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宇

旅美历史学者

陈怀宇,生于1974年,江西樟树人。旅美历史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宗教史、近现代思想学术史。

学术经历
教育经历
职业经历
获奖
曾获西来大学杰出教授奖、中国时报文化基金会青年学者奖、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青年学者基金、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Humanities)暑期津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文研究所研究基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宗教与冲突研究中心研究基金。获选为2011-2012年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历史学部成员(member)。中文论文《周作人与赫尔德:民俗学与民族性》获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
出版图书
论著目录
英文部分
BOOKS:
1. Co-edited with Rong Xinjiang, Great Journeys across Pamir: A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Zhang Guangda on the Occasion of his Eightieth Birthday. Inner Asian Library Series. Leiden: Brill, forthcoming.
2. The Revival of Buddhist Monasticism in Medieval China (American University Studies Series VII: Theory and Religion 253),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2007.
ARTICLES
1. “East Asian Transformations of Buddhist Monasticism,” in Mario Poceski ed., A Blackwell Companion to East and Inner Asian Buddhis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3, forthcoming.
2. “Religion and Society on the Silk Road: The Inscriptional Evidence from Turfan,” in Robert F. Campany,Wendy Swartz, Yang Lu, and Jessey Choo eds., Early Medieval China Sourceboo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forthcoming
3. “Multiple Traditionsin one Ritual: A Reading of the Lantern Pray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in Tansen Sen ed., Buddhist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Singapore: Institute for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 2012, forthcoming.
4.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criptural Platform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Material Religion: The Journalof Objects, Art and Belief, (2012), forthcoming.
5. “Newly Identified Khotanese Fragments in the British Library and their Chinese Parallel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3rd series, Vol. 22, No. 2 (2012), pp. 265-279.
6. “A Brief Note onthe Khotanese Fragment SI M 38 in the St. Petersburg Collection.” Manuscripta Orient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Oriental Manuscript Research, vol. 16, no.1, 2010, pp. 65-67.
7. “Chinese Language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 and Turfan in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East Asian Library,”East Asian Library Journal, vol. 14, no.1 & 2, 2010, pp. 1-208,68 illustrations.
8. “A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in Early Tang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vol. 43, no.1 (June, 2009), pp. 31-51.
9. “Sharing the Karma: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ialogue between Catholicism and Buddhism,” in James L. Heft SM ed., Catholicism and Interreligious Dialogu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p. 153-159.
10. “The Encounter of Nestorian Christianity with Tantric Buddhism in Medieval China,” in Dietmar Winkler and Li Tang eds., Hidden Treasures and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Studies on East Syriac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Münster and Berlin: LIT Verlag, 2009, pp. 195-213.
11.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estorian and BuddhistTexts in Late Tang China,” in Roman Malek ed., The Church of the East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Sankt Augustin: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 2006), pp. 93-113.
12. “Wang Enyang’sResponse to Modern Science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Journal of Humanistic Buddhism vol. 8 (2007), pp. 222-241.
13. “Daoism as a Religion,” in Linsun Cheng ed.,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China (Boston: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2009), pp. 571-576.
14. “Chinese Buddhist Canon (Dazangjing),” in Linsun Cheng ed.,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China (Boston: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2009), pp. 584-585.
15. “Nestorians in China,” in Linsun Cheng ed.,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China (Boston: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2009), pp. 1581-1585.
16. “Tibetan Buddhism,” in Linsun Cheng ed., Berkshire Encyclopediaof China (Boston: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2009), pp. 239-242.
BOOK REVIEWS
1. Review. Yoshiko Ashiwa and David L. Wank eds. Making Religion, Making theState: The Politics of Religion in Modern China.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Journal of Law and Religion vol. 27 (2012),forthcoming.
2. Review. Tjalling H. F. Halbertsma, Early Christian Remains of Inner Mongolia: Discovery, Reconstruction, and Appropriation, Leiden: Brill, 2008. In Frontiersof History in China, vol. 7, no. 1, 2012, pp. 159-161.
3. Review. Don Wyatt, The Blacks in Premodern China.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9. The Historian (Journal of Phi Alpga Theta History Honor Society), vol. 73, no. 3 (2011), pp. 605-606.
4. Review. ZhangXiaogui,A Study of Sinicized Zoroastrianism in Medieval China Zhonggu huahua xianjiao kaoshu,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 2010. Iranian Studie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ranian Studies), vol. 44, no. 3, 2011, pp.447-449.
5. Review. Wang Mingke, Qiang zai Han Zang zhijian.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08.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 6,no. 1 (2010), pp. 144-147.
6. Review.Carolyn Chen, Getting Saved in America:Taiwanese Immigr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Journal of Law and Religion, vol. 25, no. 1 (2009), pp. 237-242.
