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漯河市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23年10月,郾城区辖3个街道、7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郾城区海河路269号。
历史沿革
春秋。县境大部分属
楚国,东南邓襄一带属
蔡国。战国,楚、魏、韩、秦,反复争夺,境域归属多次变更。大体是前期属楚。中期属魏,后期属秦。魏国在今县境内建立郾邑和召陵邑。
秦,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改郾邑和召陵邑为郾县、
召陵县,郾县属颍川郡、召陵属陈郡。
汉,郾县属
颍川郡、召陵县属
汝南郡。三国,属魏,仍沿汉制。
两晋,二县均属颍川郡,因避晋讳,召陵改为邵陵。
南北朝,宋在郾城境内置颍川郡,领邵陵、临颍,曲阳三县。北魏置颍川郡,仍领邵陵、临颍、曲阳三县。北齐,改颍川郡为临颍郡仍领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临颍邵,开皇五年(585年),置郾城县,并省召陵县入郾城县。十六年(596年),置道州于郾城。大业初,州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并复召陵县,领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县。贞观元年(627年),省召陵、西平入郾城县,属豫州。天授二年(691年),复分西平为县。建中二年(781年),置溵州于郾城,领郾城、临颍、溵水三县。贞元二年(786年),废溵州,郾城属蔡州。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置蔡州于郾城,十二月改溵州于郾城。领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县。长庆元年(821年),废溵州,郾城属许州。
五代、宋、金、元,明、清,皆设郾城县,均属许州。宋许州升为颍昌府,但与郾城县领属关系未变,
1912年,属开封,归陈许郑道。1913年,属豫东道。次年,改称开封道属之。1933年,河南省置行政督察区,郾城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8年,郾城解放,先后建立人民政权境内沙河以南、平汉铁路以西为郾城县,漯河镇建置为市,属豫西二专区。沙河以北、平汉铁路以西为沙北县。平汉铁路以东、以西为西临郾和郾商西县,属豫皖苏五专区。12月,三县撤镇。原属郾城的沙河以北和平汉铁路以东地区仍划归郾城县属之。
1960年8月,撤销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61年10月,恢复郾城县,属许昌地区。
1986年3月,漯河市升格为地级市,郾城改属漯河市。
2004年,撤销
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
召陵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1年3月至8月,先后将黄岗,小杨,干河陈3个乡5个村和沙河北的大高正,小高庄2个村以及龙塘、后周、李盘庄,3个乡的9个村和娄庄划归漯河市,
1954年3月,大郭、黑朱、王孟寺、五沟营、占桥、丁崔、洞曲赵,谢老庄、花牛陈、冯庄、人和、高桥、王阁和龙泉寺共3个半乡,87个村划归
西平县。11月,商水县的砖桥、老窝2个区26乡138村划归郾城县。
1972年,邓襄公社的大河、洼张、清明李、前谢等5个大队,空冢郭公社的毛寨小村铺2个大队和三里桥大队的马付张村划归漯河市。
2004年,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
2015年1月,黑龙潭镇划归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属地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0月,郾城区辖3个街道、7个镇:
沙北街道、
龙塔街道、
淞江街道、
孟庙镇、
商桥镇、
裴城镇、
新店镇、
龙城镇、
李集镇、
黑龙潭镇(由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托管)。共有37个社区,146个村。辖有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个省级精细化工专业园区:漯河郾城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漯西工业集聚区。区人民政府驻郾城区海河路26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郾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自然坡降1/4600,属平原洼地。地面海拔高度,西部65米,东部51米,相对高差35.9米。按微地貌划分,全区土地可分为洼地、平地和岗地三个单元。洼地是全区的主要地貌单元,平地是以沙、澧、颍河两岸为主的地貌单元,各乡(镇)均有分布。
气候
郾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96.6小时,最多年份为2473.4小时,最少年份为1963.8小时。一年之中,日照时数以6月及8月最多,平均分别为236.6小时和227.5小时;2月最少,为143.3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8.4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为13.98千卡/平方厘米;1月份最少,为6.4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58.27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为6.85千卡/平方厘米;1月份最少为3.1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4.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3℃,较周边地区偏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4℃,0℃以上平均积温5345℃。年平均无霜期243天。全市自然降水较周边地区偏丰。夏季雨水充沛,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历年平均风速2.0米/秒,六级以上大风全年平均有6天。
水文
郾城区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级行洪河:沙河和颍河。境内沙河流域面积12580平方千米,颍河、吴公渠流域面积3284.7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和内涝河道有吴公渠、柳河、柳支、马拉河、洄浀河、长春沟、塔河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郾城区内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禽养殖以生猪和家禽为主。
水资源
郾城区常年保持三类水质,水资源总量1.0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212立方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郾城区常住人口505302人。
截至2022年末,郾城区常住人口50.6万人、出生人口0.3万人、死亡人口0.4万人、出生率6.72‰、死亡率8.11‰、自增率-1.38‰、城镇化率62.21‰。
民族构成
郾城区总人口以
汉族为主,有
回族、
满族、
蒙古族、
土家族、
壮族、
苗族、
侗族、
瑶族、
藏族、
布依族、
白族、维吾尔族、
彝族、
黎族、
朝鲜族、
佤族16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郾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73.9亿元、增长5.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增速居全市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2亿元、增长7.2%,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9.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5元、增长7.1%,增速居全市第1位。
第一产业
2023年,郾城区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工建设。引澧入颍工程加快推进。五虎庙灌区竣工投用。克服多年罕见“烂场雨”冲击,粮食总产7.6亿斤、增长1.4%。
第二产业
2023年,郾城区工业投资增长53.9%,居全市第1位。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增长9.6%。工业用电量增长11.7%。工业利润3.4亿元、增长9.7%。工业税收2.2亿元、增长38.7%,占全部税收比重提高15.4个百分点、达到37.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达到115家。健康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在建工业项目26个,总投资43.8亿元。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8个,技改投资增长23%。创成省级智能化工厂2家。生物企业益生菌已形成300吨人用、1000吨农用产能,营业收入实现翻番、达到2.1亿元,牵头组建全省益生菌现代产业联合体。生物医药企业30多种仿制药批量生产,医药临床和医疗器械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企业新投可降解新材料产能达到20万吨,成为全省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4家市“倍增工程”企业、20家“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企业产值、营业收入均增长8%以上。开发区“三主”作用明显增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利润、工业税收分别占全区工业的65.5%、70%、50.5%、55%,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成为全省创新引领十强开发区。
