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素有“天下第一山”之誉,因“凿石得金而名”,属泰山余脉,相传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金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东南,国家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
金山风景秀丽,因凿石得金故名曰
金山。金山南北长2公华里,东西宽1.5华里,海拔高度133.2米。金山素有天下之中
第一山的美誉,是一座颇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属
泰山余脉,相传与
泰山、
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在
齐鲁巨野之胜在
金山,金山之胜在
秦王洞 金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俗称金山大洞,世传为
秦始皇东巡
泰山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秦王
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经考证,实为西汉
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据《汉书·武王子传》载:贺王昌邑十三年,后征为帝,因行淫乱,被废为
海昏侯,就国
豫章(今江西南昌)。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和山陵,昌邑王
刘贺事多僭越,自治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
金山
昌邑王千古奇观,胜地佳境,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游客.有多少文人名士怀着几多感慨.几多赞叹,欣然命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精僻的考证.明道两壁上现存宁以来的刻44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珍贵的
历史文化遗产金山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涛宜人,金秋牡丹飘香,隆冬雪满枝头。
麒麟洞、龙虎洞、
金牛洞、玉兔洞等多处天然溶洞与
圣母泉、神水泉等多处泉水遥相呼映。
巨野八景中的“
金册春晓,秦洞云霞”均出自汉代
昌邑王刘贺的废
崖墓,后称之为
秦王避暑洞。当年,刘邓大军在此洞指挥过著名的
羊山战役。
金朝大定三年,皇帝
赐封该洞为大明禅院。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
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592年)的道观,恢复在北山峰顶,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灿烂的宗教文化。金山是历代宗教人士精心修炼的理想圣地,也是历史上铁马金戈必争要地。
历史人文
关于金山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说,在二十七亿年前,与泰山同时形成,是泰山西连梁山的余脉;二说,远古时
女娲用炼出的五彩石补天,余下三块灵石,后来变幻成三姐妹游历人间,最后化为三山,即
泰山、
峄山和
金山,人们尊称她们为三山的圣母。年龄最小的三姑娘金山圣母,特别喜爱
牡丹,喜爱
牡丹的富丽和异香,就从天宫取来
牡丹种子撒在金山上。霎时,漫山遍野长出五彩缤纷的
牡丹,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馨香,所以唐代诗人称牡丹为“国色”、“天香”。
昔日有云:“
巨野之名在
金山,金山之名在秦皇一洞。现在可说:巨野之名在两仙、一花、一洞。两仙为神农、金山圣母
碧霞元君,一花为
牡丹,一洞为秦皇避暑洞(又称秦皇避暑宫)。秦洞原为秦始皇东巡时驻跸,但备而未用。西汉末年,只当了二十七天短命皇帝的昌邑王
刘贺依势改为墓冢,废而无用。唐初,号称秦王的
李世民于戎马倥偬中过此,故又称“
秦王避暑洞”。
中天门、小天街、
南天门。南山麓建有神家祠、观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阁、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
文昌阁、三圣殿、
魁星楼、