7. Review.Eric Reinders, Borrowed Gods and Foreign Bodies: Christian Missionaries Imagine Chinese Religion.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Sino-Christian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 vol. 7 (2009),pp.205-210.
8. Review. Shoun Hino &Toshihiro Wada eds., Three Mountains andSeven Rivers. Professor Musaishi Tachikawa’s Felicitation Volume. Dehli: Motilal Banarsidass, 2004. Journal of Humanistic Buddhism, vol. 7 (2006), pp. 483-485.
中文部分
著作:
1. 《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复旦文史丛刊第九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 《近代传教士论中国宗教:以慕维廉<五教通考>为中心》,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参与编撰:
1、荣新江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部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教育部社科司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9-201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中国古代史英文部分。
期刊论文:
1. 《传教士在中国发现宗教:一个思想史的考察》,方立天主编《宗教研究》(2010年),2012年, 123-132页。
2. 《英国汉学家艾约瑟的唐宋变革说》,《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89-94页。
3. 《礼法、礼制与礼仪:唐宋之际圣节成立史论》,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13辑,2011年,250-279页。
4. 《狮子与佛陀:早期佛教文献中的动物装饰与象徵》,《政大中文学报》14辑,2010年,55-84页。
5. 《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54-65页。
6. 《唐代景教史研究三题:以景教碑为中心》,沈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3辑,2009年,166-179页。
7. 《赫尔德与中国近代美学》,《现代哲学》,2008年第4期,77-85页。
8. 《敦煌P.2058v文书中结大随求坛发愿文》,《敦煌学》卷27,2008,167-185页。
9. 《从十二时兽到十二精魅:南北朝隋唐佛教文献中的十二生肖》,《唐研究》卷13,2007年,301-345页。
10. 《文献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佛学视野中的陈寅恪》,《新哲学》第7辑, 2007年, 216-237页。
11. 《南北朝时期内典与外典之源流》,台北《汉学研究》25:1(2007年), 131-159页。
12. 《从比较历史语言学看两件景教与佛教文献的联系》,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1辑,2006年, 111-119页。
13. 《从罽宾到江南:道宣佛学之渊源》,《新疆师大学报》,2006年4期, 11-17页。
14. 《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20-32页。
15. 《道宣与孙思邈医学交流一证蠡测》,《敦煌吐鲁番研究》卷9,2006年, 403-408页。
16. 《以<量处轻重仪>为例略说道宣律师之义学》,《复旦哲学评论》第3辑﹐2006年, 78-90页。
17. 16.《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31-47页。
18. 《普林斯顿所见罗氏藏敦煌吐鲁番文书》,《敦煌学》卷25﹐2004年﹐419-441页。
19. 《中古后妃为尼史事考》,《华林》卷2﹐2001年﹐133-147页。
20. 《论韩愈反佛》,《唐研究》卷7﹐2001年﹐35-71页。
21. 《景教在中古中国之命运》,《华学》第4辑﹐2000年﹐286-298页
22. 《高昌回鹘景教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卷4﹐1999年﹐165-214页。
23. 《所谓唐代景教文献两种辨伪补说》,《唐研究》卷3﹐1997年﹐41-52页。
论文集论文:
24. 《中古佛教驯虎记》,刘苑如主编《体现自然:意象与文化实践》,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12年,175-228页。
25.《英国图书馆藏三件于阗文文书的比定》,《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41-452页。
26.《唐宋思想史上的圣文化:以士人表字为中心》,清华历史系、三联书店合编《清华历史讲堂三编》,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158-170页。
27.《敦煌出土燃灯文中所见三种佛教燃灯传统论述》,郑阿财主编《佛教文献与文学》,高雄:佛光出版社,2011年,528-563页。
28.《由狮而虎:中古佛教人物名号变迁略论》,郑阿财、朱凤玉主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大寿庆寿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1029-1056页。
29.《佛教佛学与佛法: 中国佛教与现代性》,《清华哲学年鉴2008》,2009年, 164-210页,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30.《近代中国自由观的变迁:以陈寅恪为中心》,陈俊伟等主编《自由面面观》,2009年,79-105页。
31.《从三教到五教:慕维廉<五教通考>初探》,李灵、尤西林、谢文郁编《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展望:纪念马礼逊来华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年,210-228页。
32.《初唐佛教动植物分类》,高田时雄主编《唐代宗教文化与制度》,京都: 京都大学,2007年, 1-39页。
书评及综述:
1. 《北美中国佛教研究概述》,张海惠、薛昭慧、蒋树勇编《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20-37页。
2. Marc Abramson, The Ethnic Identity in Tang China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8),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vol. 1, 2010, pp. 288-295.
