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顷襄王

楚国君主

楚顷襄王(?-前263年),芈姓,熊氏,名横,楚威王熊商之孙,楚怀王熊槐之子。战国时期楚国第二十二任君主。

人物生平
两度为质
熊横是楚怀王的儿子,楚怀王在位时,将熊横立为太子。楚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因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联合秦国,于是共同出兵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人质请求救援。秦国就派客卿通(姓氏不详,名通)率军救楚,三国退兵离去。
楚怀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02年),熊横与秦国有一大夫私下发生殴斗,熊横杀死他而逃回楚国。
楚怀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国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楚军阵亡两万士兵,秦军杀死楚国将军景缺。楚怀王害怕,于是派熊横作人质到齐国求和。
回国继位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占领楚国八座城市。秦国国君秦昭王送信给楚怀王说:“开始时我与您相约结为兄弟,在黄棘订立盟约,您以太子作人质。关系十分融洽。太子凌辱杀死我的重臣,竟然不谢罪而私自逃回,我确实不胜愤怒,派兵侵占您的边境。现在听说您却令太子到齐国作人质求和。我秦国与楚国边界相联,本来就有姻亲关系,互相亲善友好很长时间。但现在秦、楚不和,就无法号令诸侯。我愿与您在武关会晤,当面订约,结盟而回,这是我的愿望。大胆向您陈述。”
楚怀王看到秦昭王的信,对此事很忧虑。楚怀王想去武关,又怕被欺骗,不去,又怕秦昭王发怒。昭雎说:“大王不要去,只发动军队固守城池就好。秦国像虎狼一样,不可相信,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楚怀王的儿子、熊横的弟弟子兰劝楚怀王去,说:“怎么能拒绝秦王的好心!”于是楚怀王前往会晤秦昭王。秦昭王命令一位将军埋伏在武关,假称是秦王。楚怀王一到,就封闭武关,于是劫持楚怀王到咸阳,在章台朝见秦昭王,秦昭王待他如藩臣一样,不用平等礼节相见。楚怀王大怒,后悔没听昭雎的话。秦国于是扣留楚怀王,要挟他割让巫和黔中的郡县。楚怀王想订立盟约,秦国却要先得到土地。楚怀王很生气地说:“秦国欺骗我,又强迫要挟我割让土地!”不再答应秦昭王,秦昭王因此扣留他。
楚国大臣都为此事担忧,就共同商议说:“我们大王在秦国不能回来,以割地相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作人质,如果齐、秦两国合谋,那我们就要亡国。”于是想立楚怀王在国内的儿子为王。昭雎说:“大王与太子都被诸侯留难,而我们违背王命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诈称楚怀王去世讣告齐国,齐国国君齐湣王国相说:“不如拘留楚太子来要求楚国淮北的土地。”国相说:“不能,如果楚国新立君王,那么我们就空守着一个没有用处的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有人说:“不对。如果楚国立了君王,正好与新的君王作交易说:‘给我们下东国,我就为您杀掉太子,不然的话,就与秦、韩、魏三国共同拥立太子。’这样下东国一定能得到。”齐湣王最后采纳国相的计谋放回熊横。熊横回到楚国,继承王位,是为楚顷襄王。于是通告秦国说:“依赖社稷神灵的保佑,楚国已有新王。”
父死断交
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国要挟楚怀王没有得到土地,楚国新立君王以对付秦国,秦昭王因此大怒,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军五万人,夺取楚国析邑等十六座城池而回。
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楚怀王潜逃回国,秦国发觉,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害怕,于是从小路逃到赵国想借道逃归。此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已退居代地,其子赵惠文王刚继位不久,代行赵王职事,因害怕而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想逃奔魏国,秦国追兵赶到,只得跟秦国使者再回到秦国。楚怀王因此患病。
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在秦国,秦昭王把他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哀怜楚怀王,像失去父母兄弟一样悲痛,各国诸侯因此认为秦国不人道。秦、楚两国断绝外交关系
复结友好
楚顷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秦昭王派将领白起伊阙攻打韩国,大获全胜,斩杀韩军二十四万人。秦昭王于是送信给楚顷襄王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攻打楚国决一雌雄。希望您整顿军队,我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楚顷襄王为此着急,于是谋求再次与秦国讲和。
