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

南开大学校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威,1970年出生,南开大学校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中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主要学术经历
1988.09-1992.0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09-1994.0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94.09-1997.05 美国Rice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1997.06-1999.09 美国Rice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1999.03-2004.08 美国Brown and Caldwell环境工程公司,技术指导。
2004.02-至今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特聘教授(环境科学岗位)、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02-至今 美国Rice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客座教授。
2007.02—至今 南开大学中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
主要学术任职
美国Rice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客座教授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Langmuir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会员
美国德克萨斯州注册工程师
社会职务
天津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天津市欧美同学会,理事
南开大学侨联暨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委员
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环境有机化学,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和修复。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 《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界面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00,000,2013/01—2017/12(项目主持人)。
(2) 《稳定碳纳米颗粒悬浮物对于有机污染物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行为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0,000,2012/01—2015/12(项目主持人)。
(3) 《极性有机污染物与碳基纳米材料的特殊作用对不可逆吸附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60,000,2010/01—2012/12(项目主持人)。
(4) 《利用新型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藻毒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400,000,2009/01—2011/12(项目主持人)。
(5) 《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及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00,000,2009/01—2010/12(项目主持人)。
(6) 《大沽排污河污染河道原位修复技术集成及应用》,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子课题,¥3,000,000,2008/10—2010/12(项目主持人)。
(7)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6,840,000,2007/07—2010/12(项目主持人)。
(8) 《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对地下水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0,000,2007/01—2010/12(第一参加人)。
(9) 《污染沉积物的活性反应格栅原位修复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500,000,2007/04—2010/03(第一参加人)。
(10) 《吸附态1,1,2,2-四氯乙烷的非生物降解机理》,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60,000,2007/01—2009/12(项目主持人)。
(11) 《中美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实验室建设》,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000,2007/10—2009/09(项目主持人)。
(12) 《天津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创新能力与环境建设平台项目,¥1,000,000,2006/07—2009/06(项目主持人)。
(13) 《土壤中被锁定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活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60,000,2006/01—2008/12(项目主持人)。
(14) 《土壤和沉积物中被锁定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00,2005/07—2008/06(项目主持人)。
(15) 《土壤和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2005/01—2007/12(项目主持人)。
(16) 《土壤/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005/01—2007/12(项目主持人)。
学术论著
(1) Hou, L.; Zhu, D.; Wang, X.; Wang, L.; Zhang, C.; Chen, W. 2012, “Adsorption of Phenanthrene, 2-Naphthol, and 1-Naphthylamine to Colloidal Oxid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ffects of Humic Acid and Surfactant Modific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in press).
(2) Wang, L.; Fortner, J.; Hou, L.; Zhang, C.; Kan, A.T.; Tomson, M.B.; Chen, W. 2012, “Contaminant-Mobilizing Capability of Fullerene Nanoparticles (nC60): Effect of Solvent-Exchange Process in nC60 Form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in press).
(3) Ji, L.; Chen, W.; Xu, Z.; Zheng, S.; Zhu, D. 2012, “Graphene Nanosheets and Graphite Oxide as Promising Adsorbents for Removal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from Aqueous Solu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cepted).
(4) Zhang, L.; Hou, L.; Wang, L.; Kan, A.T.; Chen, W.; Tomson, M.B. 2012, “Transport of Fullerene Nanoparticles (nC60) in Saturated Sand and Sandy Soil: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odel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6, 13, 7230–7238.
(5) Wang, L.; Huang, Y.; Kan, A.T.; Tomson, M.B.; Chen, W. 2012, “Enhanced Transport of 2,2',5,5'-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by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and Surfactant-Modified Fullerene Nanoparticles (nC60),”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6, 13, 5422–5429.
(6) Lv, D.; Wan, Y.; Shi, X.; Xu, H.; Chen, W.; Zhu, D. 2012,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Sorption of Polar and Nonpolar Compounds to Montmorillonites an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41, 4, 1284–1289.
(7) Zhang, L.; Zhu, D.; Wang, H.; Hou, L.; Chen, W. 2012, “Humic Acid-Mediated Transport of Tetracycline and Pyrene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1, 3, 534–541.
(8) Wang, F.; Zhu, D.; Chen, W. 2012, “Effect of Copper Ion on Adsorption of Chlorinated Phenols and 1-Naphthylamine to Surface-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1, 1, 100–107.