3. 书评论文:Stephen Tanaka, Japan’s Orient: Rendering Pasts into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国际汉学》17,2009年,275-281页。
4. Stephen F. Teiser, Reinventing the Wheel: Paintings of Rebirth in Medieval Buddhist Temples, 台北《汉学研究》26卷3期 (2008), 291-297页。
5. James Benn, Burning for the Buddha: Self-Immolation in Chinese Buddhism, 《唐研究》卷13,2007年,621-627页。
6. 《第二届景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香港《道风》25, 2006年, 281-291页。
7. 《圣人﹑武士和预言家:韦斯特之思想与学术》,《中国书评》5﹐ 2006年。
8. 陈明:《殊方异药—出土文书与西域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台北《新史学》十七卷三期,2006年,207-211页。
9. Sarah E. Fraser, Performing the Visual: 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Wall Painting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618-96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广州《艺术史研究》第7辑,2006年,477-481页。
10. Livia Kohn, Monastic Life in Medieval Daois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 《中国学术》第22辑﹐ 2006年。
11. Georges B. J. Dreyfus, The Sound of Two Hands Clapping: The Education of a Tibetan Buddhist Monk (Berkeley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中国学术》第19辑﹐ 2005年, 442-448页。
12. 藤善真澄﹕《道宣传之研究》, 台北《汉学研究》22: 2, 2004年, 485-490页。
13. Chen Jinhua, Monks and Monarchs, Kinship and Kingship: Tanqian in Sui Buddhism and Politics (Kyoto: Italian School of East Asian Studies, 2002). 《唐研究》卷10﹐ 2004年﹐ 584-588页。
14. Jan Nattier, A Few Good Men: The Bodhisattva Path according to The Inquiry of Ugra (Ugrapariprcchā)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 《敦煌吐鲁番研究》卷8﹐ 2005年,366-371页。
15. Alan Cole, Mothers and Sons in Chinese Buddhism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书品》﹐ 1999年第5期﹐ 75-81页。
16. 克林姆凯特著﹑林悟殊译﹕《达迦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台北﹕淑馨出版社﹐ 1993年) 。《唐研究》卷2﹐1996年﹐ 475-480页。
译著:
与姚崇新、林佩莹合译:于君方《观音:观自在菩萨的中国化》,台北:法鼓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5月,繁体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简体版。
译文:
学术随笔:
会议论文及讲演
受邀演讲
亚洲地区演讲
1.June 20-25, 2011. Panel Convener. “Plants, Animals, and Gardens in Chinese Buddhism.” The the XV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Taiwan. 小组主席;国际佛教学会第十六届大会,法鼓佛教学院,台北
2.June 20-25, 2011. Panel Presentation. “Buddhist Invocation Ritual in Motion along the Silk Road.” The XV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Taiwan. 论文发表;国际佛教学会第十六届大会,法鼓佛教学院,台北
3.“敍事、隐喻与象徵:中国佛教中的动物.” 2010年9月24日.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佛教史的方法与前景国际研讨会。
4.“英国图书馆藏三件于阗文文书的比定.” 2010年6月16-17日, 北京图书馆敦煌研究院、北大中古史中心,纪念向达先生110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5.“中古圣传中的九龙.” 2010年6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6.“北美中国佛教研究概述.” 2010年6月10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7.“唐宋之际圣节成立史论.” 2010年5月28-30日,人大历史学院与清华历史系,实践中的唐宋思想、礼仪与制度国际研讨会。
8.“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地方史与文化史转向.” 2010年5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9.“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地方史与文化史转向.” 2010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历史系
10.“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宗教学.” 2010年5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11.“中古佛教视野中的法舍利信仰.” 2009年3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12.“中古佛教视野中的本土与域外传统.” 2009年3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13.“唐宋思想史上的圣文化:以士人表字为中心.” 2009年3月6日,清华大学历史系
14.“中古佛教视野中的法舍利信仰.” 2009年2月25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15.“Ambivalent Practice: The Cult of the Book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February 20, 2009. Invited Talk at the Division of Humanitie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演讲
16.“Canonical and Local Buddhist Rituals: A Reading of Lantern Pray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February 16-18, 2009. Conference on Buddhism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stitute for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国际佛教学术讨论会
17.“敦煌出土燃灯文研究.” 2008年10月24-26日,国际佛教文献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台湾嘉义南华大学与高雄佛光山合办。
18. “陈寅恪与荷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 2006年12月6日,中山大学历史系。
19. “汉宋之际士人人名中的圣字.” 2005年6月18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20. “海外中国宗教研究的主要趋势.” 2005年6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21. “近百年的美国汉学与中国学,” 2005年6月6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22.“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 2005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历史系
23.“A Buddhist Classific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in Early Tang China.” March 18, 2005. Invited Lecture at the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Research, Kyoto University, Japan.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演讲。
24. “再论韩愈反佛.” 2001年6月12日,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