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1949年7月18日生于爱森,曾在波恩和波鸿学习哲学、社会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2000年初,被任命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
个人简介
1982年在
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论文题为《权力批判:福科与批判理论》(Kritik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后经
哈贝马斯推荐,获马普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长期担任哈贝马斯教授的助教。 1985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
为承认而斗争》(Kampf um Anerkennung)。还著有《
权力的批判》以及《支离破碎的社会》等。1996年5月1日开始接替哈贝马斯担任
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社会哲学教授,社会研究所咨询委员。2000年初,被任命为法兰克 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其主要思想是:
主要作品
1.《社会行为与人的本性:社会科学的人类学基础》(与Hans Joas合著)
德文版:SozialesHandeln und menschliche Natur. Anthropologische Grundlagen der Sozialwissenschaft (zus.mit Han Joas)
Frankfurt/M.:Suhrkamp 1980
英文版:Social Action and Human Natur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8
2.《权利批判:批评的社会理论反思各阶段》
德文版:Kritik der Macht. Reflexionsstufen einer kritischenGesellschaftstheorie.
Frankurt/M.:Suhrkamp 1986
英文版:MIT-Press 1990
日文版:HoseiUniversity Press 1992
3. 《破碎的社会世界:社会哲学文集》
德文版:Diezerrissene Welt des Sozialen. Sozialphilosophische Aufsatze
Frankurt/M.:Suhrkamp 1990
英文版:The Fragmented World of the Social,Essays in Social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Suny-Press 1995
德文版:Kampf um Anerkennung. Zur moralischen Grammatiksozialer Konflikte
Frankurt/M.:Suhrkamp 1992
英文版:Polity-Press 1994
中文版:胡继华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05
5. 《一体化的瓦解:社会时代诊断的碎片》
德文版:Desintegration.Bruchstucke einer soziologischen Zeitdiagnose.
Frankurt/M.:Fischer-Verlag 1994
6. 《不确定性的痛苦,读斯宾诺莎》
Suffring fromIndeterminacy. Spinoza Lectures.
Amsterdam:1999
7. 《正义的他者:实践哲学文集》
德文版:DasAndere der Gerechtigkeit. Aufsatze zu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Frankurt/M.:Suhrkamp 2000
8. 《不确定性的痛苦: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
Leidenan Unbestimmtheit. Eine Reaktualisierung der Hegelschen Rechtsphilosophie
Stuttgart:Reclam 2001
9. 《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对话》(与美国批评理论家南茜·弗雷泽合作)
英文版:Redistribution or Recognition?: APolitical-Philosophical Exchange
译者: Joel Golb, James Ingram, Christiane Wilke 出版社:Verso 2003
10. 《不可见性:主体间性学说发展阶段》(2003年)
11. 《物化:一个承认理论的研究》(2005年)
[注]1.Frankfurt/M.:Suhrkamp 即创办于1950年7月1日,总部设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的苏尔坎普出版社
2.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剑桥大学出版社3.MIT-Press 麻省理工出版社
4.Suny-Pres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参考资料:1.《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王凤才著第402页-附录-霍耐特学术年表
2.
《为承认而斗争》[德]阿克塞尔·霍耐特著 胡继华译 曹卫东校 第188页-附录2-霍耐特著作目录
3. 王凤才《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研究霍耐特思想的主要学者及著作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985工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中国当代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秘书长;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书著:《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专著,2008)
文章:《霍耐特承认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2006年 ) 内容摘要:正近年来,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发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做得显然不够。本文试图揭示霍耐特(1949— )承认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发意义。
其他论文
《重建解放性的规范内涵:霍耐特解读马克思》 (胡云峰,复旦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对马克思理论的解读,这种解读建立在霍耐特哲学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并试图重建马克思社会劳动和斗争概念中解放性规范内涵。对于这种解读我们既要看到霍耐特所处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背景,又要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国情加以甄别,不能盲目跟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借鉴霍耐特的解读。 关键词:霍耐特 马克思 规范内涵
《承认的类型学探析——对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解读》 (陈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理论与现代化》 2008年05期) 内容摘要: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在早期黑格尔承认学说和米德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承认—蔑视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更为经验化的补充。通过承认—蔑视这对社会动力学张力,霍耐特从一个较新的理论视角阐明了一种规范的社会理论,而这一规范的社会理论又具有很强的经验相关性。这种规范的社会理论在阐明道德发展的动力以及贴近社会经验方面显然比哈贝马斯通过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行动理论和罗尔斯抽象论证的正义论更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理论论证的逻辑严密程度以及各关键概念间的逻辑层次关系的论证上却稍有不及。 关键词:霍耐特 承认 类型学 蔑视
《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深层解读》(郝相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5月) 内容摘要:从马克思到
法兰克福学派的
社会批判理论传统的主线,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解释模式呈现出从物质到文化再到道德的不断转换,霍耐特承袭并推进了这种转换。基于承认理论的“经典框架”,霍耐特使其在实践哲学的论阈中逐渐形成了承认的道德理论、诊断的社会病理学和承认的政治哲学。 在对法兰克福学派、
后结构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传统三大思想潮流的批判、继承和改造过程中,霍耐特充分凸显了自己承认理论的思想根基和时代角色。在与同时代思想家的差异分析中,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思想和内容特质得以体现。承认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诸多积极的影响,但两种关于社会变革的解释模式在冲突动因、形态演化和前景瞻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变革理论,承认理论可以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角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富有成效的解读。但承认理论也包含着内在和外在的诸多运用限度。 关键词:霍耐特 承认理论 社会变革 道德 蔑视 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