牛王庙、戏楼等点缀其间。此外,还有玉兔洞、
金牛洞、
蝙蝠洞、祈子洞、圣母泉、龙虎洞、神水泉、金水泉等20余处自然景观。一年一度的金山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每逢阳春三月,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于苍松翠柏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
巨野 金山旅游区是历代宗教人士精心修炼的理想圣地,中华道观,金山寺等大型古建筑群。金山水城、钓鱼池、放生池、
日月泉、
民族风情园、旅游池、瑶池、野生牡丹区、麒麟文化园等景点已经恢复,现已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主要景点
秦王避暑宫
秦王避暑宫,俗称
秦王洞,乃西汉
昌邑王刘贺的废冢,人工开凿,规模宏大。后因秦王李世民在此避过暑,人们才称之为
秦王避暑宫。该洞构造奇特,气势恢宏,素有鬼斧神工之誉。
相传
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率千部千里扬鞭,跃马东征,炎热季节,大军至
巨野。那时的李世民雄姿英发,威风凛然,无奈少年发福,难抵烈日蒸烤,亟须寻一避暑胜地。侍者打听到金山有一大洞,凉风习习,最宜避暑。秦王遂移居大洞中,果然冷气森森,须臾间热汗尽退,着衣犹寒。李世民慨叹别有洞天,恍若置身仙境。随行大将
罗士信、程知节立在洞口左右。昼夜护卫,坚硬的岩石上留下两个硕大的马蹄印。虽历经风霜,至今仍清晰可见。当时,大将秦叔宝率部驻防平官李村。现该村秦叔宝栓马
榆树上尤存。千年古榆虽已部分朽倾,但仍枝叶繁茂,半边古干上生出螺旋状树疣,远望如龙鳞片片,瞧似铁甲点点,傲视苍穹。每逢中秋佳节,古树便结满了密密的
榆钱,似是追忆当年猛将的风采。
当时秦王的另一大将尉迟德率部驻防在陶庙村,将军栓马的古
槐树尚存,至今当地还流传敬德勒马望古槐的美谈。这棵古槐苍劲挺拔,树身须三个人环抱。因千年风雨,古槐树心已枯。老年人敬之若神,常有香火祭祀。后不知何故引发火灾,古槐枯朽部分全部烧去,几截巨大的树枝断裂下来,其木炭掂之重如铁,敲之声如石。今古槐唯外周皮(约四、五寸厚)尚生机盎然,树干圆如车削,扣之咚咚有古铜之声,引无数文人骚客为之研墨礼赞。
金牛洞
金山小天街东头下侧有一大洞,名
金牛洞。“金山出金牛,金牛拉金砘子”。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秋天,人们起早贪黑,忙收又忙种,有时种下地的
麦子连砘都来不及。但是第二天一看,却不知让谁帮助砘好了。起初人们都认为是邻居帮忙,但相互一问,都说没有此事。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又听到吱吱的砘地声,大家到田里一看,只见明亮的月光下,一头肥壮的金牛拉着一个金砘子在刚种上麦的田地里来回奔忙,随着吱吱的声音,一行行刚下地的小麦被砘得又平又实。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一夜间都知道了金牛拉金砘子帮穷苦百姓砘地的事。大家以为神仙相助,只是远远地站着看,从没有人惊动金牛。金牛砘地到天亮,就拉着金砘子上了金山。有人尾随其后,发现金牛进了一个山洞。从此年年秋天种
麦子时金牛都晚上出来帮穷人砘地。人们把金牛敬若神明,经常到金牛洞口烧香叩头,以表崇敬,感谢之情。多少年之后的一年初夏,从外地来了一个老道人,整天像幽灵一样在金山周围转来转去。一天,老道在金山脚下一个瓜园里转悠了半天,快到天黑才神秘地对看瓜老头说:“我相中了你园里一根良瓜,想买下来。”看瓜老头爽快再说:“相中了就摘走好了,一根瓜不值啥!”老道说:“瓜还没有长熟,现在不能摘。”说着就把他看中的那根瓜指给老头看:“这样吧,这根瓜我号下了,先交给你五两银子,做定钱,等到一百天头上我来摘瓜,再给你五两银子。”说完扔下五两银子就走了。刚走几步,又回过头眨了眨三角眼,再三嘱咐,一定要看着让瓜长足一百天,并不能让外人知道。 看瓜的老头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可不敢相信,一根瓜难道比这一园瓜还值钱。从那以后,老瓜农天天观察这根良瓜,天天心里琢磨这件事。只见这根瓜长得特别快,十几天功夫就比同时开花的其它瓜长出半尺多,但外表也没有任何特异之处。“老道人花十两银子买一根瓜到底有什么用?”转睛夏去秋来,老瓜家在怀疑中送走酷暑,迎来金秋,一直守着那根瓜度过了九十九天。说也奇怪,别的瓜早就瓜落秧了,唯独这棵仍枝表叶茂。老瓜农看着这瓜,老道人神秘的身影老是在眼前闪动。老道人摘瓜何用,看那鬼兮兮的神情,这老道人不像善良之辈,想到明天老道人就来摘瓜,一种不祥的感袭各心头。“我何不今晚就就摘掉瓜,让它长不足一百天?”老瓜农决心已定,弯腰把良瓜摘下放在了筐里。老着一夜没睡,又清晰地听到金牛拉金砘子的亲切声音。