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玉梅,女,1934年1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上海市人,中共党员,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1934年1月16日,闻玉梅在北平(今
北京)出生。
1941年,随母亲桂质良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中西第二小学。
1943年,进入圣玛利亚女中,完成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二上的学习。
1951年09月—1956年0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获学士学位。(期间1956年0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在上海第二医学院读微生物学研究生及研究微生物学。
1957年,因副博士政策被取消,闻玉梅无奈中止了在第二医学院的学习,回到上海医学院做助教。
1960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部获重点培养,正式拜
林飞卿教授为师。
1963年,被导师林飞卿派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进修。
1981年10月—1982年12月,在美国国立生研究院变态反应与传染病所病毒性肝炎研究室,做访问学者。
1986年1月,开始在复旦大学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室开放实验室,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1986年1 月—1994年1月,在上海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任主任)。
1987年5月—1987年7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工作。
1990年3月—1990年6月,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毒性肝炎研究室研究工作。
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复旦大学被评为教授。
1995年6月—,在上海医学院开展教科研工作。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90年代,闻玉梅回到中国后开始研究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后发现用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打破动物对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性。通过合作开发,研制了可供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的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对中国乙肝毒株的变异作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发现乙肝病毒酶的新功能区,可作为新的药靶。闻玉梅主要研究领域:乙型肝炎病毒学与免疫学,治疗性疫苗基础理论与应用。代表性成果:乙肝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型疫苗。2001年11月—2004年11日,研究完成“乙肝病毒多聚酶调节复制新位点的发现”;2004年11月—2005年10日,研究完成“表皮葡萄球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6年1月—2009年12月,研究完成“乙肝表面抗原对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1]童舒平, 闻玉梅. 人淋巴细胞的病毒感染[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86(5).
[2]邬祥惠, 孙涛, 赵耀基,等. 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实用内科杂志, 1987(11).
[3]闻玉梅. 鸭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1988(04):40-45.
[4]徐永耀等. 抗体亲和力[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89, 012(006):310-312.
[5]徐永耀, 俞翠珠, 候杰,等. 合成肽制备乙型肝炎病毒前S_1抗体[J].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0(2):83-85.
[6]闻玉梅, 陈子平, 何丽芳,等.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突变的发现[J]. 医学研究杂志, 1992(9):30-31.
[7]熊思东, 张维.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93, 020(005):321-326.
[8]闻玉梅,何丽芳.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变异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期):109-111.
[9]胡德昌, 李晓芳.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干扰素的关系[J]. 中华内科杂志, 1995, 034(004):15-19.
[10]闻玉梅等. 鸭乙型肝炎病毒DNA体内转染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期):23-26.
[11]闻玉梅. 以控制病毒性肝炎为目标加强综合性多学科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7(2).
[12]袁正宏, 方昕等. 免疫途径及载体对乙肝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1).
[13]闻玉梅.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J]. 科学, 2000(2):25-26.
[14]闻玉梅. 微生物持续性感染与治疗性疫苗[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 23(004):309-311.
[15]闻玉梅, 周丽昀. 从百年诺贝尔诺看获奖者的素质[J]. 世界科学, 2002(3):11-12.
[16]闻玉梅.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与应用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011(009):519-521.
[17]Xu D Z, Huang K L, Zhao K , et al. Vaccination with recombinant HBsAg–HBIG complex in healthy adults[J]. Vaccine, 2005, 23(20):2658-2664.
[18]Zhao C, Fang C Y, Tian X C,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positive transgenic mouse liver and decrease of cyclophilin A[J].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10, 79(10):1478-1484.
[19]田晓晨, 闻玉梅. 病毒与人类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J]. 自然杂志, 2008(06):11-14.
[20]闻玉梅. 治疗性疫苗研究现状与前景[J]. 生物产业技术, 2009, 000(003):1-1.
[21]闻玉梅. 医学与人生[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7-11.
[22]Liu H, Xu J, Zhou L,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Antigen Promotes Liver Carcinogenesis by Activating the Src/PI3K/Akt Pathway[J]. Cancer Research, 2011, 71(24):7547.
[23]闻玉梅. 目前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机制制约大师的出现[J]. 中国人才, 2012(11):39-39.
[24]Tong S, Li J , Wands J R,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genetic variants: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13, 2(3):e10.
[25]Vaccine therapie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can we go further?[J]. 医学前沿:英文版, 2014(1):17-23.
[27]闻玉梅, 汪萱怡. 乙肝表面抗原与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 44(006):713-718.
