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歌

闽南地区歌曲

闽南歌,发扬于闽南地带;在台湾则称为台语歌(闽南的莆田地区唱的是莆田歌)。在泉州厦门漳州一带非常流行,男女老少都会唱,特别是《爱拼才会赢》、《欢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外出的闽南人有时候听到故乡的歌曲,会热泪盈眶。20世纪台湾八九十年代代表歌手有叶启田李茂山等,进入21世纪,有云卉、陈雷林姗黄思婷龙千玉蔡小虎王识贤谢金燕孙淑媚等。

基本概述
闽南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海峡两岸探亲开放,台湾原创的闽南语歌曲开始涌入大陆,《爱拼才会赢》、《酒干倘卖无》、《浪子的心情》等闽南语歌曲,不经意间便在大街小巷四处传唱。
闽南语歌曲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场景,感叹人生又勉励进取,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其歌词一般纯朴通俗又感情丰富,旋律大多都带着入骨的悲怆,充满韵味又易于传唱,很快得以流传开来。
历史沿革
台湾的闽南语歌曲源头在厦门
闽南文化学者彭一万先生表示,厦门和台湾的闽南语歌曲有着深远的渊源。清末民初,闽南的歌仔就在两岸风靡一时,当时厦门的二四崎顶(厦门地名)“文德堂”和二四崎脚“会文堂”就是印刷闽南方言歌仔册的出版商。他们先用水印,后来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用石印,这些小册子,在厦门的销量很好,还销售到台湾。清末,台湾被日本占领,台湾人民中许多人都表现出了民族气节。当时一首名为《雪梅思君》的歌仔就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歌里唱到:“唱出一歌分你听,雪梅做人真端正…….劝你列位注意听,要学雪梅这所行(品行)”。讲的是一个女子在丈夫死后,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地生活,而这个故事传到台湾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为当时台湾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所以人们借女子思夫,为其守节,来表达自己不甘于日本的统治,做人要端正,要有民族气节。《雪梅思君》在当时被称为“国庆调”,或“厦门调”。1922年厦门才女周淑安创作了第一首闽南语花腔歌曲——《安眠曲》,用钢琴伴唱,堪称是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雏形。随后厦门人姚占福渡海赴台进行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他的力作《苦酒满怀》和《心酸酸》风靡全台。著名词曲作家曾仲影,也是在厦门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台湾,这些人对台湾闽南歌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上世纪20-30年代,台湾产生了一批闽南语歌曲的创作人才。如台湾本土音乐人詹天马作词,王云峰作曲的《桃花泣血》,蔡德音的《红莺之歌》,则是用《苏武牧羊》的古调重新填词。1933年-1937年是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现在还传唱的许多经典就是当时所创,如《望春风》、《月夜愁》、《雨夜花》、《四季谣》等。这些歌声像一股温馨柔和的春风,吹拂过大街小巷,吹拂过城市乡村,抚慰在“四脚仔”(指日本统治)控制下的“甘薯仔”(指台湾人)的孤寂胸臆,也流传在一衣带水的海峡对岸。
闽南语歌曲风靡两岸
《闽南人》,是由全栖艺人云卉潜心作词作曲并演唱的。这首歌作为新时代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在很多地方都优胜于传统,在创作上融合了Funk Rock朋克摇滚)和Smooth Jazz(丝滑爵士)的节奏韵律,较为轻快跳跃,充满律动感。而相对于传统闽南语歌曲,《闽南人》唱作者地道的闽南人身份让整首歌听起来不显得那么“台腔”,不管是填词、作曲、还是演唱,均根植闽南文化的角度,不同于那些基于台湾文化的歌曲,是真正意义上的闽南语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曲风,是闽南语歌曲和西方电声乐器的有效结合,并同当代流行音乐充分互动后的音乐产物,更具感染力,为今后闽南语歌多元化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借鉴形式。
