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脉(A-erh-chin Mountains),位于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阿尔金山脉面积超过2500平方千米,阿尔金山山脉西段、中段最高峰苏拉木塔格峰(6295米);东段山区最高峰为阿尔金山,海拔5828米。
名称由来
阿尔金山山脉,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阿尔金山之名源自蒙古语及突厥语,意为“金山”、“金色的山脉”。阿尔金山从两汉以至魏晋,均称西域南山或南山。中唐以后,维吾尔族的前身回鹘称“阿勒吞塔格”,“阿勒吞”为金,“塔格”为山,意为金山。
位置境域
阿尔金山山脉
蒙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地处
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
柴达木盆地和
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相连,它的东端从当金山口起,西止于且末城西南车尔臣河出山口,山体东西长约730千米,南北宽60-100千米,呈东北东走向。山脉东西部两端高,中部较低(海拔在4000-4200米之间)。海拔5000米以上的区段发育着现代冰川。
地理特征
气候
阿尔金山脉为中国及世界上干旱山区之一,降水稀少,极为干旱,是亚洲中部最干旱的山地。气候寒冷,干旱多风,海拔3000米的中山带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山坡上干燥剥蚀强盛,形成黄土状物质堆积;海拔3500米的亚高山带年降水量稍增,但仍干旱异常;海拔4000米的高山带气候干旱寒冷,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日照强度大,蒸发量强,气压偏低,地温变幅大,有时甚至达到35°℃以上。
地质
阿尔金山脉是褶皱断块山较昆仑山古老的山脉,主要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前震旦纪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阿尔金山脉为巨大隆起带。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在地质时期,局部地区因海侵而堆积了不完整的古生代地层。华力西运动末期,阿尔金山再度隆起。中、新生代,沿北北东方向的断陷中堆积有侏罗纪至第三纪的含煤建造和红色岩系,新构造运动使其不断上升成高山峻岭。
地貌
阿尔金山脉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界山,呈南西西一北东东走向。此山西部在新疆车尔臣河与昆仑山相接,东面在当金山口与祁连山呈浑圆状的钝角相连。阿尔金山横跨8个经度,东西长约760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10千米,最窄处位于当金山口30千米。整个阿尔金山(以索尔库里盆地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为阿哈提山,长约370千米,由西向东分别命名为“阿哈提山”“安极尔山”、“金雁山”和“安南坝山”,各山体均呈雁行排列。
阿尔金山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体,形似细长的织布梭子,两头尖,中间大,但海拔1168米以上的山体又像一个向东爬着的鳄鱼阿尔金山山体西段较高、东段较低,从塔里木盆地向南到祁曼塔格山南坡盆地,整体地貌呈阶梯状上升。临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北部山脉自西向东由苏拉木塔格山、阿斯腾塔格山、金雁山和以前名为安南坝山的阿尔金山四条山脉组成:中段的南部支脉由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山和阿哈提山组成,南北支脉间为依吞布拉克勒克一索尔库里盆地。
阿尔金山脉是一条最干旱的山脉,山体窄,海拔低,因此冰川很不发育,整个山系只有229条冰川,冰川面积只有265.61千米。阿尔金山的冰川主要集中于北坡,占整个山地冰川面积的83.3%,而北坡又大部分集中在塔里木内流水系的米兰河等4条河内,共计194.16千米,占整个山地面积的73%。冰川如此高度集中于异常干旱的米兰河一带,成为那里维系人民及动植物生存的唯一水源,冰川资源的价值异乎寻常地显得重要。
