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孟钿

清代女诗人

钱孟钿(1739年—1806年),字冠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乾嘉年间著名女诗人。因诗宗浣花(薛涛)、青莲(李白),自号浣青,世称浣青夫人。

人物生平
幼即聪慧
清乾隆四年(1739年),钱孟钿出生。
乾隆十年(1745年),父亲钱维城考中了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同年,钱孟钿随母亲到京师父亲官邸与父亲团聚。
乾隆十一年(1746年),钱孟钿就读于家塾,但只有不到半年时间。
乾隆十五年(1750年),父亲感染寒疾,钱孟钿割臂肉做药引子给父亲治病。但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手臂出血,殷透了衣袖,家人才知道。钱孟钿聪慧过人,喜欢吟咏,精通音律,熟读史书。他的父亲与她辩论,也说不过她。祖父钱人麟经常向外人夸赞她:“这是我家读书的种子。”
交流唱和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钱孟钿嫁给了永济人崔龙见,当时崔龙见还未中进士,两人居住在京师父亲钱维城的官邸中,与叔父钱竹初及管世铭庄炘等交流唱和。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丈夫崔龙见考中进士。随即不久随夫回到家乡,侍奉婆母。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父亲奉命视学浙江,此后四年在浙江各处视学。钱孟钿与丈夫随父亲一起到浙江与诸昆弟结洗青诗社。
乾隆三十年(1765年)秋,钱孟钿在父亲官署与叔父等缔结浣清诗社。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钱孟钿离开父亲,与丈夫回到故乡武进生活。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与丈夫居家乡武进,因身体抱恙,父亲寄诗两首:《寄示孟钿》《读孟钿所寄诗》,钱孟钿作《恭和家大人寄示原韵》诗回应。
随夫宦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钱孟钿寄诗数卷与其父,请父亲为其诗稿作序。随后跟随崔龙见赴南郑上任,自此开始了随夫宦游的生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因丈夫崔龙见在陕西富平县知县任上,钱孟钿也随之到了富平县频阳官舍。
乾隆四十年(1775年)春,钱竹初携管世铭到频阳官舍见钱孟钿夫妇,此时杨与岑、钱竹初哥哥的儿子钱味菽都在频阳,因此闲暇的时候,钱孟钿与几人刻烛分题,作诗相娱,并结《鸣秋合籁集》两卷。《喜竹初叔父至署》《呈竹初叔父》《秋夜有感》《志梦》《明月歌》《古意呈竹初叔父》《不寐》《八月十三夜频阳官舍对月联句同竹初叔父秋厓弟杨鉴川外弟》《中秋夕呈竹初叔父》《中秋待月分韵得色字》《闻子规次竹初叔父韵》《秋窗六咏分韵》《始皇冢》《通天台人歌》《华清宫废址》《拟怀仙曲》《自题小影》《雨夜怀外子》《送竹初叔父南归》等诗均作于此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钱孟钿诗歌创作数量较多的时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钱孟钿作《题秋帆中丞高秋陟华图长卷》诗。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钱孟钿在官署中作《饮食绝句三十首》 并索在官舍的诸亲友和作。管世铭也同作了三十首,后在其诗集中选录十首,诗前有小序记叙了这段钱孟钿倡举的以“食物点心”为题的诗歌唱和活动。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管世铭离开频阳,钱孟钿作诗送别。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孟钿会见洪亮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因侄子去世,钱孟钿作有《悼侄》诗。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崔龙见官杭州水利通判,钱孟钿随任杭州。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叔父钱竹初在鄞县置屋造园“小林栖”,钱孟钿渡江访问叔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二月十日,与竹初叔父、表弟杨六士、姻家子洪稚存、蒋松如登香雪海探梅,并作诗记之。同年,偕其三子崔景侃与叔父、洪亮吉等乘舟往浙江杭州。在途中,与众人赏山玩水,并出所作诗示洪亮吉。同年,作有《侍竹初叔父偕表弟杨六士姻家子洪稚存蒋松如登香雪海探梅》《自邓尉还舟作》《探梅口占呈竹初叔父》《将抵武林作》等诗。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钱孟钿拜见了袁枚。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弟妹庄循之去世,钱孟钿作六首悼亡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钱孟钿作《对月感怀》诗,感慨一生随夫宦游的经历。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崔龙见任荆州知府。钱孟钿随夫到荆州,期间曾智退白莲教匪的进攻。
乾隆六十年(1795年)冬,洪亮吉来到荆州崔龙见的官邸拜见,当时钱孟钿的堂兄钱钺与钱伯垌都在,因此几人在官廨作消寒诗会。
晚年去世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月,钱孟钿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主要影响
文学
一、大气磅礴的怀古纪游诗
因为其自幼受到家学的影响,钱孟钿的诗歌形成了具有深刻历史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始皇冢》:
骊山高复高,落日霾荒台。西风吹白道,下见幽宫开。
秦政昔乱纪,刑杀如霆雷。鲸吞六国尽,声色非仙才。
童女不复还,龙战飙轮摧。寄言镐池君,英武安在哉?