《望春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闽南语经典歌曲,它风行两岸已经几十年了。1933年台湾音乐人李临秋以根植于《西厢记》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中国古典情怀诗句意境写出了《望春风》,加以郑雨贤的中国传统五音阶曲调配曲而珠联璧合,打造出来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歌词唱道:独夜无伴坐灯下,冷风对面吹,十七十八未出嫁,想着少年家,生成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想要问他怕坏势(不好意思),心内弹琵琶。已爱郎君做夫婿,已爱在心内。不知何时君来采,青春花当开。门外好像有人来,开门去看迈(看看),有人笑我憨大呆,乎(被)风骗不知。《望春风》以含蓄的方式反映了少女复杂的情感是一首词曲并美的经典之作
如今许多闽南人,甚至来闽南的外地人也都会唱“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闽南语歌曲,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土歌”给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理想,给两岸人民的人生带来了意志和力量。《爱拼才会赢》歌曲中唱到“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等等。这首歌鼓励了多少人勇敢地继续前行,人们被这种拼搏开拓精神一直鼓舞着。
近年来,闽南语歌曲在两岸十分流行,《车站》、《家后》,《烧肉粽》等经典歌曲或流行歌曲常常萦绕在人们的耳际。但是厦门的有些有心人士却发现,这些流行歌曲,大都是由台湾创作的,从海峡对岸传唱过来的。曾经在闽南语歌曲创作上有过一段辉煌的厦门,近年来似乎没有产生能在海峡两岸流行的歌曲。看来厦门滞后了,要奋起直追了。
发展起源
台湾闽南语歌仔册是厦门流传去的
起源于唐代的歌仔册,是一种以叙事、说教为主,可作为唱本、也可当作读物的民间文学样式,是传播地方人文典故、风情世故的载体。
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开埠口岸,闽南传统歌谣开始在此汇集、流行、出版。19世纪50年代,仅印售闽南语歌仔册的书局就有文德堂、会文堂、博文斋、世文堂、崇经堂、辅仁堂、文记堂、鸿文堂、石印书局等;泉州的琦文堂、清源斋、见古堂和上海的点石斋、开文书局等也印刊闽南语歌曲到厦门发售。厦门歌仔册总共有数百种之多。19世纪,主要是传统歌谣,包括戏文选段;进入20世纪,则有不少新创作的歌曲面世。文德堂、会文堂等书局持续经营到抗战前夕,经历过木刻、石印、铅印等阶段。上海开文书局刊行的歌仔册,特别对闽南语的字、词加注。
当时,厦门流传到台湾的歌仔册不下数百种,封面多为深黄色毛边纸,每册四、五页,附有绣像,价格低廉,内容通俗。台胞思乡殷切,欣然接受,推动了台湾本土刊行和创作闽南语歌曲的浪潮。台湾学者陈健铭在《野台锣鼓》一书中,列举了大批“厦门歌仔”的目录,其中有1910年新编的《最新陈总歌》、《戏箱歌》等,还有《最新摇鼓歌》、《新刻过番歌》等。台湾学者薛宗明所著《台湾音乐辞典》,列举了百种以上传到台湾的歌曲目录,有些还是手抄本
20世纪30年代,厦门的一些书局还刊行台湾人士创作或改编的闽南语歌曲,内容除了历史故事、民间传奇外,还有记叙当时社会事件以及劝化歌曲,如《乌猫乌狗歌》、《过去日本战败歌》、《嘉义行进相褒歌》、《台南运河奇案歌》、《花花世界劝善歌》等。
不仅如此,连厦门的闽南白话基督教歌曲也传到台湾,1900年传教士甘为霖以厦门美华书局刻本《养心圣诗》为蓝本编印的歌集《圣诗歌》、1912年鼓浪屿闽南圣教书局出版的《养心神诗》、1926年刊行的标明“厦门曲调”《圣诗》六首之一《大家看着上帝圣羔》等,在台湾都有广泛的影响。
《雪梅思君》是“采自厦门调而来”台湾学者庄永明在《台湾第一》书中披露:早在台湾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尚未诞生前,“有两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爱传唱,一是《雪梅思君》,一是《红莺之鸣》,前者有说是‘国庆调’,也有说是‘厦门调’,据考证,词曲都是从厦门流传来台的;而后者则是曲寄《苏武牧羊》古调,由蔡德音填词。”这些歌灌唱片问世,成为闽南语创作歌曲流行的“前奏”。
庄永明认为:《雪梅思君》所唱“为君立誓不嫁尪,甘愿守节一世人”,本来讲的是“要学雪梅这所行(品行)”的故事,传到台湾后被赋予新的意义。当时日寇据台,人们借女子思夫守节来表达耻为倭臣、要有民族气节的意思。而《台湾音乐辞典》则明确记载,《雪梅思君》是“采自‘厦门调’而来”。
