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机(target drones)泛指作为射击训练目标的一种军用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利用遥控或者是预先设定好的飞行路径与模式,于军事演习或武器试射时模拟敌军之航空器或来袭导弹,为各类型火炮或是导弹系统提供假想的目标与射击的机会,属于无人飞机(drone aircraft)的一种。靶机有专门制造的,也有用老式飞机改装的;有一次使用的,也有多次使用的。
来源
靶机的来源有两种:
小型低速靶机(包括螺旋桨和喷气式)高速大型靶机(包括退役战斗机改装)
机载设备和专门装置
靶机上的设备和专门装置有:飞行控制系统(包括程序控制或无线电指令控制),射击准确性的测定装置,向地面传送飞行参数的无线电遥测装置,模拟敌典型空袭兵器的红外线辐射和有效散射面积的设备,无线电干扰模拟设备等。
特制的靶机能模拟任何型别的空中目标的空间机动动作。多次使用的靶机可借助降落伞系统用起落架着陆,也可用特制的滑橇或直接用机身着陆。靶机的使用特点取决于起飞方法(从地面、从运载飞机、从地面发射架或舰艇发射架上)和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或操作手控制)。使用靶机须有一系列的辅助技术设备,它们连同靶机一起配成一套靶标综合设备。
分类
例如早期在部队普遍装备靶机班的改1和改2型靶机,这类靶机普遍采用人工遥控控制,科技含量较低,技术相对落后,逐渐被淘汰。随着科技水平和加工工艺的提高各种新型无人靶机逐渐崭露头角。
新型无人靶机是在原简单遥控靶机基础上,结合了新型新型发动机,新型电子设备,无人自驾仪,卫星定位,导航等诸多新科技元素结合而成。基本参数:翼展2.9米,机长1.85米,起飞重量:22公斤,续航时间:90分钟±。该无人靶机是由国内无人机应用专家田沧溟设计研发,机身全部采用航空木料,从续航能力,成本控制,安全回收等多方面反复论证实验,最终定型。该飞机通过GPS卫星定位导航,地面站检测数据以及无线电电台远端控制,完全胜任于新型靶机的要求,可以应用在战场监控,侦查采集,视频实时传输,
森林防火,洪涝灾害预防,
航空摄影测量,测绘等方面。
特殊式
特殊设计的靶机可以说是一种军用版的遥控模型飞机的体型放大版。这一类靶机性能比较接近军用飞行器,包括飞机与导弹,能够模拟多种目标与
飞行状态,提供较为接近真实的训练目标。然而特殊设计的靶机取得成本也较高,操作上也较为复杂,因此这一类靶机多具备回收能力,以便重复使用。 除了模拟战机之外,这种靶机也能够模拟不同种类的导弹,像是
反舰导弹等。
涡轮式
涡轮喷气式靶机是指靶机采用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输出,具备高速,高仿真,高机动性等技术特点,是最新形态,也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靶机。图1是2012年珠海航展
中航工业集团公布的代号为“蓝狐”的新型喷气式靶机模型。具体参数与真机均未公布,该款产品的公布已为中国军方无人机靶机续写了一个新的篇章。
随着科技,武器方面的发展,上世纪装备部队的
螺旋桨式木质结构靶机已经无法胜任高速,高机动性等针对新型武器的技术要求,逐渐会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就是喷气式无人机靶机。图2高机动无人机靶机飞机以“毒蛇”为原型机缩比而来,具备高机动性,高速,高强度,安全回收等特点,安装
自动驾驶仪,
卫星定位系统,作为高速无人靶机使用,由田沧溟集合涡喷缩比产品和自驾系统,
导航系统研发而来,翼展2.6米,机长2.4米,起飞重量15-22公斤,续航时间30分钟,高速220公里/小时。机体采用玻璃钢、
碳纤维等
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多次试来验定制合适
推重比的小型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由于复合材料外形美观程度很高,除了作为小型高速涡喷靶机之外,还可以应用在表演,展示展览等方面。
改装式
退役或者是封存的
军用飞机到了一定的年限还是得要报废成为垃圾。除了捐献机上可用的系统之外,另外一个适用的场合就是作为靶机。在成为靶机前,这些军用机必须先经过改装,将遥控指挥设备安装到飞机上,许多机种仍维持飞行员控制的部分,以便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
