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

中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

鄂州市,旧称吴都、古武昌,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西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连,北临长江,自西向东分别与武汉市黄冈市隔江相望,辖区地域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鄂州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2023年末,鄂州市常住人口为107.22万人,境内以江淮官话和赣语为主要交际用语。

名称衍变
在上古帝尧时期,鄂州市称为“樊国”,在名胜志》引《春秋》中记载:“鄂渚樊楚”。楚鄂国、秦汉鄂县以及隋以后的鄂州,都是因鄂渚而得名。在隋朝以前,鄂州市专指今鄂州市。唐建中三年(782)赵景在《鄂州新厅记》所说:“鄂在楚为国,秦为县,吴为江夏郡”。此处指今鄂州。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公元前3000年前后,鄂州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帝尧时(约公元前2550—公元前2070年),为樊国。夏时(前公元2070—公元前1600年),为古三苗之地。殷商时(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为鄂国。西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春秋时(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为楚之别都。战国时(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为鄂邑。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云:“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置鄂县,属南郡,其领域西北界长江、东抵江西、南接湖南。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濬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武昌郡属江州。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三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隋大业九年(613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奖劝农桑,武昌人口比唐时倍增。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抗金有功,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有岳鄂王庙遗址。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次年改名寿昌军,为江西路治所。元大德五年(1301年),废散府,武昌县属武昌路。
明清时期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兵部尚书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闸、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武昌人黄大华著《东汉皇子王世系表》等十多种历史分类详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废书院,办学堂,改寿昌书院为武昌高等小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武昌邮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泽林人程清泉创制轧花机和人力纺织机,在中国工业机械促进会上获银质奖。
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县商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义。吴兆麟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后授陆军上将)。胡廷佐、胡廷翼、马荣、徐达明、程正瀛、周德胜、余品龙等八十余名鄂州籍志士参加进攻督署和阳夏之战,功勋卓著。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民国三年(1914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民国九年(1920年)夏,段店人刘伯垂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回湖北创建中共武汉支部;同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葛店人范鸿劼是小组最早成员之一。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国民党鄂城县党部分别成立。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移驻鄂城,并整编独立第十五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共青团鄂城县委会成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彭德怀率工农红军进入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八月二十八日,日军飞机四次轰炸鄂城。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五师率民众浴血奋战。10月23日,鄂城沦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军进犯梁子,造成高桥惨案。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遭日伪袭击,造成葛店夏家榜惨案。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会战谈家桥。日伪军下乡扫荡,制造郭家垱惨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张体学指挥月山战斗,歼灭顽匪马钦武部。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城欢庆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为大冶专区治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79年,鄂城县、市分设,同时划属黄冈地区。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四个派出区。1986年,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撤销四个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市辖区。
1988年,鄂州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改革开放试验区。1998年,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开工。滨湖大厦落成,中共鄂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迁入办公。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连,北临长江,自西向东分别与武汉市黄冈市隔江相望,地处经纬介于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之间,辖区地域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
气候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282.8毫米,年均日照2003.8小时,年均无霜期266天,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12.4℃。0℃以上持续期360天,年平均降雨量1346.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0.4天,最多达152天,最少为99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006.7毫米,极端最少雨量784.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至9月,6月最多。
