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

唐末五代杨凝式创作行书作品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书法内容
手卷的引首处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书法正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七月十一日”后有漫漶不清的“凝式”款识,具有明显的刮擦痕迹。
该作品鉴藏印章极为繁多,其中南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时期印章有:“绍兴(连珠印)”“睿思殿印”。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1254年—1322年)印章:“赵”(朱文长方印,两方)、“天水”“赵子昂印”“松雪斋图书记”“赵氏子昂(骑缝印,两方)、“松雪斋”。元代大德至延祜年间藏家张宴(13世纪末—14世纪初期,河北沙河人,元末鉴藏家)私印:“张宴之印”“端本家传”。明人项元汴(1525年—1590年)鉴藏印章如下:“项元汴印”“神游心赏”“项墨林鉴赏章”“墨林(连珠印)”“子京所藏”“若水轩”“元汴”“檇李父印之书画记(半印)”“天籁阁(两方)”“项子京家珍藏”“子孙永宝(鸟文)”“子孙世昌(三方)”“神品”“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檇李项氏士家宝玩(九曲篆)”“子京之印(骑缝印)”“宫保世家”“平生真赏”“向叔子”“寄傲(骑缝印)”“墨林子”“子京(葫芦印)”“子京(骑缝印)”“神奇(连珠印,两方)”“檇李(圆形印,两方)”“墨林秘玩”“退密(骑缝印)”。明代天启崇祯年间藏家吴桢(17世纪前期,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字周生,明天启崇祯年间书画藏家)印章:“吴桢”“周生”。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1592年—1680年)及其子王掞(1644—1728年,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子)的印章:“烟客(三方)”“西田(葫芦印)”“颛庵(骑缝印,两方)”“王颛庵书画印”“王掞之印”“王掞字藻儒号颛庵又号退轩”。又乾隆帝(1711年—1799年)印章如下:“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清宫鉴藏宝”“古稀天子”“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此外尚有嘉庆帝(1796年—1820年)“嘉庆御览之宝”印章一方,清朝逊帝溥仪(1906年—1967年)印章两方:“宣统御览之宝”“无(舞)逸斋精鉴玺”。再无锡藏家薛满生(20世纪初期至80年代)印玺:“知过堂”“满生心赏”“薛处子”“约斋一人”“满生审定”“约斋”“梁溪薛氏满生珍藏(两方)”“满生之印(骑缝印)”“曾藏薛处(骑缝印)”。此外,尚有一些无法确定印主或者疑伪的印章:“古玩之章(白文)”“郑元龄氏(朱文)”“棱严精舍(骑缝印)”“经筵讲官(骑缝印)“墨妙”。画心后是诸家题跋,依次是张宴跋文:大德壬寅忠宣后人张宴尝收。宣和书谱载,杨凝式正书韭花帖,商旅般渡,绍兴以厚价购得之,故传之于江南。可与参政涮(浙)西回,携来相惠。大德八年,岁在甲辰三月初十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兼枢密院判张宴敬书。
后钤朱文印“张宴私印”。
乾隆帝跋文:
名翰留传谢韭花,轩轩举欲拟飞霞。驰情讵为盘餐计,乞米流风本一家。甲戌早春重展因题御笔。
后钤白文印“几暇怡情”和“退佳趣”两方。再:
杨凝式书,笔迹遒放,每以欹侧取态,评者称为鲁公后一人。此帖收入宣和谱中,尤脍炙人口,今阅世几千年,纸墨完好,神采奕奕,如初落笔时,乃知古今尤物,每有丁甲护持,良非偶然。而书谱所载诸跋,如张宴、贾希朱,真迹犹存。独董华亭容台集中一跋,不知何时割去,致可惜也。庚午立春,勺辛盘初献,早韭新尝,时与兴俱,一再展阅,辄志数言于尾,用寄清赏。乾隆御笔。”
后钤朱文连珠印“乾”“隆”。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贾希朱跋文:
