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山(1904年-1931年1月7日),学名震寰,福建省惠安县涂岭樟脚村人。1925年“五·卅”惨案后组织学生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同年秋弃笔从戎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校四期步科,期间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参加了当时的北伐战争武昌起义,后再次返回学校继续深造学习军事技能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右派拘禁。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时,与被拘禁的黄浦同学共同破狱而出,并参加了起义。1928 年2月受命回福建工作,在漳州、厦门一带开展组织发动农民运动。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屈。不久,在党组织的接应下,越狱成功。随后前往晋江、南安、惠安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929年12月任中共惠安县委书记,1930年7月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工农红军福建独立一师一团团长兼政委,参与组织和领导惠安暴动。9月19日,敌军调集重兵残酷镇压暴动。陈平山率部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利。此后率部转入农村,开辟惠安、仙游、晋江交界的三坪游击区。1931年1月7日在执行任务途中突遭敌军伏击,陈平山身负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烈士简介
1925年“五·卅”惨案后组织学生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同年秋弃笔从戎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校四期步科,期间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参加了当时的北伐战争武昌起义,后再次返回学校继续深造学习军事技能毕业于黄埔军校五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右派拘禁。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时,与被拘禁的黄浦同学共同破狱而出,并参加了起义。1928 年2月受命回福建工作,在漳州、厦门一带开展组织发动农民运动。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屈。不久,在党组织的接应下,越狱成功。随后前往晋江、南安、惠安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929年12月任中共惠安县委书记,1930年7月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工农红军福建独立一师一团团长兼政委,参与组织和领导惠安暴动。9月19日,敌军调集重兵残酷镇压暴动。陈平山率部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利。此后率部转入农村,开辟惠安、仙游、晋江交界的三坪游击区。1931年1月7日在执行任务途中突遭敌军伏击,陈平山身负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陈平山,乳名目阿,今
泉港区涂岭镇
樟脚村人。1904年出生于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31年在涂岭三坪游击根据地遭敌人杀害,年仅二十八岁。
十多岁时,陈平山随父到惠安时化小学读书。他聪颖勤学,刻苦钻研,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钟爱,认为他日后必震寰宇,特为他取学名震寰。他在读书期间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如《新青年》、《响导》、《星火周报》等,接受了革命思想。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陈平山愤然组织该校一批进步同学,并联络其他学校的学生罢课、罢考,组织宣传队走上街头,还到英人创办的仁世医院门前,声讨军阀买办罪行,热烈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从此,陈平山走上了革命征程。
1925年秋,陈平山投笔从戎,和张邦彦、李建才、陈风琪、周凯等人,取道厦门,由时在厦门筹办国民党市党部的许卓然(同盟会会员)介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在校时陈平山参加了左派学生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参加对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他不但努力攻读政治理论课程,还刻苦练习各种军事技能,枪法熟练,百发百中,被誉为军校的“神枪手”。在黄埔军校期间,陈平山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成为自觉的革命战士。1926年初,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参与革命
青年时代阅读革命书刊,受革命思想熏陶,激发了爱国反帝的热情。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自觉接受党的培养教育,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了黄埔军校左派学生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参与对该校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
参加革命后,陈平山随即把原名改为“平山”。朋友问他:“山可平乎!”他答:“心要平它,志要平它。愚公移山的故事你知道吗?”
