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安徽省六安市辖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西与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徐集、陈集等地相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市区、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总面积3239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霍邱县辖25个镇、5个乡。截至2023年末,霍邱县常住人口92.8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
鲁文公五年(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
后又分蓼邑设雩娄邑(邑治在今
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年)和鸡父邑(邑治在今
金寨县开顺镇年)。
秦
秦朝统一中国(前221年)后,未设县,地属
九江郡。
西楚(前206年),属九江国。
西汉
在县境设
安风县(治所在今
邵岗乡许集村)、阳泉县(治所在今临水集)属
淮南国九江郡。
又在现霍邱固始之间设
蓼县(治蓼故城)、
安丰县(治所在固始县东南)、
雩娄县(治所在固始县黎集附近),归属如前。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
刘庆为六安王,以此五县归其辖。
东汉
因之。
建武十年(34年),
六安国省,以其县属
扬州刺史部庐江郡。
三国
文帝分庐江郡设
安丰郡(治安风故城),以蓼、安丰、雩娄属之。
西晋
东晋
安帝时,省安丰郡,迁
安丰县于原郡治所,属
弋阳郡,其余县皆不见记载。
南北朝
宋设
安丰县,复设雩娄县属
安丰郡,又分安丰郡立左边城郡。
齐因之。
梁大同元年(535年),徙旧安丰于霍邱城置安丰州,又立
决口县(后改
临水县治所在阳泉故城)。
自西晋以后,南北分裂,霍邱县境域时南时北,郡县废置无常。
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入魏。
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设安丰县属
霍州安丰郡;宇楼县属霍州西边城郡。南齐曾一度归南朝。
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复入魏。
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入梁。
大同元年(535年),置安丰州,属豫州霍邱戍。
太清三年(549年),入东魏,安丰郡废。
隋
开皇八年(588年),县境设安丰(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
开皇十九年(599年)始设霍邱县(治现城关),属
淮南郡,安丰等县均废。
唐
武德四年(621年),属
淮南道,并于霍邱县置
蓼州,别置
松滋县于县治西40里沣河西岸高家埠。霍邱、松滋均属蓼州。
武德七年(624年),蓼州和松滋县均废,仍属
寿州。贞观初属
寿春郡。
神功元年(697年),改霍邱县为
武昌县,属淮南道寿春府。
景云元年(710年),复名霍邱县,属
淮南道寿春郡。
至德元年(756年),属淮南镇寿春郡。此后县名无变。
五代
先属吴,后属南唐寿州。
北宋
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一度归金。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后改寿州)。
元
至元十年(1273年),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总管府,后曾置淮南行省,寻废。
至正中(1355年前后),复置,霍邱属之。
明
洪武四年(1371年),属
南直隶中都临濠府(
凤阳府),后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寿州。
清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霍邱县属安徽省
颍州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8月,属安徽省第四区(驻
阜阳)。
民国三年(1914年)6月至16年4月,属安徽省
淮泗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白塔畈领导农民暴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成立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县苏维埃代表会决议改霍邱县为红城县,属鄂豫省皖西北道区。红军撤出县境后,被国民政府恢复原县名。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决定成立南霍固县(治叶集),辖一镇四区,一个月后撤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共鄂豫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霍邱县西部、南部和
金寨北部及
固始东北部,分置霍邱、霍固两县,属鄂豫区一分区。
1949年1月,霍邱解放。
1949年2月,撤霍固县,以原霍邱县区域恢复霍邱县,归属如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政区撤销,建安徽省,霍邱县属安徽省六安专区。
1971年3月,六安专区改名
六安地区,霍邱县仍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5年,原霍邱县的
叶集镇、
三元镇、
孙岗乡划归叶集区管辖。
2016年8月,将霍邱县的姚李镇、洪集镇划归
叶集区管辖。
2021年1月,撤销霍邱县彭塔乡,设立霍邱县彭塔镇,彭塔镇人民政府驻顺河村;撤销宋店乡,设立霍邱县宋店镇,以原宋店乡行政区域为宋店镇的行政区域,宋店镇人民政府驻圈行村。
2021年12月,撤销临淮岗乡,设立临淮岗镇,以原临淮岗乡的行政区域为临淮岗镇的行政区域,临淮岗镇人民政府驻小新村;撤销冯瓴乡,设立冯瓴镇,以原冯瓴乡的行政区域为冯瓴镇的行政区域,冯瓴镇人民政府驻冯瓴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霍邱县辖25个镇、5个乡。霍邱县人民政府驻