千人竞讴唱,运石清渭隈。筑之崇三坟,下锢泉水来。
黄金作天地,日月为樽罍。银海停不流,人膏灿无灰。
飞蚕三十箔,一一红玫瑰。知埋几皓齿,何论万匠哀。
可怜闭衰草,虎视敛寸坏。虽令地成市,难买青阳回。
足使天下倾,何待长城摧。楚炬与牧火,雨赭无遗煨。
宝玉不在土,死增骸骨灾。徒闻古丈夫,霞举登蓬莱。
诗中叙写了秦始皇的暴淫无政,刑杀乱纪。但日夜如江海之川流不息,昔日的一代霸主早已作古,只留得万古罪名,为后世所唾弃。而真正的有志之士,生前不与乱道,死后亦清风高蹈,为后世景仰。
纵观钱孟钿的怀古咏史诗,不难发现,尽管其所咏的历史对象不同,描写内容不同,但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主流基调,即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一种万事成空的时空观照,在茫茫宇宙面前,个人不过是一叶扁舟,随历史长河的流淌消寂无踪。
再看其纪游诗。钱孟钿不仅从小读史,形成了一套独具个性色彩的历史观,而且与一般的大家闺秀深居闺阁不同的是,她随其夫漫游京师,后又仕宦秦中,这种走南闯北的经历自然会给诗人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为其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感在现实中的碰撞使其纪游诗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如其《潼关》:
潼关天险郁嵯峨,天外三峰俯大河。
六国笙歌明月在,五陵冠剑夕阳多。
时来杰士能扪虱,事去将军竟倒戈。
终古丸泥凭善守,英雄成败感如何。
除了描写潼关险峻的自然物貌外,还有诗人对历史观念的抒发,从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可以想见钱孟钿煮酒论英雄的豪杰气概。又如《秦中》:
秦中自古英雄地,千载何人忆解骖。
细柳营荒收苜蓿,二陵雨过出崤函。
水从清渭流无极,山到中条翠可探。
今日乐游原上望,西风残照更何堪。
来到自古英雄地的秦中,现实与历史紧密结合,怎能不引起诗人的种种怀想。此类诗打破了纪游诗与怀古诗的界限,即自然景物与历史关怀的水乳交融,是钱孟钿此类诗歌的最大特色。
钱孟钿单纯描写路途风景的诗歌同样写得意境阔大,如《晓度凤岭》:
秋气散林木,峦翠衣欲惹。
晓行陟山巅,万景不可写。
老树穿石隙,野花无定名。
乱云生足底,身与苍烟并。
俯瞰浩茫茫,鸡声出茅舍。
一线走惊泉,震耳神魄化。
星辰如可扪,我欲乘风借。
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诗人身在山岭之中,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去,山峦葱翠,露珠欲滴,老树与野花交相映衬,仿佛身在云中,远处一片浩渺。抬头仰望,星辰似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在这种朦胧的意境中,女诗人产生了乘风而去、羽化登仙的梦境之感。
钱孟钿的纪游诗是其亲身经历的艺术表现,在这些诗歌中,女诗人走出闺阁后的心绪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她放下女性的身份,而以纯粹诗人的面目出现,故能将历史和现实收于笔端,融为一体,在轩豁大气中给人以思想的启示和意境的感染。
二、磊落真挚的交游唱和诗