(9) Ge, M.; Liu, L.; Chen, W.; Zhou, Z. 2012, “Sunlight-Driven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by Peanut-Shaped Porous BiVO4 Nanostructures in the H2O2-Containing System,” CrystEngComm, 14(3), 1038–1044.
(10) Tang, H.; Zhu, D.; Li, T.; Kong, H.; Chen, W. 2011,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Adsorbed Trichloroethylene by Fe(0): Carbon as Electron Shutt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40, 6, 1878–1885.
(11) Zhang, L.; Wang, L.; Zhang, P.; Kan, A.T.; Chen, W.; Tomson, M.B. 2011, “Facilitated Transport of 2,2’,5,5’-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and Phenanthrene by Fullerene Nanoparticles through Sandy Soil Colum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5, 4, 1341–1348.
(12) Berlin, J.; Yu, J.; Lu, W.; Walsh, E.; Zhang, L.; Zhang, P.; Chen, W.; Kan, A.; Wong, M.; Tomson, M.; Tour, J. 2011,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for Hydrocarbon Detection in Oil-field Rock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4, 2, 505–509.
(13) Lian, F.; Huang, F.; Chen, W.; Xing, B.; Zhu, L. 2011, “Sorption of Apolar and Polar Organic Contaminants by Waste Tire Rubber and Its Chars in Single- and Bi-solute Syst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9, 4, 850–857.
(14) Ge, M.; Li, Y.; Liu, L.; Zhou, Z.; Chen, W. 2011, “Bi2O3-Bi2WO6 Composite Microsphere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15, 13, 5220–5225.
(15) Ji, L.; Chen, W.; Bi, J.; Zheng, S.; Xu, Z.; Zhu, D.; Alvarez, P. 2010, “Adsorption of Tetracycline on Single-walled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Affected by Aqueous Solution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9, 12, 2713–2719.
(16) Yang, W.; Kan, A.; Chen, W.; Tomson, M. 2010, “pH-Dependent Effect of Zinc on Arsenic Adsorption to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Water Research, 44, 19, 5693–5701.
(17) Wang, L.; Zhu, D.; Duan, L.; Chen, W. 2010, “Adsorption of Single-Ringed N- and S-Heterocyclic aromatics on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48, 13, 3906–3915.
(18) Qi, Y.; Chen, W. 2010, “Comparison of Earthworm Bioaccumulation between Readily-Desorbable and Desorption-Resistant Naphthalene: Implications for Bio-uptake Rou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4, 1, 323–328.
(19) Zhang, D.; Zhu, D.; Chen, W. 2010, Response to Comment on “Sorption of Nitroaromatics to Soils: Comparis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versus Cla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9, 5, 1022–1024.
(20) Zhang, Z.; Li, M.; Chen, W.; Zhu, S.; Liu, N.; Zhu, L. 2010, “Immobilization of Lead and Cadm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Contaminated Sediment Using Nano-Hydroxyapati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8, 2, 514-519.
(21) Ji, L.; Chen, W.; Xu, Z.; Zheng, S.; Zhu, D. 2009, “Adsorption of Sulfonamide Antibiotics to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Langmuir, 25, 19, 11608-11613.
(22) Chen, W.; Duan, L.; Wang, L.; Zhu, D. 2009, Response to Comment on “Adsorption of Hydroxyl- and Amino-Substituted Aromatics to Carbon Nanotub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 9, 3400–3401.
(23) Ji, L.; Chen, W.; Duan, L.; Zhu, D. 2009, “Mechanisms for Strong Adsorption of Tetracycline to Carbon Nanotubes: 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Activated Carbon and Graphite as Adsorb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 7, 2322–2327.
(24) Zhang, D.; Zhu, D.; Chen, W. 2009, “Sorption of Nitroaromatics to Soils: Comparis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versus Cla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8, 7, 1447-1454.
(25) Chen, W.; Hou, L.; Luo, X.; Zhu, L. 2009, “Effects of Chemical Oxidation on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AHs in Typical Chinese Soil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7, 1894–1903.
(26) Yang, W.; Zhang, J.; Zhang, C.; Zhu, L.; Chen, W. 2009, “Sorption and Resistant Desorption of Atrazine in Typical Chinese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38, 1, 171-179.