城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邻六安、寿县,西与河南省固始县毗邻,南与金寨接壤,北与颍上、阜南隔淮河相望。介于北纬31°44′—32°36′,东经115°50′—116°32′之间,东起孟集区冯瓴乡柳台村,西到石店区张井乡白大山(安阳山),宽65.8千米,北起周集区朱港乡迎水寺村,南到姚李区大顾店乡下骆山村,长95.2千米,总面积3239平方千米。
地质
霍邱县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脊柱东侧,其东为合肥拗陷,西为潢川拗陷,南为肥中深断裂带,属于新华夏结构体系。境内除西部有剥蚀残留的低缓块断的小山外,余为广大的淮河平原。第四系沉积厚度由西南向东北的30—40米,增至230余米。系寒武系与下元古界的片麻岩相接。区内构造以北西和北北东构造带组成本区构造格局,南北向及东西向构造带次之。
地形地貌
霍邱县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大别山余脉,西部有白大山(安阳山),山峰海拔419米,还有南长、北长、中长、芙蓉、马鞍、四平、临水、观音洞等山,南部有梅子山、下骆山等。海拔平均高度80米左右,形成丘陵地区;中部为小丘陵地区,间有平原,海拔50—60米,北部为平原、洼地,如城东、城西两湖,海拔18—23米。地面河流有史、沣、汲、淠、泉诸河,均向北注入淮河。南北明显兼跨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南部低山丘陵岗区,北部河谷平原区。地貌形态又可分为高岗、岗地和平原。
气候
霍邱县属北亚热带,在中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冬夏两季,均在120天左右,春秋两季各在60天左右。同时,天气多变,
降水量年际与月际之间变化较大,容易形成旱涝灾害。历年常见旱涝同年。
水文
霍邱县境内有淮、淠、史、沣、汲、泉、石龙等7条河流。其中沣河、汲河中下游,石龙河在县境,其他4河均与邻县为界河。
土壤
霍邱县成土母岩主要为碳酸岩类、泥质岩类、石英岩类、紫色岩类和红砂岩类等,按其成土原因可分为3类9种。一类是残积坡积物,共有4种,即紫色岩类风化物、碳酸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红砂岩类风化物。一类是下蜀系黄土,只有一种,分布全县大面积岗地。一类是河湖冲积物,有史淠河冲积物、淮河冲积物、黄泛冲积物、黄土性古河流冲积物4种。这些物质,经过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而形成现代耕地土壤。1981年至1984年,查明全县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6个土属83个土种。
植被
霍邱县植被多为人工栽培或次生。县内高岗上非耕地灌木丛中有映山红、酸枣、棠棣、杓杞、黄荆条等。常见的草类有白茅草、
狗尾草、
蟋蟀草、山药、半夏、狼毒、石蒜等。人工栽培的乔木有马尾松、杉木、麻栗、
栓皮栎、青岗栗、板栗、枫杨、油桐、漆树、茶树、梧桐、椿、榆、楝、楸、梓、杨、槐、柳、桃、李、杏、梅、梨、苹果、石榴、柿以及毛竹、刚竹、元竹等。灌木有
紫穗槐、
冬青、
女贞等。低洼处有河柳、杞柳、荆条、荻柴、芦苇等。耕地上的自然植被,杂草有
蒲公英、小蓟、牵牛子、车前草、苍耳、野荸荠、剪子股、看麦娘、野苜蓿、
辣蓼草、茼蒿、
王不留行、
三棱草、
稗草、
牛毛毡、席草等。1984年,全县成林面积13.28万亩,占宜林面积的77.40%;其中用材林12.12万亩,经济林620亩,防护林0.2万亩,竹林0.89万亩。1986年5月,平原绿化资源调查,四旁植树2818.95万株,人均21.6株,全县木材总积蓄5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6%。
自然灾害
霍邱县自然灾害,主要为水灾和旱灾。据安徽省水利设计院对本县水旱灾分析,自汉惠帝五年(前190年)至1950年的2140年,水灾出现120年,其中特大旱灾11年;水旱灾同期出现21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霍邱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1亿立方米,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县内有沣河、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拥有城东湖、城西湖、姜家湖三大湖泊,是优良的淡水供应基地。
植物资源
药材类有紫苏、桔埂、猫爪草、半夏、夏枯草、鱼腥草、徐长卿、薄荷、车前、金银花、半边莲等476种,其中地道药材47种;水草类有青红菱、芡实、茭白、莲藕、
鸭嘴草、水花生、葫芦叶等50余种,野生草类有鬼针草、茅草、芦苇、茼蒿、蒲草、燕麦、稗草等110多种。
动物资源
药用类有全蝎、土鳖虫、蝉蜕、赡蜍、蜈蚣、蛇等75种;野禽有雉、凫、斑鸠、麻雀、鹊等80多种,其中珍贵的有白天鹅、鹤、白鹭等10余种;野兽有兔、黄鼠狼、獾类、鼠类、剑猫等近20种,较珍贵的毛皮兽有水獭、黄鼠狼数种;水产类有黄鳝、泥鳅、鳖、龟、虾、蚌、田螺和人工养殖的鱼类等70余种。
矿产资源
霍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铁矿、
石灰石等20多个矿种储量巨大,其中铁矿探明储量25亿吨,远景储量35亿吨,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霍邱铁矿由11大矿床组成,平均品位32%,具有规模集中、矿体厚大、地质条件简单、可选性好、有害元素含量少等特点。
政治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霍邱县户籍人口160.7万人,同比下降0.25%,常住人口92.8万人,同比下降1.3%。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01‰,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
经济
综述