有清一代,闺阁创作形成较大规模,社会上主流诗人群体多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因此,出现了闺阁诗人走出闺门,与男性诗人以诗歌唱和往来的景观。钱孟钿身处其中,自然受其影响,加之其真挚磊落的气概,赢得了同时代很多著名诗人的赏识,她的集子中也同样出现了大量与其他诗人交游唱和的诗歌作品。从其唱和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族内男性的亲情唱和;一是与族外男性的友情唱和。
钱孟钿与父亲的感情很深,诗歌方面,父女互相唱和,在不能相聚的日子里表达相互间的关心和牵挂,如《恭和家大人寄示元韵》:
天风来日下,吹梦转霏微。欲度江云去,还迟雁影归。
桃花仙境远,鹦鹉旧笼非。漫许能言鸟,何时接翼飞。
诗中通过对旧境、旧物的回忆,表达自己想要回去而不能的惆怅,并回忆了往昔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岁月,好比桃花仙境,可如今已渐行渐远,竟不如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可以自由地飞往想去的地方。她的《敬怀家大人以忧归里》一诗感情表达要直接一些:
卅年宦况寄空囊,去国何堪哭断肠。
病里长途谁问侍,天涯老泪更风霜。
莱衣已抱趋庭恨,萱草还依爱日长。
惭愧左家最娇女,秦关春晚梦高堂。
此时的钱维城丁忧归里,身体状况不好,因此引起了女儿的极度关切和担忧,她想到自己不能侍奉左右,以尽儿女之孝,心中既惭愧又悲伤,只能通过梦境聊以慰藉。
钱孟钿与叔父钱维乔的感情亦非同寻常,虽为叔侄,但他们心性相投,在钱孟钿的诗集中有不少抒怀之作。《秋日抒怀和竹初叔父韵》:
秋心独对广庭闲,风扫浮云带雨还。
山髻自高时世目,月眉空约美人颜。
桐阴坐看调双鹤,湖畔晴宜放素鹇。
好就潺湲展冰簟,莫教尘梦落烟寰。
因为所写对象是至亲长辈,诗人一任笔下思绪流淌,意婉情深。这种精神上互相慰藉、创作上互相欣赏、亦师亦友的叔侄关系,时见其诗作之中。
在友情唱和诗方面,较突出的是钱孟钿对袁枚性灵诗歌及其恣意个性的赞叹,如《题袁简斋年伯小照》:
越江深,吴山兀,史迁文章子云札。
一枝彩毫掣秋月,卷起黄河泻天阙。
蓬莱仙都行处有,日午花砖春在手。
金莲炬彻玉堂烟,散作棠阴千百亩。
早抽手版赋归来,不种桃花种杨柳。
钟山翠黛华岳莲,都入先生一杯酒。
却溯当年蕊榜同,与我尚书为老友。
蔷薇盥手挹春风,日诵诗篇不离口。
盛衰转轴五十年,复喜天涯见山斗。
把公图画祝公寿,南极星光照尊卤。
东山丝竹足千春,白下莺花一万首。
青鞋踏遍众峰小,归去随园春更好。
幽兰山谷露痕晓,愿得馀晖分小草。
诗中毫不掩饰她对袁枚潇洒风流的性情和活泼灵动的诗歌的赞赏。
另外,钱孟钿与著名诗人管世铭亦有来往,《和管韫山外兄留别元韵》云:
三年绛帐兼师友,客里相看骨肉同。
知有才名重天下,早传诗句步江东。
挥残麈尾征车远,开到梅花驿使通。
相送渭城休怅望,上林柳色待春风。
管世铭曾客居富阳,与钱维乔、钱孟钿、崔龙见等日日诗酒唱和,切磋文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诗即表现了钱孟钿对管世铭诗歌才气的赞赏以及对这位天下名士前途的美好祝愿。
三、清碧灵澈的闺阁柔情诗
生为大家闺秀,钱孟钿的诗歌自然也体现了类似所谓闺怨的风格,但这类诗数量很少,且多为与其他女性诗人的交游之诗。如《早春忆武林梅树示循之妹》其一:
暗香绰约近窗纱,风信冲寒漫兴赊。
为忆仙人双萼绿,水边双影伴浮槎。
其二:
春到孤山处士家,小园雪后几枝斜。