此帖元奎章阁旧蓄也,颁赐与封巨鹿王时公。元社屋时,王弟携避通许芦氏里,国初希朱高祖文稿中有此题跋,决唐物无疑也。今其孙瑭与其婿崔应奎秀才始售之。闻被赐时,有苏武牧羊图一,玉壶印一,今止存此帖云。正德壬申夏,通许人贾希朱记”。
后钤朱文印“渫旵”。
明陈继儒(1558年—1639年)跋:
杨少师韭花帖,米元章一见,得正书之变。余与董思翁见之秀州项鉴台斋中。今年丁丑八十,子毗携过山中,老眼摩挲,顿觉一番明净。陈继儒记。”
后钤朱文连珠印:“醇”“儒”。
明末徐守如(明代安徽歙县藏家,字号颇多,计有朗白、朗白父、清真居士、晋逸、若水等)题跋:
题杨少师韭花帖后
春畦雨后滋蔬甲,五代风流映韭花。八百年来谁作祖,十三行外自成家。涪翁美誉尘埃绝,米老清评品格赊。博雅翩翩张学士,珍藏妙迹果非差。
韭花烨烨动秋蔬,历岁经霜久未枯。味压侯鲭思学圃,气凌奉橘欲吞吴。与颜上下名何重,并柳低昂品不孤,七百卜年尚完美,若非神护定为刍。崇祯十七年甲申冬至日,朗白父徐守如。
后钤白文印:“守如私印”“朗白”。
陆世韶跋文:
韭花帖脍炙旧谱,今观真迹,风度凝远,古法进逸,虞、欧后欲自作祖矣。杨少师故是参悟一流,卓然见其道韵蹁跹高迈,襄阳惊叹,何怪焉?余辈得见此八百年神明物,良是大幸事。周生兄鉴藏一何多奇,时倪遁庵同在座,咀叹不能舍去。同社镜衲韶识。”
后钤自文印:“陆世韶印”,朱文印:“镜汭”。
张照(1691年—1745年)跋文:
杨少师韭花帖,董香光刻入鸿堂中者也。少时曾在平湖高文恪家见之,今再入仙源,自叹凡骨如故。卷首有烟客奉常颛庵相国父子图书,知其曾贮西庐。装池骑缝,松雪印识宛然,不特真帖。阅七百余年,印裱绫亦自元时到今日矣。东坡有云,无奈天公令鬼守,又云人生安得如汝寿,斯之谓欤。乾隆五年九月张照家识。
后钤自文印:“张照私印”。
最后一行跋文是行楷书,乃是项元汴的题识: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名贤题识,项元汴真赏。其值三百金。
后钤朱文葫芦印:“子京”,白文印:“墨林主人”。
创作背景
杨凝式的父亲杨涉是身居高位的宰辅,杨凝式也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却都做不圆满,常以“心疾”为由推辞官场事务,又曾佯疯行于世上,为人所难理解。但是,杨凝式对于书法十分敏感,由于异于常人,又令人感到惊奇。《韭花帖》是杨凝式记述他自己昼寝之后,感觉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无比,于是灵感大发写下此作。
艺术鉴赏
整体
《韭花帖》用笔和缓,不同于《兰亭序》的轻快巧丽,笔画的气息更加质朴沉着。在结体上,奇中寓险,险中见奇。在用墨上尽力使墨气沉入纸下,充分吸收。章法布局上将字距与行距拉得很开,是真正的清朗宽绰,这种布局在杨凝式以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见到的,这大概是因为他此时已经不是年少轻狂,而更追求简淡潇散,追求自然。此外,《韭花帖》虽不及杨凝式其他作品那样以欹侧取态,却在单字结体上独出机杼。从书法意趣的追求来看,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人喜写楷书,宋人爱作行草。杨凝式处在唐完结而宋未开启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内,早年师法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和柳公权,再上溯“二王”,取众家精髓而又不被任何一家圈禁,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书法的境界而开一片天地,身后又开启了宋代尚意书法的先河。
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结构严谨却不失森严密布,通篇秀雅恬淡,二王精髓毕现,魏晋风神十足,可谓是作者“心手双畅,翰逸神飞”的佳作。笔画遒劲,结体趋长,劲健而不乏妩媚,章法布局更是独特——字距较大,行距更宽,疏朗而又浑然一体,在空间之中充满了平和之气,这种行距、字距都留得很宽绰的章法,得益于甲骨文、两周金文和汉隶的疏散排布。
该作品洋溢的逸气灵韵,以及作为其表现特征之一的疏阔章法,则是由杨凝式首开其风的。在分章布白上,《韭花帖》的最大特点,在于字距或紧密或疏离,总体上字与字间距明显拉大。行间距宽度更被人为地夸大了,显著超过字距,可谓前无古人。杨凝式以精到的中锋用笔、流美的线条分割空白,形成虚实相生、变化无穷的空间。在时空交错中,点画振动,计白当黑,墨华鲜润,云光徘徊。
