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

吉林省松原市辖县

长岭县,吉林省松原市辖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5736.3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8月,长岭县辖3个街道、12个镇、10个乡。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户籍人口615570人。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长岭县境就有先民休养生息。
东周至秦归东胡。
汉至三国时期,属鲜卑族。
晋至隋时期,归契丹族。
唐朝时期,属河北道漠都督府辖。
辽、北宋时期,属辽上京道乌古部辖。
金、南宋时期,属金临潢府路东北路招讨司辖。
元朝时期,为蒙古王公斡赤斤封地,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宁昌路折连川辖。
明朝时期,为蒙古王公兀良哈领地,直至清朝初期为兀良哈领地,后隶属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管辖。
清末时期,设吉林巡抚,归东北三省总督节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吉林巡抚陈家宝奏请增设长岭县,光绪御笔朱批议会政务处议复:“在西蒙地,长春、洮南两府要道适中之长岭子增设吉林省属长岭县,酌派设治委员先行试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花翎四品顶戴准补双城厅通判、蒙荒行局总理兼长岭县设治委员张呈泰在伏龙泉蒙荒行局开用“长岭县设治委员关防”任事。同年秋,将新安镇(原属农安县)以北新垦旗地,“并析农安县西境农家、农齐、农国3区置长岭县”。设治委员办公地点也由伏龙泉迁驻长岭子屯(今长岭镇)办公。在长岭子屯东头(今东门外道南)设临时衙署、临时监狱(均租用民房)。设治后,将由农安县划拨的3个区改划为长升、长恒、长济、长豫等4个区,秋后增设长益区(县城)。宣统元年,全县划定长益(县城)、长豫、长济、长恒、长谦、长孚、长履、长萃、长丰等10个乡(长益、长豫、长济、长恒、长升5个乡辖324个村,其余乡未设村),后增设长泰乡。六月廿一日(1909年8月6日),撤销长岭县设治委员,开始启用木质的“长岭县之关防”印章,正式设县。
民国二年(1913年)3月,长岭县划归吉林省西南路道尹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6月,西南路道改为吉长道。民国八年(1919年)将11个乡改为11个区(第一区至十一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废道级建制,长岭县直隶吉林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遭涝灾后,将全县11个区缩变为8个区:一区(县城)、二区(流水坨子)、三区(太平山)、四区(利发盛)、五区(新安镇)、六区(七号即鲍家烧锅)、七区(北正镇)、八区(泰和镇)。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伪政权实行街村制,全县8个区改划为1个街,16个村。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建立四平省,长岭县划归四平省管辖;泰和镇、李药铺、老爷庙、太平山等4个村划出,辽源县的保康、太平川2个村划入,全县辖1街14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长岭县建立人民政府,隶属辽西省二专署;同年6月,辽西省改称辽吉省,长岭县隶属于辽吉省二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辽吉省改为辽北省,长岭县隶属辽北省二专署,辖9个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东北实行新区划,划归吉林省。
1956年2月,长岭县隶属于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白城地区行政公署)。同年3月,保康镇划出。6月茂林镇划入。同时,县内撤销9个区,重建3个区、48个乡和4个乡级镇。
1957年5月,将3个区调整为5个区。
1958年2月,撤销5个区,将48个乡、4个镇调整合并为22个乡、2个镇。4月,将9个公社划为26个公社。
1961年,茂林公社划出。
1962年5月,又分划出双龙、新风、七撮、海青等4个公社。
1964年7月,长岭镇、太平川先后改为镇建制。
1966年4月,朝阳公社划归农安县,原农安县的巨宝山、三青山两个公社划入长岭县。
1983年12月,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全县共有29个乡和长岭、太平川2个镇。
1984年12月,巨宝山、前七号、新安镇、太平山4个乡改为镇。
1992年7月1日,建立松原市,长岭县划归松原市管辖。同年12月,北正镇、三青山、大兴3个乡改为镇。
1994年6月,又有利发盛、永久、流水3个乡改为镇。
2002年10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2]10号)文件:撤销新风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太平川镇管辖;撤销七撮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归北正镇管辖;撤销广太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长岭镇管辖。
2005年9月9日,吉林省民政厅(吉民行批[2005]31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对长岭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永升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兴镇管辖。(二)撤销十家户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前七号镇管辖。(三)撤销双龙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流水镇管辖。(四)撤销二里界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新安镇管辖。(五)撤销龙凤乡、东六号乡,将这2个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长岭镇管辖。(六)将北正镇的六合元村划归太平川镇管辖。