台湾学者还坦承:“台湾新剧运动,萌芽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末。初期从事这运动的,可以说是全由厦门通俗教育社的出身者为主体……”“民国十二年12月,彰化县新社成立,系由厦门读书归来之陈嵌、潘炉、谢树元等为中心组织的,他们因受当时盛极一时之厦门通俗教育社的影响,于放假回台时,纠合同志……公演《良心的恋爱》五幕社会剧为发端。”
1932年,上海联华影业制片印刷公司出品了影片《桃花泣血记》,由卜万苍编剧,阮玲玉金焰主演。输入台湾时,电影业者为了招徕观众,设计制作广告歌曲进行宣传,便敦聘詹天马依据剧情梗概写了七言歌词,由王云峰谱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就这样诞生了。
厦门人对台湾闽南语歌曲的贡献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厦大教授罗常培记录的厦门方言民谣《龙眼干歌》(赵元任制谱),就在闽南风靡一时并流传到台湾。1927年,厦门著名诗人谢云声就搜集、整理、出版了《台湾情歌集》。
周淑安(1894-1974),1925年从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学习音乐归来,在厦大担任音乐研究员兼合唱指挥。1932年,她出版的《儿童歌曲集》中,有一首摇篮曲安眠歌》,词用厦门家喻户晓的方言童谣:“噢噢困,一暝大一寸;噢噢惜,一暝大一尺。”两句词,反复唱八遍,并配了钢琴伴奏。这是我国第一首闽南语花腔歌曲。
姚赞福(1908-1967),原籍台湾彰化,14岁就读鼓浪屿英华书院,返台后于1933年投效台湾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写了不少闽南语歌曲。最有名的是1936年发表的《心酸酸》,反映出日据时代男人被迫充当军夫远征南洋,妇女又怨恨又无奈的心情。1938年为《恋爱列车》、《终身恨》谱曲,脍炙人口。他的《悲恋的酒杯》也在台湾歌坛占有一席之地。
曾仲影(1925-),1946年厦大历史系毕业后到了台湾。先是担任广播电台播音员,因“2·28事件”被捕入狱,出狱后与友人共组“白兰新剧团”,为闽南语影片写作抒情新歌。他是会编剧、能导演、善弹唱、可播音的艺术全才,单单闽南语歌曲就写了1000多首。他或作曲或作词的《雨中鸟》、《一粒流星》、《相依为命》、《巫山风云》等,迄今还在两岸广泛传唱。
解放后,厦门也有一批艺术家在为闽南语歌曲呈才竭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传唱的《我爱我的台湾》,即是杨扬整理的;陈郑煊写了不少闽南语歌词,并传授给学生;尤金满搜集了大量闽南童谣,并编成舞蹈登台表演;罗时芳写了不少厦门歌仔和歌仔戏的研究文章,颇有影响。
闽南歌
近年来厦门闽南语歌曲创作滞后
台湾闽南语歌曲源在西岸,流在东岸。当然,厦台闽南语歌曲的交流是双向的。 当厦门的歌仔册流传到台湾时,台北的光明社、周协隆书店、黄涂活版所、礼乐印刷所,新竹的竹林书局、兴新出版社,台中的文林出版社、瑞成书局、秀明堂,嘉义的捷发汉书部、玉珍书局、林子活版所,台南的云龙堂,高雄的三成堂等,均主动与厦门承接,翻印歌仔册,有的还供不应求。
1933年到1937年,是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1933年出现了李临秋作词、邓雨贤作曲的闽南语歌曲经典之作《望春风》,在全球闽南人中广为流传。当时,在台湾被誉为“歌人医生”的林清月医师,“凡歌必记,有闻必录,时时歌唱以自娱”,行医余暇,从厦门引进《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吕蒙正》等歌仔册,翻印销售;他一生创作、整理过上千首闽南语歌曲。后来,索性“弃医从歌”,在诊所门口贴起卖歌集的广告单,并自费出版了《仿词体之流行歌》(1952年)和《歌谣集粹》(1954年)等多本书,为早期在台湾传播闽南语歌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厦门流行的《我爱我的台湾》,原为台湾作曲家许石1945年谱写的《台湾小调》,曾由许丙丁填词为《我爱我的台湾》,再由郑志峰填词为《我爱我的妹妹》。另一首广为传唱的《渔歌》,被误传为闽南民歌,其实是1936年台湾名家陈达儒作词、林礼涵作曲的《送出帆》:
欢喜船入港,隔暝随出帆;
悲伤来相送,恨君行船人。
一位过一位,何时再做堆;
目周看港水,我君船只开。
有关的闽南歌比赛
为促进闽南歌的繁荣和传唱的热潮,传播和弘扬闽南语文化,发扬闽南人的精神,福建曾举办过多种闽南歌比赛,如《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闽南语“双歌赛”》《超级明日之星》,使福建成为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基地。用闽南歌这根红线,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耀眼星空