地质
鄂州市位于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侧次给隆起的复合部位。西依新华夏系梁子湖拗陷,北靠襄、广断裂,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各类褶皱和压性断裂呈北西西向展布,并伴有东西向张性、北西西向扭性断裂。两者组合形成了鄂州市的构造轮廓,不仅控制了鄂州市的地层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而且控制了位于鄂州市东南部的岩体长轴呈北西西向展布,该岩体南侧为碧石渡、花马湖复式向斜,北侧为鄂城西、雷二山背斜。境内褶皱构造主要有9条,包括背斜构造5条、向斜构造4条,其中市区背斜碧石渡,斜向最先生成,其它为次一级构造。市区内褶皱构造严重受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的控制,总体走向呈NNW(北北西)方向,组成褶皱的地质构造,全部为中生代岩层,所有褶皱构造为燕山运动时期生成。该市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加上人为活动影响,是湖北省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之一。
地形地貌
鄂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分布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北侧白浒镇—临江、东侧燕矶—杨叶为长江冲积阶地;东部和南部之东侧,由白雉山、峰尖子山和早山组成了丘陵地貌之基本骨架;北部和南部之西侧,为岗状平原,岗丘标高多在90米左右;中部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洋澜湖横贯鄂州腹地,形成了滞水冲湖积平原。
水文
长江从武汉自白浒山沿经鄂州市,左岸依次与新洲、黄冈、浠水三县以江心为界,右岸先后流经鄂州市的沐鹅港口、黄家矶、赵家矶,泥矶、三江口、黄柏山,樊口、蟠龙矶、五丈港口、龙王矶、燕矶、至花马湖电排站(李家湾)出境进入黄石,境内流程77.5千米。鄂州市境内湖泊133个,水域面积4.97万公顷,纳入全省两批保护名录湖泊52个;其中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一大湖泊、武汉城市圈中心湖、鄂东战略备用水源地,是现全国保护最好的淡水湖之一。
鄂州市境内长江窄宽相间,单一性和弯曲型河段较窄,最小河宽870米,河宽最大达8000米。由于长江水量丰沛,汛期时间长,在多年的平均情况下,每年5-10月为汛期,2-3月为枯水期,境内长江年平均水位17.20米,年平均流量为23800立方米/秒,年平均含沙量为0.586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43000万吨。
土壤
鄂州市土壤肥沃,境内土类主要以自然土壤和水稻土为主,有红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4个土类,有红壤性土、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棕紅壤等12个土壤亚类。
截至2023年,鄂州市农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99%,耕地土壤面积为占土地总面积的34.79%。其中,水稻土总面积为30335.6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4.74%,分布于平原、阶地、丘陵、山区。潮土总面积为7533.3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于长港、涂家垴镇、太和港沿岸,梁子湖、保安湖等湖泊周围及溪港两旁的冲积平原、平畈上。紫色土面积为809.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46%。紫色土发育于紫色砂页岩的坡积物或残积物,零星分布于东沟镇、汀祖镇等乡镇。红壤土总面积为16482.9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9.74%。红壤土在鄂州市主要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沉积物、花岗岩闪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红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风化的坡积物、残积物或洪积物上,为鄂州市旱地的主要土壤。
自然灾害
鄂州位于南北气流交汇带,气候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突发性、致灾性天气明显增加。市境内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局地暴雨、低温冰冻、雷电、高温、干旱、大风、冰雹等。
2011年8月1日,鄂州市遭遇雷雨、大风及冰雹袭击。据市气象、民政部门2日通报,强对流天气过程持续了约一个小时,瞬间风力达到10级。灾害造成3640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480人,倒房和损坏房屋共20531间,直接经济损失659.4万元。
2016年,鄂州市入梅以来,连续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元至7月,全市降雨量1531.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7成。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和6月梅雨期,4月降雨377.2毫米,比常年偏多1.6倍;6月1日至7月6日,连续遭受4次强降雨,降雨量达756.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5倍。特别是6月30日至7月6日强降雨集中期,国家站雨量411.2毫米。至9月,全市三个区、两个开发区、三个街道全部受灾,受灾人口214040人,紧急转移人口13524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7777人,需过渡生活救助人口641人;直接经济损失43.0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0.3亿元、工业损失2.52亿元、基础设施损失15.27亿元、公共服务业损失2.22亿元、其他损失2.7亿元。水利工程损毁严重,损坏堤防200处、219.5公里,冲毁塘坝626座,损坏灌溉设施1051处、机电泵站136座、水闸45座、水文测站8个。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鄂州市平均降雨深1230.4毫米,折合降水量19.70亿方。鄂州市地表水资源量9.05亿方,地下水资源量1.90亿方,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间不重复计算量1.61亿方,水资源10.66亿方。湖泊河网年蓄水量9.9953亿方。鄂州市总供水量8.8281亿方,总耗水量2.7039亿方,总耗水率为19.9%。
土地资源
截至第三次中国国土调查公报,鄂州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耕地面积46345.57公顷(69.52万亩)。其中:水田22269.7公顷(33.40万亩),占48.05%;水浇地14890.55公顷(22.34万亩),占32.13%;旱地9185.32公顷(13.78万亩),占19.82%。
园地面积883.91公顷(1.33万亩)。其中:果园690.06公顷(1.04万亩),占78.07%;茶园65.41公顷(0.10万亩),占7.40%;其他园地128.44公顷(0.19万亩),占14.53%。
林地面积23323.71公顷(34.99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130.26公顷(18.20万亩),占52.01%;竹林地26.52公顷(0.04万亩),占0.11%;灌木林地1415.33公顷(2.12万亩),占6.07%;其他林地9751.6公顷(14.63万亩),占41.81%。
草地面积716.28公顷(1.07万亩),均为其他草地,境内无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