2023年,霍邱县实现生产总值29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全市第6位,全省第41位(全省59个县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6.5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7亿元,同比增长5.2%。三次产业比重为22.5:32.5:45.0,较上年二产、三产分别提高0.5、0.45个百分点,一产下降0.95个百分点。
2023年,霍邱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全市第7位,全省第45位。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14.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1%,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2%,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6.2%。
2023年,霍邱县实现财政收入40.9亿元,增长0.1%。其中: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亿元,同比增收1.2亿元,增长4.6%,全市第8位,全省第45位;中央级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7%。完成财政支出94.1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第6位,全省第16位。其中:民生支出82.5亿元,占总支出的8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3年,霍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64.7亿元,增长7%;林业产值8.4亿元,增长1.6%;牧业产值45.1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18.6亿元,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亿元,增长10.5%。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粮食总产量182.7万吨,居全省第1位,同比增长1.8%,其中小麦55.4万吨,增长2.2%;水稻总产量122.4万吨,增长1.8%。
2023年,霍邱县生猪出栏111.1万头,下降4.2%。肉类总产量13.8万吨,增长0.3%;猪肉产量9.68万吨,下降2.8%;禽蛋产量6.69万吨,增长7.5%。化肥施用量(折纯)5.07万吨,下降0.58%。农药使用量2025吨,下降0.98%。农村用电量5.0亿千瓦时,下降5.65%。
第二产业
2023年,霍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全市第5位,全省第38位。其中,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同比增长18.7%。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10.8%。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同比下降7.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6.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100%,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023年工业用电3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
2023年,霍邱县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在库纳统企业7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60.6%。
第三产业
2023年,霍邱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73亿元,同比增长8.2%,全市第7位,全省第32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3%。
2023年,霍邱县进出口总额11926万美元,同比增长26.5%。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6.33亿元,同比增长21.02%。开展农村电商实操培训9场,培训超350人;开展农村电商普及性培训31场,培训超1500人。新增经营范围包含“网络销售”经营主体已达200家以上。全县有3个产品被评为安徽省“百佳好网货”,8个产品被进入六安市第六届好网货30强。蓼城直播助农团入选“2023全省县级案例汇总”和“全国2023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2023年,霍邱县新批合同项目32个,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资金项目20个。到位境内资金128.9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8.3亿元,同比下降80%。全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万美元,同比增长211.8%。
2023年,霍邱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67.8亿元,同比增长7.8%,全市第5位(4县1市区),全省第48位。其中,住户存款497.8亿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0.6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市第3位,全省第47位。
2023年,霍邱县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9亿元、赔案金额1.7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亿元、赔案金额0.3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霍邱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申请商标注册受理1711件、注册商标944件。推进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0件,普惠企业数8家,贷款金额8108万元。
