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芹(1902-1931),福建平和人。又名陈顺帆。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被选为中共平和县委委员。1928年3月参与领导平和暴动。1929年2月当选为平和县革委会主席。4月接任中共平和县委书记后又被选为饶和埔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2月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候补委员,9月当选为执委。1931年3月在平和秀芦村牺牲。
人物生平
陈彩芹(1902—1931),又名陈顺帆、陈操生,漳州平和县长乐乡人,是震撼八闽的“平和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饶和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1902年,陈彩芹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长乐乡乐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进私塾读书,后就读于县城九和中学,毕业后受聘于长乐等地乡村私塾任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国广泛传播,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也相继进入平和。陈彩芹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革命。
1926年10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朱积垒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随北伐东路军入闽,回到平和县开展农民运动。朱积垒常到乡村做“巡行的宣传”。有一次,朱积垒到长乐圩向群众作关于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的宣传。陈彩芹听后,立即向朱积垒表示赞同。朱积垒发现陈彩芹思想敏锐,参加革命心切,是一位接受新事物快的青年,就主动前往下坪下书斋陈彩芹住处,向他讲述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形势,又热情地向陈彩芹讲述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内容,激发他起来参加革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陈彩芹成了朱积垒的得力助手。是年12月,陈彩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党派陈彩芹到长乐乡组建农民协会,发展党组织。他在长乐下坪下书斋罗氏祠堂办平民夜校,向农民讲述海陆丰农民同地主豪绅作斗争,获得不交租不纳税的新鲜事,鼓动群众参加农民协会。他深入群众之中,向贫苦农民剖析其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启发农民觉悟,号召农民起来同地主豪绅作斗争。经陈彩芹耐心细致的工作,至1927年春,长乐乡90%的农民加入农民协会。犹如春风拂过,此时长乐乡的农民协会像雨后春笋,接二连三地在各地建立起来,党组织也在不断壮大。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挽救革命,朱积垒、陈彩芹等人在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罗明的指导下,把党的领导机关由县城九峰迁到农运基础较好的长乐乡。陈彩芹又按照罗明的指示,到邻近乡村发动群众,继续组建农民协会,秘密发展党组织。9月,平和县农民协会和中共平和县临时委员会同时在长乐乡下坪村成立,陈彩芹当选为县农协委员、县临委委员。
1927年10月8日,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由饶平县茂芝乡进入平和,攻占了县城,砸开监牢,放出一批“囚犯”。此时,县临委、县农协派陈彩芹等人前去向朱德汇报平和农运情况。朱德听了汇报后,明确指示平和县的农民运动要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准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2月,中共福建省临委领导人罗明来到平和长乐,向中共平和县临委成员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和省委的决定,指示县临委要“加紧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斗争,以长乐乡为中心造成一个以农村包围县城的局面”。