湿地面积700.03公顷(1.05万亩),均为内陆滩涂。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6145.26公顷(39.22万亩)。其中,城市用地3363.95公顷(5.05万亩),占12.87%;建制镇用地7052.24公(10.58万亩),占26.97%;村庄用地14301.27公顷(21.45万亩),占54.70%;采矿用地982.81公顷(1.47万亩),占3.7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44.99公顷(0.67万亩),占1.70%。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221.37公顷(7.83万亩)。其中:铁路用地439.3公顷(0.66万亩),占8.41%;公路用地3566.05公顷(5.35万亩),占68.3%;机场用地1126.04公顷(1.69万亩),占21.57%;港口码头用地89.98公顷(0.13万亩),占1.72%。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53777.26公顷(80.67万亩)。其中:河流水面6547.55公顷(9.82万亩),占12.18%;湖泊水面21065.44公顷(31.60万亩),占39.17%;水库水面487.28公顷(0.73万亩),占0.91%;坑塘水面22035.31公顷(33.05万亩),占40.97%;沟渠2418.44公顷(3.63万亩),占4.50%;水工建筑用地1223.24公顷(1.84万亩),占2.27%。
其他用地面积2533.04公顷(3.8万亩)。其中:农村道路1392.95公顷(2.09万亩),占54.99%;设施农用地245.35公顷(0.37万亩),占比9.69%;田坎879.93公顷(1.32万亩),占34.74%;裸土地3.02公顷(0.00万亩),占0.12%,裸岩石砾地11.79公顷(0.02),占0.46%。
矿产资源
鄂州市境内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铜、钼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硬石膏、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硫等。现已探明铁矿储量为2.5亿吨,居全省第二位。伴随铁矿石的开采,现保留有铜金属量约21万吨。现已探明硬石膏矿储量为3752万吨,硫矿储量为226.28万吨,煤矿总储量为2784万吨,膨润土储量为743万吨。
生物资源
鄂州市境内有植物3000多种,主要是粮食、油料、瓜果、蔬菜等类。有各种木本植物83科、192属、358种,主要是竹木等类。有芳香植物60多种,主要是草木、木本等类。有药用植物125科、542种。
鄂州市有鱼类21科、106种,其中鲤科63种,占鱼类总数的60%。其他稀有鱼类在本地也有生长,产于梁子湖的银鱼,畅销国内外。有家禽10多种,家畜20多种。野生动物有兽类20多种,飞禽40多种,还有爬行类和虾贝类动物数十种。
截至2023年4月,鄂州市自然保护地经整合优化后,总面积为225.43平方千米,共分布7个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梁子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93.2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99.68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面积为93.61平方公里;沼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为9.08平方公里;葛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为5.55平方公里;麻羊垴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为4.08平方公里;白雉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为6.50平方公里;洋澜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总面积为4.51平方公里;西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2.4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鄂州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鄂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北路特一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鄂州市常住人口107.22万人,其中,城镇72.82万人,乡村34.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9%。2022年全年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民族
鄂州市有土家族、回族、壮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瑶族、黎族、侗族、朝鲜族、彝族、高山族、锡伯族、白族、羌族、纳西族、藏族、维吾尔族、番族、水族、布依族、仫佬族、毛南族、傈僳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
语言
鄂州位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和赣方言区交汇处,其方言可划分为两大片。东部、北部和西部属江淮官话区,包括杨叶、花湖、沙窝、燕矶、新庙、石山、凤凰、古楼、樊口、临江、杜山、蒲团、长港、庙岭、大湾、胡林、段店、华容、葛店等二十个乡、镇及办事处。这一片以城区话为代表,最突出的特点是古代入声字仍读入声。东南和南部地区属赣语区,包括太和、汀祖、泽林、碧石渡、东沟、沼山、公友、涂家恼、梁子等九个乡、镇。这一片以太和镇话为代表,最明显的特点是中古浊音声母不论平仄声都念送气清声。
宗教信仰
鄂州市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佛教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宝聚寺、古堤寺、紫檀寺等94个,道教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武昌观、九洲古刹等8个。
经济
综述
鄂州地处全国经济地理中心,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聚焦点,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双重中心的区位特点。同时,鄂州市也是钢铁、建材的重要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能源、纺织服装等多个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2024年,鄂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1.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6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68.1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656.45亿元,增长7.4%。
第一产业
鄂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市、水产大市、生猪调出大市和油籽生产大市。主要是粮食、油料、瓜果、蔬菜等。全市鱼类、水产品种较多,畜禽产业发展强劲。
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1亿元,可比增长4.5%。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59.55万亩,粮食总产量25.51万吨,增长1.3%。生猪出栏76.16万头,下降0.2%;牛出栏0.63万头,增长5.2%;羊出栏2.17万头,增长5.4%;家禽出栏1111.6万只,增长2.3%;水产品产量30.05万吨,增长4.5%。
第二产业
鄂州是鄂东“冶金走廊”和“建材走廊”中的重要一环,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水泥、墙体砖、pvc钢筋骨架管材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民用船舶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装备制造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金属罐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共同构成鄂州的支柱产业。
2023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其中,轻工业增长1.9%,重工业增长6.1%。全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增幅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0.3%,产品销售率为96.5%。