(27) Chen, W.; Duan, L.; Wang, L.; Zhu, D. 2008, “Adsorption of Hydroxyl- and Amino-Substituted Aromatics to Carbon Nanotub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2, 18, 6862-6868.
(28) Chen, J.; Chen, W.; Zhu, D. 2008, “Adsorption of Nonionic Aromatic Compounds to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ffects of Aqueous Solution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2, 19, 7225-7230.
(29) Duan, L.; Zhang, N.; Wang, Y.; Zhang, C.; Zhu, L.; Chen, W. 2008, “Release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s from Historically and Freshly Contaminated Soils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Fate and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6, 753-759.
(30) Liu, L.; Zhao, Y.; Wang, Y.; Duan, Y.; Gao, G.; Chen, W. 2008, “Directed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d TiO2 Catalysts and Their Morphology-Dependent Photocatalysis for Phenol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2, 7, 2342-2348.
(31) Chen, W.; Cong, L.; Hu, H.; Zhang, P.; Li, J.; Feng, Z.; Kan, A.; Tomson, M. 2008, “Release of Adsorb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under Cosolvent Treatment: Implications for Availability and Fat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7, 1, 112-118.
(32) Yang, W.; Duan, L.; Zhang, N.; Zhang, C.; Shipley, H.; Kan, A.; Tomson, M.; Chen, W. 2008, “Resistant De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Typical Chinese Soils: Implication for Long-Term Fate and Soil Quality Standard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7, 1, 235-242.
(33) Chen, W.; Duan L.; Zhu, D. 2007, “Adsorption of Polar and Nonpolar Chemicals to Carbon Nanotub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1, 24, 8295-8300.
(34) Beckles, D.; Chen, W.; Hughes, J. 2007, “Bioavailability of PAHs Sequestered in Sediment: Microbial Study and Model Predic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6, 5, 878-883.
(35) Zhu, X.; Zhu, L.; Li, Y.; Duan, Z.; Chen, W.; Alvarez, P. 2007, “Developmental Toxicity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Embryos after Exposure to Manufactured Nanomaterials: Buckminsterfullerene Aggregates (nC60) and Fullerol,”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6, 5, 976-979.
(36) Chen, W.; Lakshmanan, K.; Kan, A.T.; Tomson, M.B. 2004, “A Program for Evaluating 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 Effect on Remediation,” Ground Water, 42, 620-624.
(37) Chen, W.; Kan, A.T.; Newell, C.J.; Moore, E.M.; Tomson, M.B. 2002, “More Realistic Soil Cleanup Standards with 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 Ground Water, 40, 153-164.
(38) Chen, W.; Kan, A.T.; Tomson, M.B. 2001, “Modeling Irreversible 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Natural Sediments,” in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Chemicals I, Fate and Exposur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39) Kan, A.T.; Chen, W.; Tomson, M.B. 2001, “Resistant Desorption Kinetics of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Sediment,” in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Chemicals I, Fate and Exposur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0) Chen, W.; Kan, A.T.; Tomson, M.B. 2000, Response to Comment on “Irreversible Adsorption of Chlorinated Benzenes to Natural Sediments – Implication for Sediment Quality Criter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4, 4250-4251.
(41) Chen, W.; Kan, A.T.; Tomson, M.B. 2000, “Irreversible Adsorption of Chlorinated Benzenes to Natural Sediments – Implication for Sediment Quality Criter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4, 385-392.
(42) Chen, W.; Kan, A.T.; Fu, G.; Tomson, M.B. 2000,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ease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from Natural Sediment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9, 2401-2408.
(43) Kan, A.T.; Chen, W.; Tomson, M.B. 2000, “Desorption Kinetics of Neutral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from a Field Contaminated Sedi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08, 81-89.
(44) Chen, W.; Kan, A.T.; Fu, G.; Vignona, L.C.; Tomson, M.B. 1999,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s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in Sediments of Lake Charles, Louisiana, US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8, 1610-1616.
(45) Kan, A.T.; Fu, G.; Hunter, M.; Chen, W.; Ward, C.H.; Tomson, M.B. 1998, “Irreversible Sorption of Neutral Hydrocarbons to Sediment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Model Predic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2, 892-902.
获奖记录
(1) 入选2008年中国优秀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 获得“天津市优秀留学人员”荣誉称号
(3) 入选2006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人选
(4) 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 获得2005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6) 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 获得2005年霍
(8) 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人才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人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