闽南语歌曲更正确的说应该叫台语歌曲,因为真正让闽南语歌曲发扬光大传唱大江南北,鼎盛时期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国语歌曲的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都与福建闽南地区相近的宝岛台湾。
闽南语歌曲的发展历史悠久,从300多年前明末清初大批福建地区的百姓迁台这个时期为地源,20世纪4、50年开始初现整体格局的雏形,直到8、90年代走至颠峰。这段时期创作出来的闽南语歌曲类型繁多、包罗万象,难以对其风格作具体归纳定义。以下就请让我用开枝散叶笼统的叙述方式,带着你走进时光隧道,以崇敬的心态了解领略闽南语歌曲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若有疏忽遗漏不够周全之处还请能够见谅。
早期闽南语歌曲的创作源泉大多来源于社会低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他们把对于人生的种种领悟转化为动人的旋律表达出来,以物喻人以景喻情,感情色彩生动真挚情真意切,可以说其中每一个跳动的音符就是一段心情一个故事。《望你早归》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描述的是日据时期独守空闺的台湾妇女对被日军征召到南洋当军夫生死不明的丈夫真挚的思念之情。哀怨伤感的旋律朴实真挚的歌词完美搭配,处处流露出一种催人泪下的感情氛围,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家庭破碎的年代,一下子便感触良多情绪难以平复,即是对那个时代人们深深的同情,也是在控诉和遣责将无鼙百姓推向黑暗深渊的罪恶制造者。《青蚵嫂》感情色彩和意境和《望你早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伤感哀怨,一样都是唱出了社会低层人物悲惨的人生遭遇和对于命运的控诉。不同的是从这首歌里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台湾人民特有的生活文化和生存环境,所营造出来的整体意境是一幅真实、生动的生活画卷,从中我们可以赤裸裸地窥见那时候的台湾人民在贫困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的悲伤、无奈、欲哭无泪的心情以及面对现状的力不从心、屈服妥协。孙燕姿刚出道时唱过一首歌曲叫《天黑黑》,其中有几段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闽南语唱词,取材的就是一首在台湾以及福建闽南地区脍炙人口的民谣。由于年代久远,具体歌名叫什么己经没有确切的根据,总之从这首乡土气息浓厚歌词幽默诙谐的歌曲当中,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归属感。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到从前,似曾相识的场景,朴素单纯的乡村生活,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山野风光都在脑海里如放电影般一幕幕重现,感动由然而生久久无法泯灭。
台湾经济从上世纪6、70年代开始走向经济腾飞的阶段,各个行业都在这个时候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契机,万业复苏欣欣向荣。闽南语歌曲在这样良好的健康的环境的推动下开始茁壮成长,人才辈出、经典歌曲层出不穷,创作风格也更加多样全面,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时代由此显露峥嵘光采夺目,令后世顶礼膜拜瞻仰缅怀。
曹俊鸿邓雨贤洪一峰蔡振南郑进一陈百潭沈文程等等才华横溢的创作巨匠是这段时期涌现出来的使闽南语歌坛发光发热、耀眼夺目、功勋卓著的幕后推手。正因为他们出众的创作才华和精心打造出来的一首首脍炙人口、风格独特、充分展现出台湾人民特有的生活内涵和人文思想的经典歌曲,我们才有幸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受一次次渗透入心灵的感动。这是人生旅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经历,人生就要有更多的感动才会更加精彩,更加激起勇敢乐观面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闽南语歌坛曾经的辉煌既要有优秀的创作人在幕后的默默耕耘,也要有优秀的歌手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用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将一首首凝聚创作人心血的歌曲完美演绎展现在公众面前,需要幕前幕后的紧密默契的配合才能缔造。