2020年12月31日,吉林省民政厅(吉民行批[2020]5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在长岭县设立长盛、长治和长久3个街道办事处;保留长岭镇,将长岭镇人民政府迁移至山湾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8月,长岭县辖3个街道、12个镇、10个乡:长盛街道长治街道长久街道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流水镇永久镇利发盛镇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腰坨子乡八十八乡三团乡三十号乡。县人民政府驻长岭镇岭城西路111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介于北纬43°59'—44°42'、东经123°04'—124°45'之间。东西分别与长春市农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毗邻,南北分别与公主岭市双辽市通榆县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全县总面积5736.3平方千米,东西长约130千米,南北宽约77千米。
地形地貌
长岭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比降1/1300,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40—274米。长岭镇地面高程在190—204米之间,东部三青山镇四马架最高点海拔274.8米,西部三十号腰井子泡最低点海拔140米。东北部及东南部巨宝山镇、三青山镇、永久镇、三县堡乡、前进乡一带为剥蚀堆积型浅丘状台地。地表剥蚀强烈起伏不平,多冲沟、坳谷和陡坎及零星固定土丘,地势较高,呈现南北延伸,海拔220—274米;中部长岭镇经前七号镇至大兴镇永胜村一线以东、台地缓坡边缘以西10个乡镇广阔地带,为堆积型冲积微波状低平原,在结构上属于西部凹陷带,海拔160—230米;西、西北部八十八乡、三团乡、三十号乡、前七号镇、北正镇、大兴镇、太平川镇7个乡镇为堆积型风积冲积起伏沙地,具体划分为沙垄、沙垄间低地、微起伏平地,海拔143—193米。
气候
长岭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素有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特点。全年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70%。2023年,全县降雨量542.8毫米,比2022年降雨量少153.4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1.29毫米。年平均气温7.5℃,最冷月份气温出现在1月23日,气温-27.9℃,最热月份气温出现在6月19日,气温34.8℃。年降水量542.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6.3天。年相对湿度60%。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88.5小时。年平均风速2.9米1秒,最多风向北风,极大风速28.2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584.4毫米。最大冻土158厘米;年平均降雪日数25.3天。年平均沙尘暴日数0.2天,年平均雾天日数5.9天,年平均大风日数11.4天。年沙尘11天,浮沉7天。年积温3446.5℃。
水文
长岭县境内为松辽平原冲击带,以东起三县堡乡,经新安镇至大兴镇一线为分水岭,其南部属于东辽河流域,其北部属于松花江流域。东辽河流域有黑泉眼河、三县堡河、战家窑河、姜小河、朝阳山河、保卫河6条小河和西洼子沟,是东辽河水系三、四级支流发源地。在长岭境内流域面积455平方千米。属于松花江流域的永久镇四楞山以东4个村及三青山镇前伏山、大房身、夏家窝堡3个村东部,域内有2条大沟、18条侵蚀沟。汛期汇成水流流入洼中高排水总干渠,再流入伊通河、饮马河、松花江。属于松花江流域的其他乡镇.地表水不能进入江河的,成为内陆闭流区。闭流区内以北起流水镇南至利发盛镇微波状隆起地带为界,以东为望海涝区流域,最后注入腰井子泡;以西为十三泡流域,汛期经流汇入各湖泡,最后泄入十三泡。全县湖泡,除五井泡、乌树台泡属于辽河流域外,其余均属于松花江流域闭流区。
土壤
长岭县境内有黑土、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土、碱土、沼泽土、泥炭土、风沙土9个土类,19个亚类,27个土属,80个土种,各类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带规律。北起巨宝山镇宫家屯,南经三青山镇宝青山屯、光明乡胡家坨子屯、利发盛镇利发盛屯至前进乡和平村一线以东6个乡镇为东南部黑土、黑钙土区;以长岭镇为中心,东到集体乡、光明乡,南到利发盛镇、东岭乡,西到前七号镇9个乡镇为中部淡黑钙土区;北起长岭镇新立窑屯,西南经八十八乡到大兴镇连接西北部7个乡镇为西北部风沙土、盐碱土区。
植被
长岭县境内自然植被属于半干旱草原植被类型。按所处自然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可以分为5种植物群落。羽茅、西伯利亚蒿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长岭县东部台地与中部平原地带;羊草草原植被群落,一般分布在平川甸子地;碱蓬、沙地蓼耐盐碱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泡沼边缘季节积水地段;拉条榆、甘草沙地植被群落,主要分布在长岭县西北起伏沙丘地带;香蒲、芦苇沼泽植被群落,多分布在泡沼边缘季节积水地段。人工植被主要是杨树林、樟子松林和人工草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有耕地333351.8公顷、湿地4767.64公顷、园地145.48公顷、林地99340公顷、草地52502.6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501.8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54.55公顷、水域10488.52公顷、其他用地38977.5公顷。
矿产资源
长岭县已勘测发现矿产资源有能源资源、非金属资源和水气矿产资源3大类11种。其中,查明矿产资源储藏8种,即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铸型用沙、膨润土、砖瓦用黏土、建筑用沙、矿泉水。县境内地下石油探明储量12.46亿吨,主要分布于集体乡、巨宝山镇、三青山镇、流水镇(原双龙工业园区)。天然气长岭气田是国内新探明储量5大气田之一,天然气储量825.7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集体乡、巨宝山镇、三青山镇、光明乡、前七号镇、流水镇。
林业资源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有林地49338公顷、灌木林地91公顷、疏林地1553公顷、未成林地造林地8264公顷、苗圃地144公顷、无立木林地3433公顷、宜林地801公顷、辅助生长林地3605公顷、其他林地32111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8.6%,活立木总蓄积量479.8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474.6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4.0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0.99万立方米。各树木蓄积量:杨树464.3万立方米;樟子松9.4万立方米;落叶松0.11立方米;榆树3.5万立方米;柳树1万立方米;云杉等其他树种蓄积0.03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长岭县野生哺乳动物有11科29种,兽类有蒙古兔、狼、狐、黄鼬等;鱼类有7科14种,有狗鱼、鲤鱼、鲫鱼、草鱼、泥鳅、鲶鱼等;鸟类有33科79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二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大鸨(地鹏)、白枕鹤(红脸鹤)、红脚隼(青燕子)、雕鸮(猫头鹰)、草原雕(角鹰)等,还有大雁、雉鸡、鹌鹑、毛腿沙鸡(沙半鸡)等。
