步总结提高的练兵教学法,
李德生决定由郭兴福担任试点教练员。
郭兴福接受任务后,开始进行军事训练中最基本的单兵战术训练改革。他在陆军第十二军四个参谋的帮助下,对训练教学中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进行认真研究推敲,集中大家的智慧,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演练,并把教学中的方法、语言记录整理成教学笔记。然后,郭兴福对照“教学笔记”进行千百次的训练,力争把训练动作演活,把训练理论讲活。最终,郭兴福练出了一套过硬的本领。
1961年7月,李德生安排新老战士、连排长们试用“教学笔记”,验收郭兴福的教学法,并安排郭兴福带着教学法深入到各连队表演,让广大官兵去检验。郭兴福边表演边听取别人的意见、经验,再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推广教学法
1961年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军训通讯》出版一期增刊,专门介绍郭兴福教学法经验,扩大发行到连队。该期增刊刊载有陆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〇〇团第二连战术训练经验,郭兴福任班长的单兵进攻战术作业笔记,以及编辑部配发的《既严又活》的专论。在此期间,陆军第十二军各师已普遍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并且先后培养出自己的典型。当时,主管军事教育训练工作的
叶剑英看到这一期《军训通讯》增刊后,对郭兴福教学法高度重视。同月,南京军区分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
王必成看了郭兴福汇报表演后,也肯定他的教学法有成效,安排在步兵学校和全区部队中推广,并进行宣传报道。不久,中央军委训研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参谋长
张宗逊上将看了郭兴福的专场汇报,认为像郭兴福这样严肃、认真、灵活的训练单兵和小组的方法,是个方向问题,也是人民解放军传统的练兵方法,应该在全军推广。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发出学习“
郭兴福教学法”的通知。此后至10月间,南京军区先后召开各兵种战术技术训练课目汇报会,由43个分队汇报表演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成果。郭兴福教学法简练、实用,获得数百名团以上干部的肯定。期间,郭兴福还带着他的小分队,应邀到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表演,也受到欢迎。陆军第十二军专门派出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随同郭兴福小组巡回表演,帮助郭兴福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1963年12月,原总参谋部在江苏镇江召开“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叶剑英现场观摩后表示,“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我军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各部队要认真学习,层层选拔自己的“郭兴福”。会后,他向中央军委呈送了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
毛泽东看了报告后指出,“郭兴福教学法”对人民解放军的练兵方法“不仅是继承,而且是发展”。
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转发叶剑英的报告,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1月25日至30日,
罗瑞卿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教学方法现场会议,与会人员观看过11个教学单位的表演后,都认为应该在全军推广郭兴福式教学方法。
1991年4月,南京军区隆重举行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大会,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总参谋长
迟浩田出席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解放军三总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军指战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
主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模式大都很粗糙,许多时候带兵练兵仅凭经验,不讲科学。时任原南京军区某团二连副连长的郭兴福,抓住紧扣实战与应用灵活这两大教学训练要点,靠着回忆自己参加战役时积累的经验,一点点总结规律、反复验证,边讲边做、细化步骤,总结设计了一套分别以单兵、小组和班为主体“围绕打仗、把兵练活”的战术训练方法。这套方法最后被命名为“郭兴福教学法”,在中国军队中延续应用半个多世纪,影响力遍及全军。
罗瑞卿将“郭兴福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红、活、硬、细、实”5个字,并为郭兴福所在连队题词:“思想作风力争做到好上加好,战术技术务必讲究精益求精。”他在给中央军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郭兴福教学法,“军事和政治、理论和实际、行动和思想、战术和技术、演练和讲解、言教和身教,都结合很好。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因人施教。表扬多于批评,善于启发诱导。把工作做活了,把兵练活了,把自己头脑也使活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学方法,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的教学方法”。此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将郭兴福教学法拍摄成军事教学专题片,发往全军辅导军事训练。军内外报刊纷纷发表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进行广泛宣传。全军迅速掀起了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的练兵热潮。
叶剑英高度评价郭兴福教学法的意义,概括郭兴福教学法的五大特点:1、善于在教学中抓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的智慧,实行官兵互教,评教评学;2、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地结合一起,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战术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3、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4、把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使战士百听不厌,百练不倦;5、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叶剑英认为这些方法,不仅适合于步兵,而且适合于各军种、兵种。他还认为郭兴福教学法不仅是部队训练的一种具体方法,还对全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影响力。
所获荣誉
军功记录
1964年,郭兴福获得步兵34师记
二等功1次、第12军党委、南京军区党委分别记
一等功1次。
荣誉称号
2009年,郭兴福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9年9月,郭兴福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教学法继承了我军几十年练兵打仗的传统,凝聚着各级领导和广大战士的心血。是对是错,我个人无权表态。”
“考虑得失,得不偿失。我这个人历来就这样,一件事只要四失六得,我就干!”
家庭情况
郭兴福的妻子是李淑贞,他们育有两子一女。1967年1月28日,郭兴福的长子钢钢六岁,女儿炼炼四岁,次子还不到两岁,郭兴福带妻子和孩子们自杀,三个孩子的生命就此终止。
人物评价
在漫长的岁月里,郭兴福的名字如砂砾中的碎金一样光芒闪烁,他的一部教学训练法在中国军营绵延半个多世纪,影响力遍及全军。纵观中国军事史,能如郭兴福一般,以一个军人的名字命名一部教学训练法,可谓凤毛麟角,他创造的“郭开福训练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年代练兵备战、精武强能写下了创造性的篇章。(中国军网评)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1985年9月9日,郭兴福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市石子岗殡仪馆举行。南京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军区、南京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郭兴福生前友好2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9月10日,《
解放军报》在第四版刊登了400余字的讣告。
1991年4月,南京军区举行集会,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总参谋长
迟浩田参加大会,发表了讲话。会后,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军指战员在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在实践中继续发展。
2019年4月5日,第72集团军某旅在郭兴福陵墓前,开展“秉承先辈壮志、建功强军征程”祭奠先烈活动。官兵敬献花篮、瞻仰先烈、重温军人誓词,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追思。
人物图书
影视宣传
2017年8月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国家记忆》栏目播出《郭兴福教学法的推广》专题片。
2024年4月2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
正午国防军事》栏目播出《郭兴福教学法”全军推广60周年 聚焦新战法 新力量 新技术》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