第三产业
2023年,郾城区投资项目31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8个。2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获批专项债券项目18个,发行资金6.95亿元。获批实施国债项目5个。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0个,到位资金8115万元,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郾城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达到12家。新增省级中试基地1家。财政科技支出9716万元、增长28.2%。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至92.3%。技术合同登记额首次突破3亿元、增长50%。
教育事业
2023年,郾城区共有50所小学,14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共招生3291人,初级中学共招生9494人,辖区内适龄学童入学率达到100%。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6所。深8个教育集团的70多所城乡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惠及学子1.9万余人。
文体事业
2023年,郾城区成功举办全区第四届职工运动会。2024年11月,“巧工塑豫·文化润乡”——2024年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专题展在河南省文化馆启动,郾城区指导推荐的项目孟庙镇何庄村省级非遗青龙舞精彩亮相该展览。
医疗卫生
2023年,郾城区人民医院肿瘤医疗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进度过半。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所、累计136所,覆盖率达93%。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突破3万家。
社会保障
2023年,郾城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8000多人。落实失业保险、低保、临时救助等兜底资金7.6亿元,救助5万多人次。医保全额资助6900多人次,全年结算48.6万人次、报销资金达3.4亿元。
交通运输
郾城区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区,拥有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许信高速(在建)、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2023年,郾城区改造240国道、325省道等54.5千米,许信高速竣工通车,服务周漯平高速、平漯周高铁、新107国道加快建设,环城快速路网形成框架。
历史文化
文物
截至2023年,郾城区辖区发现各类文物点10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2处、市级8处、区级18处,新石器时代遗迹10处,历史古迹3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690项。
彼岸寺碑
彼岸寺碑俗称“龙塔古篆”,彼岸寺碑位于郾城区实验中学校园内,因郾城最早的建筑群彼岸寺而得名,是明、清时期“郾城八景”之首。彼岸寺碑由多层青石叠筑而成,通高12.96米,由底座、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和碑顶五部分构成。
2006年5月,彼岸寺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郝家台遗址
郝家台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河南龙山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年代距今约4100年~4700年之间。
郝家台遗址内西南部发现有城堡遗迹,大面积成排房基,并有木板地面遗痕。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以及城墙基和外围防御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2米,东西宽148米,面积近3.3万平方米。现存城墙宽5米,高0.8米。东城墙中部有一个宽8.8米的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东墙、北墙和四个城角保存尚好,南墙和西墙分别被破坏。城内发现为数不少的房基、窑穴、瓮棺葬等。该城址据碳14测定并经树轮校正为4606±121年,相当于龙山文化中晚期。
1986年,郝家台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文庙大成殿
郾城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灰色和绿色琉璃瓦顶。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内立二人合抱顶梁柱,原柱上饰蟠龙形象,工艺精美,生动逼真,堪称古代艺术杰作。殿高11米,长20.4米,宽12.6米,约260平方米,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为九椽梁架木结构建筑,重檐九脊,斗拱重施,周围出厦飞檐、挑角。黄绿色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装龙形鸱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个脊上均有六兽。
1982年,郾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南阁祠
许南阁祠又称为许祭酒祠,位于郾城区海河路西段359号,与漯河四高毗邻,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郾城知县周云,为纪念汉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而建的专祠,是许慎陵园的附属点,现为许慎纪念馆馆舍。许南阁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后经历兵燹、战乱,渐次被毁,今惟于过厅五间。该厅进深9.1米,面阔15.3米。青砖蓝瓦,九檩重阁,门前出厦,院落现整体占地面积约552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13平方米,院内四周陈展有《说文解字》碑廊,由282块(长166厘米、宽66厘米、厚6厘米)上等大青石组成,碑廊约占院落整体的三分之一。
1959年,许南阁祠被郾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许南阁祠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郾城区成功申报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9项,区级项目69项,非遗传承人30人,涵盖八大非遗名录。
风景名胜
沙澧河风景区
兴国寺景区
化身台兴国寺景区位于郾城区龙城镇李湾村北约1千米处,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化身台东西宽约180米,南北长约130米,高约8.3米,是一处面积为23400平方米的高台。兴国寺位于化身台顶,建于唐开元元年,寺内主建筑有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配套建筑有地藏殿、三圣殿、送子观音殿等。
荣誉称号
2020年3月19日,郾城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6月30日,郾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22日,郾城区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郾城区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8日,郾城区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3月,郾城区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7月15日,郾城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郾城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4月,郾城区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