退役军机改装后的靶机是最接近一般军用机的型态,提供与真实环境非常接近的模拟环境,而且这些靶机因为内部空间较大,足以负担较多复杂的电子设备,也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模拟,譬如多机编队。可是这种靶机的取得必须依靠退役的军机,来源比较不稳定,取得与使用成本高,同时只能模拟特定的军用机,无法模拟各类导弹。但是这种靶机是训练价值极高的一种选择。
经典代表
长空一号(CK-1)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专家的撤离,解放军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
长空一号。
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机由位于
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主要负责人是被誉为“
中国无人机之父”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煦将军。
1966年12月6日,
长空一号首飞成功。实际上长空一号就是仿制拉-17的产品,从开始仿制到总体设计成功用了三个月。后转由
南京航空学院具体负责,曾由中航二集团的
常州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在南航,该机型于1976年底设计定型,总设计师为该校的
郭荣伟。早在60年代末,该所开始了无人机的研制。长空一号研制成功后,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型别有:CK-1基本型,中高空靶机;CK-1A取样机,用于核武器试验的取样
工作;CK-1B低空靶机,供低空防空武器系统鉴定用;CK-1C高机动型,
具有高机动盘旋能力,供空对空导弹和
歼击机鉴定试验用。CK-1E超低空型。
长空一号是一架大型喷气式
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可供导弹打靶或
防空部队训练。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与矿区勘察等任务。该机采用典型高亚音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
展弦比大。
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
垂直尾翼中部。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
半硬壳式结构。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
翼尖短舱、尾翼翼尖、
进气道唇口、机头与机尾罩均用玻璃钢制造。
中单翼结构的矩形机翼采用不对称翼剖面,有2度的下反角,机翼安装角为0°45'。机翼翼尖处吊有两个翼尖短舱。水平尾翼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平尾和
垂尾均采用对称翼剖面的矩形翼面。机翼和尾翼均为铝合金单梁式薄壁结构。机载设备、自动驾驶仪分别装在前后段,机身中段为压力供油式油箱。设计中直接利用机身外壳作为油箱壁,节省了重量。改进型号的机翼下有两个小型
副油箱。
长空一号的起飞非常有特色,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在一张澳大利亚“金迪维克”小车图片的启示下,赵煦找到了地面起飞车的灵感。飞机固定在发射车的三条短滑轨上,发动机舱底部有一推力销,用于固定。起飞时飞机发动机启动,带动发射车开始滑跑。当滑跑速度达到275公里/时,飞机已经得到足够的升力可以升空。这时推力销在发射车上的冷气作动筒作用下拔开,飞机脱离发射车,开始爬高。发射车因无动力而减速,随后地面人员发出无线电指令,抛出制动伞,并控制刹车使发射车停住。
发射车可重复使用。发射车内装有航向
自动纠偏系统,确保在1公里滑跑距离内航向偏离维持在30米内。发射车助推起飞固然减小了无人机本身的复杂程度,但与空投或火箭助推起飞方式相比,较为复杂和麻烦,当然好处是省却了调用有人飞机作为母机。拉-17靶机使用空投方式放飞。
长空一号起飞85秒后,开始转入机上程序机构控制飞行,之后由地面站通过雷达信息和其他手段,发出适当的无线电指令进行遥控。长空一号C型能进入地面武器射击区域两到八次,提供射击机会。