第二天,太阳刚升起一丈高,那老道人就准时来了。他快步走进瓜园,一看只有瓜秧没有瓜,脸色突变,厉声质问老瓜农:“我让你留的瓜呢?银子我可是带来了。”老瓜农见道人满面怒气,微微一笑,轻轻把筐端过来:“你要的瓜在这里。”老道人见了瓜,脸色稍缓:“不是说好等一百天再摘吗?”“今天不是一百天吗?”老农对答如流,“现在都开始种麦子了,满地里就这一棵瓜,我怕一不注意让小孩子摘走了,所以今早就摘下来了。”老道人拿起瓜看了看,直视着老瓜农的眼睛问:“这瓜不像是今早摘的。”老瓜农肯定地说:“太阳露脸时我亲手摘下来的,还能有假。”老道人看事已到此,丢下五两银子,把瓜用黄绸布包好就走了。走了很远,老道人又回头望着老瓜农诡秘地干笑了两声,恶狠狠地一顿足,便扬长而去。这更加激起了老瓜农的疑心,于是把银子装好,远远地跟上老道人,想看一看老道人用这根瓜到底干什么。只见老道人天黑后绕道至
金牛洞旁,鬼鬼祟祟地躲在一块巨石后边。一弯明月从东山升起。洞里忽然隐约传来金砘子的声音。老道人闻声把良瓜取出,高高举起。金牛拉着金砘子已露出半个身子。老瓜农这时才明白老道人买良瓜是为了加害金牛,不住大喊一声:“金牛快回去,有人害你。”金牛一愣,老道人眼看金牛要转身进洞,忙跳起来用良往金牛头狠命一砸,只听一声巨响,一根金灿灿的牛角给他砸落在地,金牛大吼一声负痛钻进大洞。从此就再没有出来。据说,这良瓜如能长足一百天,可以一瓜砸死整个金牛,因为差了一天,又得瓜农及时提醒,金牛才幸免于难,只砸掉一根牛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金牛,就把金牛出入的山洞称为金牛洞。洞旁置一石雕独角牛,就是源于这个动人的故事。
刘邓观站台
沿大洞东往上,有一平台,可站十数人,为当年刘邓观战台。1947年,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和阻截的国民党军在巨野境内相继激战。古老的巨野大地上,炮声隆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横扫千军如卷席,
龙逢战役,六营集战役,狼山战役,所向披靡,捷报频传。但与国民党美械装备的精锐66师激战羊山时却小挫。从7月13日到7月28日,前后15天始方攻下。
刘伯承、邓小平首长见初战不利曾登金山,遥看羊山地势,见羊山如头东尾西的一只羊,羊头高,羊尾低,遂改变原来先攻羊尾的打法,断然决定先打羊,很快取得了战斗胜利,生敌66师师长
宋瑞珂。
玉兔洞
从观战台再往上,有三个洞,洞口朝天开者,为玉兔洞。当年嫦娥偷吃王母娘娘的仙药,在升天之际匆忙带走了玉兔,时间一长,不想月中美人难奈蟾宫寂寞,反思恋起人间烟火,于是玉兔下凡。玉兔来到金山,掘三穴而藏,正所谓“狡兔三窟”。为此,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名传千古的七绝:“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该诗现刻在玉兔沿旁,让嫦娥时时向世人昭示寂寞夜夜心。
蝙蝠洞
沿玉兔洞上行即是蝙蝠洞。洞口北侧有一天然而成的石蝙蝠,展翅欲飞,形神兼备。此洞很深,因狭小曲折,游人难入其内。曲径却难通幽,常令人驻足引颈,遐思洞中胜景,引发出无数美妙的幻想。相传昔日夏夜往往有数百上千蝙蝠从中飞出觅食,当地老百姓遂给它起了这个名子。
胆寒石
大洞西侧有一石突出,人站其上,俯视洞前墓道,但觉冷气扑面,两股间寒意顿生,稍停片刻,即有摇摇欲坠之感,令人心胆俱裂,颤抖不止。游人不妨登临其上一试胆量。大洞正上方有几块巨石横架,几棵酸枣树长得郁郁葱葱,正是游人留影的好地方。其西为掘了半截的崖墓道,据说因风水不好而弃,但观之,似还有许多隐秘在其中。
练武场
金山分为南北山头,南山头平整如削,面积约为500余平方米, 相传为西汉未年曹操手下大将
昌邑人李典练兵处。他典因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很为曹操器重 。被封为都亭侯,是三国战乱时期最出名的年轻将领之一。后因病而死,年仅36岁。92年在
巨野县昌邑乡发现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为
李典墓,现已原样移建菏泽博物馆一层大厅内。
试剑石
练武场西侧有一块长方形巨石,中间一条裂缝将巨石一分为二。相传当年李典得一宝剑,可削铁断玉,遂向昌邑人
满宠炫耀,为证实此言,李典抽出宝剑,轻轻一挥将此石劈为两半。满宠在曹魏官百拜
伏波将军,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又封分为
太尉。其子其孙均居
显位,金山北麓下满庄村民即是满宠的后嗣。
祈子洞