楚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妇,秦、楚两国再次和解。
楚顷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邑友好相会,议和结亲。
楚顷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与秦、赵、魏、韩、燕等国共同攻打齐国,夺取淮北。
楚顷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鄢邑友好相会。同年秋天,楚顷襄王再次与秦昭王在穰邑相会。
计划中止
楚顷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楚国有个惯于用微弓细绳射击北归鸿雁的人,楚顷襄王听说后,叫来询问那人,那人回答说:“我喜欢射些小雁、小鸟,这是发挥小弓箭的作用,哪值得向大王说呢?再说按楚国的强大,凭着大王的贤能,所射取的远不止这些啊。以前三王射来道德的尊号,五霸射得各国诸侯的拥护。所以秦、魏、燕、赵等国,好像是小雁;齐、鲁、韩、卫等国,好像是小野鸭;驺、费、郯、邳等国,好像是小鸟。此外其余的就不值得射。现有以上六对鸟儿,大王用什么方法去射取呢?大王为什么不用圣人作为弓,以勇士作为箭,看准时机张弓去射取呢?这六对鸟,可以射下来用袋子装回去。这种快乐就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快乐,这种收获也不只是凫雁等小东西。大王早晨挽弓射魏国大梁的南部,射伤它的右臂就直接牵动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道路就断绝,上蔡各郡县就不攻自破,再回头射击圉邑的东部,斩断魏国左臂,再向外射击定陶,那么魏国东部将被迫放弃,而大宋、方与两郡就可以拿下。而且魏国失去两臂,就会倾覆颠倒;再从正面攻击郯国,就可夺取占领大梁。于是大王在兰台收起弓箭,饮马西河,安定魏国大梁,这是射第一箭的快乐。如果大王对于射箭确实爱好而不厌倦,那就拿出宝弓,扣上系有石块和新绳的好箭,到东海去射击那有钩喙的大鸟,修整长城作为防线。早上射东莒,晚上射浿丘,夜里射即墨,反身占据午道,那么长城以东、泰山以北就可到手。向西连接赵国,向北直通燕国,这样,楚、赵、燕国就如同张开翅膀的鸟,合纵局面就不待盟约而自然形成。大王向北就可以游观燕国的辽东,向南可以登山眺望越国的会稽,这是射第二箭的快乐。
至于泗水沿岸的十二个诸侯国,左手牵引右手拍打,可以一个早上全部占有它们。现在秦国打败韩国反而成为长久的忧患,占领很多的城池却不敢据守;讨伐魏国没有进展,攻击赵国反而受害,那么秦、魏两国的勇气实力都快耗尽,楚国的旧有土地汉中、析、郦都能失而复得。大王再拿出宝弓,扣上新箭,涉足鄳塞,等待秦国疲困的时机,山东、河内广大的地区就可以连成一片。慰劳人民,休养士兵,就能南面称王。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而居,雄视东面而立,左手掩有赵国的西南,右臂覆盖楚国的鄢郢,正面直逼韩、魏,俯瞰中原各国,所处地形方便,地势有利,奋翅鼓翼,翱翔纵横三千里。可见秦国不是可以单独招诱而在夜间射杀的。”那人想用这番话激发楚顷襄王,因此用这些话回答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果然再和他来商谈,那人便说:“我们先王为秦欺骗客死他乡,没有比这更大的怨仇。如今一个普通人有怨仇,尚且能够报复大国的君王,像白公胜伍子胥就是。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雄师,本可以驰骋于千里原野,然而却坐受困厄,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如此啊!”于是楚顷襄王派遣使者到各国,重新策划合纵,想以此攻打秦国。秦国听到消息,发兵来攻打楚国。
楚顷襄王想和齐国、韩国联合议和攻打秦国,趁机打周王室的主意。周赧王派西周武公对楚国国相昭子说:“三国使用武力割取周室郊野的土地来方便自己的运输,并把周室的宝器运到南方尊崇楚国,我认为不对。杀害天下共同的宗主,臣服世代相传的君王,大国就不会亲附它;依仗人多欺压人少的国家,小国也不会亲附它。大国不亲近,小国不依附,声名和实利不可能得到。声名实利都不能获得,就不能打败别人。有图谋周室的名声,就不能号令诸侯。”昭子说:“图谋周室是没有的事。即使真有这事,周室为什么不可图谋呢?”回答说:“不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不发动进攻,不拥有十倍于守敌的兵力不能围城。一个周朝相当于二十个晋国,这是您知道的。韩国曾经率领二十万军队而在晋国城下受辱,冲锋陷阵的精兵锐卒战死,一般的士兵受伤,晋城也未被攻占。您拿不出百倍于韩国的兵力来图谋周室,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现在楚国想和东西周结怨,而使驺、鲁等礼义之邦失望,跟齐国断绝邦交,会使名声丧于天下,这样作事就危险。而且危害两周以增强韩国实力,楚国方城以外的势力必会受韩国的削史记弱。怎么知道会这样呢?两周的土地,截长补短,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是天下的宗主,实际上占有它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强盛,占有它的人民不足以增强军力。