2023年,霍邱县科技特派员646名,其中省级15名,市级260名,县选派401名(除去省市县重复30人),结对服务398个行政村,做到了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点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
2023年,霍邱县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2家。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0.8亿元,其中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9.41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4.22亿元。
教育事业
2023年,霍邱县各级各类学校368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中12所,初中76所,小学127所,幼儿园149所,特校1所。
2023年,霍邱县各级各类在校生160485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09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100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45756人;普通小学在校生64540人;幼儿园在校生1799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89人。
2023年,霍邱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12596人,专任教师10803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551人,专任教师553人;普通高中教职工2074人,专任教师1798;普通初中教职工3895人,专任教师3347人;普通小学教职工4265人,专任教师4049人;幼儿园教职工1814人,专任教师1043人;特校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3人。
2023年,霍邱县高考本科达线3596人,“双一流”大学录取625人,录取清华、北大6人,科大4人。霍邱一中一本达线连续3年“破千”,霍邱二中本科达线连续5年“破千”。全县700分以上126人,650分以上1787人,高中建档分数线提高50分,在全市上升3个位次。
文化事业
2023年,霍邱县有艺术表演团体67个、电影机构4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村农家书屋398个,县文化馆、文物馆、图书馆、创作组各一个。开展各级各类文艺活动2140场,其中以新春演唱会、全县广场舞大赛、首届农民合唱大赛、龙舟赛等县级活动111场,结合传统节庆日开展的乡村活动2029场。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保质保量完成2023年“送戏进万村”演出服务活动398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812场。
体育事业
2023年,霍邱县组织开展霍邱县第四届职工健步走活动、霍邱县“三八”巾帼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持续推进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免费(低收费)开放;成功举办霍邱县首届长三角地区龙舟邀请赛;扎实推进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完成快乐健身行动90个行政村及居民小区建设,参加赛事活动人数5.7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3年,霍邱县有医疗卫生机构73个,实有床位7926张。卫生技术人员5810人,其中执业医师1769人、执业助理医师568人、注册护士2714人。
社会保障
2023年,霍邱县新增参保单位168家,新增参保职工1434人,总参保单位1207家共6710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1231534人,筹集资金118227万余元。全县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待遇1362505人次,医保统筹支付100249万元,累计享受大病保险待遇96990人次,支付17957万元,享受门诊“两病”待遇80760人次,统筹支付77.25万元;“日间病床”服务14514人次,统筹支付1620.0万元。
2023年,霍邱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8976人、收缴保费3.567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2954人、收缴保费5.129亿元,工伤保险参保49227人、收缴保费239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37543人、收缴保费228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48.3万人、收缴保费3.3亿元。
2023年,霍邱县为11015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4亿元,为22677名企业退休和遗属人员发放待遇7.4亿元,为25.08万名领取城乡居保待遇人员发放养老金5.2亿元。