拉-17使用的是推力较小的发动机,长空一号后来改用一台改进的WP-6涡喷发动机,尾喷口改装成固定式,可通过改变
发动机转速来调节推力,海平面额定静推力21100牛,最大静推力24500牛。该发动机原为歼-6所采用。整体油箱的容量为820升,燃油质量600公斤,B、C型加
副油箱后,燃油质量达840公斤。由于WP-6发动机推力比原来的发动机大7倍,而
长空一号外型不变,使得起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过早升力矩,致使靶机起飞试验一直有问题。后来采取了与一般飞机起飞时减小低头力矩、增强升力相反的方法,在长空一号起飞时加大其低头力矩解决了这一问题。
长空一号的降落和世界其他无人机相比略显笨拙,实际上是一种硬着陆。当其在无线电指令指引下进入预定着陆场地时,在500米高度自动拉起,然后进入无动力下滑。接地时保持较大的
攻角,尾部首先着地,靠发动机
吊舱和尾喷口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实现主体部分回收。机体经修复后即可再次使用。这种不完全的重复使用,对使用费用、维护难度上有较负面的作用。
站长经调查,确信近
长空一号已经改为火箭助推发射起飞。这一改进最大的好处是长空一号不再需要平坦而长的跑道,起飞也更加迅速灵活。同时也改用了回收伞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了飞机本身。
长空一号由机上程序机构控制,可按预定设计的航线飞行。也可由地面站的地面领航员经无线电指令遥控飞行。自主飞行时,依靠KJ-9
自动驾驶仪稳定和控制飞机。自动驾驶仪有俯仰、滚转、航向和高度四个通道,分别控制飞机的
升降舵、
副翼、
方向舵的偏角和
发动机工作状态。每个通道互相独立、互相交联。自动驾驶仪的部件包括陀螺平台和航向陀螺、
速率陀螺仪组、程序机构、商度讯号器、放大器、变流机及电动
舵机等。
遥控飞行时,机上由天线、高频组合、接收机和发射机组成的
应答器负责接受地面信号,然后识别指令,引导靶机。机上另装有
遥控指令接收机,通过接收机-
译码器单元,可以传输24个遥控指令到
自动驾驶仪或其它需要操纵的装置。地面人员还可通过
无线电遥测设备来监控
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的工作。
遥测系统有52个通道,能连续向地面提供飞行速度、高度、
攻角、发动机温度及转速等信息。
该机的主电源是一台由发动机驱动的
直流发电机,通过
变流器向某些设备提供交流电。另有后备银锌电瓶,在发动机出故障时可切换供电,保证飞行。
长空一号作为靶机使用时,能往返进入射击区域两~三次,以便进行多次训练。因长空一号本身体积很小,为在视觉模拟体积较大的敌机,机上一般装有曳光管或拉烟管。机上还装有红外增强翼尖吊舱、被动式雷达回波
角反射器,机尾带红外
曳光弹为4枚“海鹰”1号曳光弹,增强红外和
雷达特征。靶机如未被击落,可遥控其着陆回收。
至1988年,长空一号的改进型号包括长空一号A取样机,用于核武器试验的取样工作。该机主要的改进是增加了外挂
吊舱,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设备仪器。1977年
长空一号开始参加执行原子弹空爆取样任务,并很快完全取代有人机取样。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长空一号C高机动型是长空一号B型的改型,我军编号“靶5II”。1983年初,军方为满足新型导弹试射的需要,提出要装备一种能作坡度为70~77度的高速水平大
机动飞行的无人机。当时计划从美国进口10架大机动性能的“火蜂”无人靶机,预计需要经费4000万元。赵煦是“火蜂”考查组成员之一,了解了高机动“火蜂”的性能后,他提出自行改进长空一号C高机动型。要满足要求,必须改进长空一号的结构、控制、供油等设计,在外形、推力、巡航方面都要有大改进。在二站和南京航空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了C型的设计、试验和制造工作。研制中的试验项目有高低速风洞试验、各系统的地面模拟试验和空中模拟试验、飞机结构的静力强度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等。1987年9月3日,该型号设计定型。
该机装有应答器、遥控接收机等遥控设备。C型采用了适合大坡度转弯飞行的
供油系统。C型在中段机身前端加装了一个全封闭油室,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充满燃油的状态,确保在所有的飞行姿态下都能连续供油。C型换装了适合大坡度