局部
首先是该帖用笔的笔法对二王精神的继承。《韭花帖》有“五代兰亭”的美誉,这缘于该帖闲适、潇洒的体貌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动。“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 ,《韭花帖》在笔法和意境上都追摹《兰亭序》的遗踪,用笔精致含婉,平和中又寄以异态,行笔乍行乍楷,纤丝连带自然生动,全然一股二王风度。
其次是该帖章法与《兰亭序》的排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帖在大块空白的衬托下文字主体显得更加空灵秀美、淡雅平和。前两行的字距较小,连接紧密,但相互有穿插,避免了平如算子的棋盘式布局。这种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得益于二王的作品,也能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发现作者的肇端,但杨凝式强化这种美。他不仅使字内空间的表现突破了王羲之的含蓄工稳,最主要的是强化外部空间,除了前两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接的比较紧密之外,其他部分皆极尽疏朗之能。从第三行开始行距越来越大,逐步疏朗开阔,节奏也越来越舒缓。
《韭花帖》散置的单字看上去似乎各自独立,无牵丝连笔。但字与字间,藏锋起笔间气势呼应,形散神聚,无烂漫凋疏之蔽,所谓“散僧入圣”是也。第三行“乃”字一撇,用隶笔作楷法,但一笔并未到底,似向半空高抬左脚,真是“最喜小儿无赖”,稚态可掬。第四行“珍羞”二字。“珍”字向后欹侧;“羞”字的“羊”头躬身前倾,“羞”字一撇“长舒左足”,“丑”部如右腿环弯,弓马步般稳稳撑住。其单字轴线形成折角,脱尽凡骨。
最有趣的是“寝”、“实”、“察”三字的“宀”头,从字的构成角度看,有些像斜戴的帽子。古今中外,人们多以侧帽为美。而“察”字的“祭”部,写得圆融流走,刚劲婀娜,如曼妙少女别有韵味。而第一行“寝”字,不衫不履,则像“侧帽风流”的北周贵族独孤信。第四行“实”字,“宀”像悬浮空中的帽子,使人想起“孟嘉落帽”风流轶事。《韭花帖》中三个“宀”的写法,多年来成为书论界的热门话题。
“实”之上的三个字,步步左移,写到“实”时,其“宀”仍保持这一趋势,也许为了纠偏,作者将其下的“贯”大幅度向右向下挪动,造成间离、错位,翻空出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家点评
董其昌:“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潇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敬侧取态者有殊。然敬侧有态,故是少师佳处。”
王文治论书绝句》:“《韭花》一帖重谬琳,千古华亭(董其昌)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清末民初李瑞清:“杨景度为由唐入一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兰亭》法也。”此帖布白疏阔宽朗,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后世称赞。
版本信息
重要展览
2018年9月28日至2019年1月8日,《韭花帖》在无锡博物院承办的“梁溪折桂——无锡博物院开放十周年特展”展览。
作者简介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又自称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因出生于癸巳年,由此自号癸巳人,陕西华阴人。他的祖辈均为唐朝重臣,父亲杨涉更是官至宰相。自唐昭宗时中进士后,曾任秘书郎一职。唐朝灭亡后,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频繁更替,杨凝式这个出身官宦之家的才子,亦“大为时辈所推”。他文才风流,文章为世人喜爱,在诗作上,亦有佳名传世,如“院似禅心静,心如觉性圆”,清丽而脱俗。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