2001年,闻玉梅在吉林省长春市参加“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的会议上,发表论文:《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摘要)》《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同年,在吉林省长春市参考“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的会议上,发表论文:《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闻玉梅在四川省成都市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会议上,发表论文:《微生物感染的新特征:现象与机理》。
人才培养
闻玉梅的教学,不是简单传授技术,更有时代性、社会性。既要介绍国际先进的成果,也要讲述中国科技界的努力和进展,坦言差距,激励年轻一代继续努力。她认为教学不能局限在一门学科、一个讲台,而要从各个方面去引导人、培养人。
闻玉梅说每个人都经历过层次不同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教师对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影响。在参与塑造人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人”,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从其个性、素质的不同点出发,因人而异地施教。
闻玉梅践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就必须具有长期、持续和有目标地培养人才的理念,教师要用心血浇灌学生,培养出爱国、有理想、有创新意识、有真才实学、能团结人的高素质人才。闻玉梅说,培养人才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要期望一蹴而就,有的学生一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教师不能着急,更不能灰心,持续性是教诲人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地用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最终会有成就的。
闻玉梅和她领导的团队在投身科学研究的同时,先后带出了一批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
截至2007年8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20名,出站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4名,在站博士后1名。
闻玉梅的第一个博士生瞿涤,在法国、美国深造多年后回来中国,参加实验室的建设,2003年抗非典期间,瞿涤同闻玉梅一起参与研制灭活病毒的工作,每天进入P3实验室培养大量活SARS病毒,制备灭活滴鼻剂;免疫教研室主任、博导的熊思东,挑起了免疫学教学科研重任;还有2003年初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副教授高谦,2007年3月,被复旦大学破格晋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3年,病原学专业博士生林旭在导师闻玉梅的指导下写出的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性增强的机理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在项目乙肝病毒毒株的新生物学特性与意义中,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 二等奖。
从2013年始至2017年5月止,闻玉梅和数位学者率先开设人文医学课程,经转为共享视频课后,已有百余所学校近五万人选修。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闻玉梅的父亲
闻亦传是学者、诗人
闻一多的堂兄。1918年,闻亦传考入清华大学,他不仅长于诗文,工于书画,精于英文,而且热心公益活动。1922年闻亦传留学美国芝加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回来中国在协和医学院任教授。
闻玉梅的母亲桂质良是一位才女,桂质良中学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1921年仅21岁的她就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生考试,赴美国威尔斯廉女子大学就读。1925年桂质良获得学校赠与的象征“已经开启智慧大门”的纯金钥匙,并考入美国约翰霍布津斯大学继续深造。1929年桂质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闻玉梅从小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小女孩,在初中阶段,她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大部分英文小说,例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著作;居里夫人的女儿写的回忆录……她都十分喜欢。还有母亲的大厚本原版英文书,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雪莱的诗歌等她都是在暑假看的。这些书给闻玉梅打下了相当深厚的英文和文学基础。中学时代对一个人的文学、音乐,艺术修养是有陶冶作用的,初中闻玉梅在学校学琴练琴,但她不喜欢弹钢琴,到初三要毕业了,她不想再学琴了,但是老师对她说:“你要是停下来,非常可惜,你已经弹到这个程度,再弹一年,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闻玉梅听了这位老师的话,勉强弹了一年.她之后一直还能弹琴,肖邦的曲子,只练一下,就可以弹得较好.当时一些没有坚持学下去的同学,就荒废了,所以她非常佩服这位钢琴老师。
人物评价
回溯历史,从闻玉梅先生双亲留美归国,振兴中国科研事业,到闻玉梅先生奋斗在医学领域60余载,闻玉梅及家人时刻以人民的重托为己任,其对中国国家的赤子之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闻玉梅被认为是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
中国科学报》评)
她爱生如子,躬耕教坛六十余载,主编多部经典教材,为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倾尽心血,哺育了诸多大家;她注重思想引领,虽耄耋之年,仍矢志探索医德教育新途径,打造《人文与医学》网络共享课,赢得全国400多所高校十余万名学生追捧,奏响了医学与人文的交响曲。医者仁心,无畏坚守。她就是复旦大学老师闻玉梅。(首届杰出教学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评)
她(闻玉梅)以“继承、突破、升华”总结教师的三个阶段。“继承”就要将老一辈医学大家的知识与美德传承好,用心做人,类似家蚕认真咀嚼桑叶;“突破”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用心育人,类似吐丝作茧;“升华”就是要破茧飞向天空,为教育事业做大事,为建设强大的祖国添砖加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