北伐时,他与同科的庄振武、陈凤琪等留守该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开始“清党”,他与200多名左派学生被关押隔离,后移禁广州虎门狱中。广州起义开始后,与被捕同学们一道破狱而出参加暴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15日,在广州进行大屠杀,黄埔军校也进行“清党”,陈平山和二百多名左派学生被关押在珠江口六艘辎重艇上,与外界隔离。后全部集中禁闭在广州虎门狱中。同年12月,党通过各种方式活动,把在狱中的部分黄埔军校学生,分别营救出来打入张发奎部充当下级军官,以备夺取武装。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枪响,原来被羁押狱中的陈平山等乘机破狱而出,参加起义。他在头部负伤的情况下,仍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广州起义失败后,陈平山辗转于上海后回福建。
1928年,受党派遣回福建工作,在漳州、厦门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同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毫不屈服,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陈平山来到
漳州,得到一位黄埔军校同学的帮助,打入驻漳四十九师张贞部,担任营长,利用合法身份掩护革命工作。6月间,因叛徒陈祖康、张高天的出卖,被捕下狱,关押在
漳州镇台街法院,饱尝铁窗严刑拷打之苦,致重病缠身。但他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获得一位监狱人员的尊敬与同情,为他代请医师陈培元到狱中治病。陈平山与陈医师在交谈中认了乡亲,又取得他的全力支持,冒险与地下党组织联络,在药箱中携带破狱工具,并派人内外配合,于一天夜间“割桷”(锯断屋盖上的檩桶)越狱出牢笼,幸免于难。
同年7月间,脱险后仍被通缉的陈平山,被福建省委任为特派员,领导晋江、
南安、惠安一带地下工作。到惠安时,惠北涂岭、山腰一带农会已遭敌破坏。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不畏险阻,深入农村向贫苦民众宣传党的纲领、政策,加紧农运、兵运工作。他经常到党的地下接头点“小田船”(城东门外留山顶村)与惠安城关党组织负责人蔡竹如取得联络,并共同组织城关面业工会、秘密农会、互助会。一天夜半,国民党
惠安县党部书记杜辉,派“民团”数人突闯“小田船”, 捕捉陈平山。陈平山得知消息后泰然自若,烛仍燃,门虚掩,手握枪,伏在床后观动静。来敌早闻平山的神枪,先已畏惧三分,踌躇至房门口,却又不敢入室,赶紧回头虚报“军情”交差去了。又一天,陈平山同志化装外出,途中遇伪民团的一个头目。该人见陈平山手插口袋握短枪,惊慌失措,苦笑求情:政府正在侦缉你,请你给个方便,离开这里免给我们为难。
1929 年初,为打入县民团总部,建立地下武装力量。陈平山经常奔走于小岞、峥峰、前内、南塞等地。一次,和一位姓李的朋友到海滨散步聊天,面对碧波万顷的汪洋大海,陈平山触景生情,吟诵了“沧海横流侬独立,思潮还比海潮高”等充溢革命激情的诗句。再一次到海滨,他面对深邃浩瀚的大海,他又吟诵了“志如东海,命如丝”的诗句,抒发自己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视生命如丝一样轻,直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惠安县城地处福厦路边。当时,有些地下革命同志经常要北上福州或南下厦门、漳州、龙岩等地,陈平山就通过在教会办的“仁世医院”工作的同学、朋友关系,把要转移的同志当“病号”住院“养病”,待机转移。为此,他须经常入城,常常扮装成农民,挑粪桶上医院掏粪,或改换服装扮成“执垮子弟”出入于病房“探病”,布置转移事宜。偶尔出不了城时,他就宿于同学、朋友处,常应他们的请求,讲革命斗争故事,介绍革命刊物如《烈火》等,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
1929年4月,陈平山到土岭恢复被破坏的农民协会,联络旧农协会会员两三千人,建立了秘密农民协会,重建一支千余人的农民自卫军,按村落分为十三个连。
1929年12月,党组织调陈平山任中共惠安县委书记。
1930年初,策动了地方军阀陈国辉、陈佩玉内部的兵变。1930年4月,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领导整顿和加强地方武装力量,扩大革命武装队伍工作。同年7月,中共泉州特委决定在惠安举行暴动,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并兼惠北第一团团长和政委。方案是:惠东(以后洋为中心)突破,惠北(以涂岭为中心)打援,合攻县城挺进三坪。