两山头中间东侧有一朝天大洞,洞口四周呈五梅花形。唐明皇为显示与弟兄亲情,曾作花萼被,与弟兄共一被。后人遂演义为盖花萼被可以多兄弟,子女兴旺。周围数进里凡缺子女者,往往辞辛苦,登金山求子。按照习俗,求子女者先在山下拒一石子(意为“拾子”),然后奋力掷向南山头两座大石堆,名日“拴子”,若 石头不从堆上滚落,就算拴着儿子。接着到祈子洞焚香烧纸钱,祈求金山老奶奶允许把拴着的儿子带回家去,同时要许个愿,“如能生个男孩子,就要送……”一旦 男孩子生下来,必须再到金山“还愿”。据说向金山老奶奶求子很灵验,所以每年上山求子或还愿者多达万人,至今南山有两个高达四米的石堆,皆为祈子者掷石而成。
小天街
从金山西侧登山,进小红门再拾级而上,至南天门往东,有一宽三米左右的天然石板路,平坦如镜,似人工开,是为小天街。据县志记载,康四十年(公元一七零一年)重修金山,“悉仿贷制”,即一切按泰山建筑布局设计,因泰山有天街,故命小天街。一九一八年白天祖率领农民起义,聚众金山,从小天街经
南天门到小红门,为巡逻兵“更道”。站在小天街上,西望鲁西南大平原,田畴交错,烟村雾树,天高地阔,令人心旷神怡。小天街南面下临绝壁,迎风而立,俯瞰仰视,万种风情,溢满情怀,大有念天地之悠悠,唱千古之大风之感。
小庐山
金山山东坡上,过晋山站,汽车可以一直行驶到中山门。中山门下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这就是小庐山顶。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曾在鲁地共同生活年余,李白携杜甫曾慕名游金山,爬到半山腰席地而坐,看金山南北二峰对峙,如庐山之香炉,日照,不禁叹道:“真是个小庐山。”后人遂以此名之。宋代巨野县大文学家,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补之,厌恶官场的尔我诈,弃官在家赋闲,慕晋代隐士
陶渊明之为人,自号归来子,曾在此筑草房数间,均以“
归去来辞”中名名命名,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词。
龙虎洞、神水泉
西山坡有四个大洞,洞洞有泉水。从北往南依次为金水泉,神水泉,龙虎洞,金鱼泉。神水泉洞门开阔,巨石横悬,峭壁如削。龙虎洞有一龙一虎,造型逼真 身临其境,如闻虎龙吟。一头双龟一上一下,甚是亲热。在龙虎洞南光秃秃的石头上忽然挤冒出一股清水,有人在旁成一鲤鱼形水池,把泉水蓄储起来,等待上下山的香客游人饮用,是为金鱼泉。金山王营寨北山头东坡有十几处残破的石头房,是为金山王寨遗址。一九一八年二月,王赓烈率领一部分农民起义,在金山顶仿照
梁山泊英雄好汉盖起了
聚义厅,树起了“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大旗,号称“金山王”,很快聚集了两万余人。后准备南下投奔孙中山先生,中途被军阀击溃。王赓烈,现核桃园乡付庙村人,因少白头,人送外号白天祖。
孙山
金山南山头东边有座小山名孙山。当年孙山古树参天,碧水环流,风景秀丽宜人。宋代某年山东东部几县秀才相约赴汴京赶考路过金山,畅游之余又到了孙山,众人不禁为孙山优美的景色所倾倒,遂推名气较大的张生赋诗一首,连名子一起请人刻在一块巨石上。待皇榜下来后,数人都榜上有名,唯独张生落第。张生在当地数县名气最大,人们让为“折桂步蟾宫”非他莫属,结果却出人意外。请人算了一卦,竟是因“名落孙山”所致。此后,凡赴考未中者,皆称“名落孙山”。
开发建设
巨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八年的开发建设,恢复了中华道观、金山寺大型古建筑群、金山水城、钓鱼池、
放生池、日月泉、
民族风情园、游泳池、瑶池、野生牡丹区、麒麟园、
金山阁等景点,已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年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市风景名胜保护区、市地质地貌保护区,是鲁西南知名的旅游景区。
新规划的金山水系景观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014公顷,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
金水河环金山一周,并与庐山湖、孙山湖、慈云湖、神农湖相连,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一河连四湖的山水二重奏,此项目工程现已投资800万元开工建设。新规划的金山
休闲农业观光园占地1100亩,总投资5000万元,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金山旅游区将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金山寺将以她自然的神工造化,奇特美丽的景观,古今交融的神韵,吸引海外更多朋友来此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