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彻悟

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

彻悟(1741—1810),即彻悟大师,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彻悟大师曾前往觉生寺任住持,历时八年之久,与大众一道精进念佛,以自身禅净造诣,其思想、信念、感悟、著作自成一家,行方便法,教化众生,世人称师为当时净土法门第一人。

人物经历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而感悟幻质非坚,世事无常,由此而立出世志。待病痊愈,遂即往投房山县三圣庵荣池老和尚披剃出家。翌年往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处受具足戒。次年,隆一法师于香界寺宣讲《圆觉经》时,师亲往参学,昼夜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大旨。复又依止增寿寺慧岸法师,研习法相之学,深得要义,其后,师就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讲《法华经》、《金刚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圆解顿开。从而博通性相二宗,尤其精于天台、三观、十乘之妙义。此期的修学帮助他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为往后的修学与弘教铺平了道路。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冬季,师二十八岁。参访京都广通寺粹如纯大德,因师乃上根利智者,而被视为禅门法器,得以印心传法,成为禅门临济正宗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因粹如纯大德往万寿寺,大师于是接任其职,领众熏修,专精参禅。直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前后二十四年如一日地用功办道,为众树立典范,策勉后学,乐此不疲,声名远扬四方,禅门宗风由是大振。然而大师在修禅习定之余,每每忆念永明延寿禅师(净宗六祖)与云栖莲池大师(净宗八祖)悉乃禅门宗匠,尚且皆能舍去禅学归心净土,求生极乐。何况今时世道,众生根纯,尤宜遵承倡扬念佛之法。于是,决定效法古德,转禅为净,誓以求生净土为归宿。广设念佛殿堂,以便学者用功办道,远近学人,闻风而至,受师影响,归心净宗者难以计数,莲风随之盛行。这是彻悟大师在佛法修学上的一大转折,因此净宗史上又出现了一位大成就者。
自此之后,彻悟大师停止习禅,主修念佛法门,专弘净土。凡是对念佛修净有障碍者,悉皆摒弃不顾。信心之真,愿力之切,实非常人可比。为专修净土,尽量杜绝外缘,时有学者慕名来访,则每日限定一支香的时间会客,其他时间唯是念佛专修净业而已。曾作尺香斋词云:“生死事大,来日无多,道业未成,实深惭惧。尊客相看,午后炷香,非取轻疏,幸垂监恕。”如此则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念佛习净。
嘉庆五年(公元1800)已经年届花甲的彻悟大师退隐红螺山资福寺,本想避迹深山、静心念佛,以安度晚年,然却因弟子众等依恋追随,遂为法忘躯,诲人不倦。复收留大众,随着来山人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一所丛林。值得一提的是,大师晚年所居的红螺山资福寺,由于他弘传得力,遂成当代净宗重要的专修道场。1888年,时年十八岁的印光大师也曾前往彼处,参修念佛,得大受用。彻悟大师年事虽高,但仍与大众一同出坡劳作,运水担柴,泥壁补屋,一饮一食,均与大众同甘共苦。至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二月前往万寿寺礼粹如纯祖塔,辞诸护法时嘱咐说:“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可见大师已经预知世缘无多,将要往生西方矣。待至三月,大师回到红螺山,自知时日无多,命众弟子等预办茶毗事宜,安排妥当寺务,传接住持位次,告诫众人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师于临示寂半月前,感觉身有微疾,命众助念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于是师告众人说:“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等普劝大师住世, 大师答言:“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将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大师命监院师贯一,设涅盘斋。十七日下午三时告知大众:“我昨日已经见到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日又蒙佛亲自垂手接引,我今日决定往生了。”众人称佛名号,更励更响,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 于是,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人闻到异香盈空,供奉七日,大师面貌仍然栩栩如生,慈祥丰满,头发由白变黑,光泽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茶毗(火化)后,获舍利子百余粒。门徒弟子遵守遗命,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大师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九,法腊四十三。有《彻悟禅师语录》及《示禅教律》、《念佛伽陀》等著作流通于世。
主要思想
彻悟大师的学修历程是基于儒学历经禅教而终归净土的,在佛法修学上大师博通性相二宗、参究禅门要旨,持戒奉经,念佛修净,即通禅学又达教理,最终归心净土而圆成伟业。大师在佛法上的修持,深受永明、莲池诸大宗师的影响,基于禅修上的功夫加之修持净土法门的成就,从而使之成为净宗名盛一时,影响千古的一代宗师,这正应契了永明延寿禅师于“四料简” 中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拈花寺慕莲社多体宽申亲近过大师多年,素蒙开诲,启迪良多。于身受目睹之间深感大师之伟大,曾言:“师真过量人也,六根通利,解悟超常,即具辩才,兼持苦行,始终如一。”
大师的净土思想,可以说是继承了净宗先祖的优良传统,非常注重信愿行三资粮,以为此是净业之根。大师本身是由禅入净的,其内心非常明了参禅与修净此二者孰难孰易。是以其极力推崇修持净业,开导大众净心念佛。其于开示法语中云:“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愿深切,故一切邪说不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假正修净业时,达摩祖师忽现在前,令我舍净修禅,可以立地成佛,我不敢从命。即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更有异方便,胜于净土,令我舍此从彼,我亦不敢从教,此谓之深信。假如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又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如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此之谓切愿。”深信、切愿与实行可以成就往生净土之妙果。
在净业的行持念佛方面,大师则侧重于心念,师云:“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大师认为“一心不乱”是修持净土法门的重心。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安稳,学者可不勉哉。
净土宗之根本资粮是信愿行三者,大师深明当世净业学者大凡皆存信心不坚之通病。由是根据自己修持的心意体会,特意列举了修学净土念佛法门者,所应具备的十种信念,以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长,文曰:“一、生必有死;二、人命无常;三、轮回路险;四、苦趣时长;五、佛语不虚;六、实有净土;七、 愿生即生;八、生即不退;九、一生成佛;十、法本唯心。”如上十条,言简意赅,能使学人一目了然,明记所信之内容。