植物资源
长岭县野生经济植物有91科387种,总产量6.5万吨。其中,羊草4.2万吨;芦苇0.4万吨。按用途分类,主要有药用类、饲料类、食用类、观赏类等11类。药用类有甘草、防风、柴胡麻黄、知母、黄芪、黄芩、车前子、远志、桔梗、欧李、黄精、芍药等108种。饲料类有羊草、紫花苜蓿、冰草、草木樨、披碱草、早熟禾、星星草、虎尾草、野燕草、盖田草等122种。食用类有蘑菇、小黄花菜、小韭菜、苣英菜、蒲公英、薤白、董菜等17种。观赏类有大花飞燕草、短尾铁线花、打碗花、马蔺、圆叶牵牛花、石竹、狗哇花、猫儿菊等31种。造纸类有芦苇、狼尾草、荆三棱、红毛公等6种。纺织类有胡枝子、杞柳、细柱柳、野亚麻等10种。油料类有东北苍耳、大麻、荨麻、茼麻等6种。蜜源类有山苦英菜、小叶锦鸡儿等5种。纤维类有大麻、苦参、苔草、乌拉草等7种。芳香类有砂引草、艾蒿、蚊子草、香青兰等15种。用材类有柳、拉条榆、山杏等5种。
水资源
长岭县水资源总量3374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29771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3974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160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4立方米。按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标准,长岭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干旱年份在区域地段有地下水掉泵现象出现。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龙凤山水库、三教寺水库);小型水库5座(小巴山水库、黑泉眼水库、太平山水库、龙王水库、保卫水库),均为平原水库,具有土坝长、淹没大、面宽水浅、蒸发渗漏大特点。水库总容量891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500万立方米。塘坝24座,调节水量47.31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户籍人口615570人,其中,乡村人口480193人,占78.0%;城镇人口135314人,占22.0%。人口出生率为4.0‰,自然增长率为-9.7‰。全县常住人口42.27万人,城镇人口12.36万人,城镇化率为29.24%。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长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87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财政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4.77%。一般预算支出62.70亿元,同比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4元,同比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2元,同比增长5.6%。
第一产业
2023年,长岭县第一产业增加值70.24亿元,同比增长5.3%;粮食总产量达192.6万吨,同比增长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54亿元,同比增长5.3%。种植业总产值82.27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293333.1公顷。林业总产值1亿元,同比增长2.1%;牧业产值53.34亿元,同比增长7.1%。水产品产量1405吨,同比增长1.7%。渔业产值3961万元,同比增长1.8%。农机总动力229.5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9.0455万台,其中:大中型2.2062万台,小型6.8393万台。
第二产业
2023年,长岭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0.28亿元,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8%,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5%,木材加工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五项主要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3%。有资质建筑企业13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5亿元,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75亿元,同比增长7.6%。
第三产业
2023年,长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亿元,同比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8亿元,同比增长7.4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02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0.1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12.39亿元,同比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0.90亿元,同比增长12.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拥有各类学校339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26949人,教职工270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002人,教职工101人;小学229所,在校学生22088人,教职工10615人;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5469人,教职工6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4人,教职工37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基本实现了数字电视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2%,城镇有线电视用户数2.0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1.4万户;举办第十八届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群众5万人,省运会长岭健儿取得1金2银成绩。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有县级医院4个,乡镇医院27个,县直其它卫生机构3个,个体开业机构14个,医疗单位共有床位1321张,卫生技术人员1072人。中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行,投资8387万元启动第二人民医院建设。