12月底,国民党第十一军由闽入粤,路经平和时,县吏豪绅互相勾结,乘机增加挑夫名额,借以敲诈勒索中饱私囊。长乐乡的农民被索去许多钱财,被捕去服役的农民完役后又不放其回家,皆关押在县监牢里,群众十分愤怒。县临委认为这是发动群众起来反抗的好时机,遂于翌年初,以长乐乡农民为主体,组织一支600多人的请愿队伍到县署示威请愿,大闹公堂。陈彩芹主动请缨,率领队伍浩浩荡荡向县城挺进,由西门入城,直拥县署,包围了县长方日中住处,迫使方日中不得不释放被关押的农友,并答应签发减租30%的文告。这是平和县临委成立以来与敌人首次正面交锋获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闽南地区被压迫的人们的斗志。
请愿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农民运动的影响,有许多农民自动组织农会,农民运动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由西、北、东三面包围县城的形势。从此,农民运动开始由“五减”斗争发展为“五抗”斗争的新局面。1928年2月4日,是长乐乡一年一度的“十三坪”日,方圆百余里的闽粤边各县的群众都来赴坪,有买的,有卖的,有“迎王公”入庵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朱积垒、陈彩芹等人率领工农自卫军进入圩场举行武装示威游行,向百姓做宣传,号召农民投入抗捐抗税斗争。适逢县署警队到长乐乡来收捐税,陈彩芹率领农友配合工农自卫军,将县署警队驱逐出长乐乡,斗争取得胜利。群众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大长了人民的志气。接着,为肃清乡村反动豪绅的势力,陈彩芹又率领工农自卫军和农友在长乐乡开展打土豪斗争,没收其财产,用于购买枪弹,加强工农自卫军的武器装备。
2月11日,中共平和县临委拟定在县城中学召开第一区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第一区农会,扩大影响。当日,陈彩芹带领长乐乡的农民代表去县城参加会议,行抵城郊时,遭到豪绅地主武装保安队的伏击,代表被捕3人,县署悬赏500元大洋通缉捉拿陈彩芹。12日,会议改在秀峰召开,陈彩芹临危不惧,又率长乐乡的代表去参加第一区农民代表大会。
会后,陈彩芹到长乐等地传达秀峰会议精神,发动18~45岁的农民自愿报名参加工农革命军,仅长乐乡就有五六百人报名参加。陈彩芹积极协助朱积垒组建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他还努力筹款购买枪弹,请铁匠修造武器,加强工农革命军的武器装备,加紧军事训练,为暴动打下基础。
2月24日,中共平和县临委召开各支部联席会议,决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在党内设立暴动委员会,陈彩芹任暴动委员会委员。3月3日,获悉国民党反动派将于3月9日杀害被捕的同志和农友,暴动委员会立即开会研究,决定3月8日举行武装暴动。3月7日,暴动委员会在长乐召开誓师大会,决定分兵三路进攻县城。陈彩芹率领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的一、二大队,配合特务连和从饶平来的“洋枪队”,负责主攻县城西门的任务。当夜下大雨,阻碍了行军的速度,陈彩芹下令冒雨摸索前进,队伍在拂晓前按时到达城郊埋伏下来待命。3月8日,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发出总攻号令,陈彩芹率领西路人马,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一鼓作气攻入县城,完成战斗任务。
平和暴动胜利后,军阀张贞得知平和县城被农军攻陷的消息,即派兵一营前往平和镇压,于3月16日到达平和县。进城后,即在城内及附近焚烧革命同志及农会活动分子的房屋,并声言随即要攻打长乐乡,实行“清剿”,捕杀共产党人。这时陈彩芹有位远房堂兄陈菜瓜主动拿出300元大洋,劝说陈彩芹去南洋避难谋生。陈彩芹果断地说:“我决心投入革命,发誓终身革命到底,决不离开革命队伍到国外去!”他毅然挑起重任,领导农军和革命群众英勇抗击敌人对长乐乡的四次“围剿”。自第三次敌军进攻长乐乡败退后,农民情绪高涨。陈彩芹乘胜前进,带领游击小分队到横家田、箭管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土豪,没收其财产,镇压反动头目。