请你们记住这些为闽南语歌坛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不能忘记的名字:洪一峰叶启田李茂山洪荣宏江蕙陈盈洁沈文程、谢雷、郑进一陈小云施文彬陈雷罗时丰王识贤刘福助阿吉仔林强郭金发白冰冰蔡秋凤黄乙玲龙千玉蔡小虎蔡振南张秀卿金门王李炳辉蔡可荔。太多太多各具特色、有个性有灵魂、感情充沛的声音令我们感动陶醉,无法一一列举。有些人、有些声音因为各种原因而渐渐消逝于人前,或风采不再或踪迹难寻,但我们会想念他们,怀念闽南语歌坛曾有的灿烂辉煌,重温这一次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感动。
闽南语歌坛在华语乐坛影响深远,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渗透入每一个角落。有很多在国语歌坛己功成名就开拓一片疆天地的知名歌手为了丰富自己的音乐生命,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纷纷跨足闽南语领域小试牛刀演唱闽南语歌曲,这就是俗称的“双声带”歌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芮蔡琴潘越云张清芳蔡幸娟张宇、陈升、齐秦周华健伍佰张洪量等。甚至是一代歌后邓丽君也曾在演唱生命巅峰时期抵御不住闽南语歌曲魅力的诱惑,演唱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雨夜花》,而成为最具指标性的“双声带”歌手的代表。屹立乐坛二十余年依然长盛不衰的香港天王刘德华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在90年代末期推出一首闽南语歌曲《世界第一等》,虽然刘天王的闽南语腔调并不是很标准,但是凭借其个人魅力和影响力,这首艺术价值称不上经典的歌曲同样风靡一时,不分语种。还有 怀旧老歌手怡莉也曾翻唱过许多闽南歌曲,演唱时也非常好听,还有怡莉原创的《期待早日回故乡》、《真情的期待》《深情难忘》等闽南歌曲。
闽南语歌曲融入了闽南人的智慧、情感和才思,处处显露一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从歌曲当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其它语种的直渗入灵魂的感动和震撼,仿佛走进了闽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曾经是那么陌生遥不可及,如今是如此真实生动。有太多经典歌曲用心去聆听,感动就会随入而来。除了上述歌曲之外,还有很多歌曲因为其隽永的艺术价值和流行价值我们不能遗忘,值得深藏在记忆深处。《浪子的心声》、《爱拼才会赢》、《海海人生》、《酒后的心声》、《心事谁人知》、《鼓声若响》、《烧肉粽》、《男儿漂泊的心情》、《命运的吉他》、《歹路不可行》、《流浪到淡水》、《七逃人》、《舞女》、《再会夜都市》、《向前走》、《最后的探戈》、《妈妈请你也保重》、《繁华拢是梦》、《无人熟识》。。。这一首首歌曲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恕吼,唱出了生活在社会低层饱受磨难的小人物和在人生、事业、爱情等方面郁郁不得志者的满腹心酸、委屈、困惑、迷茫的心声以及不安于现状要用自己的努力摆脱现实的束缚,迎接新的人生的理想追求。《往事就是我的安慰》、《再会啦,心爱的无缘的人》、《花若离枝》、《旧情也绵绵》、《雪中红》、《针线情》、《情字这条路》、《车站》、《思慕的人》、《落雨的暗暝》、《金包银》、《双人枕头》、《暗淡的月》《墓仔埔也敢去》、《内山姑娘要出嫁》、《一卡手指》、《等无人》、《爱人跟人走》、《风吹沙》、《水泼落地歹收回》等等是一首首情感细腻真挚,使听者动容感同身受的经典情歌。
其实,闽南语歌曲跟国语歌曲一样在鼎盛时期是繁花齐放、人才济济,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涌现出了众多出色的歌手、音乐人以及一批批脍炙人口极具艺术价值和流行价值的经典歌曲,形成了与国语歌曲两虎相争、势均力敌的局面。只可惜90年代中后期,世间万物盛极而衰的规律同样在闽南语歌坛身上无可避免开始走下坡路,己死气沉沉无可救药。追根究底,创作人才和演唱人才的匮乏、青黄不接,歌曲质量的下降,整个大环境日趋功利、商业的氛围,以及盗版唱片的横行是导致这种局面的最大罪魁祸首。让我犹为痛心的是,上述情况依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