年时消息天涯近,若为针题报柳花。
诗句清淡脱俗,意蕴悠长。再如《和表姊毕素溪题桐阴待月图四首》其一:
百尺高梧引兴孤,秋清万象入仙图。
芳阴伴我留清夜,纤影窥人俨画图。
云外疏钟间更远,雨馀香蝶梦还无。
徘徊不惜苔痕碎,愿借明辉傍玉壶。
以题画诗的形式进行唱和,意境高雅,给人一种灵动之感。
纵观整个《浣青诗草》,不难发现集子中写“秋”的意象很多,这一点仅从诗题中亦可清楚看出,如:《秋夜》《秋日抒怀和竹初叔父韵》《秋兴》《初秋夜坐有怀》《秋声四首》《秋窗六咏分韵》等等,可见其对“秋”是情有独钟的。其实钱孟钿的气质中也存有一种“秋”气,因此才形成了她少年老成、沉郁静穆、高远飒爽的性格,并在其创作中体现出了清风高蹈的诗歌风格。
钱孟钿词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其诗歌的创作,现存所知有三十四首。这些数量是其诗作数量的大约十分之一。在这些词作中,多是婉约之词。但有《角声》一首,颇具慷慨磊落之气。作为闺阁诗人,钱孟钿词的创作内容比较狭小,大多是咏物词与题画词,还有伤别词。
一、咏物词
作者在咏水仙和兰花的词中,赋予水仙和兰花高洁的品性,即使咏杏花也有一种清气,而没有“春意闹”的气氛。这些词体现了女词人娴静淑婉、追求清净、淡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性。在《满庭芳·水仙花》中写道“铅华尽洗,春到水晶楼。”“晓风寒素影,沾泥凡卉,对此应羞”写出了水仙花不染尘埃,与世独立的精神面貌。但是紧接着写“怕玉钗低坠,清境波流。”担心花瓣坠落,随波逐流。这样更加突出了水仙品质的难得。咏兰的一首更突出了作者清净、闲幽的心态:
含情一种清如许。镇日伴、幽人住。啼眼初开愁着露。翠带萦烟,高嬛掩雾,不倩莺花主。
楚歌重叠蘅皋暮、淡到忘言心欲素、漫与帘栊深浅护。日长风静,绿窗微度,梦入潇湘浦。
上阕写兰花的“清”“幽”和若即若离,描绘出一种飘然尘外的姿态、神貌。下阕一句“楚歌重叠蘅皋暮”,不仅让人想起屈原等作的楚辞中对兰花香草的描述,也不禁让人想到在高高的山谷之间自在丛生的兰花。由人到花、由花及人互相映衬,高洁之气溢乎词间。“淡到忘言心欲素”,一个“淡”一个“素”,和接下来的“漫”字,同样写出兰花不与世俗为伍的潇洒姿态。
二、伤别词
何事归帆急,蹙损眉峰碧。执手相看意欲迷。争忍向河桥折。
暮柳催行色,离思愁如织。相见时难别亦难,从今好梦分吴越。
这首《眉峰碧·送计表妹》上阕写在河边送别的场景,眉头锁,执双手不忍别。写出了姐妹之间的情深。下阕写离思如织,最后两句化用李商隐诗中的句子:“相见时难别亦难”,恰到好处,毫无生涩之感,将离别之情再次深化。犹如晏几道化用前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入词,自然妥帖,情思一脉相承。
钱孟钿对秋有着异乎寻常的偏爱。无论是在其诗中还是在词中都是她描写的重点。立秋、初秋、中秋等等在其笔下伴着相思舒展开来。《满江红·立秋》化用李璟词中“小楼吹彻玉笙寒”为“问何人、吹彻玉笙寒。”描写了初秋的一位少妇独自倚楼,望着苍茫秋色而生的无限孤独之感。
《鹊桥仙·七夕》一首则想象奇特、异于众人:
冰蟾初吐,银河如洗,闲却机丝多少。金风玉露不多时,生怕是、晓星上早。
油花试卜,针楼暗度,儿女芳筵竞祷。盈盈隔岁一相逢,更那得、工夫赐巧。
上阕写月亮如冰轮初升,织女因思念而荒废织业,机丝堆积。接着写织女的心思不愿长夜过去。下阕写民间在七夕这天女人乞巧的风俗。最后一句“盈盈隔岁一相逢,更那得、工夫赐巧”。写织女因每年一度难得的相会,怎么会有工夫赐巧于世间的女子。大多数的词描写牛郎织女的爱情,此词把他们的相会与民间乞巧的风俗结合起来,合情合理,将牛郎织女的情感人间化。