社会保障
2023年,长岭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有53456人,同比增长2.6%;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有23742人,同比增长4.13%;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14亿元,同比增长24.86%;发放养老金6.82亿元,同比增长7.58%。参加机关养老保险的职工有22102人,同比增长0.94%;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有8738人,同比增长3.9%;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48亿元,同比增长0.94%;发放养老金5.47亿元,同比增长5.39%;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职工有290321人,同比增长2.65%;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有99964人,同比增长6.93%;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3251万元,同比下降8.22%;发放养老金1.23亿元,同比增长1.77%;失业参加保险人数为20793人。
2023年,长岭县城镇新增就业3018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13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至0.6。年度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9075.5万元,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启用三青山镇社会福利中心,完成利发盛镇、巨宝山镇社会福利中心改造,新建农村养老大院2个。
交通运输
长岭县境内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境内长38.74千米,长(春)太(平川)高速贯通东西,境内长106千米;G203、G334在县城交会,(四)平齐(齐齐哈尔)、通(辽)让(湖路)铁路在太平川交会,牙(克石)四(平)公路途径5个乡镇、境内长38.54千米,双(辽)洮(南)高速公路贯通长岭西部,途经2个镇2个国有林保护中心12个行政村,境内长56千米;S303线途径3个乡镇,境内长54千米。
截至2023年末,长岭县境内有国、省、县、乡、村、屯和专用公路3490.2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95.20千米;国道273.40千米;省道107.94千米;县道371.08千米;乡道484.41千米;村道2158.16千米。全年完成货运量936.4万吨,同比增长14.1%;货物周转量321517万吨千米,同比增长12.1%;客运量106.8万人,同比增长25.2%;旅客周转量8499.7万人千米,同比增长31.2%。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关于“长岭”地名的由来说法众多,主要有三:一说认为是承袭了渤海国长岭府的名称。据《新唐书》记载,渤海国长岭府曾设在此地,因以县名。但在《增订吉林地理纪要》一书中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渤海的长岭府应在今吉林市西南,而今日的长岭县则在其西北。”长岭县地处海拔145—270米之间,境内平衍无高山大岭,所以不足为据;二说源于县驻地原来的土名“长岭子屯”。在长岭县有个地名叫“老长岭子”,在长岭镇南2千米原广太乡境内,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蒙古人叫胡长岭的于此地开店,称长岭子店,遂成屯名,后简称长岭子,长岭县名由此而来,此说常见于旧时野老口口相传,但史无实据,不足为信。三说取名于长春西北至通榆县纵横一二百里的“长长的沙岭”,当地人称“岗子”。长岭县境东部高,北部低,东南部系高台地,中部系沉积平原,西北部系半固定沙丘,县境内地貌以东起三县堡,西止大兴一线为分水岭,南北横跨松花江与辽河两大流域。关于长岭县名的由来,多数人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1994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吉林省》也选择了这种说法:因位于松辽分水岭上,故名。
方言
长岭县方言属东北官话,是北京官话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的地方变体,属于汉藏语系—汉语—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东北官话里,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且并无明显规律,这点与北京官话类似。但东北官话里的古清音入声字今转为上声的比北京多得多。东北官话四声调值和北京官话相近,但阴平的调值音比北京低。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11月,长岭县境内有7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6件二、三级可移动文物。
风景名胜
龙凤湖水利风景区
龙凤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湖畔湿地有狐、兔、獾等野生动物20余种,天鹅、灰鹤等珍希鸟类30多种。
龙源山公园
龙源山公园,位于长岭县城东部,交通便利。公园占地80公顷,有占地20700平方米的清净寺一座。
怡爽园
怡爽园,因长岭西门为怡爽门而得名,位于长岭县城西部,南至永久路,西至新居街,北至岭城路,东临怡爽街,占地面积4.8公顷。始建于1990年,为长岭县城第一座公园。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26日,长岭县入选“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18年2月22日,长岭县入选“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6月5日,长岭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022年12月29日,长岭县入选“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