惠东、惠北之间,隔着一条“辋川走廊”。为使两地在暴动后能继续沟通联络,为此建立了“正常时期”惠安―—枫亭公路交通线;“战时”辋川走廊交通线;“特殊”情况下,还有海上第三条交通线。7月间,陈平山、兰飞凤偕同省委苏阿德等组成突击组,由于陈平山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善于走群众路线,经一番努力,打通了“辋川走廊”,将惠东、惠北两地联系起来。除此,还突击发展秘密农会点——鸢山小学、醒民小学两个秘密交通站。
福建省委决定惠安暴动的同时,决定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陈平山被任命为总指挥兼独立师一团团长、政委。8月,陈平山回涂岭,与吴敦仁等人一起投入紧张、严密的组织工作,立即着手改编原来的农民自卫军。在大埔圆寺召开大会,宣布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第一团,如期举行起义。
9月14日夜,红军一团战士佩挂“红军”臂章,集结于“恒德寺”寺内,陈平山先作简短的战斗动员,准备举事。不料此时出现了意外,驻兰田股匪汪汉民(柴水)之弟汪云龙带着二十名“驳壳枪队”窜入涂岭绅士章寿卿家,意在探窥暴动虚实。闻讯后,为防不测,陈平山、吴敦仁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章家与汪云龙周旋,利用官匪矛盾,阐明党的政策,晓以利害,使其不敢轻举妄动。非但如此,他们还向汪云龙借二十支短枪,临走,密嘱章寿卿牵制住汪云龙,又留下吴敦仁牵制章、汪。
15日凌晨三更时分,陈平山等带领队伍分头出发。以一个连兵力控制反动豪绅陈速生老家西吴村,防止其出援;一支由营长陈木及陈山德、吕好成率领的队伍砸门。但因铁门坚固,久攻不下。时近黎明,附近村庄有约,一村遭匪劫,鸣锣示警,别村趋援。当时,邻村群众不明真像,聚合朝土岭街冲来,为避免暴动武装与群众发生冲突,平山下令撤出战斗,退驻泗洲、洪厝坑一带隐蔽,等待惠东暴动的消息。
惠安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整个惠安。1930年9月29日,兰飞凤、万耀南、林权民、庄毓英、陈仰高等人,从“海上交通线”抵达奎壁,转山腰、古县二交通站,到达涂岭,与陈平山、吴敦仁等会合,召开会议,总结暴动的经验教训,处理善后工作和部署下一步工作。并决定派林权民等回惠东处理善后工作。10月中旬,省委领导王德来涂岭,传达省委决定:陈平山留下坚持地下斗争,开辟惠安、仙游、晋江交界的三坪游击区。陈平山与吴国珍、吴敦仁等立即着手进行这项工作。为避免敌人的暗算,陈平山化装成农民,或在日炎人静的午间,或在夜色降临的黄昏,无论深秋寒冬,不管风雨交加,废寝忘食地行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奔走于樟脚―东坑―寨后―三坪等处,为开辟游击区,忘我工作。
当一切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开始悬赏一千银元缉捕陈平山。反动豪绅陈速生的暗杀阴谋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陈速生以近千银元、短枪两支为价码,收买着匪颜选,图谋杀害陈平山、吴敦仁等。颜选收受金钱后,立即指使匪徒蔡进水、蔡申生以及乡里不务正业的懒汉陈密,侦察陈平山的行踪。
1931年1月8日,为迎接莆田特委和红军教导队进驻三坪山区。陈平山和随行的弟弟从仙游回涂岭,途中,遇其弟的岳父蔡彬大伯,一路同行至新厝。是时,尾随的陈密大声呼喊:“目啊,留步,有话说,我也要回去”。其实此乃告知匪徒:陈已来此。陈平山听后停步等待陈密跟上,至寨后鸟笼弯处,预先埋伏的匪徒黄耐荣、蔡进水、蔡申生上来拦截。陈平山眼力敏锐,但对方来势太突然,防范不及。面对凶神恶煞的匪徒,面对匪徒们黑洞洞的枪口,他义无反顾,毫无惧色,边从容后退,边伸手拔短枪拒敌。不幸的是,驳壳枪的准星钩住内衣,待他拔出枪时,匪徒们已数枪齐发,陈平山胸胛连中数弹,无力还击,但他仍不忘把枪扔向后方表示宁死不缴枪。在敌人无情的枪口下,陈平山倒在血泊之中,为人民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人物纪念
1950年春,福建省晋江专员公署、惠安县人民政府在烈士生前生活和战斗过的涂岭樟脚陈国寨山麓修建了陈平山烈士墓。1986年,惠安县人民政府又拨款改建为纪念碑式结构。陈平山烈士墓及纪念碑,40多年来已成为惠安县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全县各界人士及人民群众都纷纷前往瞻仰悼念,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2023年8月10日,陈平山烈士入列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庆祝仪式在泉州市泉港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