大师之自行,精诚严谨,教化他人则慈悲恳切。为法为人,心终无厌,自从专心修净土法门后,大师遂将自己前十多年来修禅的心得语录与诗偈等文稿, 大多付之一炬,其弟子等后来将残留的一些并同念佛的开示,编著成二卷,使之流通于世。而大师更将其中有关宗门的法语删去大半,目的是为预防后学滞于禅门流弊,其对后人负责之情怀与弘护净宗之苦心,诚为感人。
大师的语录中,处处可睹其修持净土法门所得的经验之谈,并且大多都有和修禅相互比较,从中可以见得他在修持念佛法门上,确实下过一番功夫,明悟念佛要旨,深得念佛三昧。实可为念佛者之绳墨。法语云:“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成佛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作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语,一是佛言,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合旧习,虚其心,平其气,试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又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心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信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纵观大师之法语,其中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个字,最值得净业学者玩味。大师基于此十六字演绎而成的净宗修持八大要领,实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修净业之轨则,有心求生净土者应奉为圭臬。其内容为:“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 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大师在开示中特别强调“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略见得彻悟大师的净土思想特色。鲜明的净土理论加之真挚的净宗情操,行解一如,应契时机,使人观之顿有耳目一新之感。作为一代宗师,大师是名实相符的。近代净土法门的复兴,彻悟大师奠定了不拔之基。彻悟大师静修心要,可由印光偈颂概括。
颂曰:
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
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陀。
不变随缘宜随净,随缘不变莫随讹。
人若依此义修行,光寿当同阿弥陀。
相关记载
(1741—1810)清代僧人。名际醒,号讷堂,又号梦东,以字行。俗姓马,京东丰润县人,幼通经史。22岁时因病而悟人生之无常,遂礼河北三圣庵之荣池法师出家,翌年于岫云寺受具足戒。其后即遍历讲席,博贯性相两宗,而于法华三观十乘之旨,尤有心得。参广通寺粹如纯禅师,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印心焉。后纯公迁万寿寺,师继席广通,策励后学,宗风大振。每谓永明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况今末代,尤宜遵承。于是专修净业,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时则礼念而已。嗣迁觉生寺住持。寻退居红螺山资福寺,衲子依恋,追随日众,遂成丛林。师为法为人,心终无厌,但一以净土为归。每当开演如来救苦与乐之恩,或至泪如声落,听者亦未尝不涕泗沾衣也。其《语录》2卷,尤为切至。略言:“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力无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定生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愿深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假正修净业时,达摩祖师忽现在前,令我舍净趋禅,可以立地成佛,我不敢从命。即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更有异方便,胜于净土,令我舍此从彼,我亦不敢依教。此之谓深信。假如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又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如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此之谓切愿。信深愿切,是谓重心,以是修净,净业必强,业强则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不可得矣。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矣。然此信愿,要在操之于素,到时自不入于歧路。”又说:“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同是一梦,修之何益,答曰:不然,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眼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与其梦受娑婆之苦,何若梦受极乐之乐。况娑婆之梦,从梦入梦,展转沉迷者也。极乐之梦,从梦入觉,渐至大觉者也。梦虽同,而所梦者实不同也,可概论乎。”嘉庆十五年(1810)二月,预知时至,辞诸外护。嘱曰:“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临寂半月前示疾,命众助念佛号,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至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复告众曰:“昨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来接引,吾去矣。”众称佛号愈厉,师面西端坐,合掌凝眸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言毕,结印而逝。众闻异香浮空,露龛七日,貌如生,发白变黑。阇维,获舍利百余颗。世寿70岁,僧腊49夏。民国年间,印光大师推彻悟大师为净土宗十二祖,并为世所公认。 【《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编著)】
谓通彻觉悟生命之真谛又作悟彻。禅林宝训顺朱卷一(卍续一一三·二二六下):“惟求大彻,若大彻悟的人,则神志调和,气息恬静,容貌恭谨,色相端庄。” <二>(1741~1810)清代临济宗僧。河北丰润人,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参见:际醒)5947)p6005 【佛光大辞典】
清代乾嘉时人,名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氏。投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旨,靡不通达。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也。尝慕永明延寿禅师之为人,遂栖心净土,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此惟礼拜持念而已。师每当说法,如瓶泻云兴,辩才无碍,莲宗之风大扇。当时为法门第一人。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西向合掌,端坐念佛,见佛垂引而化。年七十岁。所著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见彻悟语录下。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