机动飞行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主要改进包括在副翼通道中引入
滚转角积分信号,提高对滚转角的控制精度,保证左右两边建立坡度对称;在
升降舵通道中引入高度和高度变化率信号,改善了
高度保持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
平飞时高度的稳定性;在三个通道中加入软化电路,在不影响原闭环回路的前提下,达到了控制平衡,及良好补偿的效果。为避免过载超过规定值,采取了阶跃改变减小升降舵通道中的控制量的措施。为防止严重排高,系统能及时退出转弯,改为平飞或小过载飞行。C型的转弯坡度分三挡,35度、60度和75.5度,分别表示一般机动、中机动和大
机动飞行。该机能在500到16500米范围内以850到91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中低空续航时间约45分钟,航程600到900公里。
88年12月15日,
长空一号B低空靶机(我军编号“靶5Ⅲ”)通过设计定型,用于低空防空武器系统的鉴定。该机安装了固定式
副油箱。长空一号E为超低空型,据称编号仍为“靶5Ⅲ”(站长对B与E型的编号尚有所疑问),用于模拟80年代起威胁越来越大的超低空武器。
长空一号作为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多用途喷气式无人机,开创了一个先例。其性能能满足研制时军方的多种要求,如靶机、采样、监控等。但与国内及世界其他无人机相比,
长空一号有着明显的缺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长空一号采用了典型的高亚音速布局,速度较慢,无法模拟高速目标;机体结构狭小,发动机又占据了下方的主要空间,无法安装更多的设备,因此用途非常单一;无论起飞还是回收,都显得笨拙,而且硬着陆方式会导致部分机体损坏,必须进行维修才可重复使用,浪费资源,且增加了后勤维护难度。但如作为一种靶机使用,长空一号还是基本能胜任的。更复杂的侦察任务,还得由
长虹-1和
ASN-206等无人机来完成。而解放军也拥有其他一些战斗机改装的靶机,飞行性能与战斗机基本一致。其中包括1978年~1984年用退役
米格-15比斯飞机改进的靶-5乙中高空靶机。该靶机不经人工试飞一次定型成功,而苏联米格-15比斯爱姆靶机是经过各科目人工试飞的。在靶-5乙基础上发展成低空、中机动、
电子干扰、雷达增强等各型靶机,形成靶-5乙靶机各种性能系列。
2004年12月,中航二集团飞机部和空装科订部在天水蓝天飞机制造厂(五七二二厂)联合主持召开了“长空型”无人靶机生产鉴定会。认为五七二二厂已具备“长空型”无人靶机批生产能力,一致通过了生产定型鉴定。标志着工厂实现了从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五七二二厂从1999年建立无人靶机生产线至今,已有10架“长空型”无人靶机下线并全部提供部队使用。从2001年12月7日首架靶机供靶成功开始,又有4架靶机先后供靶成功。这为工厂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靶机制造经验。近两年来,工厂领导班子十分重视靶机的生产制造,把靶机生产纳入到军品质量管理。与此同时,他们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和合作,不断改进靶机生产工艺,提高制造水平,使工厂生产靶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改进后的“长空型”无人靶机,经部队使用,具备低空、中高空和大机动3种飞行能力,稳定可靠,满足靶试使用要求。
苏军装备的拉-17改型:拉-17P。对比可以看出由于
长空一号的发动机不同,发动机舱有显著外观差异。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7.5米
翼面积 8.55米
机身直径 0.55米
总长 8.435米
总高 2.955米
总重 2吨~2.5吨
最大飞行高度 10000米~18000米
最低使用高度 500米~5000米
飞行速度范围 550~910公里/小时
航程 600~900公里
续航时间 70分钟以上(低空和中空) 45~60分钟(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