6月12日,张贞部联合县保安队及地方民团,计数千人,兵分六路,第四次进攻长乐乡。陈彩芹在长乐乡各隘口设下伏兵,倚山凭险抗击敌人,连战三昼夜,接连打退敌军的进攻。当敌人以强大火力向下坪村县委机关所在地进攻时,陈彩芹亲临前沿阵地,沉着勇敢地指挥农军和农友与敌作战,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战斗进行到第四天,我方弹药将尽,为保存实力,农军撤出下坪村。县委机关迁入大埔的白土,同饶平、大埔县委联络,与他们的武装互相配合,坚持在闽粤边界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8月,永定红军进入平和五坎活动。当其返回永定后,反动派围攻我们的同志,抢走文件。平和县委获悉此情,决定由陈彩芹等人率领平和红军开赴五坎活动。10月21日,陈彩芹等人发动五坎农民,联络永定金丰里的赤卫队、大埔埔北的农民以及长乐乡的农民,一齐向李家畲进攻。打进去后,杀土劣,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农民,还缴了豪绅的枪,夺回被抢走的文件,全五坎农民都兴高采烈。接着,陈彩芹又领导五坎的群众起来抗租,组织农民协会。
1929年2月,平和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乐乡张坑村召开,平和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陈彩芹当选为主席。4月,福建省委领导人罗明、大埔县埔东区革命委员会主席温仰春到长乐,帮助整顿党组织,决定由陈彩芹接任中共平和县委书记,并成立了平和县赤卫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罗育才。6月,陈彩芹亲临饶平,同饶平县委联络组织大部队,做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不久,陈彩芹同饶平的张阶钱、大埔的温仰春、平和的罗育才等人,在广东省大埔县西岩山上组建“工农革命军饶和埔独立支队”,支队长占阿遂,党代表温仰春。
1929年秋,在东江驻防的蒋光鼐部,因受工农革命斗争的影响,有一个连80多人在饶平宣布起义。陈彩芹、李光宗、罗诗元等人到这支起义部队驻地,向起义人员宣讲党的纲领、红军的宗旨纪律,并组织收编,成立红十一军四十八团,团长罗诗元。1930年2月,陈彩芹去闽西,向中共闽西特委汇报工作,请特委对平和今后的工作做指示。适逢省委代表会结束,代表回到特委,对平和的工作又加以指示。陈彩芹得到特委领导的指点,茅塞顿开。回平和后,立即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分田烧契运动,建立苏维埃政权。3月,陈彩芹出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候补委员。后又出席第二次闽西苏维埃代表会,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至5月,平和县共建立了8个乡革命委员会、16个乡苏维埃政府、2个区苏维埃政府、1个县苏维埃政府,有l万人分得土地,创建了闽西南第一个也是闽粤边境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1930年8月,闽西红军出击东江,红十一军四十八团和平和独立营为先遣队。陈彩芹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并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发动群众捐粮、献款、打草鞋,支援红军作战。红军先后打下大埔的百侯、高陂后,决定乘敌不备,攻打平和县城。为渡过水深流急的平和长乐良坝河,陈彩芹同平和独立营营长罗育才、四十八团团长罗诗元等人计议后,决定发动苏区当地群众献木料,架浮桥。是夜,良坝渡口两岸,火把密布,明亮如昼,架桥勇士干得热火朝天。19日凌晨,2000多名红军将士雄赳赳地跨过浮桥,跃马挥戈,直奔平和县城九峰,一举击溃守城之敌,占领了县城。此后,陈彩芹加紧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他根据闽西特委指示,抽调平和独立营的老兵去补充红二十一军,又发动在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加入平和独立营。随后平和独立营又编入闽西红二十军的建制。
1931年2月,饶和埔苏区接连遭到驻闽南的张贞部和东江的香翰屏部的“围剿”,饶和埔县党政机关被迫迁入永定。红四十八团、独立营奉命开赴闽西,同闽西红军一起抗击来犯闽西苏区之敌。饶和埔苏区陷入敌手,敌人在苏区搜捕共产党人,残酷迫害革命群众。敌派出密探,侦察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行踪。在危难之中,陈彩芹毅然返回饶和埔苏区,联络基层党组织人员、干部暂时分散隐蔽起来。3月下旬,陈彩芹进入平和的西新、秀芦等地活动,27日晚投宿秀芦村。敌人得到消息后,当夜出兵袭击,围捕陈彩芹。
陈彩芹当即开枪抗击敌人,在突围中不幸中弹倒下。一群歹徒一拥而上,擒住陈彩芹,拔出屠刀砍下陈彩芹的首级,送到县城,悬挂城头。陈彩芹仅在人间度过29个春秋,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他为革命赤胆忠心,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