即使不攻打它,名义上还是杀害宗主。但好事的君主,爱攻伐的权臣,发布号令,指挥军队,没有不以周王室为目的的。这是为什么?看见祭器宝鼎在周室,只想得到宝器而忘弑君的祸患。现在韩国要把宝器搬到楚国,我恐怕天下人会因为宝器与楚国为敌呢。让我打个比方吧。那老虎肉又腥又臊,爪牙又利于防身,人们还要猎取它。假如让草泽里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猎取它的人一定会比猎取老虎的多万倍。割取楚国的土地,足以增强国力,谴责楚国的罪名,足以使国君尊荣。现在您想杀戮天下所尊的君王,占取三代传国的宝器,鲸吞九鼎,傲视其他国君,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呢?《周书》上说:‘要想在政治上起家就不要首先挑起祸端。’所以宝器一旦南迁楚国,问罪之师就将紧跟着来了。”于是楚国的计划就中止而没有实行。
失地去世
楚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军兵败,割让楚国上庸、汉北地区给秦国。
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西陵(今湖北宜昌)。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都城郢都,焚毁楚国先王墓地夷陵。楚顷襄王的军队溃散,不能再应战,退往东北固守陈都(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到陈都。
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军夺取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
楚顷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收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共得十多万人,向西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
楚顷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派遣三万军队帮助赵、魏、韩三国攻打燕国。并得以与秦国讲和,并派太子熊完到秦国作人质。楚国派左徒在秦国侍奉熊完。
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国。同年秋天,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
楚顷襄王时主要大臣:令尹子兰(前299--前294),令尹子椒(前294--前291),令尹子晰(前291--前285),令尹昭雎(前285--前280),令尹州侯(前280--前278),悼齿(楚悼王之后),景阳,景差,昭常,令尹昭奇(前278--前277),屈景,令尹庄辛(前277--前262)
历史评价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顷襄、考烈,祚衰南土。
轶事典故
亡羊补牢
楚国大臣庄辛曾对楚顷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顷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看到的是事情的必然后果,臣不敢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啊。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来到赵国,他只在那里居住五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楚国鄢、郢、巫、上蔡、陈等地方,楚顷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这时候楚顷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回到楚国,楚顷襄王说:“我没有听先生的话,现在事情到这种地步,可怎么办呢?”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和商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何止是百里之地呢?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七十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遨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七百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顷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赐给他淮北之地。
亲属成员
父亲:熊槐,即楚怀王
儿子:熊完,即楚考烈王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影视形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