阿尔金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区发育着现代冰川,高山有小型冰川发育,是若羌河、米兰河等14条河流的发源地。东段支脉阿尔金山主峰处于阿尔金山深断裂线上,使峰区高耸峻拔。自南向北,峰区有三列山地相间的两条谷地。南列主峰区山峰高度5200-5798米,主峰阿尔金山位于萨木萨克沟南侧10号冰川两粒雪盆结合处的后壁。该冰川粒雪盆的后壁上,另有一座5728米的高峰与东侧主峰相对,二者相距1200米,相对高差仅70米。在该主峰区,沿山脊线两侧分布着31条现代冰川,冰川总面积33.78平方千米。主峰与萨木萨克谷地的垂直高差为1560米。萨木萨克谷地东高西低,海拔4200-4400米,为河流形成区,该沟谷向北穿越中列山地中部断裂后汇入青石沟,是青石沟的上源。中列山地山峰海拔4700-5536米山地切割破碎,在北坡发育了12条冰川,南坡仅有一条面积0.05平方千米的小冰川。中列山地与萨木萨克谷地相对高变约1000米。萨木哈布塔拉谷地海拔3500-4200米,谷地西段的青石沟较为宽阔,海拔也较低,向东部延伸则有五个4000-4200米的分水岭处于该谷地中。北列山地在青石沟东西一带的地势明显降低,山峰高度3500-4849米,没有现代冰川分布。这片山地为阿尔金山的外围山地,再向北便逐渐进入山麓地带,最后淹没于疏勒河下游。
水文
阿尔金山脉主要发育小型现代冰川,冰川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冰川规模多在10平方千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峰,相对丰富的冰川资源是米兰河、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哈迪勒克河等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北坡瓦石峡河、若羌河和阿雅里克河等水量不大。
植被
阿尔金山脉的植被分布差异性显著,北坡植被类型以亚洲中部荒漠群落和山地草原群落为主,南坡4000米以上受青藏高原的影响较大,带谱中的高寒草原尤为突出;在水平分异上,阿尔金山带谱从东西两端到中段逐渐简化,中段最为简单,温性荒漠直接与高寒荒漠连接,西段带谱最具特色的是山地西山羊茅(新疆银穗草)Festuca olgae草原,东段垂直带谱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星毛短舌菊(Brachanthemum pulvinatum)荒漠群落,它们分别止于阿尔金山中段。由于干旱气候的影响,阿尔金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阿尔金山脉主要包括荒漠、草原、发育微弱的草甸、沼泽、高山垫状植被及高山岩屑坡稀疏植被等类型,山地北坡呈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从山麓、中山、亚高山以至高山带均以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主要代表植物有合头草、昆仑蒿、驼绒蒿和玉柱琵琶柴等,海拔2300~3000米的河谷中疏生少量植物,如沙棘、短穗柽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胀果麻黄、喀什霸王等。戈壁植被主要包括合头藜、红砂、裸果木、膜果麻黄等。山中水源处包括胡杨、芦苇、红柳在内的植被。由于该地区山地环绕、边远偏僻、封闭性较强,因此保留了独特的地理环境。
土壤
阿尔金山脉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高寒草原土和高寒荒漠土,此外还有隐域性的草甸土和沼泽土。山地北坡呈极端干旱荒漠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从山麓、中山、亚高山以至高山带均以荒漠植被占统治地位。
在土壤垂直带中缺少山地淡栗钙土带,山地棕色荒漠土可上升至海拔2800米,山地棕钙土上限可达海拔3800米,海拔3800米以上分布亚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荒漠土,谷地中发育有盐化高山荒漠土,沟谷底部则出现沼泽和大小盐湖,其周围分布有沼泽土与山原盐土,局部洼地可见龟裂土。
主要山峰
阿尔金山山脉西段、中段最高峰
苏拉木塔格峰(6295米)、玉素甫阿勒克峰(6062米)由于较难进入和缺乏资料,仍是
处女峰;东段山区相对易进入,最高峰也称为阿尔金山,海拔5828米,东距甘青公路约100千米是党金山口,此处是
阿尔金山山脉与
祁连山山脉的分界处。
阿尔金山的山峰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峰为苏拉木塔格峰,海拔6295米;南部支脉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山的最高峰为玉苏普阿勒克峰,海拔6065米;东段阿尔金山的最高峰为阿尔金山,海拔5798米;阿尔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主峰,海拔5670米。
资源状况
植物资源