2023年,霍邱县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3697户4739人、特困人员646人,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44万户5.81万人、特困人员1.3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较去年分别增长7%、4.5%,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4.88亿元。发挥临时救助作用,拨付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200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48万元、救助773人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累计取消城乡低保对象1246人,新增低保对象2094人。
交通运输
交通
阜阳至六安铁路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起阜阳市境内的阜淮铁路袁寨站,途经阜阳市颍上县和六安市霍邱县,终至六安市,与宁西铁路分路口站接轨,全线长166千米。该线设计为国家Ⅰ级铁路单线,电力机车牵引,预留双线条件。旅客列车设计时速160千米,预留时速200千米条件。
2023年,霍邱县公路里程4271千米,其中高速80.77千米,国道146.739千米,省道255.256千米,县道809.411千米,乡道624.33千米,村道2354.527千米。
2023年,霍邱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3.02亿元,其中县乡道升级改造3个共27.52千米,总投资1.5亿元;建制村通双车道1个6.222千米,总投资0.2亿元;联网路40千米,总投资0.4亿元;危桥改造8座,总投资0.12亿元;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188.4千米,总投资0.8亿元。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除X228冯井至马店段计划于明年6月份完工)、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联网路已完工。
运输
2023年,霍邱县拥有全覆盖式综合运输服务站31个、公交站牌1082个、充电桩131个。收购农班车123辆、公交公司1家和公交车44辆;投入新能源车254辆,建设公交信息化中心1个;开通公交线路31条,购置七座微公交14辆,全县建制村通公交覆盖率100%;推进电商下乡和农村物流发展,引进快递品牌10个,邮政、快递网点超过500个,实现398个行政村网点全覆盖,形成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依托交通运输,推进交邮融合,建立“客货邮”融合平台,推动城乡客货运输融合发展,依托公交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包裹,解决了乡镇邮件运行时限及运能问题;开通交邮合作线路7条,日均运送邮件1200余件,通过资源整合、交邮融合、公交带货等创新模式,快递进村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
历史文化
综述
霍邱县古称蓼国。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始设霍邱县,已有1400多年历史。霍邱县将星璀璨,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功勋卓著。开国将军中,海军副司令员陶勇、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将军百战殊勋,功标史册。霍邱文人荟萃,清朝著名文物鉴赏家、收藏家裴伯谦,翰林苑学士李肖峰,中议大夫刘竹溪;新文化运动先锋革命作家蒋光慈,鲁迅创办的六人未名社中就有“霍邱四杰”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新中国文物事业奠基人
王冶秋,著名学者
李何林;当代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等都是其中杰出代表。
非遗
临淮柳编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评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霍邱县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五闸一线串珠,主坝、南北副坝总长78千米,堪称“世界第一坝”。道教圣地安阳山,是
三霄娘娘修炼的道场,四百年来香火不断,名冠三省十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庄园,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三宅十二院,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千年古陂水门塘,为楚国令尹
孙叔敖治水安澜的史迹。
红色文化
民国八年(1919年)1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陈独秀携霍邱籍夫人来城关探亲,向青年学生赠送
《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文化思想,使霍邱成为党的火种最早播种的县城之一,留下红色文化珍贵的史迹。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6日,霍邱成为红25军誓死保卫的城池,鏖战三天三夜,牺牲一千多人,烈士鲜血染红蓼城,红色遗址遍布城区。
1966年5月7日,城西湖成为毛主席五七指示发源地,军垦农场再添红色文化景观。
1986年7月,
徐向前元帅为“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写塔名。
2000年4月18日,
洪学智上将为“李特故居”题名。红色墨宝倍加珍惜。丰厚的红色文化,是霍邱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0月27日,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2年3月,被拟命名为2020-2021年度“安徽省平安渔业示范县”,并予以公示。
2022年5月,入选安徽省“大托管”示范县。
2024年2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