三、题画词
题画诗词也是钱孟钿诗词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浪淘沙·题画》与《浪淘沙·题梅花仕女小幅》写得非常出色。《浪淘沙·题画》这首词虽然没有说明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画,从词中却可以想象出是一幅初秋山水图。柴门、断桥、白石、流水、千峰、林泉等等的描写,为读者绘出一幅山水图画。语言简洁、风格清丽。《浪淘沙·题梅花仕女小幅》则既写出了画中女子的高贵冷艳,又写出其作为女子的温柔委婉。题仕女图(调寄《临江仙》)一组词,则忽略女子的容貌,从历史史实入手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这一组词中咏班婕妤的第四首:
长信宫中秋草,履綦旧梦初成。当时辞辇动声名。君恩常似水,眉黛怯逢春。
别院笙歌按彻,夜凉银汉空横。西风箧笥不胜情。团囵金殿月,迢递玉阶明。
作者既从班婕妤自身的角度来写,又从作者阅读的对班婕好评价的史料来写,从而写出了班婕好的命运浮沉。作者又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其遭遇:一是将长信宫中萧瑟枯黄的秋草与笙歌燕舞彻夜不眠的别院相比,二是将当时受宠时的声名与西风团扇相比较,从而对女性的悲剧命运有深切的感慨。
另外钱孟钿还有一首较好的写景词,即《鹧鸪天·春游》:
落尽梅花空故枝,柳条犹解寄相思。晴丝吹入眉峰碧,乳燕衔残别院泥。
烟漠漠,雨霏霏。赤栏桥畔水生衣。欲知芳草天涯路,牛背斜阳出酒旗。
军事
在崔龙见担任顺庆府知府时,顺庆地方发生匪乱,崔龙见率师出征。这时有匪徒自小道来袭顺庆,吏民惊扰。钱孟钿遣人将舟船都划到东岸。贼寇到了河边,无船渡河,不得不退去。
在崔龙见担任荆州知府时,白莲教徒攻城,崔龙见出城督饷,钱孟钿在城中从容镇定,以崔龙见的名义,命令所属各州县坚壁清野,不与白莲教徒接战,白莲教见城中有备,不得不退去。
历史评价
清代袁枚:闺秀少工七古者,惟浣青、碧梧(孙云凤)两夫人耳。 (《随园诗话》)
清代赵翼:吾乡钱文敏公女孟钿,最工诗。
清代洪亮吉:崔恭人钱孟钿,诗如沙弥升座,灵警异常。(《北江诗话》)
清代赵怀玉:为诗品诣超隽,力宗唐贤,有所著诗若干卷。夫中馈之职蕴习酒食而已,不则执勤黼绣而已,求其陈风缉藻与古才媛媲美。已廑遘之至,临危处变,动合机宜,无论巾帼之所难能,即士大夫当之或不敢自信若恭人者,岂非聪明有识,濡染于家庭之训深哉。(《崔恭夫人钱氏权厝志》)
清代沈善宝:毗陵钱冠之孟锢,号浣青。尚书谥文敏维城女,观察崔龙见室。有《浣青诗草》。集中五古纵横排奡,直入唐人之室。(《名媛诗话》 )
清末民国王蕴章:①浣青诗高挹群言,飞空结响,有太白搔首问天之想。②大抵浣青诗,怆怀今昔,托兴风华,读书既富,命意尤超。读书富,故言皆有物。命意超,故句必惊人。毗陵闺秀,不得不推为独冠一时也。 (《燃脂余韵》)
人际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钱孟钿著有《浣青诗草》《浣青诗余》及《鸣秋合籁集》。她在绘画方面也有造诣,现存有一幅仕女图。
史料索引
关于钱孟钿的生平,主要参见崔龙见《浣青夫人钱恭人行略》、赵怀玉《崔恭夫人钱氏权厝志》,以及《清史稿·卷五百八·列传二百九十五》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