阿尔金山共有维管植物41科、151属、356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蕨类植物按PPG系统统计分别有1科、1属、1种,裸子植物按Christenhusz系统统计有1科、1属、4种,被子植物按APGⅣ统计有39科、149属、351种。其优势科主要以世界性分布大科,如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苋科(Amaranthaceae)、豆科(Leguminosae)为主,优势属为蒿属(Artemisia)、黄耆属(Astragalus)、披碱草属(Elymus、)蒲公英属(Taraxacum)。此次在阿尔金山的调查研究中共发现9个省级新分布记录种、2个省级新分布记录亚种和1个省级新分布记录变种、186个阿尔金山新分布记录种;阿尔金山特有和近特有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
阿尔金山植物生活型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半灌木和灌木也占一定的比例;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占主要优势,其次为中生。
动物资源
阿尔金山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动物达6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雪豹、野骆驼、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9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草原斑猫、猞猁、兔狲等19种。
矿产资源
阿尔金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玉石、黄金、铜、石棉、煤炭、铁、镍、锌、云母等。铜矿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且末还是和田玉的主产地,有“和田美玉,且末为上”的美称。阿尔金山脉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水晶、玉石、云母、煤和石棉竿10余种。
阿尔金成矿带呈北东走向,长580千米,宽40-100千米,与阿尔金造山带在空间上相互一致,地处塔里木地块东南缘,该带矿产以铁、铅锌、金、铜、多金属、铬、石棉、玉石为主,是中国最大的石棉矿带和新疆和田玉主要产地。
风景名胜
苏干湖,位于酒泉阿克塞县海子草原西北端,有大苏干湖、小苏干湖两湖。
大苏干湖,地处海子草原西部和平乡海子草原境内,湖水清澈,候鸟成群,1982年被批准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小苏干湖,地处海子草原西北部,在大苏干湖东(团结乡海子草原境内)。大苏干湖与小苏干湖相距约20千米,两湖之间有水道相通。
阿雅克库木湖,亦称阿雅克库木库里湖、阿雅格库木库里湖,坐落于新疆南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北部,为高原内陆盐湖。其名称在维吾尔语中意为“下面的沙子湖”。2011年数据显示,湖泊长度为47.8千米,宽度为17.6千米,水域面积约为729.4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3885米。该湖位于昆仑山中段北坡的“库木库里”高原盆地内,该区域水系发达,但湖水含盐量高,达到每升108.25克,不利于鱼类生存,仅存在卤虫等嗜盐微生物。
鲸鱼湖位于若羌县东南部的昆仑山腹地,它东西长37千米,南北宽7.6千米,面积26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高达4708米,湖深1-10米。鲸鱼湖的形状恰似一条横卧着的肥大鲸鱼,头东尾西,故而得名。
历史文化
1876年和1883年,俄国地质地理学家普列热瓦尔斯基(Д.AIpeЖeBamьc千米й)两度穿越阿尔金山进行考察,提出阿尔金山约在87E处由昆仑山主脉分出,并对河流、绝对高度、气候、居民、动植物等都做了记载。
1894年,李图戴尔(G.R.Littledele)在阿尔金北坡罗布淖一敦煌做了观察,认为阿尔金山东延到祁连山变为洪堡洼山(现今的
党河南山)。1947年,中国经济部青新边区柴达木工矿资源调查队自敦煌向西沿祁连山及阿尔金北麓,顺青新公路越过阿尔金山至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的尕斯库勒湖,进行了路线调查,并认为阿尔金为一大地槽,历经加里东、海西燕山等运动褶皱而成陆、成山。
2023年6月,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新疆地矿局的科研人员在对
阿尔金山进行科学考察时,确认保护区西部的2500多平方千米
岩溶地貌为
喀斯特地貌。这一岩溶地貌位于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阿其克湖至大九坝一带,南北宽10到30千米,东西长100千米。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岩墙、孤峰、峰丛、峰林、石瀑、岩溶漏斗等形态,分布较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