2023年,全市具有总包及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2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6%。商品房销售面积142.46万平方米,增长1.3%;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4.58亿元,下降21.1%。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9.29亿元,增长3.5%。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52.32亿元,增长7.5%;乡村实现零售额34.39亿元,增长8.1%。
2023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74.7%。
2023年,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进口26.9亿元,增长52.0%;出口31.8亿元,增长29.9%。
2023年,全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7.69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68亿元,同比增长39.8%。全市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12.89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1.67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567609户。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07.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1%;实现旅游总收入77.65亿元,增长54.7%。
2023年,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20亿元,增长22.2%。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2.05亿元,增长7.7%。全年财政支出165.19亿元,增长39.5%。
2023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8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各项存款余额1193.85亿元,增长10.5%。
2023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8亿元,增长10.7%;人寿险保费收入17.47亿元,增长0.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32亿元,增长25.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13亿元,增长39.0%;人寿险赔付支出4.19亿元,增长13.7%。
社会事业
教育
“十三五”以来,鄂州市共争取建设资金约7.5亿元,市、区两级配套投入3.36亿元,新建育才中学,改扩建新民街小学凤凰校区,迁建西山小学、鄂州中专、葛店高中等重点教育项目,新增学位18000个,有效破解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投入6962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8所,实现了每个乡镇建成1—2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投入1.8亿元,加快推进城南学校新建、市二中迁建,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投入1.4亿元,建成国家级示范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丰富学生室外拓展活动场所。
2023年末,全市高等教育招生6147人,在校生17727人,毕业生5529人;普通高中招生6623人,在校生19109人,毕业生607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5854人;小学在校生784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783人。
鄂州职业大学
鄂州职业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凤凰路78号。学校地处湖北“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鄂州,紧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学校占地面积1020亩,建筑面积63.53万平米,先后成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试点证书院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院校、省级优质高职学校、湖北省“双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多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称号。
医疗
2023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7家,其中医院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家;全市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91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97人,注册护士4295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7420张,其中医院床位5794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91张,卫生院床位1202张。
科技
2023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认定企业85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96件,全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81件。
文化
2023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基础设施3726处;举办3项国家级赛事活动、8项省级赛事活动、50余项市级赛事活动;获国家级锦标赛(冠军赛)1银2铜,获省级锦标赛10金23银17铜,新增一级运动员14人、二级运动员42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为91.9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8.8%。
环保
2023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2023年,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1天,优良率为79.7%,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下降10.0%;PM2.5年平均浓度37.2微克/立方米,增长10.4%。
社会保障
2023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1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3.54万人,离退休人员10.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4.5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3.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9.25万人。
水利工程
长港河是在梁子湖排水港基础上经人工开挖的水道,港宽60-11米,水深4-6米,主要调节梁子湖、鸭儿湖和三山湖的水位、总流量为214立方米/秒。
交通
综述
“十三五”时期,鄂州市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总投资计划为135.6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81.33亿元、普通公路项目29.12亿元、水运项目14.74亿元、物流站场项目10.45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8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104.66亿元、普通公路项目40.26亿元、水运项目20.11亿元、物流站场项目10.8亿元,为“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目标的129.6%。交通运输能力、运输效率、安全水平及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此时期,鄂州市的轨道交通、疏港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公路网络布局也持续完善。
公路
鄂州市“一三五”期间鄂咸高速如期建成,武阳高速鄂州段建设正加快推进,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和武汉新港高速公路鄂州段开工建设,“三横两纵两联”高速公路网布局正在加速形成。普通公路方面,建成S257葛店港至岱庙段新建工程,G106泽林至分水岭改建工程、G316泽林至樊口段改建工程、S203鄂州机场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977.73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250.0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等级公路占比达到89.6%。
农村公路方面,建成中咀路、铁陈二线、武石城铁鄂州东站和华容南站接线等县乡道76.5公里。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梁子湖区成功创建2020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沼山镇已被评选为2018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段店镇和太和镇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梁子湖涂家垴镇获评2020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23年,全年全市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8.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6%;公路旅客周转量2.75亿人公里,增长34.5%。公路运营总里程3807.52公里,增长2.3%;高速公路总里程207.20公里,增长9.4%。
铁路
鄂州市有客运火车站:鄂州火车站鄂州东站华容南站华容东站葛店南站花湖站;;有货运火车站:鄂州北站鄂州西站
截至2022年7月,轨道交通、疏港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葛店段工程正式开工,并顺利开通。红莲湖轨道交通纳入《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鄂州三江港疏港铁路正式开通,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和疏港铁路的建设实现了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零的突破,三江港区铁水联运模式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丰富全市交通网络布局,优化了全市交通运输结构。
航空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州花湖机场)获批,机场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鄂州市花湖机场累计开通70条航线,其中国内客运航线15条(连通22个国内城市),国内货运航线45条、国际货运航线10条(连通13个国际航点);完成货邮吞吐量24.53万吨(其中国际4.63万吨),旅客吞吐量42.05万人次。
水运
“645”航道鄂州段整治工程已启动,全线于2021年完工。四大港区建设全面推进。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扩建工程、鄂州五丈港锚地等项目已建成,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1-8#泊位水工主体工程已完工,鄂州港葛店港区电厂煤码头2号泊位已竣工,湖北星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码头、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中国航油鄂州机场供油工程航油码头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多式联运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2020年鄂州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780.51万吨,其中三江港铁水联运建设取得新突破,2020年实现矿石铁水联运401.6万吨。鄂州市内河乡镇29处渡口均已完成达标改造,率先成为全省渡口达标示范市。积极推进水运事业绿色发展,强力开展长江大保护三大专项战役整治,长江干线鄂州段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鄂州市共取缔各类码头108个,131个泊位,腾退自然岸线10.85公里。梁子湖绿色航运示范区内的生态发光航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和绿色安全保障设施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公共交通
武汉至华容101路、光谷至葛店301路城际公交稳定运营,黄州至鄂州107路、108路城际公交常态化开行。坚持“公交优先”,城区公交线网进一步织密,鄂州市公交线路从30条增加至39条,设立公交营运站点883个,公交营运线路里程长达669公里,“公交全覆盖”形成城乡公交20公里辐射圈。区域公交线路相继开通,新增葛店区域、华容区域、梧桐湖区域公交线路6条。城市公交车进一步提档升级,纯电动公交车从无到有达到170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
人文
综述
鄂州倡导“大文化、大文艺”的理念,不断整合文艺资源,充分挖掘各种人文资源,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变人文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促进鄂州的文化大发展。
鄂州市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阁”之称的观音阁独立江中;中国最大的孙权雕像立于吴王大帝广场;鄂州江滩三国吴都旅游风光遍布在长江中游南岸,成为景文并茂的艺术长廊。
饮食
习俗
城市象征
1988年,鄂州市一届人大25次会议决定鄂州市市树为樟树,鄂州市市花为腊梅
其他文化
吴王城遗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区。在市南百子畈一带,是一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0.55平方千米的长方形古城,吴王城遗址是三国东吴都城。三国时期魏黄初元年(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2013年3月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1年6月,鄂州市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有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4项、省级7项、市级47项(含扩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雕花剪纸鄂州牌子锣泽林旱龙舟、百节龙习俗。
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鄂州玉连环、华容土布纺织技艺。
风景名胜
综述
鄂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西山、莲花山等自然风光;西山风景区迄今仍保留武昌楼、试剑石、避暑宫等遗址。鄂州市境内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其中梁子湖是全国十大名湖之一。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